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后台老有人要我讲讲这些年日本人为啥老是造假。为因为最近这段时间,日本挺有名的小林制药公司出事了,不断传出消息,说吃了它保健品的消费者死亡,现在已经好几个了,我看到新闻时,都已经有6个了。
先说对这事怎么看:这个事出的错,实在太低级了,低级到了没法再低级的地步。
因为小林自己说,它的保健品出事,是因为其中含有红曲成分。
红曲这种菌类,是我们中国人古代发现,不断使用,之后再传到日本去的,像我们南方很多地方,还用红曲酿酒,还有用红曲做豆腐乳的,但基本不怎么听说出过事。
农家酿的红曲酒。
小林公司这次出事,很可能是存在违规操作,质量把关不严,这批红曲在发酵过程中,出现了损伤肾脏的有害物质,甚至很可能是橘霉素。
当然,它现在说不是,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但又不肯说具体原因。
怎么说呢?
一个堂堂大制药公司,居然连红曲做的保健品,都没法保证安全,还弄出人命来,到了连我们普通农家都不如的地步,说明它的质量把关这一块,简直是叫人无语了。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要说了,日本产品在过去,不是以注重质量,而闻名全世界的吗?为啥这些年,日本那边,三天两头地,冒出各种质量问题,造假新闻什么的,然后一大堆人鞠躬道歉,这事怎么一回事?
为了把事情说清楚,我们还是从日本战败之后,工业是怎么发展的讲起。
二战之后,日本当时是一片焦土嘛,虽说情况也挺惨,但和亚洲其他国家相比,日本的底子要好得多,因为从明治维新以来,英国人一路扶植,之后加上美国人也曾经帮过一把,所以日本工厂毁了不少,但它的工人倒是还在,工程师还在。
日本工业重新起步,从哪个行业开始的呢?
很多人可能想不到:缝纫机!
为啥呢?
当时不管是日本,还是东南亚那些刚独立的国家,统统都穷得要死,说到穷,大家就会想起这句话: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当时的人又挺肯生的,一个家里,往往孩子一大堆,做妈妈的来不及带,更不用说缝缝补补了,但总不能让自家小孩子穿着浑身是洞的衣服出去吧?
所以就要有缝纫机。
但当时的缝纫机,全世界其实产的挺多的,美国、法国人什么的一堆在产,但它们造的东西有个特别,一是皮实耐用,二当然就是价格高了。东亚、东南亚一大圈普遍买不起。
1950年代法国产的简易缝纫机
当时的日本人挺能糊弄的,啥料都省了,缝纫机重量比它们轻一半,价格上只有几分之一,虽说时常出故障,但是能用,就算出故障了,拆开修修,又能用了。
当时日本政府也帮忙,搞了个“安井缝纫机商会”,再成立一个出口企业“兄弟国际株式会社”,差不多就是哪个国家穷,就在哪里推销缝纫机。
日本人当时搞的缝纫机
这是第一阶段:日本货是劣质品的代名词。
它唯一的好处就是能用。
到了1960年,日本人进入了新的领域:家电生产。这行业附加值就高多了,但其实当时的日本厂商,对质量也没多关心,因为当时日本经济发展速度快啊,工人工资就容易涨,为了压成本,就得想尽办法,用最简单的办法,把家电生产出来。
1970年代日本产的彩电
还是老办法,有基本功能,能用就行。
结果做梦都没想到:这招歪打正着。
我们都知道,彩电最初是在 1940 年代末就研发出来了;但在1960 年代中后期,也就是隔了将近20年,才开始在欧美慢慢普及开来。
主要原因是制作彩色电视节目,成本实在太高,甚至比拍一部同样长时间的电影,都还要高。而成本高的原因,则是当时欧美国家的人,太把制作彩色电视节目当回事了,比如说一个小时的节目里,往往要请好几位顶级娱乐明星,出场费高得一塌糊涂。
还要用很贵的器材,像RCA TK-41 摄像机,各种高价电子设备等等,反正贵到所有人都叫的程度!
生产的彩电呢?
当时干脆把它当成一种奢侈品来造,长得特别像家具,用名贵的木材当机壳,加上各种雕花啦什么的,反正怎么贵怎么来,在1970年,一台23 英寸彩电要卖599美元,当时美国一个家庭的年收入差不多8000美元。
1970年代美国产的彩电,像个柜子
顺便说一下:美国当时的家电用品,风格和苏联挺像,充满了粗犷豪放,除耐用可靠之外,用户体验啦,外表感观啦啥的,一般是不怎么讲的。比如说外边,明明没必要,人家就是要搞出一大圈。
结果日本那种反正就是能用,省到了极致的家电,搞到欧美后,大家反而觉得外形简洁优美,凸出了主要使用功能,非常有家电的高科技味,而且价格还便宜。
1970年代美国产的zenith牌电视机
于是美国人就产生了误解,觉得日本家电质量更好,美国人可是掌控舆论霸权的呀,结果他们一误解,这种误解也就传遍了世界。
当时芬兰产的彩电
到1970年代,日本产品的形象,改变了,成了高质量。
这算第二阶段。
就在这时,又一个大家想不到的角色冒出来了:日本政府!
日本是二战战败国啊,很长时间它一直抬不起头来,到1970年代,日本经济崛起,他们觉得日本应该成为一个“正常国家”,日本应该成为“新的日本”,就在这种时候,海外突然传来日本货质量高的消息,让日本政府大喜!
