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毛泽东书信交往 党外名流黄炎培的信函参政
窦应泰
黄炎培,字任之,号楚南,笔名抱一,江苏省川沙县(今上海浦东)人,1878年10月1日出生在上海。1902年应江南乡试中举,1903年因不满晚清弊政,公开在南汇演讲而入狱,被营救脱险后东渡日本。归国后,在上海创办浦东中学。辛亥革命爆发后,即被公推为江南五地代表,策动江苏巡抚起义。1914年,因不满张勋弊政愤而辞去江苏省教育司司长等职。袁世凯称帝后,他在教育界率先通电声讨,从而成为江南最有代表性的正义斗士之一。五四运动爆发后,黄炎培在上海积极组织声援。1932年,他与章太炎等爱国人士以中国国难救济会的名义发出通电,要求国民党归政于民。翌年,他与蔡元培等人发起纪念马克思逝世50周年活动,从此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朋友。
从延安的首次相见,到北平的书信交往,黄炎培与毛泽东相识恨晚
1949年8月的一天,居住在北平东城一条小胡同深处的黄炎培,忽然收到毛泽东从城外双清别墅派人送来的一封亲笔信。毛泽东在香山给黄炎培写信的起因,系他前一天从报上读到黄炎培及其领导的中国民主建国会发表的文章。1949年8月5日,华盛顿发表了《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公然诋毁中国共产党和即将宣告成立的新中国。正是这份白皮书,引起了寓居北平的黄炎培的极大义愤。他读了白皮书后,无法按捺心中怒火,马上组织民建其他负责人在北平召开座谈会。虽然此时新中国尚未成立,但黄炎培能以同仇敌忾的民族感情及时组织民建进行讨论,并在《人民日报》上率先发表声明,确实需要一种爱国的勇气。毛泽东读到《人民日报》8月24日以黄炎培和民主建国会名义发表的《加强内部团结和警惕,答告美帝好梦做不成》的声明以后,欣然命笔,给黄炎培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说:
对白皮书的声明写得很好,这对于民族资产阶级的教育作用是极大的,民建的这类文件(生动的积极的有原则的有前途的有希望的),当使民建建立自己的主动性,而这种主动性是一个政党必不可少的。
从小就追求民主进步的黄炎培,此前虽从报刊上多次见到毛泽东那龙飞凤舞般的潇洒草书,但从没想到毛泽东会主动给他写信。毛泽东的来信,不仅书写苍劲有力,而且以中共领袖的高瞻远瞩展望即将宣告成立的新中国的壮丽前景,尤让黄炎培这位深谙历史风云的社会活动家心如潮涌。同时,黄炎培也从北平报纸上读到美国对即将成立的新中国抱有的敌意,深感民主党派的任重道远。他在拜读毛泽东的来信后,即于8月24日挥毫给毛泽东复信。这是黄炎培在建国前夕第一次以书信方式向中共中央领导人阐述他的看法和意见。他在信中这样写道:
润之主席:
读尊示对民建斥美帝白皮书的发言的指示,我们是很感动很兴奋的。
民建自接受团结全国民族资产阶级任务以来,我们常在奋勉之中带一些悚惧,不是对外倒是对内的教育问题,整个的对外政策的胜利我们确是有信心的。问题是在如何使得一般民族资产阶级迅速了解到建设中斗争,斗争中建设的道理,而鼓起他们的勇气,发挥出力量来,希望主席□□指教。
此文经过在平许多民建同人开会研究,小组讨论而定稿,执笔起草者是孙起孟兄。谨谢厚爱,并致敬礼。
毛泽东在香山双清别墅收到黄炎培的复信后,不禁回想起他与这位民建负责人当年在延安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毛泽东在1945年夏天与黄炎培见面之前,就对这位江南才子敢于反抗邪恶的精神有所耳闻。他记得1937年当国民党反动派幽禁著名“七君子”于苏州的时候,延安报纸就刊载了黄炎培等人于当年5月从上海组团前往苏州探视“七君子”的新闻。如果说黄炎培此前与陶行知、蔡元培等人推崇马克思为“伟大的思想家”已经引起毛泽东的敬意,那么当黄炎培等人不顾个人安危,为营救七位爱国人士赴苏州时,毛泽东对黄炎培的敬意和好感更深。所以,当1945年7月黄炎培与褚辅成、傅斯年、章伯钧、左舜生等六位知名人士为促成国共合作来到延安的时候,毛泽东在机场上与黄炎培初次见面,就感受到这位民建负责人炽热的爱国深情。
