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活动 > 乌有讲堂

高梁、左大培、韩德强讲座(一):从徐工并购案反思改革开放

高梁 · 2006-11-28 · 来源:本站原创
收藏( 评论() 字体: / /


高梁 左大培 韩德强讲座(一)

      主题: 从徐工并购案反思改革开放

主讲人:高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国有资产研究中心主任,著有《挺起中国的脊梁》等)

    嘉宾: 韩德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员,著有《碰  撞》、《萨缪尔森经济学批判》)

          左大培(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著有《混乱的经济学》、《不许再卖——揭穿国有企业改制神话》)

时间: 11月25日(本周六)晚6:30

地点: 北京大学资源宾馆1308 书社  

下面是根据讲座录音整理出来的演讲稿,未经主讲人审阅:

    主持人:欢迎大家来到,我们今天晚上请到了国家发改委国有资产研究中心主任高梁老师,以“从徐工并购案反思改革开放”为题,做一场讲座,我们还有另外两位嘉宾待会儿过来,首先有请高老师。

   

高梁:大家晚上好,我首先声明一下,今天晚上的发言完全是个人意见,不代表任何组织或者机构。当然我作为一个政府系列的研究人员,我是要遵守国家纪律的,在这个范围内把我所想、所考虑的一些问题讲一讲。

    内容是讲三个问题,第一简单介绍一下,凯雷并购徐工这个案子的情况。第二关于这个并购案发表一些争论,中间一些主要论点发表一些看法。第三,从这儿延伸出去,对我们的改革开放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提出一些思考、提出一些问题,首先讲反思,今天这个题目有点刺激,其实我觉得没什么可刺激的,早在20年前,改革开放之初的时候,当时我在国家体改委,也曾经在那个阶段做过阶段性的反思,那是个中性思想。什么叫反思?我想引用一下胡锦涛总书记今年7月1日的讲话,胡总书记说中国共产党成立85年来,依靠和团结全国人民干了三件大事,第一我们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初步建设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在世界上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我所以要引这么长一段话,说明什么意思呢?说明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是在中共的领导下。在85年来,这三个阶段是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是要否定前面两个阶段,而是它的继承,在它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三件大事正好是三个28年,28年的改革开放也该认真地总结一下我们的经验,同时也提出我们的问题,所以改革开放是为了巩固85年奋斗的结果,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开放也是全国人民共同的事业,就不是少数人决定的东西。应该是全国人民都知道、全国人民都参与的事情,要发挥大家的积极性,而反思改革开放就是总结经验、解决问题,更好地建设国家。这证明什么叫反思?现在我进入正题,一个简单介绍一下凯雷因并购徐工的事情。这个事情我们上头已经热闹了一阵子了,大家应该都知道,我就不详细说了,简单介绍一下。

    因为从去年年底到今年3月份,在关于吸引外资,大规模并购国有企业,特别是各行业的排头兵企业引起了广泛讨论。而徐工今年半年以来,由于三一重工的总裁向文波的博客引起了热烈讨论。那么现在什么问题呢?首先引申出几个问题,一个确实我们做出了政策上的重要问题、重要现象,就是鼓励外资并购,吸收外国战略投资者,把这个东西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特别是大型企业改革的重要途径。特别是最近,本周一搞了一次电视访谈,徐工的老总出面了,总之就是对徐工并购这件事情做了一个正面的宣传,而且以工人意见的名义尽快完成改革并购案。

    这个问题我就觉得需要我们再稍微介绍一下,深入讨论一下,徐工集团全名叫做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它是1989年由徐州市整合本市的数家工程机械制造公司,这些都是老的国有企业,也就是当时徐州市我们国家工程机械的重点企业的所在地。几乎在90年代随着我们国家基本建设的高潮,工程机械的市场越来越好,也有他们自己的努力,徐工在工程行业机械中间居行业第一位,现在全集团有2.4万职工,总资产是70亿。主营收入达到一百亿,如果加上全部营业收入是170个亿,这是05年的数据,出口1.2亿美元,它的核心子公司叫做徐工机械,资产达到60亿。在前两年全国各地的国资委、各地的政府都在部署以限期两三年内完成本地国有企业的本地改革,限期完成,把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作为主要的方向,徐工集团要把自己下属的重点核心企业徐工机械去引进战略投资者。据说是30家应标,实际上也有另一种说法,实际上是个小圈子,没有公开,没有上报纸,只是在一个小范围内招标。实际上只有7家。

    左大培:我插一句,我在天泽研究所听三一重工的总裁向文波当面说,其实根本就没有公开招标,包括三一重工原来都不知道这件事,等到快要谈成了才在网上出现说是要招标,三一重工才去报,根本不是说很正式的招标,所以这里头明摆着是炒作。