他们赶紧乘势而上,在日本国内,颁布了很严格的质量管理法律!
政府一推动,日本民间也紧紧跟上,日本全国甚至到了对质量这个词,产生了一种简直有点病态的那种执着感,在1980年代,日本真能做到产品质量差一点,就把整批产品,全部都废弃掉的事!
当然,有些是真的,但不少是神话!
正好,这段时间我们改革开放,这些不管是真故事,还是神话,都传入了我们,而且我们没有经历过之前日本产品质量差的时代,没那种体验。
所以出现了个诡异的现象:全世界曾经受日本害最深的中国,居然成了最相信日本质量神话的一群人!
这是第三阶段!
当时日本产品的质量是真的好!
但要保证这种质量,其实条件非常苛刻:首先是企业生产的超频,利润要非常高;还要花得出一大笔钱,来雇佣大批的质检人员;发现质量问题,就销毁或回收产品。
这些都是靠钱堆出来的!
但所有事物,到了巅峰,接着就要走下坡路了:1985年,在纽约中央公园附近的广场酒店,美国拉着日本等一堆国家,签了广场协议,要日元大幅升值!
对日本企业来说,事情就麻烦了:出口产品突然面临利润减半!
尤其是无数中小企业,突然发现:自己做多少,就亏多少!
得到好处的,只是日本的财阀:因为日元升值了,它们进口各种东西,像原油、原材料、矿石什么的,统统都便宜了,但人家赚钱了,不会把利润分给小企业的。
否则的话,日本政府为啥那么大方,直接就签了协议呢?
当时美国人本来以为:日本人可能会激烈抵抗的!
大财阀赚钱,这些中小企业主们,怎么办呢?
基本走了两条路:
一条路是搞技术升级,他们选择了升级机器,想要以此来降低成本,结果这批人垮了。
因为大财阀觉得:让日本工业大规模工业流出,到其他国家,比如说中国、韩国什么的,可能更战前,结果这批人新机器搞了,但没新订单。
一条路是有些企业主觉得,既然日元这么值钱,还玩啥实业啊,就把工厂什么的,都卖了,然后去炒股超房,结果在后来泡沫破裂,这批人也垮了。
怎么说呢?
广场协议后,日本财阀们其实狠狠地,赚了一票;但日本的中小企业,却是死了八九成!
勉强活下来的,也被拴在大财阀的裤腰带上,成了他们供应链的一环。
这些大财阀是怎么玩的呢?
大家想不出的搞笑:内外有别!
对这些日本还活着的中小企业,财阀们早就心知肚明:再让它们像之前一样,搞那么多质检员,搞那么严格的质量管控,已经不现实了。
所以只能混过去,就让它们混过去!
对国外的供应商,主要是中国的呢,还是坚决按照原来的标准,一点都不肯放松,你增加成本是你的问题,但我的质量一定要保证!
所以在1985到1990年代,出现了一个非常怪诞的现象:日本厂商,对海外供应商,主要是我们,采取了极其疯狂的压榨态度,来保持它的质量水平;但对它的国内供应商,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能糊弄过去就行。
这个怪诞的现象之后,出现更怪诞的事:当时很多国内供应商,居然因为日本厂商的这种疯狂压榨,还进一步产生错觉,认为日本人确实不得了,对产品质量要求高!
然后继续出现“荒诞3.0”的事:日本各大厂商花了很多钱,放在宣传上,开始编造各种市场歧视的故事,比如说一流产品卖美国和日本自用,二流卖欧洲,三流产品卖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什么的。
有些人就算买到日本产品,质量很差,也会觉得自己被市场歧视了。
其实呢?
根本不是,他如果买到质量很差的日本产品,很可能反而里面所有的的产品,都是日本原产的,前面说过:日本大厂商,在疯狂压榨海外零部件供应商时,放松了对它国内零部件商的要求!
然后第五阶段很快就来了:陨落、摆烂和各种躺平!
因为中国人力成本也在提高啊,日本厂商怎么可能继续维持这种压榨呢?
毕竟又便宜,质量又好,只能是特殊阶段的要求。
这时候,日本厂商们干脆躺平,把原来那批对进口零部件的质检人员,也大批地给取消了,基本就这么一个态度:臣妾做不到啊!
这些事我都干了,政府你自己就看着吧!
结果呢?
日本政府也知道:这种事根本没法救,要救的话,日本整个产业都得崩,所以出事之后,先让出事企业鞠躬一下,装模作样说几句狠话,之后就啥事都没有了。
既不敢要求厂商补齐质检员数量;
也不敢对这么多年质量造假追责!
毕竟装作不知道,多少还有个企业在,还能维持一个假象,如果硬要深究,那说不定一个产业就这么没了!
日本政府自己都负债这么高了,哪里还有钱,把提升质量的整个环节,再一把扛起来?再说了,就算政府给这些企业补贴,鬼知道这帮马鹿们,造假造惯了,会不会把钱吞掉?
怎么说呢?
反正就算再出大事,日本政府也不会拿它们怎么样,成本很低!
如果要是再被爆出有事呢?
不就是鞠个躬的事吗?
有啥了不起的?
下次出事,下次继续鞠躬!
至于脸,是什么东西?它很值钱吗?能拿来当饭吃吗?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