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结束,“剧变”表现在国际问题和国际事务的各个方面,美国对非洲的援助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冷战期间,对非援助是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重要工具。冷战后,作为发展对外关系的重要方面,美国将对非援助进行了重大调整,最大的特点是使对非援助在更大程度上服务于本国国家利益和对外战略。
一、美国对非援助的原因
在国际援助领域,美国对外援助对象遍布非洲、中欧、拉美等除南极外的各大洲,其中对非援助在冷战后一段时间势头较为强劲。
1.1 国际背景因素
第一,“一超多强”局势的出现。冷战时期,美国的基本任务就是与苏联对抗,遏制共产主义,巩固在世界的领导地位。冷战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二战”后形成的传统格局被打破,世界各种力量进行重新分化和组合,“一超多强”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SamuelP.Huntington)指出,虽然美国是超级大国,但不能说世界是“单极”,而是由一个超级大国和其他若干个大国组成的格局。在这个格局中美国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否定其他大国行为的能力,但在处理关键问题时美国又离不开其他大国的支持和参与,甚至几乎需要与其他大国联合起来才能行事。
发展中国家是“多强”中心地带之外的“边缘地带”,美国若意图在这“多强”中维护自己“一超”的地位就必须拉拢广大的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对这些贫穷国家进行援助是手段之一,可以抵制上述“多强”经济体对自己世界霸主地位的挑战。在这些“边缘国家”中,非洲大陆面积最大、贫困国家最多、对援助的需求也最为强烈,因此,对非援助成为美国对外政策中的“重头戏”之一。
第二,大国对非洲的“援助战”。冷战后,由于非洲资源、市场的吸引力逐渐加大,大国在非洲的利益追求随之增多,非洲成为世界大国博弈的焦点之一。2005年欧盟与非洲达成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共识,至2007年已举办了两次欧非峰会;2008年日本与非洲举行首脑峰会,并规划好未来五年内对非洲的援助计划;俄罗斯表示要重返非洲,其实际行动是总统频频出访非洲;中国与非洲的友好关系发展良好,“2008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中非双边贸易为1068亿美元”①。作为大国外交政策的重要方面,援助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法国作为欧洲大国的代表,与中国、日本等国家在非洲正展开激烈的“援助战”。
法国与美国对非洲的争夺和竞争最为激烈。几内亚湾的石油令两国垂涎,美国的石油公司与法国的埃勒夫一阿基坦石油公司竞争激烈,到处挖彼此的墙角。②非洲被法国视为能够支撑其大国地位的基本阵地,因为一旦失去非洲的支持,“法国将沦为二流国家”③。
中国一直很重视与非洲的关系,并通过非洲国家的支持顺利回到联合国。冷战后,中国在非洲不断加大自己的力量投入,对非洲的援助显著增加,“新世纪以来中非贸易增长了5倍,2006年时达550亿美元”④,对非洲贫困国家的出口商提供免税政策,提供债务减免,主动举办中非首脑会议。美国将中国在非洲的积极形象,视为对其在非洲影响力的极大挑战。
日本于20世纪6O年代开始对非援助,1989-2000年间,日本保持着非洲第一援助国的地位;2006年,非洲成为日本最受重视的受援国,得到的援助首次超过东南亚。⑤21世纪初,日本仅次于法、美、德,成为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国家的第四大援助国,该地区得到的全部官方援助中有10%是由日本官方提供的。⑥非洲国家占联合国席位的四分之一,对于日本“入常”来说,非洲对它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非洲大陆拥有大量有待开发的资源能源市场和消费市场,而日本国土面积狭小,人口相对较多,资源需求量大,通过对非援助,可以确保日本资源和能源供应的稳定性。
总之,面对几个大国在非洲形成的“援助战”,美国更加重视非洲的战略地位,并把援助作为战略工具来使用。
1.2 美国国内利益集团因素