    高梁:最后只有7家外国公司进入招标答辩,其中包括换世界最大的工程机械指导器械,就是美国凯雷、然后摩根大通,凯雷是一个投资公司,由美国高层政治人士为主出资搞了这么个投资公司,方案是这样的,号称凯雷拿出3.75亿美元收购徐工机械的85%的股权,实际上是2.55亿。它的具体的细节是2.55亿美元收购徐工机械的82%的股权,然后占据绝对控股,实际上绝对控股之后有1.2亿,其中0.6亿美元是注资,就是我自己注自己,另外一个0.6亿是看你徐工机械2006年的业绩如何,如果你的纯利润达到10亿人民币的话,我再注资0.6亿美元,后两项的1.2亿美元是空的,这个也是向文波把他给说清楚的,也就是2.55亿相当于20亿元人民币,把徐工实现绝对控股,控股85%。

    由于在网上几乎动员了全民讨论,齐声谴责这一计划,所以徐工后来做了一个补充协议,叫做“毒丸计划”,毒丸计划实际上也是个障眼法,什么意思呢?如果将来凯雷有一天协议期满,我可以上海外上市的时候,我的股权被哪家公司所敌意收购的话,我在国内的股权可以稀释一百亿,不许你国外控股,但是这个东西实际上很明显,这只不过是一个障眼法。

    社会上网上也好、各种议论也好,对徐工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问题上。

    第一,违反了国家产权政策,徐工机械这一个企业生产的是汽车起重机,而汽车起重机涵盖国家关于汽车和专用车的目录中间。国家的汽车产业政策规定中方比例不得低于50%。也就是说当徐工徐州市批准了这个并购案的时候,就违反了国家的产权政策。

    第二,低估了资产。网上有一个所谓徐工杂质,他们上徐工进行调查,楷模了本企业的员工,说20亿就买了中国工程机械的半壁江山,怎么也说不过去吧?为什么是半壁江山呢,两个重要的产品,汽车起重机还有一个什么压路机吧,占了中国销售市场的50%以上。也就是说绝对的产业的排头兵,这是第二。

    第三,涉及不规范操作,在交易过程中明显地缺乏有效监督。在徐工改制的文件的起草人委托的投资顾问公司实际上是一个合法办公地点的皮包公司。到现在找不到这个公司的注册地址。而且徐工负责人涉嫌与收购方合谋欺骗政府。这一贱卖说明交易缺乏有效监管,为国有资产流失打开了方便之门,我说这些都不是我的说法,都是引用了网上的这些评论。

    由于种种的反对声音,本来原定应该法律规定7月份由中央的某些机构,包括发改委、商务部、国资委、证监会等机构核准批复,为什么核准批复呢?因为这一收购案超过了一亿美元,而且涉及到他下属的上市公司的股权变更,需要上述机构批准,到今天为止还没有见到批准,但是很显然主持徐工改制并购案的当事人在最近几近这段时间内在选择上面造了一些舆论。我刚才说的在电视节目上宣传,也包括在一些报纸上等等吧。所以我想在这个时候再次提出这个问题进行讨论也是有必要的。

    第二,简单讨论一下在中间都有哪些支持并购的意见,我逐步分析了一下,一个意见说凯雷和美国的卡特彼勒不一样,卡特彼勒是徐工的竞争对手,如果被它并购了,我们的工业排头兵就没了,而凯雷是一个投资公司,将来买了它以后是要上市包装做资本运作的,所以对我们的行业安全没有太大影响。但是我想指出这显然是站不住脚的,我们举两个例子,大家都能记得住的,一个是关于南孚,南孚曾经是我们国家电池的最大生产商,它由于在股权上没有实现本国机构的绝对控股,而使它的大部分股权在海外上市的时候被某些企业恶意收购和专卖之后变成了股东发生彻底变更,使得南孚成为中国相对控股的企业变成一个外资企业绝对控股的企业,中国的普通电池行业的控制率就基本没有了,利润现在主要归海外,这一行业的技术进步的工程,本来这个企业的排头兵应该是主导行业的技术兵,战略工业失去了。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中策现象,这大概是在十年之前了,香港有个中策公司,老板叫黄光年跑到中国来宣扬一通,说最高级的企业经营是资产经营,第二级的是品牌经营,最低级的生产经营。那么他要搞资产经营,到中国来顺着国有企业改革到处收购国企产权,结果把我们的轮胎工业的一大半收购到海外去上市,卖了钱,企业的包袱没有解决,而且很多企业因此而陷入了困境。所以说我们尽管不是一个同行业的生产企业,投资企业,外国的投资公司全部控股也是存在着很大风险的。

