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国际 > 国防外交

2024年,缺粮问题真的离我们遥远吗?

青鱼石 · 2024-09-28 · 来源:
收藏( 评论() 字体: / /
这是个两难的问题。难就难在:无论涨价还是不涨价,收益的都是中间商。无法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也无法保障市民的生活需求。

  一块五一斤的大米,八毛一斤的土豆……农作物已经被贱卖到如此地步,很多农民宁可把菜烂地里,也懒得收割了。明明是供养全国人口吃饭的根本大事,为何总是被边缘化、被刻意无视?


  以下为正文,您读完整篇文章大约需要7分钟

  01数据问题,话题禁区

  先给大家看两组数据。

  数据一:

  新京报12月11日发文,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3年我国粮食产量数据的公告。

  根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调查,全国粮食总产量69541万吨(13908亿斤),比2022年增加888万吨(178亿斤),增长1.3%。其中谷物产量64143万吨(12829亿斤),比2022年增加819万吨(164亿斤),增长1.3%。随着国家统计局公告的发布,相关数据表明,我国迎来了连续第二十个丰收年。

  数据二:

  据12月20日国际粮价协会报告显示:中国粮食进口额已经超过去年全年水平。其中,单从法国鲁昂进口的小麦总量达到14.25万吨,环比增长近一倍,有10万吨为直接销往中国的订单。

  此外,从今年前11个月海关总署公布的中国粮食进口数据来看,我国累计进口粮食达到1.5094亿吨,比去年同期增长7%,1-11月大豆、玉米进口量同比增长100%,且按照目前的采购进度来看,该数据还将每年持续增长。

  从粮食进口来源国来看,主要集中在美国、巴西、加拿大。其中从美国进口的粮食比重达到了60.67%,远远高于巴西和加拿大。而以大豆、玉米、高粱为主的粮食品种进口率则达到了80%以上。

  先说第一组数据。

  当看到第一组数据的时候,我脑子里就有深深的疑惑。

  疑惑一:丰收的数据是如何统计出来的?数据来源是什么?如何证明数据是真实有效的?

  疑惑二:今年作为粮食主产区的河南河北持续遭遇洪涝灾害,为何反映在数据上却依然为增产态势?原因是什么?

  疑惑三: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农民实有耕地面积逐渐减少,为何反映在数据上却仍然为“连续第二十个丰收年”?原因是什么?

  疑惑四:“总产量”的定义是什么?是否包括进口粮?是否包括上一年度的储备粮?

  疑惑五:是否把土地可持续耕种面积、亩数和土地肥沃度纳入考量范围?

  如果这些疑惑无法得到及时的解答,那第一组数据就是狗屁,不能反映客观现实。

  再说第二组数据。

  从第二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第一组数据没有呈现的几个问题:

  一、我国大豆、玉米、高粱的粮食进口率非常高(已达到80%),对国外依赖度很大。

  二、我国进口粮食总比例持续增高,且一年比一年呈上涨态势。

  三、我国粮食进口来源国单一(主要来源于美国),渠道单一,风险指数较高。

  不止我有以上疑惑,我国农业领域的某位前辈已经对这种现象提出了质疑,但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媒体也几乎不报道。

  那为何会闭口不谈呢?

  因为粮食问题是个非常敏感的问题,无论在古代、近代还是当代。

  很多时候,粮食问题能牵扯到其他方方面面的问题,稍有不慎就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引发暴乱。

  那么到此已经说得很透彻了:能公布的数据就是不会出事的。即便数据有水分,在水分和造成社会动荡之间,水分显然是上上策。

  02种植环境正日益严苛

  机械化水平堪忧

  改革开放到现在,农民大多为自留地,个人耕地面积仅为1-3亩,没有机械收割的条件,大多数农民也无法承担机械化的成本。良种和化肥、耕地的整体水平提升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东部地区耕地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32.1%,农机设备拥有量占全国的50%;西部地区耕地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23.7%,农机设备拥有量只占15.4%。地区发展极度不均衡,土地资源稀缺而农村劳动力也稀少,农村人均投入水平低,农机设备普及率低。

