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还是“中国组装”
大卫•巴布查
在中国深圳的日本日立公司的巨大厂房内,数百名中国工人正在精细地组装着计算机硬盘,这些产品也像其他数以亿计的商品一样,将出口到美国,并打上“中国制造” 的商标。
但这些“中国制造”实际上却是由日本、韩国和美国等跨国企业制造的“其他国家制造” 的商品,在这些跨国企业的巨大全球产品网络中,中国只是它们的一个最终组装厂。
分析家们指出,通常只在商品上贴上其最后组装地点的商标一一这个不断发展的全球供应链,正日益与全球贸易数据的步调不一致,从而使中国“膨胀”为一个更大的经济威胁。像这样“被歪曲的事实”在2月10日再次显示出来——当天美国商务部发布美国2005年贸易赤字,其与中国的贸易赤字已经超过了2000亿美元。
这样的结果看起来已经让中国大获其利,但最大的赢家却是美国的消费者和那些富国,他们已从出口的廉价玩具、服装、电器和其他商品中获得了巨大的利润。与此同时,美国的跨国公司和其他外国公司,包括那些零售商也都是大赢家,因为它们很大程度上就是中国生产这些廉价商品的幕后推手,它们正从这些贸易中获得巨额利润。
在全球化中也出现了一些真正的失败者。比如其他地区工资较低的工人,如日本日立公司在日本的雇员,以及其他亚洲地区和美国的一些工人,这些跨国企业把工厂迁到中国后,这些工人便失业了。但另一个事实则是,尽管这些跨国企业都向中国转移,总的来看,美国从亚洲的进口在过去15年却没有多少改变。台湾的工厂曾组装过销往全球的计算机,现在由中国大陆来组装;香港的制衣工人曾把无数的布料缝制成时装,现在轮到了中国内地工人;日本的工厂曾生产出全球最受欢迎的电子消费品,如日立、索尼、松下和东芝等,现在许多日本的知名品牌都是从中国装船出口的。
事实上,中国官方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60%的中国出口商品都是外资公司控制的。专家指出,从商品种类来看,像计算机零件、家用电器等,外国公司甚至控制着更大的出口份额。
外国的专业技术一直在中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制造供应链变得日趋复杂之际,由多个国家参与并分别生产出的各个部件,都被运往中国进行最后的组装。但这个系统却能给全球贸易统计数字造成误解。用一些专家的话说,这些由“中国制造”的商品实际上应在最后贴上“中国组装”的商标。因为,许多不同地区的不同工人都接触了那些产品。
瑞士银行集团(UBS)的经济学家陶东指出:“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里,双边贸易数字都是无关的。美国和中国的贸易平衡,就像纽约和明尼苏达的贸易平衡一样,都是没有关联的。”
中国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再加上被低估的人民币币值,帮助中国在1995年至2004年吸引到了高达4650亿美元的直接投资,最终使其成为全球资本最火的目的地。
以电子工业为例。10年前台湾企业依靠其自己的制造业,控制着全球计算机的零部件生产。现在,台湾公司生产着占全球80%的计算机主板,72%的笔记本电脑和68%的液晶显示器。但这些由台湾制造的产品,绝大多数都是在中国大陆组装的。
台湾Aopen公司的一位管理人员称,现在所有的人都搬到了中国大陆,“因为台湾的工资太高了”。
日本和韩国公司也大批进入中国。目前,日本松下公司在中国雇员多达7万人;东芝把世界最大的信息技术产品基地设在中国杭州;而韩国的三星已在中国开设了23家分厂,拥有5万多名雇员,其笔记本电脑已全部在中国生产,该公司在韩国本土生产笔记本电脑的工厂已于去年关闭。
全球企业向中国的“大迁移”,已在贸易统计上留下“痕迹”。在上世纪90年代,日本一直是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绝对贸易伙伴,而亚洲占美国进口总额的38%。但这种局面已在去年发生巨变。中国已变成了亚洲占统治地位的贸易大国。尽管美国从亚洲的进口份额仍保持在38%,但自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对美国的贸易已激增了1200%。
换句话说,如果把“中国制造”的商标换成“亚洲制造”,美国从 19 9 0年至2005年,从亚洲的进口几乎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如果说有变化的话,那就是在中国变成“世界工厂”后,许多商品变得更加便宜了。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乌有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