    第二,有人说跨国并购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途径,为什么呢?因为国内缺乏有实力的非国有投资者,短期如果完成交易的话,必然导致国有资产价格的压低,而资本市场的散户又不能对企业经营者有效监督,解决不了出资人不到位的关键问题。由于这些怎么办呢?只好让外国大老板把我们的产权拿走,实现所谓的产权明晰化。我在一个文章里问过,这产权是明晰化了,这明晰到谁兜里去了呢?明晰到外国人兜里去了。本来是中国人的企业变成了外国人的企业,为外国人服务了之后,你明晰化的意义又何在呢?对提高我们中国的实力有什么意义呢?什么意义也没有,是负的作用。而且大企业也要卖掉。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值得讨论的问题,是一个有问题的思路。

    左大培:正好我加上一句话,这就是恰恰为什么我们这几年,包括我和郎咸平特别批判所谓国企改革有限,根本问题在哪儿?你非要改制,你不改制不就完了吗?为什么非要改制,先设立一个我非要改制、非要私有化,然后自己给自己找麻烦,是他自己没想明白呢?还是另有企图,就只有两个回答,一个是自己糊涂,都是一帮傻瓜。还有一个就是另有企图,否则你为什么要给他?

    高梁:还有人说跨国并购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是发展中国家国有企业改革的通用做法,是,我也查了一下资料。这是两类国家,一类是南美国家,阿根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阿根廷在90年代初、80年代末等于把他们国家包括铁路、矿山、发电设备,银行90%以上的企业和资产都给了外国公司,结果如何呢?结果就是2001年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当一个国家的工业命脉、金融的命脉不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时候。所谓政府对企业的控制力是一句空话,国家的经济主权被架空了,架空之后可能发生灾难性的结构,还有一个就是东欧。俄国不算,俄国、白俄罗斯、乌克兰他们的国企改革基本上是资本私人成果完成的,而像东欧、波兰、匈牙利等等都是让西欧的跨国公司在他们的国有企业改制中间拿走,结果实际上是一个拉美化的资本主义,拉美化的市场经济,对国家究竟有什么好处,这样的改革对国家带来了什么后果,真是值得反思。

    还有一种意见说并购在国有企业的作用,指的是跨国并购了,在国际改革中的作用就是提高企业效率,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有利于促进竞争,打破垄断。有利于改善国企的生存空间、摆脱困境。这话还是一样,说半天我这已经不姓中了,姓外了,姓美了、姓日了,就算你提高了效率也不是为中国人服务的,是为外国资本家服务的,所以控制权。我们党的几次关于国有企业经济改革的大会文件都反复强调要把国有资产集中到国家的命脉产业,具有关键的战略性的行业中来,这样才能增强国家的控制力。强调改革,增强国家控制力不是削弱国家控制力,所以控制权是要害。一个是无原则放弃经济股权、控制权的改革对国家是没有什么好的后果的。

    左大培:这一点我也加上,大家可能能看到,我专门评了一下徐工改革方案错了,替徐工改制辩护的这个论点,恰恰和第一个论点是相互打嘴巴子,第一个论点说我们现在这个改制凯雷不是做行业的,是做股票的。所以它不会造成行业损害,现在这个论点是说什么呢?是说可以提高效率、引进技术,这种说法都是在那儿讲空话,你实际问一问,一个做股票的怎么会给你提高技术,我就问一问凯雷到底有多少专家,它能给你徐工提高业务,实际上懂业务的都知道,凯雷就有本事也不过是花钱买,在美国重金去花钱找别的公司给弄,就算凯雷真想给你提供技术,他肯定是花钱买,重金去找工程师,雇这个、雇那个,请问这些事徐工能不能干?我那篇文章我就说徐工的领导作为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的领导,你连到哪儿去找技术都不知道,世界上谁的技术最好,我花钱找谁能给我提供技术你都不知道,你这领导马上就应该撤掉。叫你来干什么,我说国有企业都搞不好,原来都是你们这一帮坐着白吃饭的。你们要懂得行业的人都知道,你问技术行业的都知道,技术行业哪一国最好,技术最什么,我说钱的问题我们告诉你,有的是钱,中国人来解决。

