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怎么就到了“经济崩溃的边缘”?
这一晃就差不多过了近三十年。这三十年有一句话实在让咱感觉迷糊,而且好象某些人也一直在喋喋不休重复这句话,在改革开放前,咱们的共和国已经走到了“经济崩溃的边缘”,问了再问,没有几个人能说出什么有力的证据,最后挤出几句话,无非就是现在人的日子比过去(三十年前)过的好。听了这样的话,咱就想三十年前,咱还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上高跳远输给的人不太多,现在咱五十多岁了,甭说上高跳远,就是多走一些路咱还觉得腿乏呢。没什么意思,说这种话的如果是个年轻人也没什么可说的,如果是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咱就觉得这个人的良心可能是长在胳肢窝里,或者是特别仇视那个时代的人,他们撒谎也没什么可说的。但让咱感到莫名其妙的是这种话竟然从中国共产党的喉舌——中央电视台里蹦出来(见证节目),这就让咱感到惶惑了,惶惑之一,这还是不是党的宣传部门;惶惑之二,是党的宣传部门为什么不实事求是;惶惑之三,中央电视台既然理直气壮地宣布那时候到了“崩溃的边缘”,就不该羞羞答答地举证那么多的功绩,什么“红旗渠”、“万吨轮下水”、“卫星上天”……等等,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耳光吗?从另一种角度想一想,是很容易让人们产生误解的,今天的共产党好象不是过去的共产党了。这些都是国家大事,毛主席说,“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咱听他老人家的话,但咱还是有目光短浅的一面,说心里话,那时咱看到就是身边的事,也就是身边的这些事情弄得咱今天实在有些迷糊了,怎么想怎么觉得跟“经济崩溃的边缘”不沾边。
就说科学技术吧,有关于工业方面的国家大事过去的报纸和今天的网络都有大量的记载,用不着咱在这里费话。说咱身边的农业科技。七十年代,咱有幸在辽宁的一家市地级农科所工作过。这个农科所大约有三百来人,主要组成人员有农业科技人员、农工和行政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大约占百分之四十,农工占百分之四十五,余下的是管理和后勤人员。主要的科研任务是本地区农作物优良品种的研制,当然也有尖端方面的研究,例如,单倍体培育研究等,下设梁谷作物研究室(主要是高粱玉米谷子,后来增加了小麦)、经济作物研究室(棉花大豆花生等)、植保研究室、化学试验室、生物制药厂等,农作物品种(传统和现代杂交)高达几万个种类。除了所内的科室设置外,在所属的七个县区还设有实验站(区),根据各地不同的土壤、气候以及病虫害等自然条件,实验并提供适宜的优良品种。当时,咱有幸介入了高粱课题组,据咱所知,到1976年,咱这个地方的高粱亩产大约平均在千斤左右,与1949年相比大约增产了三倍,到八十年代初,有多个科学项目不仅促进了当地的农业的大丰收,还被评为国家,省市科学奖。这说明了什么?不正是说明了国家工作重心已经开始向农业倾斜,说明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如果真象后来某些人说的那样到了“经济崩溃的边缘”,你拿什么来投入农业科学研究。你可能会说咱那是特殊地区,为了堵上你的嘴,咱再告诉你,咱去过海南岛搞加代育种,在三亚县荔枝沟不过几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全国五六十家农科院(所)育种基地,情况大致都差不多。其次,能够取得如此的成就,同样也说明了那些工作在农业科研战线上的工作的科技人员和农工以及管理人员的无私奉献精神,如果与现在某些只追求私欲的知识精英相比,后者只能是一堆垃圾。他们只会瓦解后来人的理想、信念和集体主义精神,只会从书本到书本到处推销新自由主义边角余料,只会倾销那些假冒伪劣的种子,坑农害农,制造三农问题,除此以外他们还会干什么?
说假话帮助不了改革,说真话好象也不会影响改革吧?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