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阅资料:各国如何保障穷人看病
原编者按:当前,医药卫生支出已成为我国家庭继食品和教育消费之后的第三大类支出。专家指出,当前我国医疗服务领域存在的“看病贵”、“看病难”等现象,根源在于我国医疗服务的社会公平性差、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低。世界各国在解决国民医疗卫生保障问题上有各自的高招,它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印度 公立医院不收费
本报驻印度特派记者任彦报道:记者日前体验了一次印度的免费医疗。我早早赶到医院时,挂号处前已排起了多条“长龙”,排了两个多小时才轮到挂号。记者说明了情况,递上100卢比却被对方一只手挡了回来。“为什么?”对方慢条斯理地回答:“这是公立医院,不收费”,言语之间流露出一种不耐烦,似乎在说“连这点常识都不懂?”记者追问:“难道这里对外国人也免费吗?”对方递过一张挂号单,一本正经地说:“只要是地球人,这里都免费。”拿着医生开的处方,记者很快在医院药房拿到了药,真的没花一分钱。
印度第一部宪法规定,所有国民都享有免费医疗。为切实推行全民免费医疗,印度政府下了不少功夫。首先,印度构建了一个遍布全国的政府医疗体系,基本满足了大多数人的医疗需求。目前,印度共有1.2万所医院、2.2万个初级医疗中心和2.7万个诊疗所,分为国家级、邦(省)级、地区级、县级和乡级。其次,由于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公立医院负担较重,印度政府也鼓励发展私立医院,作为公立医院的一个有机补充。市场化运作的私立医院大多条件较好,这样就使一些富人很自然地“分流”到私立医院。再次,健全农村医疗网络。印度有2亿多贫困人口,约占其人口总数的21%,其中绝大部分生活在农村。印度政府规定每10万名农村居民配备1个社区卫生中心,中心一般有30张左右病床和4名医生,并配有较完善的检查设备等。此外,每个地区还通常有2到3个地区医院,社区卫生中心无法治疗的患者都被送到这里。印度的农村医疗架构设计照顾到了各个层面,减轻了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
德里大学一名社会学教授骄傲地对记者说:“谁都可能生病,但大部分都是小病,如果小病能得到免费治疗,可防止发展成大病,这对国家来说可以节省更多支出,人民也不再担忧,长远来看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是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回报。”
去年,印度政府用于农村地区公共健康事业的资金为1028亿卢比(约合24亿美元),与很多国家相比并不多,但印度人口平均寿命是独立前的两倍,婴儿死亡率也下降了70%。一位印度经济学家告诉记者:“政府之所以成功,是对有限的医疗资源进行了公平配置。”据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国卫生筹资与分配公平性评估排行榜显示,印度在全世界居第43位,远远高于许多发展中国家。
泰国 30泰铢就可看病
本报驻泰国特派记者刘歌报道:曼谷人通常把首都以外的各府(省)称为“乡下”,生活在这些地区的大部分人依然生活贫困,有的甚至负债累累,更谈不上寻医问药了。为保障穷人看病,泰国政府推出了“30泰铢(约合人民币6元)看病计划”,并于2002年将这个计划扩展到全国。这个计划赢得了民众的广泛支持,当时曼谷大街到处可见“30泰铢看病”的标语和宣传海报。该计划面向泰国广大普通老百姓,所有未被列入职工社会保障计划、公务员医疗保健计划以及尚未获得福利性医疗待遇的人员都可参加。根据该计划,每个参保人每次看病只交30泰铢挂号费,就可以利用医院提供的一切诊疗服务,包括医药、住院甚至手术费用。唯一的限制是只能在本府指定的政府医院就诊。这一计划大约覆盖了近一半泰国人口。