利益集团是美国最基本的政治因素,它以政治决策参与为目标,以利益为行为向导,实现目标的手段多种多样,在美国政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冷战后,影响美国对非援助的利益集团有三类:
第一, 经济利益集团。这类集团通常会对政府产生经济上的影响力,尤其是财力雄厚的大企业集团,同政府关系密切,政府的某项对外政策能影响到它的经济利益,同样它的某项作为或不作为也可以对政府产生影响,如美国商会、全国制造商协会、粮食巨头等。2O世纪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加上非洲国家联合自强发展经济,这些经济利益集团与非洲国家的经济互动需求变得比以前更加强烈,利益的驱使吸引着这些集团关注对非援助。经济援助是美国对非援助的主要内容之一,而经济援助中又以粮食援助为最。美国粮食巨头实力强大,还能得到政府的补贴,通过联合或兼并的方式,已经形成了全世界范围内的产销网络。若美国政府向非洲提供援助,该集团则是粮食方面的最大提供商,所以,非洲将成为此集团半成品的生产要素消费市场及成品的最终消费市场。
第二, 公共利益集团。“宗教在公共政治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0”①基督教“乐善好施”的历史文化价值观有助于公共利益集团的形成。这类集团追求的是人类的共同利益,要解决面临的共同问题,如环境、人权、饥饿问题等。美国的公共利益集团,包括基督教协进会、美国公民自由协会、儿童保护基金会及西埃拉俱乐部(环保组织)等,总数“大约有2500多个,拥有成员4000万人”②,受到过良好教育的中产阶级是该集团的主要支持者。它不追求经济或政治利益,所以容易得到民众的支持;以较崇高的价值取向指导自己的行为,是促成美国人道主义援助的主要因素。非洲是世界最贫困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世界最低,这一切都与追求共同利益的美国公共利益集团的理想目标相悖,所以,如果询问美国巨额援助的受援国走向,势力庞大的美国公共利益集团必定选择的是非洲。
第三,民族、种族利益集团。“非裔美国人在促进非洲国家改革的同时,能与非洲社会和政治组织进行直接的互动。”③移民是美国外交政策的重要决定因素,在1970年到2000年间,美国黑人比例由11.1%上升到12.3%⋯⋯2008年,美国人口普查局预测到2l世纪中叶时,非裔美国人将占人口总数的15%。④随着这些非裔美国人的民族意识不断觉醒,他们会为了支持祖籍国的社会发展、政治独立和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而做出努力。⑤同时,由于他们有着共同的处境、面临着共同的问题,容易形成很多维护自己利益的集团。2O世纪70年代便有了跨国非洲组织,现在有每两年举行一次的苏利文大会,它是非洲人和非洲裔的美国人举行的联谊大会,其性质是半官半商的投资和贸易论坛。该论坛受到非洲的重视,甚至有关非洲国家的政府首脑也会参加。这些种族集团会同非洲政府一起与美国政府在外交方面进行博弈,促使美国加大对非援助,以帮助非洲发展和加强地区稳定。
1.3 美国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
相对于传统的军事、政治安全,非传统安全更带有全球性,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从威胁的内容来看,它包括恐怖主义、能源危机、边界冲突、政局动荡、宗教民族冲突、生态环境破坏、艾滋病等传染病的蔓延、走私毒品、国际难民等问题。这些问题无一能与非洲脱开干系。换句话说,漠视非洲在非传统安全威胁中的角色,美国就不可能完全解决非传统安全威胁的问题。
第一, 反对恐怖主义的需要。“‘9·11’事件改变了美国也改变了世界,在未来几年中这个变化将继续掺杂着国家安全认识因素和应急反应机制而展现出来。”⑥冷战后美国面临着多项威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威胁、各种跨国威胁、非常规手段如恐怖主义对美国造成的威胁。⑦美国国家利益委员会把打击恐怖主义列入“美国极其重要的国家利益”之一。
非洲大陆面临着贫困、战争和疾病等多重问题,使非洲成为恐怖分子诞生的温床,包括松散的金融、武器的泛滥、混乱的边境冲突等,很容易成为恐怖主义的避风港。前美国总统小布什曾公开表示:“贫穷助长恐怖主义⋯⋯我们必须与贫穷展开斗争。”⑧