  此外,农机设备在我国农村的使用相当受限,存在“买不起”、“用不好”、“效益差”的问题。

  一是“买不起”。一般农田作业机械,大中型的需要5万~10万元,小型的需要0.3万~1万元,一次性投资大。而目前我国农民收入水平较低,支出负担重,资金筹措困难,农民对农业机械的购买力不足。虽然许多地方都出台了购买农机补贴政策,但效果不是非常明显。

  二是“用不好”。农机管理部门经费不足,农机具的引进、试验、推广工作以及农机技术无偿培训工作难以开展,农民技术水平得不到有效地提高,造成部分农民虽然买得起农机,但也用不好农机。

  三是“效益差”。由于农民培训机会少,不能科学地使用农机,造成故障多、效率低。同时,农机作业市场尚未完全形成,农机具闲置与非田间作业时间多,经济效益不高,直接降低了农民购买和使用农机的积极性。

  ②天灾不断,青黄不接

  我们大家都知道,今年部分省份暴雨使得大量的农作物被水淹坏霉变,在一定程度上对粮食的产量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而这些受灾的地区,大多都发生在全国产粮大省,而且时间也恰好在粮食收获的季节里。

  据国家相关部门消息,2023上半年,我国各种自然灾害直接造成农作物受灾面积4724.7千公顷,其中绝收214.1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82.3亿元。

  “连绵不绝的阴雨是麦田受灾的根本原因。”家住南阳市唐河县的农户说,“当前粮站粮食都收不了,而且一会儿一个价,大家的心始终悬着。”

  这场大范围持续阴雨严重影响了豫南小麦机收进度,对于豫北、豫中等地没有成熟的小麦会导致籽粒灌浆不充分,影响粒重、产量和商品品质。这是近10多年来河南遭遇的最为严重的“烂场雨”天气。此外,河南省第一产粮大市周口也没能幸免。“几十年没有见过这样的天气,今年雨季来得早,豫东豫南几乎都这样,大片大片麦子受灾。”

  而今年7月,河北省也因暴雨导致大量小麦被淹,正临近收割期,却遭遇连续六天高温和阴雨,“地里的麦子一下就发芽了”。30日这天,天气终于放晴,但是因为麦田依旧湿润,机器进去容易陷进淤泥,所以还是没办法收割。有河北农民直言不讳:“往年好麦子都是按照指导价收购,一般看水分定价格。今年芽子麦能给到5毛一斤就不错了。今年半年的辛苦钱,孩子的学费、家里的开销,都指望这一季麦子。一场大雨,全部泡汤。”

  经历了芽麦的折腾后,如今又迎来了水泡麦的困扰,这一连串的意外变故让高质量的小麦变得倍加珍贵。由于天气的变幻莫测,国家的储备库只能不断提高小麦的采购价格,以应对市场的不稳定。8月3日河北举行的小麦采购会上,2930元/吨的价格居然流拍,这直接映射出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市场的反应竟然如此剧烈。

  ③耕地面积持续下滑

  国家规定的18亿亩耕地红线,很多地区为何能“恰好达标”?数字游戏而已。

  某些地方存在用荒地、滩涂地以及山地代替耕地作为数据上报的不良现象,而这些土地的产量是绝对不能跟原先平坦肥沃的耕地相比的。加上一些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利益的原因,撂荒现象非常普遍,甚至有的地方专门从一些农村雇佣一些人前去种地,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都造成了我国实有耕地面积的减少。

  据数据统计显示:我国耕地保护突出的问题是数量减少、质量下降。从数量上看,1996—2011年全国耕地净减少1.25亿亩,大多数是城市周边的近地、好地。然而,2017年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46亩/人,比世界人均耕地面积2.89亩少了1.43亩,可见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让我国粮食供需关系趋于紧张,使我国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从质量上看,第二次全国土地普查耕地面积为20.3亿亩,看似多出2亿亩,其实是调查方法手段的不同和过去隐匿计税面积的释放。这些地一直都在耕种,并不是凭空多出来的。据国土部门评估,其中还有1.5亿亩是不太稳定的耕地或劣质地,将来还要逐步退出来。

  去年底,农业部发布了全国耕地质量等级公报,质量较好的耕地仅仅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都不到。目前全国劣质农田约占三分之二,大量还是靠天吃饭。耕地退化问题也比较突出,东北地区黑土退化趋势值得重视。

