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坚决“封杀”美国民主基金会 宣布其为不受欢迎组织
“俄罗斯出现首个不受欢迎的外国组织”,俄新网以此为题称,俄总检察院7月28日首次宣布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为不受欢迎组织。检察院在公告中表示,据调查,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通过控制一些俄罗斯NGO,参与抵制俄选举结果、组织政治游行等活动,试图影响俄政府机构的决定和破坏俄军队形象。2013年至2014年间,该组织共向俄NGO提供了520万美元的资金。鉴于该组织的非法活动,检察院认为,该组织威胁到俄联邦宪法制度的基础、国家的国防能力及安全。
《莫斯科时报》称,被宣布为不受欢迎组织意味着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在俄罗斯土地上的一切活动都被禁止。由于担心受外国势力鼓动的革命,俄罗斯今年5月通过了“不受欢迎组织法”。普京总统多次表示,美国资助的组织在世界各地进行破坏政府统治的活动。“今日俄罗斯”电视台说,根据法律,被宣布为不受欢迎组织后,该组织在俄罗斯的办公室必须关闭,一切资产都将被冻结,它的任何信息材料都禁止流通。
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成立于1983年,由美国国会通过《国务院授权法》拨款3130万美元建立,其最大资金来源是美国国会年度拨款。该组织号称在全球90多个国家或地区推广民主,是美国众多NGO中最有影响的之一。该组织与中情局(CIA)也有密切联系,资助过多个国家的分裂组织,包括“藏独”“疆独”等。美国《商业知情者》28日称,虽然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是独立组织,有公民个人组成的董事会,但该机构被广泛视为美国政府的一个分支,其董事会成员在加入基金会前有着很多政府工作经历。作为拨款资助机构,该基金会为俄罗斯公民社会组织提供成百上千万美元的财务支持,一些公民社会组织对俄官方政策提出挑战。
对于俄罗斯的“封杀”,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随即做出回击。它在声明中抨击俄检方的决定,称“这部关于不受欢迎组织的法律是一系列高度限制俄罗斯公民自由的法律中最新的一部”,“这些法律的真正目的是要胁迫和孤立俄罗斯公民,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将继续致力于在全世界支持人权和基本自由”。
美国政府也迅速卷入进来。美国国务院28日发表声明,对俄罗斯的行动“深表不安”,敦促俄方坚守尊重言论自由和法治的承诺。声明称:“这只能加重我们的担心,即所谓‘不受欢迎组织法’将进一步限制俄罗斯公民社会的工作。此举是俄政府日益打压独立声音的又一范例,是将俄罗斯人民孤立于世界的又一项蓄意行动。”
俄罗斯媒体则忙着列举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的“罪证”。俄罗斯BFM网站29日称,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在俄罗斯向“莫斯科赫尔辛基小组”等人权组织提供资助。据维基解密透露,该基金会在其他国家曾资助年轻人参加“阿拉伯之春”运动。美国政府通过这一基金会提供资金试图在俄境内推动“颜色革命”。俄政治家祖金表示,美国一直通过这一基金会推行美国的利益,包括在他国发动街头革命,基金会与他国民间组织及反政府人士密切合作,这是一个在全世界最活跃的基金会。因此,被俄总检察院列入不受欢迎组织并不让人意外。俄新社刊文称,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出资1400万美元用于“乌克兰项目”,推动了2014年的大示威,推翻亚努科维奇政府。在俄新网报道后面,绝大多数网民对这一决定表示支持,有人留言道:祝西方和他们资助的“老鼠们”一路顺风。
中国政府欢迎支持境外NGO来华发展
据新华社电 外交部、公安部、民政部7月25日在上海共同召开境外非政府组织座谈会。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郭声琨主持座谈会并讲话。他强调,中国政府高度赞赏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积极作用,欢迎和支持境外非政府组织来华开展友好交流与合作,将进一步做好境外非政府组织服务管理工作,努力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服务、更好的环境和保障。
座谈会上,世界健康基金会、德国工商大会、英国英中贸易协会、德国墨卡托基金会、全球联合之路、香港沪港青年交流促进会等境外非政府组织代表和美国、英国、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分别作了发言。
在认真听取大家的发言后,郭声琨代表中国政府对境外非政府组织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公益事业作出的积极贡献表示衷心感谢。他强调,开放与合作始终是中国与世界相融的主旨,希望朋友们继续关注和关心中国的发展,以更加积极、务实的态度在华开展交流与合作,为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密切中外人民感情、增进人类共同福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中国政府将一如既往地欢迎和支持境外非政府组织来华发展,继续为境外非政府组织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服务、更好的环境和保障。