    高梁:还有网上有人公开讲,说企业没有搞好,或者行业发现出现问题,应当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不要把责任统统归于引进外资或归于跨国公司的阴谋,国企历史包袱沉重,社会老化,没有管理现代企业的能力,不办外资还有什么出路。这都是质问我们了,我的回答主要就是刚才左大培的回答。这些大企业实际上走到今天是国家多年培养的投资、包括企业领导人,企业职工共同奋斗的结果,为什么最近这几年出现这么多问题,包袱也出来了,我认为人是多样的,但是有一条是不能否认的,什么叫体制问题?实际上是人的问题,网上也有网友给你反驳,说很多外资并购都变成公司管理层以及权力部门寻求的好机会,国资变成外资损失的是人民财产。比如说葡萄酒业龙头张裕,拒绝了相同条件下出高价的大厂,而低价卖给了名不见经传的外国小厂。肉制品的龙头河南双汇管理层和权力部门只卖了十分之一的价格。这些东西确实值得人深思,在这个潮流中间确实有人在乘虚而入捞一把,所以说确实我认为要善于从我们自己身上找原因,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关键问题在于我们自己由于腐败了搞坏党风,腐败搞坏了国企,其他一些种种的歧视政策,使我们的国内企业出现了这些问题。这是第二种论证。

    第三种论证说徐工就算有外资控股,也是中国的外资企业,要遵守中国的法律,这个话是一句名言,是我们搞跨国公司研究的一位专家说的,当然还有类似的一句话说只要在中国吸收就业和交税的就是中国企业,总之都是从法律上说的,我想提醒这些专家们,法律上的定义和事实上的现实的经济关系,两者是不能混淆的,这既是马克思的名言,也是一个基本的经济学道理,我希望不要混淆这两者,什么叫产权,产权如果让外资拿走了,意味着什么?这实际上真是大问题,经济学有个基本的道理,大家都知道萨缪尔森的兄弟说的为谁生产而生产,什么叫为谁生产,产权是第一位的。很多人有些经济学家一讲到国有企业产权不明晰,恨不得一下子把它私有化,产权是个大问题,而产权归了外国人的话就不是问题了,就天下太平了,我不知道这些人到底有没有一个一贯的思路、一贯的逻辑。我们要不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不要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什么地方?体现在企业,特别是骨干企业。

    第四,在全球化条件下资本是流动的,所有权也是流动的,不要以为目前被人收购了那么多,收购是多么严重的事,也是刚刚的事,假如收购就收购好了,但是我想提醒一下,讲这些话的同志可能是基于一个基本的现实,就是当今的世界在所谓全球化的潮流中间,跨国并购确实在不断地增长,这里头要分清一下发达国家之间大企业的互相并购,和发达国家大企业对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并购是两种性质的问题,前者大体上占了全世界并购案的三分之二少一点,后者是少数,而后者对我们发展中国家究竟意味着什么。我觉得是非常值得我们去注意的,不能够和前者混为一谈,有一位学者在去年发了一篇文章,我就念一下,来说明什么叫并购,并购的本质是什么?他说并购活动进一步引起的资本集中,对于跨国公司来说基本集中是转向高利润产业和有市场潜力的国家控制其多余的竞争生产能力,并随后将其消灭的手段。大家注意是控制其多余的竞争生产能力,并在随后将其消灭的手段,并购是垄断的一种方式。垄断在由规模垄断向技术垄断转移,新生主义,经济全球化形成发展的理论基础代表了发达国家总体经济利益、实体利益和资产阶级利益,而成为垄断统一世界市场的必是形态,成为核心支配边缘,榨取剩余价值的制度性工具,许多发展中国家照搬西方自由市场的模式和改革模式,结果导致经济衰退,加上国际贸易的激烈竞争,各国民族主义更加突出,所以贸易保护主义和国家干预长期受到关注。

    经济权法无法完成消除和淡化民族国家的经济权。我念了这么长什么意思?就是说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大肆向发展中国家骨干企业的并购,实际上是一种垄断行为,是一种企图使后进国家放弃追赶赶超的努力,成为并购国家的一种形式。是清实和削减后进国家的经济主权的一种方式,不能掉以轻心。

    另外,还有一种意见,说你们这么干反对并购是要改变我们国家对外开放的形象,我们不能改变这个形象,因为我们20年了。我想这一点也想奉劝这些同志,我们改革开放,特别是开放的形象固然重要。但是,决定我们政策的出发点不能够仅仅看国家的形象,更重要的是看什么呢?国家的核心利益、长远的利益。所以说现在我有一种感觉,我们在一些高层次的研究中心,似乎我们这十几年来社会上阴盛阳衰的现象也在向上层蔓延,好像谁谁要做什么事情,先要看外国人的眼色。先要把自己梳妆打扮好,生怕把自己的形象搞坏了,不会得到富人的青睐,这是有问题的,这种思路是有问题的。