直接的硬实力包括军事、政治等,但单纯的硬实力较量不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这方面已有过经验教训:1994年美国曾出兵近3万人到索马里⋯⋯共耗资20亿美元,但最后以失败告终。①因此,美国便采取了更为灵活的外交方式,对非援助就是这个灵活的外交方式的集中表现。对非援助可以帮助非洲发展经济、稳定政局、缓解边境冲突,是打击非洲恐怖主义势力的良策。
第二, 摆脱能源安全威胁的需要。冷战结束初期的几年中,美国对非洲的援助力度不是很大,这段期间美国援非的目的是要求非洲实行政治经济改革,扩大所谓“民主与人权”。然而,非洲石油的探测使美国看到了非洲重要的能源战略意义,从而成为其加大援非力度的因由。
中东地区是美国石油进口的主要来源,为争夺石油,美国卷入纷乱的中东纠纷之中,与阿拉伯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结下深仇,陷入伊拉克战争泥潭。倘若美国控制了拥有巨大储备量和潜能的非洲,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对阿拉伯国家的石油依赖,增加与中东国家谈判的筹码,有利于关乎到美国国家利益的反恐战争的胜利。
非洲的石油不仅储量大,而且质量好、品种多。预计未来二十年内,非洲每天可产1100万桶石油。②非洲的油田大部分位于经大西洋航线要冲的近海领域和海岸附近,离岸较近、航线较短,更容易运输到美国。美国以援助为诱饵加大援非的力度,尽全力讨好非洲、控制非洲,“非洲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问题日益军事化,以确保美国等大国的利益”⑧。
第三, 应对其他非传统安全威胁的需要。非传统安全威胁成为非洲发展的阻碍,其中以边界危机、民族冲突、政局动荡、生态环境破坏、国际难民,传染病蔓延等问题尤为突出。
世界上政治不稳定的国家大部分都在非洲。20世纪90年代以后,46个非洲国家中有20多个国家发生过不同程度的社会动乱,仅1991年就有l4个国家发生政权更迭。④在2010年进行的162个国家稳定性评估中,马里兰大学研究发现,世界上没有比非洲冲突更多的国家和地区了。⑤正是在传统安全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政治动荡、社会乱象迭出,非传统安全问题更是不断,难以控制。
非洲生态环境在冷战前就遭到非常严重的破坏,人口激增,森林砍伐加速、过度放牧造成环境破坏,而环境的破坏导致生物资源的减少,加剧了贫困化。冷战后,西方国家更是把对环境有害的工业垃圾转移到非洲国家,加剧了非洲国家环境问题。生态环境的破坏“所引起的悲剧不亚于历史上任何一次战争。”⑥
医疗卫生方面,迄今非洲在世界上是受疾病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根据美国国际开发署所作的调查:非洲2003年出生的每1000名儿童中有175名因为疾病而活不到5岁;非洲的孤儿人数在2010年大约增加340O万;非洲约有26.6万艾滋病毒感染者,结核病的发病率是世界上最高的。⑦连饥饿问题都没解决的非洲,面对如此严峻的疾病威胁,急需国际社会给予帮助。
1.4 非洲对美国的吸引因素
冷战后,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非洲一体化进程加速的趋势,非洲呈现出了贫困化与经济增长并存的特点,非洲经济逐步发展,所蕴藏的巨大的潜在政治经济价值,也吸引了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的眼球。
尽管非洲极度贫困,政治、经济、医疗卫生、教育、科学等各方面的状况很不乐观,但所幸的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其经济发展速度增快,相比以前取得了很大的进步。1995-2003的八年间,非洲经济平均增长率为3.5%,是1980一1995年的2倍;2004年经济增长率为4.5%,一直处于极度落后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为4.6%⋯⋯非洲在这个时期保持着相对低的通货膨胀率,消费者物价指数提高,对外贸易情况得到改善。非洲大陆呈现多样化发展的格局:南部以南非为代表,以接受外来投资和优惠贸易条件为基础发展经济;北部以突尼斯、埃及为代表,受欧盟优惠发展经济;几内亚湾国家地区以加蓬、尼日利亚为代表,重点发展石油经济;东部以肯尼亚、乌干达为代表,重点发展多样化经济。这些国家将成为非洲国家经济的增长点和经济增长群,从而促进整个非洲的发展。
