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这样战胜三年自然灾害的
王凌云
简介:王陵云,1926年4月出生,1951年4月入伍,历任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院务处出纳、管理员、副处长等职,1983年离休。回忆录《我们是这样战胜三年
自然灾害的》,真实地记录了医院在自然灾害面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自己
动手、丰衣足食的感人情景。
1959年至1962年,由于天灾人祸,国家遇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党中央、国务院
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一致战胜暂时困难的号召,
党政军民一致响应。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党委对此非常重视,立即动员全院干部
、战士、学员、职工和家属,积极行动起来,开展劳动竞赛,改善工休人员生活
,减轻人民负担,克服经济困难。本着见缝插针的精神,首先把院内空间土地耕
种好、管理好。同时,经与地方政府联系批给医院位于宁晋县大曹庄农场土地400余
亩,期限3年,自种自收,用于弥补粮食供应之不足。
上级领导机关对搞好农副业生产工作十分关心和重视。经批准,医院增编了农副
业生产办公室,并拨发给一定数额的周转资金用于农、副业生产。
医院生产工作由张润亭副院长负总责,院务处具体组织实施。时任院务处协理员
宋英虎同志(后任医院政治委员),既抓思想政治教育,又抓行政管理及生产工
作,因为当时有一段时间院务处处长尚未到职,因而协理员的工作就显得异常繁
重。
为了落实医院办公会议决定,院务处负责组成三个专业队:一是捕鱼队,由管理
员刘官喜负责组织人员驻衡水湖捕鱼;二是打黄羊队,由股长周保山、管理员张
春负责组织人员赴山区猎黄羊;三是种地专业队,由副股长王凌云负责组织人员
赴宁晋县种地。平时由驻宁晋县专业队耕种与田间管理,农忙时从机关、科室、
护士学校等单位抽调人员搞突击性的劳动与收割。
当时院内有空闲土地100多亩,除农业组耕种外,机关、科室、护士学校、幼儿园
、班组家属委员会等都负责耕种着从几分到几亩不等的土地。采取统一规划与灵
活掌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与收割,生产果实与科室人员就餐食堂直接挂钩。
因为生产品种繁多,可以说是五花八门,生产办公室从实际出发,不断总结经验
,改进工作方法,通过实践提出了“换算法”,经主管首长同意后在全院实施,
如4斤红薯顶换1斤粮食等,调动了各方面的生产积极性。各种农作物以质论价、
协商处理,对食堂改善伙食和提高科室收益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保障院内生活需要的同时,医院还支援国家出口生猪30余头,支援附近农村生
产队仔猪、小牛崽若干头。农村生产队也为医院准备了各种菜籽、菜秧等,协助
医院搞好生产。在副业方面,有养猪场、养牛场和豆腐房、面包房、淀粉房、冰
糕房等,植物有苹果树、梨树、杏树、桃树、核桃树等,形成了全面发展的养殖
、种植和加工基地。
自力更生,积极搞好农副业生产,不仅使南泥湾精神得到了发扬,减轻了政府负
担,加强了军民团结,密切了干群关系,而且也为医院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大大改善了全体工作人员的生活,弥补了经费不足的问题。本着“补弱补缺、共
同享有”的原则,生产收益补助采取了“倾斜政策”:幼儿园的孩子和女同志是
补助的重点对象之一;战士来队家属以及邀请地方上的专家教授来院讲课、会诊
,在院就餐时都适当给予补助;对劳动强度大、口粮定量偏低的职工以及“大肚
汉”,在吃粮上均给予适当贴补;遇到特殊情况也在生产收益中解决;“八一”
、“十一”、过年过节等,经院领导批准,在生产收益中给集体食堂补些钱或实
物。对全院工作人员、学员以及在医院进修、实习半年以上的人员,定期或不定
期地补助一些面粉、猪肉、水果、豆腐、花生等实物。
据老同志回忆,在三年多的时间里,全院(含科室及小单位)生产小麦12万公斤
,杂粮8万公斤,各种蔬菜80万公斤,薯类6万公斤,油料5千公斤,猪肉3万公斤
,鱼类3千公斤,黄羊400余只,牛奶10万公斤,豆制品8万公斤,面包、糕点2万
公斤(含食堂加工),水果10万公斤,冰糕数万支,淀粉5千公斤。
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大家出主意想办法,涌现出许多好人好事。不少同志带病参
加劳动,特别是各科室主任在完成繁忙的医疗、科研工作的同时,经常利用星期
天、节假日等时间,带领科室人员起早贪黑去田间劳动。无论是在劳动现场还是
在返回的路上,人们很难认得出谁是主任,谁是专家,谁是医生护士。到了庄稼
成熟时节,大家快乐地收获着亲手种植出来的果实和应得的回报,激动的心情溢
于言表。
为了保障大家不得病、少生病,医院每次组织人员赴宁晋农场劳动、到赞皇水库
捕鱼或帮助地方收割小麦,保健医生陈涛同志总是挤出时间,带着药品、仪器,
随大家前往,一到目的地,顾不上休息就去查看环境与水质。凡是有劳动点的地
方,他都要去转一转、看一看,对防疫工作加以指导,同时和大家一起下地参加
生产劳动。
营养室主任高伟同志,为解决因副食品供应不足、导致一些同志营养不良的问题
,组织有关人员,经过多次试验,自制出了小球藻、人造肉等,供就餐者食用。
一天,司机班长焦思带领大家在衡水湖捕鱼时,风雨交加,鱼船几乎要翻了。在
一刹那间,他不顾个人安危,跳入水中用力扶正了船头,使船上的人转危为安,
荣立了三等功。
职工刘广军、王凤祥、贾二丑等同志负责管理宁晋农场,一年四季非常辛苦,他
们吃在地里、住在地里、劳动在地里。为了把地种好多收粮食,他们经受住了风
吹日晒,不知流下了多少汗水。到了庄稼成熟时,他们劳累了一天还要夜间值班
守护庄稼,从不叫苦叫累。
司机王月娃爱岗敬业,对工作极端负责,当时车况、路况都不算太好,他克服种
种困难,圆满地完成了人员接送和物资运输任务,多次受嘉奖,被评为“红旗驾
驶员”。
当时的生产队长大多由各科护士长、总务护士和各班班长兼任,这些同志在生产
劳动中,都非常尽职尽责。技师李广运兼任科室的生产队长,每逢劳动时,他总
是早出晚归,对劳动生产工作非常重视,年年完成生产指标,并且对生产工具管
理有序,注意节约每一分钱。其他同志收工了,他总要站在地边对绿油油的幼苗
再看上几眼,充满着对丰收的希望。
四十多年过去了,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的菜地、果
园变成了一排排的大楼。在今天医疗、科研和生活条件发生巨变的时刻,我们不
能忘记三年困难时期所体现出来的那种艰苦奋斗精神。我对经历过那个时代、为
医院建设作出贡献的同志,始终充满着一种深深的敬意。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