    还有一种说法,说徐工是行业排头兵不假,但它不属于战略产业,你说不是战略产业,而且也不在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业的文件中间的鼓励项目内,而且他们在引进外资的文件中间是属于允许鼓励类工程机械,不算战略产业,所以应该让它并购,如果不并购就是所谓改变了、损害了我们的开放的形象。对这一点我想这样回答,工程机械不是直接的战略产业,可以这么认为,但是作为一个装备行业来说,你可以说任何一个、比方说机床、发动机、汽车都不是战略企业,但是所有这些机械行业、装备工业构成了国家的战略产业,为什么?简单一句话,它是我们国防的技术和制造技术。国家的战略产业不仅仅是一个金融问题,不是一个很确定边界的东西,整个国家的制造能力、技术能力都是和国家的国力、和国防设立的技术,况且徐工占中国工程机械的半壁江山。去争这个东西不是争哪个公司要不要并购,争是不是国家的战略产业,而是对这个行业的领导权问题,如果机械行业、装备工业的每一个子行业都这么一个一个地被他们控制,中国的战略产业就此好得差不多了。

    当然这里头还有一个所谓战略产业的定义,有人大概认为不要精工管住就行了,这恐怕涉及到一个基本的工业经济的概念。精工不是产业,精工是产品的概念,而这个产品是扎根于国家的整体经济基础上的。并且没有那么清楚,如果清楚了,精工也死了,它成了一个没土壤的植物,你把土壤都搞光了,都让外人掏走了,光剩一个根,这个产业就完蛋了。

    最后,还有人说作为徐工广大工人同意、踊跃、希望凯雷并购,这样我们可以怎么怎么样,减掉包袱,但是我也想提出这一点,工人们的意见固然重要,但有两条:第一,是不是真正是工人的意见。第二,就算是工人愿意,但这个企业不是一个小企业,不是一个地区性的企业,它是一个带有行业指导性的企业。

我就想要问了,既然你这么重视民意,当时设计方案的时候怎么没有去争取工人意见呢?这是第一。第二,光一个厂的同意行不行,是不是要来一次全民公投,因为这是一个全民财产,是带有全行业意义的大企业,一大企业可以决定一个产品的价格、它有定价权,而且它是个技术进步的主导,我们国家说了关于自主创新的文件里说了,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也就是排头兵的企业更有实力作为主体,更有资格作为主体,它都没了,我们这个行业不就完了,你说了我下边的工人愿意就可以,这样的是不可以的。

    我刚才说了这么多,把所谓支持也评论了一番,无非是想提请有关部门注意一下,分清楚这里面的一些逻辑关系,不要贸然地、轻易地把这个案子批下去。

    说这些我跟徐工一点关系没有,我也没有去过,我也不知道为谁争,有人说你们这个企业,特别是大企业是垄断企业,是为官僚阶级服务的,我想这也是一种混淆概念,尽管没有官僚在里面起一些不好的作用,但是它是国家的栋梁,是国家的支柱,所以我真的是不为哪个阶级争东西。而是争民族的利益,争国家未来的权益,这是不能够含糊的。

    左大培:他对官僚不满好啊,那不就是徐工的几个头头替官僚办事吗?把他撤下来完了,可是这个协议恰恰是卖给外国人,据说协议里就是不动徐工管理层,你对官僚不满挺好,落实到徐工上我再说一遍,不就是徐工那些头都是替官跑腿的吗?那把他都撤了,先来这句话,王民同志你先下来,辞职。省得老百姓老讲你是替官僚什么的,你先辞职不干了,回家修养去,就这么简单。

    高梁:我看到网上有有关机械行业的负责人说过这么一句话,说外资并购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伤筋动骨,目前还是局部的情况,但发展趋势值得高度警惕,我想这句话很重要。第二部分说完了。

    第三部分,我想延伸一下,从这个案子讲我们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对外开放,有些很深层次的问题,一些根本性的思路是不是需要讨论一下,我们延伸一下。

    首先讲开放问题,下面讲产业安全问题,跟着下面讲国有大企业的改制思路的想法,关于开放最近大家看的最多的主要就是引进外国直接投资。应该说我们首先确定一点,我们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引进外资,应该说还是有很大成绩的,功绩是不能抹煞的,现在情况是怎么样的呢?根据商务部的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有外资直接投入资金超过了6650亿美元。外资企业累计达到57万家,但实际运作的没有那么多。世界500强中间有480多家在华设点投资,2005年外商投资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29%。外资企业净出口额占60%左右,税收占了21%,直接就业占了11%。这是事实,对不同的事实有不同的评价,有人欢呼,说明我们引进外资是使得我们国家连续多年实现高速增长的一个主要动力,外商投资出口达到70%多了,而出口中间的60%是外商的。