非洲国家经济形势的好转,通货膨胀率降低、储蓄及投资增加、收支逆差形势好转、外汇兑换自由、预算赤字减少,在更深层次上保障了国家宏观经济的稳定性。这些良好的经济状况大大促进了美非贸易,从冷战后至90年代末,美国与非洲的贸易每年增加33%,①为美国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利益。此外,非洲大陆还拥有充足的劳动力市场和能源资源,其消费品市场和原材料市场也在逐步扩大。可见,美国发展对非援助不仅可以抢占非洲市场,而且还可以与非洲发展经贸合作,为美国创造就业机会和投资机会,服务于本国的国家利益。
二、美国对非援助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2.1对非援助产生的积极影响
不管美国对非援助出于何种目的,其货真价实的真金白银、粮食,既解非洲脱贫之急,又为非洲的社会进步创造了条件,对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经济上,为非洲提供发展条件。非洲有50多个有待发展的国家,人民生活贫穷困苦,除了南非、尼13利亚等几个屈指可数的发展较好的国家,其他国家特别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不论是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还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都居世界发展水平后列。美国对非洲的经济援助,缓解了非洲在经济发展中所必须面临的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非洲经济的有效运行。也可以帮助非洲国家建立农业研究机构,研究新产品及新技术,在提高农业生产率、减少农村贫困、加强粮食安全、改进农业技术、促进农民和农业企业的有效运作等方面做出一定贡献。
政治上,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非洲局面。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的副研究员王学军认为,非洲的安全治理包括全球体系、非洲大陆等六个层次②,联合国、国际援助共同体及一些欧洲国家在全球体系中,对非洲的不安全形势十分关注。③作为“全球体系”的一部分,美国对非洲的军事援助一方面可以帮助美国实现安全防御战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非洲减轻冲突,促进和解,重点遏制安全和稳定威胁,如恐怖主义,贩毒和犯罪,并鼓励非洲走向良好的治理。
医疗上,大大改善非洲的医疗卫生条件。美国对非洲进行了大量的人道主义援助,提高预灾、减灾能力和反应能力,扩大人道援助服务面,护理试点和治疗方案正在一些受疾病影响最严重的国家推出;为保障非洲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增强援助方案的研究,传播并使用世界上最先进的医疗方法,提高援助医疗帮助的可用性和有效性,援助在对医疗卫生部门做出巨大努力的同时,也对其他行业提供帮助,包括教育、基础设施等。
教育上,提高了非洲的教育水平和和教育能力。良好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后备力量。然而,在非洲有38%的学龄儿童(以女孩居多)不上小学,46万的非洲儿童从未走进过课堂。④专业技术人才短缺是非洲面临的一大难题,许多从外国引进的先进技术因为人才的短缺而无法使用。美国对非洲的援助促进了非洲教育现状的改善,支持非洲国家教育部门进行改革和能力建设,帮助非洲进行政策和课程改革,进行教师专业管理,提供学习资料,设计教育课程,提高了非洲国家的教育质量。一个承诺6亿美元、年限超过8年(2002-2010)的计划——非洲教育倡议(AEI),更是为教育提供了多项资金,提供教师培训、教科书和其他学习工具,为弱势儿童提供奖学金,使越来越多的边缘化群体走向学校。
2.2对非援助造成的消极影响
然而,美国的援助为非洲带来巨大改善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弊端。
(1) 附加条件援助不能取得良好效果