  另外,近十年以来,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区面积不断增加,城市化需要建造大量的住宅区和商业区,一些工业园区建设,高速公路建设、铁路建设,机场建设,码头建设,公共水库以及其他公用设施的建设都要占用大量土地。土地是不会凭空出现的,早年的城市化都是大规模征用的农田,且是平坦开阔的农田。城市化持续到现在,今年的耕地实有面积甚至已不足18亩(算上复种面积也仅仅17亩)。然而在这种情况之下,粮食居然还能够每年递增,真的很好奇。

  除此以外,农业发展还面临着其他问题:

  一、农业资源长期透支、过度开发。复种指数高、四海无闲田,土地贫瘠率越来越高,肥度严重下降。

  二、农药化肥滥用造成环境污染,农业生态系统退化。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越来越接近极限。

  三、经济作物种植率远比粮食作物高。受“退耕还林”政策影响,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被大量征收。

  03生产粮食≠维持温饱

  卖一斤小麦也买不来一瓶矿泉水,一百斤玉米才能换三斤猪肉。粮食被如此贱卖,而化肥和农药的价格连续三年上涨,靠种地是无法维持生计的。加上今年的蔬菜集体大降价,很多地方的农民,连菜都不收了直接让他烂地里。因为太便宜,收上来人工成本都要高于收购价。

  然而,每天繁杂喧闹的信息流会掩盖这个问题。人们只会更关注都市白领的烦恼,不会有人想起“饥荒”这个遥远而真实的问题。没有人种地,别说一年了,就连一天都活不下去。所以我现在看到那些主流意识输出的垃圾思想,就很生气。什么是最重要的东西?很多脑残想不通这个问题。一旦哪一天没粮了,到时候那些小资大资们还能气定神闲地坐着喝咖啡么?只怕会被别人吃掉吧(物理意义上的)。

  别觉得我在吓人。我以前在一本书上看到过一个情节:古代发生过某次饥荒,当地饥民自发组成队伍,专门杀地主分肉吃,因为地主身上普遍有肥肉。小时候不懂,当鬼故事看的。现在想来只觉得挺震撼。古今中外每逢缺粮的时候,菜市场上人肉的价格比猪肉牛肉还便宜。饥饿最先波及的是穷人,但是等到穷人都活不下去了,大量难民纷纷涌入地主家抢粮食,饿极了甚至杀地主来煮着吃。这是我们真实发生过的历史。

  好了扯远了。如果种田已经无法维持生存,肯定再也没有人会去种庄稼、收割粮食。个体户恐怕早就绝迹,留下来的只是一些种田大户,把土地承包给其他低收入农民种植,这样的种田大户往往是和当地领导干部沾亲带故的,日子也是比较滋润的。如果某个种田大户看到我这篇文章就跳脚反驳我,那么别杠,杠就是你赢。日子不好过的种田大户有吗?当然有。我亲戚就在农村,有人承包了田地雇佣别人来种,一年到头就是亏损,后来索性把田转手卖给别人了。但是这种情况只能说是没享受到政策上的红利。为啥没有政策补贴?或许是真的不符合政策规定,但实际情况怎样大家心里有数的。

  总而言之,国家虽然在2003年就出台了针对种田大户的一系列农业补贴政策,但是政策执行有其模糊性。政策普及率不高,申请手续繁琐,审核过程不透明甚至滥用职权、唯亲是用,导致好好的农业补贴政策已经形同虚设。

  如今的农村,如今的农业,只剩下老年人还在苦苦支撑。

  04此事两难全

  今年5月,一篇来自农民的建议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这位农民的建议书直接提出了以下几点,句句戳中要害:

  一、该农民主张国家直接将耕地收回国有,通过成立统一的农管部门实行全员工人化的农业管理模式,由政府发放工资,交纳社保和五险一金。这种管理方式可以有效避免一些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出现的无组织无纪律的现象,提高集体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

  二、主张由专业人员对农田和农作物进行管理,包括什么时候进行浇水、施肥和喷洒农药。

  目前,农村管理和农业生产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政府管理不到位,农民种植方式和技术相对落后,农产品出现品质问题等。农民提出的建议旨在解决这些问题,并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三、该建议主张政府将种子、农药、化肥等耗材实行统一采购,以避免有不合格的产品流入农村。丰收的季节,也由政府组织专业的收割队伍来进行对农作物的收割,从而保证粮食的数量和质量。

