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共产党为何能在地方长期执政
--------------------------------------------------------------------------------
2006年01月28日10:39 新华网
■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张四齐
成立于1920年的印度共产党(简称印共)在1964年以后,发生过三次分裂,先后分裂出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者)(简称印共(马))、印共(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简称印共(马列))和全印共产党。目前,印度的共产党党员总数超过200万,其工、农、青、妇等群众组织总人数接近4000万,是世界非社会主义国家中最强大的一支共产主义力量。
印共(马)在印度也在世界上创造了一个传奇:从1977年起,在西孟加拉邦连续执政29年。此外,它与印共还在喀拉拉邦和特里普拉邦长期执政。印共在旁遮普等邦也参加过联合政府。在资产阶级政党占主导的印度政坛,为什么共产党能站稳脚跟并不断扩大影响?
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印度的共产党善于从理论修养、组织建设、干部教育等方面提升自己的战斗力。印共和印共(马)有较强的理论探索精神和勇气,党内从没停止过理论争辩甚至思想交锋。总体而言,印度的共产党能根据国内外形势制定正确的纲领和路线。比如,印度独立后,印共党内存在着走苏联道路还是中国道路的"路线"之争。1951年,这场争论以"走自己道路"的共识而结束。印共认为在印度的议会民主制下,工农革命道路都行不通,而和平的"议会道路"(被印度学者谓为"议会共产主义")符合印度国情。这一路线取得了成功。1957年,印共在喀拉拉邦选举获胜,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民主选举产生的地方红色政权。
印度的共产党非常注重干部的培养,党的干部清廉和能干在全印是出了名的。印度政府每年下拨的扶贫和农村发展款项,在许多邦被执政党的干部层层吞吃,中饱私囊,而在印共(马)领导的邦都被悉数发放到群众手中,尤数西孟加拉在全国落实得最快、最好。
在党内,印度的共产党始终坚持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在印度这个凝聚力较差的社会,树立一个权威对加强党的团结非常必要。印共和印共(马)都有这样的权威,印共(马)的巴苏被喻为"印度的周恩来",担任西孟加拉邦首席部长达23年,特别擅长处理各种复杂关系,是最早提倡经济自由化的政治家。苏吉特从事革命工作70来年,很有威望,他担任总书记时印共(马)没一个党员因苏东剧变退党。正是有这样的领导核心,印共和印共(马)才成为"共产主义的伟大幸存者"(巴苏语)。
印度的共产党非常重视群众工作。印共(马)在中央一级设立群众工作部,负责管理和协调工、农、青、学、妇等群众组织和作家、反全球化运动等社会团体。党要求所有党员都必须是一个群众组织的成员,并成为其骨干。在西孟加拉邦,群众组织成员有1900万人,他们是印共(马)不倒的长城。
始终维护工农群众的利益
始终维护工农利益,是印度的共产党的政策出发点和归宿。
为工人维权:过去,印度的共产党为维护工人权益,组织了强大的工会,搞了大量劳工运动。他们的这种强大声势,可从《牛津辞典》新添的一个词条"gherao"(孟加拉语,意思是工人强行闯入经理办公室)得到说明。今天,虽为国大党联盟政府的盟友,共产党仍然旗帜鲜明地反对政府将赢利国企私有化、任意裁撤工人的政策和做法。
为农民谋利:1977年,印共(马)领导的左翼政党在西孟加拉邦执政后,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农民的政策。邦政府依法征收地主超过限额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由于土改,小农拥有西孟加拉邦65%的土地,而全国这一比例只为20%。由于土改,西孟加拉邦实现了农业以每年4.5%、粮食产量以每年6%的速度增长。西孟加拉邦建立健全了村、区、县三级民选政府制度,邦政府将50%的职权下放给三级直选政府,将地方政府1/3的职位保留给农民,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致富热情。农民拥护和支持共产党,他们将红旗插遍田间地头、门前屋后。
将经济工作放在首位:计划经济时代,共产党实行反对外资剥削、反对财团垄断、组织大规模劳工运动、向小工业倾斜的工业政策。结果,外资和国内大财团多被吓跑了,工业发展陷于停滞。从上世纪70年代末起,印共(马)开始与跨国公司接触。80年代,巴苏亲自率团考察英美。1994年,西孟加拉邦政府出台新工业政策,提出有条件地与外资合作的主张,印共(马)领导人甚至向IBM主管请求:"我们希望你能帮助我们。"现在,IBM、百事、三菱等六家跨国企业在西孟加拉邦投资设厂,麦肯锡公司成为首席部长的引资顾问。西孟加拉邦已成为印度发展最快、吸引外资最多、工业最发达的邦之一。
始终照顾社会弱势群体:印度的共产党坚持所有人拥有平等的发展权,特别注重对落后群体的扶助:为低级种姓人家的孩子提供免费教育;为少数民族提供小额贷款;为穆斯林提供政治和经济上的优惠政策,组织他们去麦加朝圣;为妇女保留基层管理机构33%的席位。因此,在印共(马)管辖的邦,各民族、宗教、种姓和谐共存,少有矛盾和冲突。
共产党组阁前景可期
目前,印度的共产党虽是印政坛的第三大势力,但与其他两大党国大党和印度人民党相比并不占优。第一,在党员人数上,共产党约200万,而国大党和印度人民党分别为3150万和3350万。第二,在占有议席上,共产党在国会只有62席,国大党及其联盟和印度人民党及其联盟分别拥有223席和187席。第三,在执政经验上,国大党曾长期执政,印度人民党也有3次赢得大选和执政的经验,而印度的共产党尚没有在全国执政的经历,党的干部也少有担任中央一级部长职务的。第四,在工商界的认可度上,印共(马)过分照顾工农的经济政策被印工商界和国际资本认为太保守。他们反对印共(马)在中央执政,甚至连担任几个部长职务都不欢迎。2004年5月,印共(马)参加的选举联盟胜出后,印度股市一路下滑,摩根银行驻孟买的分析师称:"只要想到共产党人获得几个关键经济部门的控制权后的股市前景,我就浑身发抖。"
但是,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印共(马)领导的左翼联盟对印中央政权的影响越来越大,直接关系到几届政府的生死存亡。目前,印共(马)虽没参加辛格政府,但它被喻为政府"定音锤",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政府的经济和外交政策。
印共(马)在1996年和1998年有两次领头组阁的机会。由于党纲的限制,巴苏两次拒绝出任总理。2000年,印共(马)特代会批准,在革命过渡时期、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共产党人可参加中央政府。这一新规定为印共(马)将来在中央组阁扫除了障碍,但共产党要成为中央政府的主导力量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来源:半月谈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