赞比亚学者丹比萨-莫约(DambisaMoyo)认为,援助国经常以三种方式对受援国进行有条件的援助,包括采购式援助、优先权式援助和政治经济策略援助。第三种在美国对非援助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美国援助附加多项援助条件,要求非洲将国家主义、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减少国家干预。但实际上这些援助条件并没有使对非援助取得良好效果。非洲国家的政治现状并不具备经济改革、进行选举而实行资本主义所谓政治和民主所需要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历史背景环境。如实行多党制似乎有利于解决各种社会发展问题,但实际上恰好相反,因为多党制是建立在国家权力“鼎力”基础之上的,非洲国家历史上并没有选举的雏形,这些西方“先进的制度”给部分非洲国家带来的是一系列种族和部族冲突。肯尼亚总统坦率的说,“多党制没有取得所期望的成功”①。
所以,援助必须建立在非洲国家的切实需要和双方经济利益需求之上,片面追求美国自身的利益,不会取得援助的预期目的。
(2) 加快“多速非洲”现象
近年来,非洲的发展呈现贫富不均的状态,加上美国对非援助投放的不均衡(见表1),导致贫富差距拉大而且越来越明显,呈现出“多速非洲”现象。根据非洲2007年度竞争力报告,突尼斯、南非和毛里求斯在所有非洲国家竞争力排行榜中名列前三位,另外阿尔及利亚和肯尼亚也在前十名之列。②在非洲总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南非的贡献率排名第一,占到17%,尼日利亚排名第二,占到14%;埃及第三,占13%;阿尔及利亚第四,占9%;安哥拉排名第五,占5%,其余的42%中,北非占17%,南部非洲42%。⑧
表1美国对非援助中的主要受援国(单位:百万美元)
(资料来源:根据2010-2012年美国国会预算部的资料及美国国际开发署数据库,由笔者整理。)
由表1可见,经济形式发展最好的几个国家中,如尼日利亚、南非、肯尼亚等,2008-2012年接受的美国援助分别位于第三、第五和第一位。非洲贫困的国家除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等几个少数国家因石油或地理位置的吸引而得到美国较多援助外,大部分最贫困的国家,包括几内亚、吉布提、塞拉利昂、塞舌尔、佛得角、冈比亚、斯威士兰、莱索托、科摩罗、厄立特里亚、布隆迪、多哥等,很少或根本未能得到美国的援助。美国并没有对非洲最贫困的国家进行援助,其援助、贸易投资主要集中于产油国和南非等经济发展较好、资源丰富、投资环境好、政局稳定的实力强国;而那些资源匮乏、投资环境差的国家则很少能吸引美国,得到美国的帮助。所以,美国对非洲经济发展较好国家的援助和优惠政策加快了本已存在的“多速非洲”现象。
(3) 产生“援助依赖”
美国的援助使非洲国家产生依赖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其援助非洲的动机。正如前文所述,美国援助非洲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要通过援助与其他大国争夺在非洲的话语权,从而取代非洲国家的自我管理,控制非洲命运并对非洲国家发号施令。这一动机注定了非洲的被动局面,美国按照自身产业的需求去安排援助活动,绝不允许非洲内出现与本国竞争的行业。即使某一领域急切需要援助,但只要不符合美国的兴趣和利益,它就不会予以多加照顾;而当某一领域符合美国的利益时,大量的援助就会涌来,产生投放过度,便造成该领域对援助的依赖。
“援助依赖”的形成对非洲国家极为不利。第一,使受援国在经济上与美国形成依附关系,受制于美国,削弱了非洲国家依照本国实际情况独立制定最适合本国政治经济政策的能力;第二,助长了非洲国家政策制定者的惰性,许多领导人“缺乏拯救非洲国家严重伤痛的紧迫感⋯⋯穷国失去了征税的需求⋯⋯政策制定者没有动力寻找更好的办法以促进非洲经济的长远发展”①;第三,无法制定有效利用援助的长效机制,大量援助被浪费,引起其他国家对非洲发展能力的质疑,影响到其他国家的对非援助。
2.3毁誉参半的美国对非援助
综上,冷战后美国对非援助使其在经济、政治、医疗卫生、教育等多方面有一定的改善和进步,一方面,非洲对美国这种推动减贫、促进发展的人道关怀表示接受和肯定。但是,另一方面,由于援助本身是服务于美国利益的,当非洲利益和美国利益产生分歧或者步调不一致时,利益这杆秤不可避免的偏向美国,背离非洲,导致援助对非洲产生多方面的消极影响。因此,非洲国家和人民对援助表示接受和肯定的同时,也在更大程度上存在不满情绪。
非洲国家的政府对援助中所大量附加的条件表示强烈不满,如实行民主、人权、进行改革等,有的甚至公开反对。这些条件实质上是对非洲国家独立自主发展的限制,因援助项目缺乏可预测性,受援国对美国最终是否会提供援助提出了怀疑,肯尼亚外长曾痛斥:肯尼亚有自己的民主原则,用不着美国多管闲事,指手画脚。②美国前助理国务卿戴维·纽瑟姆(DavidNewsom)认为,基本上没有援助国能够通过承诺提供援助或者通过威胁撤回援助的方式而对发展中国家(受援国)施加它们的政治愿望。援助国试图在非洲有关对内、对外政策方面施加影响,受援国表现出了坚决抵制的态度。
