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学勤对毛泽东历史功过的看法荒唐
2006年10月23日 新华网
亦 菲
《南都周刊》近日发表了一篇访谈《学者朱学勤称新历史教材进步,人吃人史观扭曲》。以历史学者自居的朱学勤教授滔滔不绝大谈所谓的新历史观,其中对中共历史、对开国领袖毛泽东,朱学勤的一些观点着实吓人一跳。
在谈到毛泽东的历史功过时,朱学勤称,史学界到今天还是见仁见智,到今天还没有形成一个共识。教科书的编者,采取一个淡化、略化、粗线条的处理方法,既是无奈的,也是理性的。
笔者感到不解的是,在中国,对毛泽东的历史功过难道没有共识吗?在中国共产党内反复讨论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对这一问题早有结论,并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赞同。基本精神是,毛泽东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邓小平还多次说,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这是最核心的一条,不仅今天,而且今后,我们都要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见《邓小平文选》)
当然,对历史事件,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会有不同的看法,这也不足为奇。但是,上海历史教科书对率领党和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开国领袖毛泽东的历史功绩,采用一笔带过的“淡化手法”就值得商榷。笔者注意到,此教科书一出笼,不但引起国人的强烈反对,就连远隔重洋的美国中文媒体《侨报》也于9月7日发表社评提出质疑。社评称:再多的盖茨和子弹头等贴近现实的内容,也代替不了毛泽东的意义。这样的历史教育是否成功,又如何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现状,瞻望中国的未来呢?这真是一针见血的批评,值得国人深深思考。
毛泽东之所以不能被淡化,乃因毛泽东在新中国建立和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这是不可抹杀的历史事实。近日正逢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人们对此的体会更为深刻。邓小平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就曾动情地说过,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的卓越领导,中国革命有极大的可能到现在还没有胜利,那样,中国各族人民就还处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之下,我们党就还在黑暗中苦斗。
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讲话中指出,毛泽东同志最突出最伟大的贡献,就是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为古老的中国赶上时代发展潮流、阔步走向繁荣昌盛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见新华社2003年12月26日电)
几代中共领导人对毛泽东的评价是科学的准确的,也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毛泽东率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奋斗史也是中华民族光辉历史的一部分。因此,中国历史教科书不能淡化这一事实。淡化这段历史,不是在还原历史真相,而是要改写历史;不是向青少年传递正确的历史观,而是灌施一种历史虚无主义。
身为“历史学者”的朱学勤,明明知道十一届六中全会及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毛泽东都有着明确的评价,却非要推出“到今天还没有形成一个共识”的怪话,令人感到不可思议。那么,朱学勤想要推出什么“共识”?曾有哲言云: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同样可以说,忘记毛泽东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历史上的丰功伟绩,就是背叛。
当前,全球化浪潮风起云涌,改革开放的中国也在文明的交流中受益匪浅,但这不等于全盘接受西方的思想文化。有些人对西方的一切都顶礼膜拜,以为唯有西方的政治才是文明的政治,唯有西方的历史观才是正确的历史观。于是就有人提出来,要用新的历史观,重新审视毛泽东的历史功过。作为个人的学术观点这是个人的自由,但在影响下一代历史观的教科书问题上马虎不得。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尊重历史,对下一代进行正确的历史观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有重要意义。在这一关键问题上,不能让个别学者标新立异的观点成为影响舆论的主流。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