    在这种情况下,有人还测算过外商投资外资这部分占到9.7%增长中间的2.7个百分点的贡献。一旦外资要撤了,中国的增长率可能要掉下来,现在问题是什么呢?这里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是炒了好几年了。就是说我们这么引进外资付出了什么代价呢?连续将近30年从改革开放初到现在对外商投资实行超国民待遇。免二减三,减完之后还有一些优惠,包括土地价格优惠不用说了,也就是说中国企业,包括中国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受到了长期的、普遍的税收歧视。当然其中国有企业可能受束缚更大,事实上很多民营企业它有很多逃税者论,而国有企业这方面就差一些、就规范一些。当然关于两事合一的呼声很多,当时争论也很多。有人说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在优惠,为什么我们不优惠?关于这一点我也查了一下资料,到现在为止,我只能认为像我们国家这样的对外商投资的全面的、长期的、大幅度的优惠,也就是说对本国企业的这种全面的、长期的歧视,实际上只有我们这一家,我还没有见到其他。当然如果专家们,有些专家有这样的例子请告诉我,我至今没看见,这是一个问题。

    我就是讨论,不是提出问题。第二个问题有人说我们今天外资不是多了,而是少了,理由是什么呢?说中国外资尽管连续多年吸引外资,占全世界的不是第二位就是第一位。但是按人均比差得还是太远,人均每年吸收外资才是44美元,而世界平均是80多美元,发达国家是一百多美元。所以这两条,第一我们太少了,第二你要是两税合一外资就走了,我们政绩马上会掉下来,就业、税收就没有了,到底是什么?我也咨询过,实际上懂行的人都讲,按人均比是不合理的,为什么呢?它无法来测注外资在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中间的实际地位和影响力,什么东西最合理呢?是用每年引进的外资和你的GDP的总量来相比。外资占GDP的比重究竟是多少?

    左大培:我再插一点,这种比法的可笑在哪儿呢,你们就想想后边,大家自己讨论,新加坡吸引马来西亚的资金肯定也叫外资,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合起来是多大,比四川省是大还是小?人口合起来是多少?要按新加坡那个算,你怎么能比?我就是说新加坡吸引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也是外资,我们中国是多大。毛主席当年有一句话,加入什么联合国,我们中国就是一个联合国,我们哪一个省都是一个国家,比外国的国家小吗?这个东西没法比,怎么能比,把新加坡这样的国家拿来。

    高梁:我顺着这个思路也做了一个比较,我根据世界银行年度世界发展报告,搜集了他们从1998年到2003年的数据。从将近200个国家利息中间抽了规模以上的80个国家和地区,挨个算了一下,中国是什么样呢?98到03年中国的比例是4.1%,欧美大国,美国其实是不可比的,因为美国大量地吸收外资是为了维持美元的定位的。它涉及到一个货币的问题,美国是3.4,加拿大3.7,英国4.3,这是最高得了,发达国家的比例英国是最高的,其他都是2点几。东欧国家保加利亚、捷克、匈牙利、罗马尼亚、格鲁吉亚是3%点几,最高是7%。7%大家很清楚,一个小国,如果连续十年7%,这个国家的工业像样的企业基本上就没了。东南亚、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斯里兰卡是多少呢?是1.6到3,远远低于我们。南美的中等发达国家的比例是2.4到3.1。最高的是阿根廷是5.8,5.8已经引起了一场金融风暴,玻利维亚是7.8,是最高的。但大家要注意一点,刚才说的南美国家基本上经济上是依附于美国的,是美国的后院,他们没有自己的工业体系,匈牙利等等的东欧国家。他们走了这条路之后自己就后悔了。我们究竟根据什么说我们引进外资还太少,还要多,我就不理解了。所以我有个感觉,进一步扩大开放,这个东西还怎么理解,可能它是一个背景,我们人均才44美元,世界平均是80多美元。如果这样理解的话,这句话的根据是有问题的。

    最近中央的文件又反复多次强调,要提高开放的质量,我想这个还是在片面追求量的增长,那是不行的。而且要做规划,要做十一五的外资引进规划,我也想看看他们怎么做。开放引进外资会有什么作用呢?太专门的,我就不说了。

    总之,我想提出一条,引进外资确实是个双刃剑,在短期确实有利于这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因为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往往是缺外汇、缺资金、缺技术,我们现在外汇和钱差不多都有了,技术还差一些,在一些技术特别落后的行业,引进外资也是不得以为之的。但是通过全面引进外资来提高我们的技术,根据多年来科技界、企业界共同的成果,想通过这种招商引资的方式提高自己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我想这种概念应该转变一下。所以说我想判断这个问题的根据是什么呢?还是邓小平的理论,讲了三个有利于。改革开放标准就是三个有利于,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强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我们想如果这么搞下去,我们的综合国力搞成东欧的样子,搞成阿根廷的样子,我们的综合国力到哪儿去了,就没有了。什么是综合国力,就是一个国家在遇到重大挑战的时候能够动员自己的资源、动员自己的能力来应付挑战的能力和实力,没有这样的实力,这个国家就是虚的国家,是一个依附性的国家,是一个没有前途的国家,我们改革开放难道是要做这样的事情吗?是向这样的方向走吗?