非洲民众对援助机制和运作过程存在一定程度的不满。援助产生腐败,受益更多的是国家官员,这是不争的事实。美国对非洲具体援助国的选择,最根本的动机是美国自身的国家利益,受援国是否适合,是否产生腐败,以及是否正确利用资金只处于服从主要动机的地位。而且对援助需求相对不大的国家进行援助,大部分援助都用于根本无益于民生与发展的形象工程上或落人了国家领导人的私囊中,这使得那些不善待援助但符合美国战略利益的国家仍能获得援助。例如,马拉维“受援助的粮食不翼而飞,很多人面临饥荒问题⋯⋯腐败案件的主要证人和高级官员‘神秘失踪”~,即使有这样的腐败情形,美国仍然保留马拉维在“千年挑战账户”中的受援国资格。受援国缺乏有效的援助监督机制,也使其很难积极有效地利用美国的援助,当美国援助的额度大大超过了受援国的需要,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的援助和被闲置下来的援助资金难免会落人官员个人腰包,滋生或助长腐败。可见,美国规定的限制性条件在防治腐败问题上几乎不起作用,援助绩效评估机制也有待进一步优化,机制和运作过程的不合理使得援助没能完全用之于民,非洲民众对此表示不满。
二、美国对非援助的实质
美国对外援助额的额度以及受援国的选定是依据该国对美国的重要性而决定的。在下表中,美国进行双边援助的受援国前十名(见表2),中东地区和非洲地区分别占了三个、四个,另外三个是亚洲的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南美洲的哥伦比亚。由此可见,对非洲进行援助的本质,归根到底是美国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最大的受益者是美国自身。
表2美国双边官方援助受援国前十名(单位:百万美元)
(资料来源:由美国国际开发署经济分析和数据分析部(us-AIDEconomicAnalysisandDataServices)根据美国官方对外援助数据库(OfficialDevelopmentAssistanceDatabase)提供,笔者翻译。)
(1) 输出民主,扩张美国资本主义制度
美国对非洲的援助和投资都是有条件和要求的,包括实行市场经济、经济自由化、政治多元化、保护人权等,只有那些按照标准实行政治经济改革或满足美国开出的其他条件的国家才有资格享受援助。
这些需要获得援助的非洲国家是否具备美国所开出的政治条件,标准是由美国决定的。例如在“2007年全球经济自由度指数”排名中,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前十名分别是毛里求斯、博茨瓦纳、南非、纳米比亚、乌干达、斯威士兰、马达加斯加、肯尼亚、塞内加尔、佛得角。②在表2中,美国对非援助的主要受援国的排名当中,这十个国家有七个“榜上有名”,而且经济自由指数排名第三的南非、第五的乌干达、第八的肯尼亚,在表2的排名分别是第五、第七和第一。“经济自由指数”由美国的《华尔街日报》与传统基金会公布,是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国家制定的。美国要求非洲国家实行市场经济、政治经济改革,实质是在用美国的法律干涉非洲自主的政治治理,是在以援助为诱饵,迫使非洲进行政治经济改革。
美国对非援助不以被援助国贫困程度和需求强度作标尺,而是以对其所列条件的符合度去处理援助的分配额和分配对象,其援助附加条件的背后是输出民主,使非洲融人美国主导的政治经济秩序当中,证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有利于资本主义制度扩张。
(2) 抢占市场,获取经济利益
在整个美国对外援助中,只有六分之一的部分给了最穷最需要帮助的国家⑧,这些国家长期陷入债务危机中,其产品出口和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收益并不能清偿贷款和欠款本身,只能用来清偿贷款债务的利息,非洲国家的金融发展水平滞后,所以这些利息都流入了国外银行和借贷者的手中,美国依靠操控国际市场的能力,又最终获得这些收益和利益,因此美国对非洲的经济援助有很大部分最后又流回了美国。美国对非洲的经济援助可以说是物超所值的经济和政治“投资”,美国通过援助和高层访问,分别与肯尼亚、南非、安哥拉、民主刚果、尼日利亚、加纳、利比里亚等国建立了伙伴关系,“伙伴”遍及撒哈拉以南非洲各大区域。与非洲国家建立良好关系,在促进非洲国家经济的发展与民众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给美国带来产品出口市场。
