社会主义同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等等一样,都属于反映人与人关系的社会生产关系范畴,而非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生产力范畴。然而,从赫鲁晓夫的“土豆烧牛肉”开始,社会主义开始演变为在任何主义的社会中都成立和存在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这样的理论基础上,不但会无视社会主义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及其由此产生的阶级矛盾还远远没有解决,把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相对不足的社会生产这类不决定社会性质的矛盾,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而且在发展生产力这个第一要务下,不惜突破体现社会主义的生产、分配和交换关系的最低标准。由此产生的背离社会主义的利益格局,开始加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从而一边否认社会主义存在阶级斗争,一边却在扩大阶级分化和阶级斗争。在帝国主义和平演变势力的掺和下,这种斗争导致的最糟糕结果,就是原苏联“卫星上天,红旗落地”。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代表任何主义的社会的本质
与有点参考价值但存在根本缺陷的资本主义经济学(简称西方经济学)有本质区别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以下史实:在人类为了生存发展而开展的社会生产过程中,不仅人与自然要发生关系,形成生产的物质内容,而且人与人之间也必然发生关系,形成主要包括所有制、分配和交换关系等在内的生产的社会形式。社会生产中没有“鲁滨逊的故事”。任何时代的社会生产,都是生产的物质内容与社会形式具体的历史统一。人们泛指的“经济”,既包含生产的物质内容这个“生产一般”抽象,又包含生产的社会形式这个“生产特殊”抽象。前者指社会财富,后者指社会财富的占有、分配和交换方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和“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中的经济,主要指生产的社会形式而非生产的物质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社会主义这个生产的社会形式的集中体现。西方经济学和被曲解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特征,都是只讲生产的物质内容这个经济,不讲生产的社会形式这个经济,不讲它们的统一。西方经济学不讲生产的社会形式,是为了掩盖资本主义的剥削,被曲解的社会主义不讲生产的社会形式,是因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变成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从生产的物质内容这个抽象出发我们可以看到,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里属于“生产一般”的各个历史时代“使用价值”的生产,虽是人类社会的物质前提,但从中找不到不同社会间的本质区别。“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尝不出种植小麦的人是俄国的农奴,法国的小农,还是英国的资本家”(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第16页)石器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数字时代等等,都只体现生产工具的不同而不反映不同社会的本质区别。蒸汽磨产生了以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属于社会发展变化的原理问题,不属于社会本质的原则问题。蒸汽磨曾经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力标志,蒸汽磨在今天已经普遍消失,但资本主义的本质属性并没有因此而改变。
在生产的物质内容与社会形式具体的历史统一中,只有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生产的社会形式,才能体现一个社会的本质。如果说,我们从面包的滋味中尝不出哪是资本主义面包,哪是社会主义面包。但从不同的财产占有、蛋糕分配等生产关系中,就可以清楚地分辨出什么是资本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归根到底,社会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反映并决定一个社会的性质。马克思深刻地指出:“生产关系总和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系,构成所谓社会,并且是构成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特征的社会。古代社会、封建社会和资产阶级社会,都是这样的生产关系的总和。而其中每一个生产关系的总和同时又标志着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特殊阶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345页)
因此,是什么主义的社会,在生产、分配和交换关系上都有质的规定性。就是共产主义社会也是如此。当财产共同占有、按需分配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再后,共产主义社会也就不再了。至于按照经典作家们的说法,那时由于生产力高度发达,集体财富充分涌流,人们超脱了资产阶级法权的狭隘眼界,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关系不再变化倒退而从此人类大同,是另一码事。
经典作家们在《共产党宣言》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著作中,对这些都有详细阐释。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仅在于一个是公平正义的主观追求,一个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二者都属于社会生产关系范畴,没有区别。讲科学社会主义,当然要讲根据生产力来确定生产关系水平及其发展进程,但这不等于社会主义就变成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当社会主义的本质变成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为了发展生产力最低限度的生产关系标准都可以突破后,表明已经离开了社会主义,正在变成“其他的什么主义”。诚如习总书记所说:“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
综上所述,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反映任何主义的社会的本质,当然也就不可能反映社会主义的本质。就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只能是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等等的历史任务而不可能是它们的本质属性一样,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也只能是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而不可能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在党的18大以前,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社会主义的本质,一度被主流媒体吹捧为重新搞清楚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直到习总书记在求是杂志撰文强调:“邓小平同志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主要是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什么”。这才纠正了把什么是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的任务混为一谈的逻辑。但是,这种逻辑及其派生的思想混乱,在权力的加持特别是既得利益阶层(级)的拥戴下可谓根深蒂固,要让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回到符合历史事实的马克思主义上来,恐怕任重道远。
一些人用生产力折射的社会属性来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辩护,甚至认为发展了马克思。其实是这些人忘记了这样一个简单道理,就像月亮本无光,月光是阳光反射的结果一样,生产力折射的社会属性都是社会生产关系反作用的结果。“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奴隶。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之下,它才成为资本。脱离了这种关系,它也就不是资本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344页)
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辩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后面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生产、分配和交换关系的结果,而不是体现社会主义的这些关系本身。就像水沸腾是火作用的结果而不是火本身一样。不生火烧水,却宣称要满足大家喝开水,你相信这样的望梅止渴吗?
纪念改开30周年的纪录片,有领导人指着进口的机器问:你说它姓“社”还是姓“资”。言下之意,改革开放进口西方先进设备不等于进口资本主义。这当然没有问题。可是,既然作为重要生产力的生产工具都既不姓“社”也不姓“资”,那么,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又怎么成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呢?这岂不是我的矛无坚不摧,我的盾无矛可破?违背常识和基本逻辑的事情,往往自己都无法自圆其说。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