让毛泽东尤为感动的是:在眼下战争的烽烟尚未消散,国共两党争战胜败难辨的关键时期,黄炎培作为民主建国会的负责人能够舍弃他江南地区的舒适生活,毅然北上来到古都北平与中国共产党精诚合作,足以说明这位著名民主人士对共产党的向往、追求与信任。自从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来到北平以后,黄炎培就积极参与共产党为解放全中国和建设新中国的工作,为共产党解放江南广大地区出谋划策,甚至到了知无不言的至诚境地。特别是在上海战役即将打响前,黄炎培更是为解放军解放上海提出许多宝贵的建设性意见,而这时他的爱子却惨死在国民党的屠刀之下。噩耗传来,老人泪洒衣襟。然而,当他听说民建将公推他为代表参加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时,黄炎培不仅欣然受命,而且将失子之痛化为力量,信心百倍地投身到支持共产党的斗争中来。其中,黄炎培参与包括共产党在内10个党派负责人签名的《反对北大西洋公约联合声明》,就表明他已经毅然走上了为国家为人民参政议政的道路。
毛泽东想起与黄炎培的交往,马上欣然命笔,再复一信。对于在即将建立的中央人民政府担任要职的黄炎培,毛泽东对他充满信任与期待。他多么希望能够不断倾听到这些党外民主人士的建设性意见啊!
8月29日,当黄炎培在北平东城那座幽静四合院里再次收到毛泽东的亲笔信时,他的心也飞向香山的双清别墅。他想起重庆谈判之前,自己与其他五位知名人士访问延安的往事,毛泽东与他相识恨晚的感情,让黄炎培引以自豪。在延安期间,毛泽东特备酒肴款待他们六位参政员。席间肴馔虽然都是深山野菜,然而毛泽东那些深谋远虑的话,早在黄炎培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平生喜欢书法的黄炎培,为能够多次得到毛泽东那龙飞凤舞的亲笔信而自豪。他认为毛泽东的书信不仅在政治上高屋建瓴,甚至每行字也都是珍贵的艺术品。黄炎培把毛泽东的来信反复阅读几遍,决定再写一信,以便把他思考多时的肺腑之言向这位中共领袖一吐为快。他感到与坦荡无私的毛泽东进行对话,任何戒心和隐晦都是不必要的。黄炎培挥毫写道:
润之主席:谨陈三事:
一,近作一文,题目是“中华职业教育社奋斗三十二年发见的新生命”。自己很高兴,环境允许我今天畅畅快快把过去几十年经过,很真实地写出来给大众看看,同时已经安排好一条新的途径,让这一群人继续努力,前者很愿先生更亲切些。鉴察到我们自己乐于陈述出来的长期苦斗中所犯的毛病与自己感觉到这些病根的由来,而赐以指正。后者更愿先生指示,我们这条新的途径有没有错误。因此陈上小册,敬求公余赐览。
二,续奉手示,承对民建办事方式,加以赞许。正触及我心头一点,各方都倾心接受民主集中制,我意此时急须将这一名词,作一番具体的说明,否则万一发生两种不同的措施,一方以为我是民主,而一方以为是集中。据我所读到的,民主集中制初见于1938年中共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第四项,而刘少奇先生修改党章报告第五节亦已详确地分析清楚。我意再为具体说明。例如民主集中制必备之条件:组织、首脑、小组,它的施行法。关于选举:及编奉名单起到开会当场无记名圈送,应该怎样怎样。关于开会怎样召集、讨论、议决,到怎样通过记录,怎样保留不同意见,以及关于执行、关于检讨奖惩等等,一一举出实例,说明理由,这些天工夫,管见颇以为需要。只不知已有人做过没有?尊见以为怎样?敬求公余赐教。
三,(略)
毛泽东在收到黄炎培寄来的信及附件以后,当即抽时间阅读,并于9月17日再次给黄炎培复了一封信,内称:“此文很好,我一口气读完。末两页更好,这是你们的纲领,应该送报馆发表。”黄炎培遵从毛泽东的意见,将民主建国会起草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奋斗三十二年发见的新生命》交给《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两报遂于当年10月15日将文稿全文发表。
《党史博览》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