以援助为纽带的双方经济互动和交流合作,受益最大的也是美国自身。消除对美国的投资限制和贸易壁垒,促进了美国商人与非洲的商贸合作;促进与非洲贸易合作,为美国创造投资和就业机会;那些赠款或贷款的大部分都用来为美国的公共机构、银行还贷或用来购买美国的产品。这样,对非援助的好处在于促进美国经济发展、保持经济稳定、拓展美国产品的出口市场、影响受援国经济发展使之服务于美国经济、扩大美国的经济“势力范围”。
(3) 美化形象,获得民众支持
对于受援国民众而言,相比高层的访问、政府间的对话等方式,不如送来援助更直接,因此没有什么方式比援助更能让受援国民众产生好感。图1是美国盖勒普民意测验机构做的一项撒哈拉以南国家对美国领导权的支持率情况的调查,调查结果是根据2009年3—4月,对喀麦隆、科摩罗、吉布提、肯尼亚、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索马里、南非和乌干达的至少1000名15岁以上的成年人面对面访谈所得。
在图1与表1中,对美国对非洲援助主要的28个国家的情况作分析,可以找到其中的关系。从图1可知:2008年与2009年7个撒哈拉以南非洲对美国领导权支持率之和的排名为:肯尼亚(175),南非(170),乌干达(170),塞内加尔(163),喀麦隆(151),吉布提(149),毛里塔尼亚(100)。根据表1,这七个国家在2008年和2009年获得援助之和的排名情况分别是:肯尼亚(14.638亿美元),南非(11.19亿美元),乌图1六个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民众对美国领导权的支持率(资料来源:盖勒普民意测验网站www.gallup.eompoll,由笔者翻译。)干达(7.938亿美元),塞内加尔(1.515亿美元),吉布提(0.109亿美元),喀麦隆和毛里塔尼亚不在这28个国家之列。可见,7个随机抽取的撒哈拉以南国家,对美国领导权的支持率最高的就有4个国家,当年其得到的援助在这7个国家中也是最高的,甚至排名顺序都是一致的。以援助为纽带,可以得到非洲民众对美国的支持,这有利于美国对非洲国家政府施加压力,甚至建立非洲亲美政府,把美国势力渗入到非洲各个角落。
美国对非洲进行援助,“在世界范围内塑造了其‘乐善好施’的国家形象”①,是对国际社会中的美国“霸权”、“单边”说法的回击,有利于美国在道义上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在面对重大国际危机处理时具有更强的影响力和威信力。
(4) 军事控制,实现国家安全战略
美国惯于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待世界,“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所相信的基本逻辑是实力,尤为突出的是硬实力,主要是军事和经济实力”②。非洲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考虑因素之一,为了加强对非洲的军事控制,美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大对非洲的安全援助,2010年比2009年的安全援助多500万美元①;支持“跨撒哈拉反恐计划”②、警察制度改革;加大对非军售、对非军事资助及军事教育与培训,但重点是南非、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塞内加尔、尼日利亚等有重要军事战略地位的几个国家。
美国对非援助在实现军事安全战略方面已见成效:美国在吉布提、西非岛国设有军事基地;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总统宣布已与美国达成筹建海军基地的协议;肯尼亚、南非、尼日利亚、加纳、塞内加尔等国已基本同意了美国建立非洲司令部;美国派往埃塞俄比亚的军事专家及美国在吉布提建立的反恐特种部队在非洲都有着重要影响力;通过援助等外交手段,与加纳、塞内加尔、尼日利亚这几个重要的西非国家成为盟友后,则更容易对其周边国家进行军事控制。可见,充当“非洲警察”、使非洲国家听命于美国,是美国对非洲军事渗透的重要目标,也是其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一环,对非援助有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
原载《太平洋学报》第22卷 第2期,2014年2月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