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杂志:美国新国防政策更具进攻性
2006年2月,美国新的《四年防务评估》即将出台,目前美军方和智库在为其做最后的修改润色。据悉,美国防政策将由原来“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所谓“1-4-2-1”模式,转向“同时进行一场战争和多个反恐行动”。
《环球》杂志驻华盛顿分社记者/杨晴川
尽管美国新的《四年防务评估》被推迟到2006年2月才出炉,但一个强烈的信号——美国将对国防政策进行一次重要调整, 已经初步显现出来。
这一转变将使美国军事战略的进攻性更为突出,并给国际形势造成负面影响。
“四大威胁”与“四个核心”
根据五角大楼2005年3月公布的《国防战略》,美国军方认为美国目前面临4个方面的威胁:
一是非正规威胁,即非国家或国家组织在对抗更为强大的国家机器时采用的非常规手段,包括恐怖主义、叛乱、内战等等;
二是灾难性威胁,即恐怖分子或所谓“流氓国家”秘密购买、拥有或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或企图获得效果类似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手段;
三是传统性威胁,即合法拥有先进军事手段和强大军事力量的其他国家在长期军事竞争或冲突中给美国造成的挑战;
四是破坏性威胁,即发展、拥有和使用尖端技术的竞争者在某些领域可能赶超美国。
基于上述4方面威胁,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提出了美国军事战略要解决的4个“核心问题”:
一是要帮助“垮台国家”战胜国际恐怖主义威胁,从美国的利益出发维护国际秩序。为此美国可能要有选择地进行武装干涉;
二是要保卫本土安全,包括对恐怖组织实施先发制人的打击,为防止本土遭受袭击,美国要准备在全世界范围内打击恐怖分子;
三是要影响世界主要大国的战略选择,并确定为达到这一目标所需要的兵力和军种;
四是要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解决这一问题可能要发动战争,推翻别国政权。
美国一些军事学者指出,为解决这些问题,美国军队将朝3个方向转变:进一步发展一支高科技、带有试验性质的打击力量;建立一支人员密集型的警察部队;打造一支用于推翻别国政权的小型化高机动精锐部队。
军事决策强调“能力”
美国军方和军事研究人员都非常看重此次《四年防务评估》,将其与美国从上世纪30年代以来的历次国防政策转变相提并论,而强调“能力”尺度将可能是这份新文件的关键词之一。
美国军方称,这一新的基于“能力”的决策模式将改变美国军事规划者的思维方式。具体而言,就是要有能力根据特殊的标准和条件,通过综合各种方法和手段执行一系列任务,以达到预定效果。
与以往不同,这种决策模式并不十分看重系统和平台等军事硬件,而是强调军事决策要符合一定的标准和条件。
其标准包括:一是量级(强度和范围),即需要进行何种战争。二是时间(时机和长短),即战争需要进行多长时间,如何迅速达到预期效果。三是地理(距离和面积),即军事行动范围多大,距离美国多远。
其条件包括:一是行动环境,军事行动将在何种条件下进行。二是战略环境,冲突或威胁的性质如何。
“两战”策略难以为继
长期以来,美国在作战思想上一直奉行所谓“1-4-2-1”模式。在这当中,又以“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所谓“两战”策略为核心理念。然而,在伊拉克战争和反恐新形势下,美国不得不逐渐放弃这一基本作战思想。
据军方人士透露,从现实出发,2006年初的《四年防务评估》将对此进行调整,拟改为“在打赢一场常规战争的同时完成多个反恐行动”,把更多的国防资源转移到反恐和加强本土防御方面。
伊拉克战争是导致这种观念改变的主要原因。目前美军在伊拉克的状态其实还算不上是一场正式的常规战争,但实际上美国已无能力再在别处进行一场规模相当的军事行动。所谓“两战”策略其实已经失去了可操作性。进一步说,十几万美军长期深陷伊拉克不能脱身,这种状况已经推翻了原来的“两战”策略。
美国智库莱克星顿研究所学者汤普森说,在伊拉克与反美武装作战并不是常规战争,而美国更重要的国防目标是防止核扩散,但美国无力同时并举。
美国国防部负责政策的副部长帮办瑞安·亨利说,当初美国军方设计“1-4-2-1”模式的时候,尚未考虑到反恐需要。如果加入反恐,这个模式就已不复存在了。
据美国军方人士透露,美国军界许多高级官员都已承认,未来美国面对的战争更多的将是非常规战争,因此应把国防资源向本土防御和反恐领域倾斜。
美国有人算过一笔账:如果美国要在打两场常规战争的同时保持强大的反恐和本土防御能力,每个月至少要花费100亿美元。如果两场战争不能速胜,这一负担将使美国不堪承受,难以为继,并将影响美国经济。此外,高军费必然导致高税收,将使美国执政党政治声誉扫地。
同时,长期作战将造成兵源紧张,但由于老百姓反对又不能轻易恢复义务兵制。如果与大国作战,可能会导致核战争,后果更为严重。由此可见,改变“两战”策略实属美国不得已而为之的现实选择。
政策调整实质不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国防政策经历数次变革。然而,无论如何演变,美国的国防政策和军事战争保持着一些基本特点。而且自布什上台以来,这些特性更为张扬。
一是进攻性。在历史上,尽管美国的军事战略屡经修改,但无论如何变化,其“进攻”性质始终没有变化。布什政府借反恐之名大动干戈,表明美国新军事战略将更具进攻性,会更加频繁地依赖武力与动用武力。
二是结盟性。美国历来认为,联盟战略有利于联合其他国家的力量共同
对付敌对国家及其集团,便于控制盟国,维护美国的盟主地位;便于在平时经营全球军事基地网,以求在战时随时展开兵力,取得有利的军事态势;可以节省军费开支,并弥补美军兵力不足的弱点。这些特点在伊拉克战争表现得很明显。
三是拼实力。靠实力说话是美国军事战略的原则之一,军事力量被美国视为维护其全球霸权地位最重要的工具。因此,美国历届政府的国防政策,都要保持巨额军费以保持美国的军事实力。
历届美国政府都是以强大的国民经济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基础,不断研制新式武器装备,完善军队的体制编制,建设一支从技术装备到体制编制都优于对手的武装力量,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持优势地位。布什政府最近宣称要在50年内把美军打造成一支“无可匹敌”的军队,就是这种实力观的体现。
四是必胜论。不论美国各个时期军事战略的侧重点在哪里,争取在任何类型与任何规模的战争中取胜,是其根本立足点。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