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革中,把毛泽东和刘少奇、邓小平分成了两个司令部,代表着两条不同的道路,文革结束后对此给予了否定,认为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今天在网上有很多网友认为还是对的,但我却认为需要重新进行解读。
我认为文革中的那种划分方法,以意识形态为线,强调两个阶级的斗争是错误的,是应该否定的;而且刘少奇和毛泽东的分歧究竟是不是能够看做是两条不同道路的分歧,恐怕也是值得重新研究的。我就不认为毛和刘之间存在两条道路的区别,但从改革开放的历史看,毛和邓之间的确存在两条道路的区别,只是这两条道路不能够叫做两个阶级的道路,不能以意识形态的观点对待,而是什么样的现代化和如何现代化的区别。关于这一点,我是看了小猪网友《刷盘子还是读书》后才逐渐明晰起来的。
简单说来,毛泽东的道路叫做‘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之路,而邓小平的道路则可以称为小康富民道路。
从根儿上说,毛泽东和邓小平都出身农民,但现代世界是个工业化的世界,要领导我们这个有着悠久深厚农业传统思想的大国进入现代化,有没有工业化的思维意识决定着不同的道路。毛泽东就是一个已经脱胎换骨了的农民,是具备了先进的工业化思维的领导者;而邓小平则仍然没有脱离农民意识,仍然以传统的眼光看待现代化的工业社会。
有人说毛泽东一生没有出过国,所以骨子里还是传统的农民封闭意识,这是不知历史的信口开河。和邓小平比,毛泽东的确只是到过还不够‘发达’的苏联,但是他在那里却看到了一个落后的国家成长为一个能造各种各样机器的工业化强国,他的兴奋点在‘造东西’上,从差距中看到了希望、从落后中看到了光明的未来,而这正是‘现代化强国’的本质。反观邓小平,虽然访问了发达的日本和更发达的美国,但看到的却只是那里人民富裕的生活,只是外表,兴奋点在物质享受上,因此同样是差距,但从中只看到一个‘穷’字,看到的只是‘小康’的未来。
和毛泽东同时代的那些领导人也差不多,基本上都没有脱出‘农民意识’,虽然也说着现代化,但骨子里和‘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传统思维并没有彻底决裂,因此面对毛泽东‘言不及义好行小惠’的严厉批评,根本就不以为然,反而认为他们才是代表着中国农民和中国工人的核心利益。
在毛泽东时代,因为有这样一个工业化思维的领头人,所以尽管下面大多数领导人没有开窍,但生拉硬拽之下,我们仍然取得了了不起的成绩,初步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化体系。但工业化的奋斗过程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小农经济,不可能像历史上王朝循环那样,改朝换代之后人民生活得到迅速地提高和恢复小康社会,在建成了完整独立的工业化体系之前,人民只能享受有限的生活改善(相对于工业化之后生活的迅速改善而言),艰苦奋斗是我们必须的选择(当然,和毛泽东时代的种种失误也有很大关系)。
但是毛泽东逝世后,我们失去了工业化思维的领头人,因此传统农民思维迅速恢复,迅速改善生活水平的愿望不可遏止地爆发出来,依赖于毛泽东打下的坚实基础,我们提高生活水平实现小康的速度令人称奇举世瞩目,但从历史的大视野来看,这个伟大成绩和古代大一统王朝前期的富裕社会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因此当我们要迈向全面小康的时候,才发现是那样的困难重重,那样的步履艰难。
从全球的视野来看,小康型的富裕社会可以有不同的实现方法,可以建立在不同的基础之上。曾经是第三世界富裕典型的阿根廷,其全面小康是如此的脆弱,恰如我们国内的豆腐渣工程一样,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一场金融风暴,马上现出了‘小康’原形;而同样是全面小康的日本,尽管经历了‘失去的十年’(比所谓‘停滞的十年’更厉害),但小康本色依然鲜亮。
不同的思维,导致了不同的眼光。如果我们不是像传统农民那样目光短浅,只盯着眼前利益,那么在结束文革之后,就应该继续走毛泽东道路,同时纠正毛泽东时代一些过左的、比较极端化的政策,那么在本世纪初,或者晚一些,在2010年前后(不是说文革耽误了十年吗?),我们就可以实现毛泽东的理想,建成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那么什么‘三农’问题,什么‘新三座大山’,等等,就根本是天方夜谭;什么健康长寿,什么绿水青山,什么幸福文明富裕,等等,也都统统不在话下。当然,如果走毛泽东道路,也许现在的生活水平不如今天,但今天的中年人和年轻人都会对未来充满信心,一个强大而富裕的中国指日可待,个人的将来还用得着担心吗?
现在怎么样呢?先富精英们当然个个是满面红光、肥肠满肚,甚至是直追国际先进水平,但大多数老百姓却仍然在‘艰苦奋斗’,就像我在上个月写的文章那样,年轻人甚至对将来发生了恐惧(见<a href="" target=_blank>反对皇甫平的网络调查揭示出了一个天大的秘密</a>),而主流媒体上更是披露,底层百姓对未来已处于绝望状态;即便精英们,说起现代化来底气也不足了,哪怕奋斗到2050年,也不敢承诺实现‘四个现代化’。
由于不同的思维以及导致的不同眼光,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就发生了很大差别。在毛泽东看来,社会主义就只能是共同富裕,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实现现代化的主力军,对精英阶层就必须严格管束,强迫他们走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不许他们先富起来从而脱离群众。而对邓小平来说,精英阶层是实现现代化的主力军,因此要满足他们先富起来的愿望,认为他们先富起来后一定会想方设法地让全体人民都富裕起来。在毛泽东看来,劳动人民的地位高于一切,因此必须对‘资本’实行专政,不能让它为所欲为,所以要计划经济;而在邓小平看来,富裕起来高于一切,应该让资本充分发挥它的魔力,因此要给‘资本’尽量松绑,让它尽情在市场经济中畅游。
所谓‘复辟资本主义’,从非意识形态的角度理解,就是精英和资本的结合,对精英的批判,老田网友写了很多非常有深度的文章,我就不多说了(大家可以到网站查看)。如果说毛泽东对‘精英’、对‘资本’进行了过分的限制,那么邓小平则是过分的放纵,尽管他也有需要限制的认识,但落实在行动上却总是软弱无力,总觉得‘精英’和‘资本’的结合并不可怕。结果如何呢?现实告诉了我们答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谁对谁错,历史将给以公平的结论。
欢迎访问我的个人日志:http://blog.sina.com.cn/u/149491113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