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卷引发的话题
最近跟朋友讨论如何治理内卷,朋友激动地对我说:“治理内卷,首先应当叫停延迟退休!”
朋友希望叫停的延迟退休,就是2024年9月13日人大通过的决定:
“启动延迟男、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用十五年时间,逐步将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六十周岁延迟至六十三周岁,将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五十周岁、五十五周岁分别延迟至五十五周岁、五十八周岁。”
2025年1月1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三部门发布《实施弹性退休制度暂行办法》:“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所在单位与职工协商一致的,可以弹性延迟退休,延迟时间距法定退休年龄最长不超过3年。”
考虑到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笔者是支持延迟退休的,并专文做了讨论:
——“一边是人均寿命不断增加,一边是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比重下降。这种反向的变化表明,与其把当下的退休人员称之为‘老年人’,不如称之为‘壮年人’或许更为贴切。因此,适当延迟退休年龄并非仅仅是对人力资源的充实,而是有着越来越迫切的生理依据。”(参拙文:《中国式现代化的人口格局:人口红利抑或人才红利》,载《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23年第6期)
于是我用专业口气开导这位朋友:“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延迟退休是经过慎重考虑的决定,是中国长治久安的战略安排……”
这位刚退休的公务员毫不客气地怼我:“当下就业压力这么大,究竟是年轻人无所事事更可怕呢,还是老头老太无所事事更可怕?”
二、谁有资格无所事事?
这一怼,极大地触动了我。
延迟退休的依据,是中国人口正在快速进入老龄化阶段。但是在人口老龄化的当下,中国人口总量以及劳动力总量过剩的大格局,却并未发生根本改变:一方面,是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则是中国人口总量以及劳动力总量依然过剩的格局。
这就是当下中国的基本国情。
延迟退休具有严肃的法律效应,也确有必要性和必然性,并不是可以随意叫停的事情。然而,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就业年龄歧视,我对延迟退休的困惑在于:一边是体制内外有明文规定,青年人35岁就不再有应聘资格;另一边是体制内业有明文规定,60岁的男性和55岁的女性要延迟退休。
把这两边的规定放在一起比较,我越琢磨就越担忧:60岁PK35岁,60岁退休可以靠退休金生活,35岁找不到工作就只能啃老,究竟谁有资格无所事事?
为什么年轻人到了35岁就失去了应聘资格?这当然不能归咎于50-60岁的老年人。但是,如果现在体制内外的各单位不再聘用35岁的年轻人,那么50-60岁的老年人又有什么理由延退呢?
即便是考虑到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不足,那也应当首先解决当下的主要矛盾,优先保障年轻人的就业权利和就业机会,而不是让年轻人宅在家里,躺平了观看老年人发光发热。
三、可否暂缓延退?
“叫停延退”能在多大程度得到体制内的人认可,或者体制内会有多少人站出来反对?这还真不好说。
高校的80后副教授告诉我:“劳动是人的类本质,工作是人生意义的寄托。延迟退休是一项符合人性的决定。”
体制内在岗的朋友告诉我,他们中大多数人坚定地支持延迟退休。
要不要把我的担忧发表出来?一想起可能会得罪体制内这么多的人,我就顾虑重重。
然而与广大青年人的就业权利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比,“顾虑重重”不能成为我保持沉默的理由。
我之所要把我的担忧发表出来,盖源于“天下苦内卷式竞争久矣”。
“叫停延退”能否缓解内卷式竞争?这有待实践检验。如果经济学的教授和博士们能用计量模型评估一下政策效果,功莫大焉。
“叫停延退”或偏激,窃以为,“暂缓延退”应当是综合治理内卷式竞争的选项之一。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