昆苟是曼谷的一位出租车司机,他告诉本报记者,在没有“30泰铢看病计划”时,他即使生病也很少去医院,因为去了也看不起。但该计划实施后,有一次他的孩子轻度骨折,从诊治伤口、固定夹板、打石膏到打针吃药等一共只花了30泰铢。后来,他们又去复诊2次,每次也只交30泰铢。昆苟心存感激地说:“30泰铢买个汉堡包都不够,但却能看病,过去我想都不敢想,现在的政府真为百姓着想。”泰国政府每年会按照诊治参加“30泰铢看病计划”的人数,按1202泰铢的标准对医院进行补贴。
乌克兰 公立医院是首选
本报驻乌克兰特派记者黄晓东、谭武军报道:在乌克兰,无论穷人富人看病都不是件难事,因为乌克兰的医院多为公立医院,私立医院数量很少。公立医院价格便宜并提供部分免费治疗,可以完全保证广大百姓的医疗需求,所以成为老百姓的首选。在公立医院看病无需花钱挂号,只要在不同的科室排队等候便可,但患者需拿着医生开的药方到药房自费买药。重病患者如需住院,普通病房一般是免费或只收少量费用。通常情况下,医院会为住院病人开列一个免费用药单,其他的药则需自费。此外,苏联卫国战争的老战士、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受害者、伤残人员及部分退休人员可享受完全免费医疗。尽管乌克兰私立医院发展迅速,但价格较昂贵,一般只有富人才去得起。
乌克兰的公立急救医院还对患者实行免费救助。以记者所在的基辅市为例,每个区都设有全天上班的急救医院,这类医院既有门诊部,又有住院部。前不久,记者的一位朋友得了急病,拨打急救电话“03”后,救护车很快就赶来并将患者送到最近的急救医院。医护人员在第一时间对病人进行全面临床检查,各项检查不收费。如果医生认为患者需要住院治疗,不但住院免费,医院还免费提供一日三餐,而且营养搭配非常合理。美中不足的是,乌克兰急救医院的硬件水平相对滞后。
英国 有病先去社区医务所
本报驻英国特派记者施晓慧报道:英国《泰晤士报》曾做过一项调查,在选择“20世纪英国政府作出的最能影响国人生活的政策”时,46%的英国人认为是“国民医疗保健体制”,18%的人认为是“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15%的人认为是“赢得二战的胜利”。由此可见,国民医疗保健体制对英国人的影响非常深远。
英国国民医疗保健体制的核心原则之一是:不论收入多少,人人都可享受同样的医疗服务。不论是百万富翁、大学教授,还是火车司机、建筑工人,凡有收入的英国公民都必须参加社会保险并按统一标准缴费。不但英国公民,就连本报记者这样到英国工作的外国人、外国留学生甚至进入英国的难民,只要是合法居留,都可享受免费医疗。这套建立于1948年7月的医疗体制着眼于普通民众,目的就是使全体公民没有生病的后顾之忧,即使失业或没有工作能力的人,也不必为个人或家人生病发愁。英国的看病方式与中国不同,不是大病小病都去看门诊。英国实行的是就地看病,有个头疼脑热,就去社区医务所或找家庭医生,就诊和买药都不交钱,只是在药房取药时,每张药方需付6.4英镑的处方费。只有急诊、专门检查或住院治疗才去医院。
俄罗斯 医疗不搞私有化
本报驻俄罗斯特派记者马剑报道:正如有些俄罗斯媒体所说,当年叶利钦大力推行私有化时,只有教育与医疗这两个领域没有涉及,因为接受教育和医疗是每个公民最基本的权利。学者认为,俄罗斯能在转型期经济出现衰退时保持一定程度的社会稳定,与这两个领域保持公有化有密切的关系。
俄罗斯总体上继承了前苏联的免费医疗制度,百姓到医院治病既不需花钱挂号,也不要支付任何费用。俄罗斯的国家医疗系统由国家拨款,保险医疗系统是建立在公民、企业、雇主缴纳强制性医疗保险费用的基础上,这两种医疗系统对公民来讲都是免费的,如果到私人医院治疗则需要自费。自1994年大力推行强制性医疗保险制度以来,俄罗斯每年加入该医疗体系的居民不断增加,据2001年统计,共有1.37亿人加入了该体系,也就是绝大多数俄罗斯人都加入了。每个加入医疗保险体系的俄罗斯居民都能获得一个医疗保险卡,每次看病时只需出示这个卡或告诉医生卡号。免费医疗使退休老人、伤残军人等低收入人群的健康有充分保障。随着近几年俄罗斯经济的迅速发展,俄政府也开始努力提高人民的医疗水平,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不久前通过的2006年联邦预算就规定卫生经费为1310亿卢布,比2005年增长83%。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