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维克多·雨果
一,什么是老欧洲?
1,欧洲的核心国家,反对美国动武的“旧欧洲”———主要以法德为代表。
2,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声称反对伊拉克战争的法国和德国只是“旧欧洲”、不能成为整个欧洲的代表。
二,什么是新欧洲?
1,支持美国的“新欧洲”———英国、意大利,波兰几个欧盟小国以及大多数东欧国家。
2,欧洲人眼中的新欧洲,是一个政治上强大、独立,不听命于美国,经济实力雄厚的大欧洲,在国际舞台上能发出自己的声音。因此,如果拉氏言谈的主旨不变,而把法德改称为“新欧洲”的代表,倒是比较合适。
三,存在什么矛盾?
1,政治一体化。(欧洲总统与外交部长)
(1)老欧洲。
德国和法国。一是欧洲戴高乐主义,这是法国希望推行的一种积极的泛欧洲国家主义,作为对抗美国的一种手段;二是以德国寻求意见统一的政治模式为基础的单一民族国家。创立一个“核心欧洲”的可能。“核心欧洲”由法国和德国组成,而且料想会领导欧洲大陆。
(2)新欧洲。
作为单一民族的独立国家,不愿意出国家主权。希望保持本国的影响力。在涉及主权问题时,来自东欧的新成员国最缩首缩脚。
2,独立防务一体化。(与美国的关系)
(1)老欧洲。
需要不同的声音。不作美国的尾巴。独立自主、敢于发出不同声音的基本路线,强调世界多极化,反对美国单边主义,强调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尊重和对话。
(2)新欧洲。
亲近与美国所主导的北约。近年来,美国在欧盟内部加强了“胡萝卜”政策,分化欧盟。美国还以经济援助为诱饵,说服英国、捷克、波兰等欧盟国家部署导弹防御系统。
3,欧盟的扩大化。(如何对待新成员--中东欧国家)
(1)老欧洲。
欧盟增加10个新成员国使15个老成员国不堪重负。富有的西欧国家已经宣称,不准备接济穷国,至少不会达到过去的程度。吸收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等前共产党国家加上塞浦路斯和马耳他的过程。这10个国家会在欧盟内部造成紧张关系,致使欧盟分裂成拉姆斯菲尔德所说的旧欧洲和新欧洲,然后各自行事。
(2)新欧洲。
欧盟新成员国正在分享加入欧盟获得的好处,希望欧盟进一步扩大,让整个欧洲变得更加强大、更加繁荣,同时希望欧盟能够更多地在欧盟的总体上考虑和解决问题,而不是让成员国,特别是较大的成员国拥有更多的权力。
四,未来什么前景?
欧洲新生代的领导人在外交上,都会对前一任所留下的外交遗产进行整理和调整,从总体来看,他们更多考虑的是利益,讲求实际,而非如老一代人更重视文化底蕴和历史。
(1)老欧洲。
无论是默克尔的中东和平努力,还是萨科齐的“地中海联盟计划”,都显示出他们的欧洲意识既立足于欧洲及其周边,又放眼全球,既不要让欧洲沦为美国的尾巴,又不要成为新兴力量崛起的旁观者。竭力谋求欧洲在国际舞台上的更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几乎是他们一致的目标和追求。
a法国.
萨科齐心中的欧盟也只是以六大国法、德、英、意、西和波兰为主导。萨科齐本人被认为是亲美派,他上台以后,应该会继续修补2003年以后闹僵的法美关系。萨科齐的亲美,会更强调两国相同的价值观。但另一方面,法国的一些外交传统,萨科齐也不会放弃,比如说独立自主,根据自己的利益来确定态度。在一些实质性的问题上,如环保、文明的冲突等,法国也会坚持自己的看法和立场。
b德国。
默克尔担任总理后,多次表示重视与美国的关系,并为改善同美国的关系做了不少努力。默克尔所领导的德国政府也不太可能与美国走得太近。默克尔多次表明自己对美国关塔那摩问题的不满,在对美关系上尽量寻求一种平衡。
(2)新欧洲。
萨科齐、布朗和德国总理默克尔可以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欧洲领导层,成为欧洲新“三驾马车”的权力核心。他说,他们三人“都是大西洋主义者,经济上都持自由主义观念,对欧盟都是采取一种讲求实际的实用态度而不抱有意识形态上的狂热”。从中可以看到欧洲自我意识的觉醒。
a面临最大外交考验的是即将继任英国首相的布朗。伊拉克战争中英国紧跟美国的政策不仅使工党的威望受到很大的伤害,而且在欧盟内部也引发了许多质疑,成为布莱尔留给布朗的最大“包袱”。要想在2009年换届选举中击退保守党,挽救工党的形象,布朗就必须在外交政策上有所作为,而非仅仅延续布莱尔的政策。布朗必须在外交政策上有所作为,而非仅仅延续布莱尔的政策.
b,东欧跟着美国走。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