郭声琨指出,中国是法治国家,将依法引导和规范境外非政府组织在华活动,依法保障境外非政府组织在华合法权益。希望境外非政府组织深入了解中国国情,自觉遵守中国法律,根据本组织的章程和宗旨,依法、规范、有序地开展活动。
美40多个团体反对中国规范NGO立法 担心划归公安部管理
据参考消息网6月6日报道 美媒称,美国40多个商业和专业团体签署了一封致中国全国人大的信,敦促其修改试图加强对境外非政府组织(NGO)监管的法律草案,称该法律草案有可能损害美中关系。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6月4日报道指出,该报记者看到的这封信上面有45个团体的签名,这些团体代表的行业涵盖了科技、农业和娱乐等领域。
报道称,这封信是写给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的。该委员会5月初公布了关于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的法律草案,向公众征求意见。熟悉情况的人士说,这封信是众多协会和团体经过数周讨论的结果。
中国政府曾表示,境外非政府组织将从该法律中获益,因为这将确定它们的法律地位,但官员们也表示该法律将促进国家安全。
这些团体在信中说,该法律的范围过于宽泛,包括其“非政府组织”的定义。这些团体说,此举可能严重损害中国的工商业。它们还对该法律将这些团体划归公安部管理表示担心,称这表明北京将这些团体视为潜在的威胁。目前这些团体与各种商业和其他机构都有着很密切的合作关系。
报道称,信中说,该法律“如果不做重大修改,将对美中关系的未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据环球时报报道,根据草案规定,境外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开展活动的登记机关确定为“国务院公安部门及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同时将境外非政府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规定为省级以上政府有关部门。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NGO法律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王建芹2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这是中国第一次为境外NGO专门立法。境外NGO自上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以来,注册登记机关一直是民政部门,法律上并没有明文规定。
境外NGO在中国——与新兴资本阶层合作,以扶贫、维权为借口
环球时报2014年8月份报道,由于相关统计不健全,许多国际NGO不肯或未能注册,中国到底有多少海外NGO一直是个谜。清华大学NGO研究所的报告曾估计总数在1万家左右,广西社科院专家也曾发表论文称,在华的海外NGO约6000家以上,其中最多的是美国NGO,约占总数四成。这些海外NGO中,大约一半为商会、行业协会等经营性组织,另一半则是慈善、公益类组织。
路透社曾称,目前许多外资NGO在中国境内运作,大都是工商注册。中国政府对其中一些组织怀有戒心,怀疑它们传播西方的价值观。中国要求所有非政府组织都要登记,但由于程序复杂困难,许多中国本国和境外非政府组织不得不在未登记的情况下运作。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存奎在接受《中国社会科学报》采访时指出,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在我国活动的数千家境外非政府组织中,有政治渗透背景的有数百家。现有的调查结果表明,少数境外非政府组织在我国境内进行合法活动的同时,不同程度上也存在着进行非法活动的情况,如曾经在东欧剧变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一些境外非政府组织通过直接或间接渠道进入我国活动,利用文化交流、捐资助学、项目培训等手段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搜集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情报,在我国内部培养西方代理人和政治反对派;通过插手我国人民内部矛盾和纠纷,特别是以开发援助、扶持弱势群体为名,抓住工人失业、农民失地、城市拆迁、退役军人等涉及民众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以“维权”相号召,制造舆论,混淆视听,煽动民众同党和政府产生对立情绪;或者支持参与策划街头政治、民族分裂等活动。这些活动都对我国的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威胁和危害。
一是以提供资金为“诱饵”,吸引国内部分民间组织、个人为其开展工作。如境外某基金会曾在2005年出资3万美元用于对国内上访人员的法律援助,并对上访人员进行维权培训。据北京某民间研究机构透露,西部90%以上的非政府组织都是受境外非政府组织影响,并通过它们的资助扶持发展起来的。