  这种管理模式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得到实践和验证,如日本、新加坡等地。

  这种全员工人化的管理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还可以保护环境,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社会发展的多方面目标。

  不过,该建议也受到一些上层人士的质疑。

  有人认为这种管理模式会剥夺农民的自由,破坏农村的传统生活方式,同时增加了财政负担,占用了宝贵的公共资源。

  虽然农民的这种提议还只是理想状态并没有付诸实践,不过,最了解种地的还是农民。其他所谓的学者教授也只是纸上谈兵,分不清大葱和韭菜的高知分子也大有人在。

  接下来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到底应不应该给农产品涨价呢?一方面,如果农产品涨价,中间商会肆无忌惮地控制渠道来抬高价格,届时农产品价格很可能会大涨,就像疫情期间的口罩和药物一样,会出现大量市民买不起农产品,甚至买不到农产品。因此,目前农产品和农副产品的价格是被国家严格控制的,不允许随意涨价。

  然而另一方面,如果农产品不涨价,农民的劳动成果会被故意压低价格出售,而中间的收购商又大肆挤压农民的利润空间。在这种现实下,虽然我们的社会依旧食物丰盛,但是支撑这种丰盛的农民群体却得不到他们应有的收益。

  这是个两难的问题。难就难在:无论涨价还是不涨价,收益的都是中间商。无法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也无法保障市民的生活需求。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克言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为什么突然有些人在怀念90年代(广大人民群众深恶痛绝)
  2. 为什么要回到人民公社体制?
  3. 44年后,我军再次向太平洋试射洲际导弹!
  4. 罗翔“塌房”,公知的好日子过去了
  5. 李克勤|江青给毛主席制作的大补丁裤子怎么样?
  6. 莫易|红口白牙
  7. 欧洲金靴|河北扫黑,仍有死角
  8. 联想为啥不敢起诉司马南?有人花钱雇人去骂司马南?
  9. 哈里斯枪击事件背后,确实有高人指点
  10. 火箭军向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1发洲际弹道导弹;伊朗总统:德黑兰准备改善与西方之间的关系;中方对美国PVH集团启动调查
  1. 6件大事件,验证了一个事实,九月能否发生重大变化?
  2. 天眸:莫让“骑谈”再惑众
  3. 招募专兼职和业余志愿者公告
  4. 罗翔翻车,全网点赞!
  5. “不查都是好领导,一查个个有问题”,叶县这位副县长要出事?
  6. 大学新生布置宿舍,执意要贴一幅毛主席画像,让反毛公知很绝望!
  7. ​1970年9月19日晚七时半...
  8. 司马南:人类历史上最大大的庞氏骗局之一被曝光
  9. 央视输出的电视剧越来越悬浮,越来越小资
  10. 下岗工人的血泪,彼之蜜糖、汝之砒霜
  1. 九月九日,毛主席逝世纪念日,我被拦在毛主席纪念堂外
  2. 胡乔木的悲哀
  3. 秦明|宋彬彬去世,卞仲耘之死的真相仍未大白于天下
  4. 大快人心,又一个反毛的人渣被抓了!
  5. “就是邓小平让你们吃得太饱了”,是恩赐主义
  6. 文革后的邓小平与陈永贵
  7. 郝贵生:为什么要删除毛主席重要文章中的第五点内容?
  8. 如果毛岸英没有牺牲,他会被安排“接班”吗?
  9. 揭开修正主义分子的画皮
  10. 那场无产阶级的文化革命问题出在哪里?(坏人钻了空子)
  1. “除了洗澡和睡觉,我永远都戴着毛主席像章”
  2. 44年后,我军再次向太平洋试射洲际导弹!
  3. 大学新生布置宿舍,执意要贴一幅毛主席画像,让反毛公知很绝望!
  4. 评电影《我们的1944》兼谈爱沙尼亚历史:不要“法西斯”或“苏维埃”,只要女孩的洋娃娃
  5. 毛主席临终无言之托:让人民政权永不变质!
  6. 下岗工人的血泪,彼之蜜糖、汝之砒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