    下面就谈到引资过多就碰到一个产业安全问题,我不想展开了,我只想引一段日本学者的一篇文章里的一段话,他这么说的,说中国企业只是关注使用外国技术,依靠低成本生产产品,而不是全力开发自主技术。90年代后期中国厂家在摩托车、家电、电脑、手机等迅速扩大了市场占有率,但这些都是技术已经成熟的产品。而且一旦外资立足于一项新技术领域,就会向中国市场展开猛烈的反击,战后的日本的前同产省把保护、扶持、加强民族产业及民族系统企业作为政策的头等大事,在材料、汽车、电脑、半导体等各领域限制外资,想方设法想出对日本厂家有利的政策,在这点上日中有很大不同。如果中国的民族企业在国内市场也被外资逼入困境,中国经济可能被外资左右,出口大国中国的出口中60%多都是外资企业的出口,这个事实反映了民族企业难以发展的中国企业的本质。这篇文章的名字叫做“中国国家昌盛,而民族工业走向衰亡”。登载于日本的选择月刊今年1月号,这是日本的观察中国经济比较尖刻的评论,我想也值得我们思考。

    我不是想借此来否定我们的开放政策,但是刚才前面讲了胡总书记的话,我们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我们是不是要通过这个不加限制的独立完成工业体系灭掉、瓦解掉,我想这不是我们的初衷。

    值得我们欣慰的是今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定。胡总书记在几次讲话中都强调我们还要继续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要坚持科技的自主创新,既然是这样,那么就要好好考虑一下我们在面对跨国公司向我们的工业的大企业、上游企业、关键产业大肆并购的事,这是改革开放的大潮流、世界潮流失去警惕呢?我想是不应该的。所以,是在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全球化的机遇、呼应挑战,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应该是这样的,而不是被动地融入产业化,融入全球细分的产业链,什么叫全球细分的产业链,就是我们干劳动密集型的研发的,高级机床机工让外国人干,那就是我们把自己的经济命运交给跨国公司,如果今年图省事、图舒服,而失去自己的科技主权、工业主权、经济主权的话,那么明天就可能让我们的后代付出加倍的代价,所以这两种趋向是不可混淆的。而且是不能够不辩论清楚的问题,我认为所谓产业安全要设三条底线:

    第一,在经济总量上要对外国资本的进入实行一个限制,它是一旦量变变成质变的话,我们就陷入了以来外资的陷井。

    第二,在工业产权上,特别是在各个行业的骨干企业上是不能够随便让外资控股的。

    第三,在事关国防的技术和产业方面那更是一条绝对不能逾越的线。

    当然,这里头有一个实际问题,人家说搞自主创新,企业是创新主体,人家说了合资企业是不是创新主体,合资企业是创新主体,是外国人的创新主体,是为外国人创新服务的主体,是为中国这个国家服务的创新主体。你让外资来搞创新,第一它不搞,第二搞了是不是你的知识产权,你能不能控制它的技术进步,能不能拿到它的关键技术都是很难的,拿不到的。所以有的同志最近据说正在立项论证,在中国的合资企业也是创新主体,也可以自主创新,我奉劝不要白费力气了。

    左大培:合资企业,但是外国独资企业是创新主体,它在外国创新。

    高梁:举一个例子,二汽和日本的日产合资了,搞了一个日产合资公司,它生产的汽车是它的牌子,他干的事不可能是你的知识产权,二汽想搞自主品牌怎么办?自己搞个班子,跟这个合资企业井水不犯河水,自己干可以。

    第三个小问题就是国企改革和对外开放中间必须兼顾产业安全。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基本事实,处在全球化的竞争中间,在开放中间我们是处于一个弱势的竞争地位,既然如此,那么就要考虑一下怎么样在这样的弱势状态中间动用国家的力量和企业的力量、市场的力量综合起来,增强自己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在竞争中间不断地壮大自己,所以我说所谓的并购国际潮流,只要竞争就能够强大那是空话,我们中国搞改革开放20年了,好像只有20年才是市场经济。拉美搞市场经济搞了一百年,非洲搞市场经济搞了几百年,上千年,他们怎么样了?市场经济有不同的情况,也会出现强弱分化、两极分化的情况,国家这里头关键的问题还是政策。