二是以项目合作、学术交流、学者访问为由,积极向我基层社会灌输西方民主意识、推广所谓“公民意识”教育。如具有邪教背景的“某某教育基金会”于1994年进入我国,打着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旗号,频繁联合我国有关部门举办关于青少年人格教育和婚姻家庭伦理道德建设的学术研讨会,以举办演讲的形式,阐述其所谓新时代的道德观,曾引起社会的广泛兴趣。该基金会自进入我国以来频繁开展活动,先后举办了多次交流会及大型群众集体活动。
三是以扶贫助学、“维权”救助为借口,进行渗透活动。它们往往以与民众利益息息相关的热点问题为切入点,插手我国人民内部矛盾,与上访人员接触,研究中国信访制度,鼓励农民成立“维权”组织,活动具有一定的煽动性。
某境外非政府组织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云南、贵州和广西等省区的十多个县开展长期社会综合发展项目,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卫生、小额信贷、扫盲和技能培训等。90年代中期又在更大范围内推广该项目,增加了参与农村发展、社会性别培训、外来工权利、支持本土非政府组织及其能力发展,以及扶贫、社会、经济、环境等业务。
值得提醒的是,为给自身的渗透活动提供保护,并建立起长期的渗透活动通道,境外非政府组织在开展活动时,通常是通过我国国内民间组织发起,并始终依靠地方政府部门、高校、研究机构等开展合作及共建项目,使其活动在一定层面上获得公共权力的支持,进而为其披上合法的外衣。
境外非政府组织在华发展正逐步走向成熟化和本土化,对华渗透活动也正由潜伏期逐步向活跃期过渡,具体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第一,更加注重与国内“维权”问题相结合。近年,一些境外非政府组织以提供资金、项目合作、培训人员等方式,通过宣传发动、思想灌输、策划组织等手段,幕后操纵重点组织人员频繁插手我国国内的“维权”活动,并借助媒体大造舆论,企图使“维权”形成一场社会化运动。鉴于当前“维权”问题已成为境内外各种势力勾联聚合的有效平台,境外非政府组织必将持续利用这一“平台”对我国开展渗透活动。
第二,更加注重与我国的民间组织相结合。有专家估计,现有的我国国内民间组织包括民办非企业单位在内约有300万个。这些大量陷入注册难、筹资难的本土非政府组织,不可避免地会转向境外非政府组织寻求援助。而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则将其视为可资利用的社会力量,不断加大对其资助扶持的力度。
第三,更加注重与新兴阶层相结合。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形成了一个以私营企业主、个体经营者和白领阶层为主体的社会中间阶层。这个阶层有着多元的思想和价值观念,掌握着巨大的社会资源,有较强的社会动员能力。因此,新兴阶层是境外非政府组织全力争取的重要社会力量。
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是何方神圣
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NED)堪称美国第二中情局,成立于里根政府时期的国家民主基金会属于冷战的产物,它虽然打着非政府组织的旗号,但其经费来源主要是美国国会拨款。无论是在冷战时期还是在后冷战时期,这个组织都是美国对外“民主援助”的主要机构。
国家民主基金会主要通过四大核心机构在海外从事推进其所谓的民主活动,即国际私营企业中心、国际劳工团结美国中心、国际共和党研究所和全国民主党国际事务学会。另外,它也资助所谓“极权国家”或“半极权国家”内部推动民主化的非政府组织。
国家民主基金会的“民主援助”活动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在海外全面推进美国式民主是其主要目标;在非政府组织外衣的掩护下,它经常赤裸裸地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对那些与美国作对的政权,或者美国不喜欢的政权,国家民主基金会总要设法支持这些国家内部的反对力量,并在这些国家培植亲美势力,以期颠覆美国不喜欢的政权。;同时,作为一个半官方机构,它也紧密服务于美国的国家外交和安全战略。
从这个组织成立之初,它的工作目标就是以共产党执政的国家为主,包括欧洲以苏联为首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亚洲的越南、缅甸等国。它所承担的使命正是美国中央情报局过去一直从事的工作。唯一的区别是,中央情报局是美国政府机构,它用隐蔽的方式从事输出民主的战略,而国家民主基金会则是以非政府组织的身份公开从事输出民主的活动。美国学者威廉•布卢姆在谈到国家民主基金会的建立时说,建立国家民主基金会就是基于这样的观念:“国家民主基金会将公开去做那些过去几十年来中央情报局一直秘密去做的事情,以便洗去与中央情报局联系在一起的恶名”。而帮助建立国家民主基金会的艾伦•温斯坦对此供认不讳。他说:“今天我们(国家民主基金会)所做的很多事情,正是 25年前中央情报局秘密去做的那些事情。”冷战结束后,中国即成为国家民主基金会集中主要精力全力对付的国家之一。(见:国家民主基金会与美国民主援助)
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渗透中国路线图
该基金会的中国项目,主要采取由基金会资助课题合作、项目研发、人才交流、专题报告等方式。向中国学界渗透是其十分重要的一环,主要有三个特征:
一是民间性。迄今为止,该基金会开展的所有活动都是通过民间渠道进行的,如拨款3.65万美元资助北京某文化传播公司,用于“资助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与保护”。此外,该机构还拨款资助各类国际学术会议、资助学者访美、资助中国“草根研究”等活动,均以民间形式进行,以市场化手段操作,带有很强的隐蔽性。
二是间接性。从其网站发布的预算情况看,资金往往经由美国商会、劳联-产联、《民主杂志》、世界民主运动、国际民主研究论坛、国际媒体援助中心、中国战略研究所、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等机构,流向中国。它通过委托这些机构举办研讨会、邀请中国学者访问、派遣美国学者访华以及通过杂志发表中国学者论文等方式,实施渗透计划。还有的通过香港、台北等地的机构遥相呼应,对大陆施加影响。
三是网络性。该基金会支持的项目都是持续性的,凡是参加项目的人员都被要求提交一份个人和机构信息资料,加入其网络社群,彼此之间信息和资源共享。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更加方便了会员之间的信息传播,一旦出现突发事件,会迅速形成引发风起云涌的舆论导向。(见://m.drhuete.com/Article/zatan/2015/02/338349.html)
在所有亚洲国家中,NED针对中国的资助项目最多,分列为“中国”、“中国(香港)”、“中国(西藏)”和“中国(新疆)”四部分,足见其对“促进”中国“民主”、“自由”的“重视”。2008年,NED在其亚洲项目总结中承认中国、越南等在经济上的成功,认为它们为那些寻求“减少贫困暨阻止真正的开放社会和民主政治出现”的国家提供了“另外一种发展模式”。在中国举办奥运会前夕,NED加大了对中国人权监察、媒体独立和多样公民社会的支持力度,并宣称其目的是鼓励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展开对“因封闭的政治体制导致的治理失败,包括环境和公共健康问题、残疾人权利、土地和私有权、妇女权利、工人权利和(少数)族群权利等”的讨论。获得NED资助的团体和个人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如“中国自由出版社”利用中国公民拥有网络交流权并广泛开博客这一情况,“成功托管了一些遭中国封禁的坦率直言的网站”。
NED对中国的资助项目呈逐年增长之势。
2004年,NED针对中国的资助项目共有35个,其中“中国”24个(含“维吾尔美国协会”),“中国(香港)”4个,“中国(西藏)”7个;
2005年上升到40个,其中“中国”项目28个,“中国(香港)”2个,“中国(西藏)”9个,“中国(新疆)”1个2。
2006年,共有45个项目,“中国”、“中国(香港)”、“中国(西藏)”和“中国(新疆)”的数目依次为28个、3个、11个和 3个;
2007年,项目总数为52个,依次为31个、3个、14个和4个;
2008年,NED所资助与中国相关的项目是50个,其中“中国”项目32个,“中国(香港)”项目3个,“中国(西藏)”项目11个,“中国(新疆)”项目4个。
NED:不遗余力支持疆独、藏独活动
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支持中国“民主运动”向来不遗余力,对西藏独立运动尤其情有独钟。但随着达赖喇嘛宣布退休,藏独运动出现式微,NED对海外西藏流亡组织的支持略呈下降趋势。
据其公布的资料看,NED从2009年对藏独组织拨款469,781元到2010年的拨款数额391,000元,其下降幅度为17%。但同期对中国疆独组织的拨款从2009年的529,502元暴增至2010年的821,804元,其增长幅度为55%。
从2010年到2011年,中国新疆地区不断出现有组织的骚动和暴乱,联系到国家民主基金会对疆独组织资助金额的暴增,人们当然有理由考虑这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
“当时我身无分文,在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简称“民主基金会”)的慷慨资助下,才得以在华盛顿设立了一个办事处,并在全球范围内开展活动。对民主基金会的支持,我极其感激。”——这是“疆独”组织头目热比娅2006年在美国对《当今时代》杂志说的一番话。如今8年多过去了,热比娅今非昔比,已经能煽动、制造乌鲁木齐“7•5”打砸抢烧这样轰动世界的事件,她在世界各地的窜访活动也受到更多关注。现在的热比娅大概更要感激美国民主基金会了,因为是这个机构几年来苦心包装她,在资金上大力支持她,甚至热比娅现在窜访外国的费用也仍是由这个基金会提供的。
根据“国家民主基金会”自己出版的报告,世维会每年从“国家民主基金会”接受21.5万美元,用于“人权研究和推广项目”。世维会的主席是民族分裂分子热比娅•卡迪尔,她称自己为“出身于洗衣妇的百万富翁”,她同时还担任另一个设在华盛顿的机构——“维吾尔美国人协会”的主席,这个协会也是一个人权机构,还是由“国家民主基金会”用相当数额的资助支持的。
附文
//m.drhuete.com/Article/guoji/2010/12/182674.html
//m.drhuete.com/Article/shidai/2014/10/331424.html
//m.drhuete.com/Article/shidai/2014/05/319501.html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