    所以说我们不能够轻信所谓全球化美好的描述,必须清醒地看到在这个过程中间我们要动用各方面的力量,包括政府的力量加强自己的企业跟竞争力,不能够在改革中间,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中间使自己走上了迂腐型的发展道路。所以我是提出几点想法:

    第一,通过徐工这个案子给一个教训,必须在国有大企业的改革中间完善对外资并购的监管机制。因为对本国大企业的产权保护是国际惯例,西方发达国家大多具有完善的产业安全和机械安全管理机制,对外资并购国内的制造业实行行政干预和法律干预。比如说美国,美国有个专门的外国投资委员会来处理外资并购问题,我们那一年中海油并购美国UN尼科,就是遭到这个机构的反对。欧盟,我们中国有一个非常大的集装箱公司,它的产量占了世界集装箱的68%,可能70%。它现在想到海外走出去,到了欧洲想收购荷兰的公司,结果遭到了欧盟委员会的反垄断调查,挡住了。所以不要以为并购就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所谓潮流,不是那么回事,人家也要保护自己的国家的产权。网上也有人提出一个意见,我认为这个意见很好。对外资并购行为至少要有三个层面来限制,第一就是明确一批企业直接给予保护,不能够控股。这个不是我们发明了,像俄罗斯的普京04年就发了令,名单上有一千多家企业,包括军工的和非军工的,总之他们认为是敏感的、重要的企业不许并购。

    第二,规避一批敏感行业。

    第三,要对并购行为进行规范程序,最好在全国人大委员会下面设一个并购委员会,美国有先例的。

    另外一个是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我对国有企业改革有这么一个想法,经过十年左右,自从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以产权改革作为重点以来,全国的中小型的各地地方所属的中小型的国有企业,大多数已经完成了产业改革,当然这中间出现很多问题,所以才会有龙虎之争。但是事情已经是完成时了。现在的问题是地方、省、市和中央还有一批大型的企业,特别是其中一些骨干的工业企业,也在面临着进一步的深化改革问题。前两年各地都在发文件,要求限期完成,而且要欢迎外资并购,而且不限制,这个应该是调整的,应该扭转的。我想有几个原则。一个不要再限期完成,不要搞一刀切,应该根据行业、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分类指导。我想企业数目已经不多了,政府部门做这个事情是完全做得到的,这是第一。

    第二,必须取消鼓励引进战略投资者作为国企改革的途径。

    建议应该是这样做,完善政府监管工程,加强产业政策指导,严格企业管理、稳步推进改革,我想这才是一个稳妥的、积极性的,同时又能够保证我们国家的关键产业、骨干企业保持在国家的控制力、竞争力的一个基本保证。

    我今天要说的就这么多。总之,我是提出问题,有些问题可能像我这样的搞外国经济的,搞对外经济的可能说你是外行,那好,我欢迎提出批评意见,只要是我中间的某些事实不了解的,或者搞错了,我都会虚心接受意见,但是我不希望拿反思改革就是否定改革,不要拿这个帽子扣我国,少谈空话、少扣帽子,欢迎讨论实际问题,这就是我的一点希望,今天我就讲这么多,谢谢!

〉〉高梁、左大培、韩德强讲座(二):从徐工并购案反思改革开放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乌有之人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你搞一次个人崇拜试试,看看有多少人会崇拜你?看看你搞得出来吗?
  2. 为什么批评西方的他们都“意外死亡”了?
  3. 毛主席像事件:美策动,迫使中国放弃毛泽东思想!
  4. 是右就必须反,必须批
  5. 侯立虹|谁在动摇“两个毫不动摇”?
  6. 郭建波|《文革论》第二卷——《理论曙光(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7. 从两处战火看东方和西方思维方式
  8. 以色列会亡国吗?
  9. 郭松民 | 评普京年度记者会:“过度轻信”及其他
  10. 司马南:美国为什么没能把巴基斯坦彻底拉过去?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3.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4.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5. 这是一股妖风
  6. 公开投毒!多个重大事变的真相!
  7.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8. 亵渎中华民族历史,易某天新书下架!
  9.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10. 你搞一次个人崇拜试试,看看有多少人会崇拜你?看看你搞得出来吗?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4.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5.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6.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泽东遭受了三次打击
  2. 痛心,反华润人丁一多因强奸被捕,哈哈!
  3. 铁穆臻|今年,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要理直气壮纪念毛泽东!
  4.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5.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