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作战日志(五)
(1940年7月—1940年12月)
整理者:赵连军
1940年7月上旬,(1)淮南津浦路东反动地主在韩德勤策动下,趁新四军在津浦路西进行反“扫荡”之际,发动武装暴乱。第五支队第十团首先击溃支援盱眙县马坝和观音寺暴乱的韩顽2个团,歼灭侵入金钩、龙岗地区的忠义救国军800余人。至7月下旬第五支队彻底平定了危害半个多的反动武装暴乱。
(2)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平汉支队在鄂中京山县平坝地区粉碎日军第三师团1200余人的进攻,击毙日军100余人。
(3)崇明人民抗日自卫总队在崇明县堡镇至陈家镇公路埋设地雷伏击日军车队,毙伤日军26人,炸翻、击毁汽车各1辆。
1940年7月12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副官郜明征护送第二兵站医院政治委员丁钱辉等8名伤愈干部、护士经豫东前往山东归队,在安徽省太和县原墙集为国民党太和县政府扣押,并于19日秘密杀害,史称“太和惨案”。
1940年7 月13日,新四军第二支队新三团在镇江石马附近,击退前来“扫荡”的日伪军,毙伤日军30余人。
1940年7月,(1)八路军第四纵队一部再次进军淮上地区打击日伪军,控制淮河下游。
(2)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第五、第六团队各一部,挺进京山县南山地区开展抗日游击作战,并成立了南山行政委员会。第六团队第三大队及原国民党军第七十七军搜索队挺进襄河以西地区开展对日作战,击溃土匪武装,成立了襄河军政委员会。
(3)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黄冈独立团在湖北省黄陂县王家河与日军激战,团长官楚印牺牲。
1940年8 月2日,罗炳辉率新四军第五支队第八、第十团和第四支队第七团北渡三河,在南下的八路军第四纵队第四旅第六八七团配合下,发起淮宝战役,历时半月,经新集、薛坝、南甸镇等战斗,击溃国民党顽军第八十九军第三十三师及反动刀会,开辟泗阳、淮安、淮阴、宝应等县边区抗日阵地。
1940年8 月17日,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第五团及第二、第四团各一部向天门以西扩展,击溃反动地主武装潘典华、潘尚武部。随后成立了天(门)京(山)潜(江)行政委员会。
1940年9 月4日,韩德勤指挥第一一七师、独立第六旅、保安第一旅、苏鲁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税警总团等部,向蒋垛、古溪、黄桥等地新四军进攻。新四军苏北指挥部被迫自卫,在营溪以南歼保安第一旅1个多团,随即主动停战,并将战俘全部释放。第九团团长徐绪奎在9月6日战斗中牺牲。
1940年9 月5日,日军第十五师团步兵第六十七联队、独立混成旅第十二、第十三旅团及伪苏浙皖绥靖军等部共1万余人,在20多架飞机配合下,从天长、六合、五河、高邮等地出动,分7路“扫荡”淮南津浦路东抗日根据地,先后侵占了汊涧、半塔集及盱眙县城。新四军第四、第五支队在地方武装4个独立团的配合下,展开反“扫荡”作战,至17日,进行大小战斗65次,毙伤日伪军600余人,粉碎日伪军“扫荡”。第四支队第七团政委徐世奎11日在盱眙龙王山与敌激战中牺牲。
1940年9 月9日,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一支队在苏北涟水县杨口地区,击退日伪军130余人的进攻,毙伤日伪军60余人。14日,日伪军900余人从新安镇、涟水等地出动,侵占高沟、杨口,构筑据点,屠杀群众。16日,八路军第一支队发起反击,先在高沟以南通兴庄毙伤日军小队长以下40余人,又在杨口附近安福庄歼日军一部。17日,日伪军被迫撤走。
1940年9 月上旬,黄克诚率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三支队及第二支队一部挺进苏北淮海地区,连克新沂、沭阳县的时集、高流、阴平、老胡圩子等伪军据点。
1940年9 月11日,国民党军第六十三师两个团侵入新四军茅山抗日根据地西晹镇一带,适逢日伪军“扫荡”,乃仓皇撤回溧(水)武(进)路以南。新四军江南部队积极打击日伪军,粉碎了敌人的“扫荡”,并将第六十三师溃退时失散的官兵200余人,轻机枪17挺、步枪100余支,收容后送还该部。
1940年9 月13日,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二、第三纵队对进驻泰县(今姜堰市)姜堰镇封锁交通、断绝黄桥抗日根据地粮源的国民党江苏省保安第九旅展开反击。经1昼夜激战,攻克姜堰,全歼顽军近2000人。
1940年9 月30日,国民党军苏鲁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发出在黄桥与新四军决战的命令,内称:“现匪已胆寒,必不敢与我决战,我务集中力量,力求主动,切勿为匪阻止致成胶着状态”,“攻击之时必求匪之一翼或两翼而围歼之”。当日韩军即以主力第八十九军和独立第六旅从海安、曲塘一线南犯,并以李明扬、陈运泰部为右路军,5个保安旅为左路军,由第八十九军军长李守维统一指挥,向黄桥地区新四军发起进攻,其进攻总兵力达26个团3万余人。
1940年9 月,(1)八路军第四纵队主力一部再次进军淮上地区,打击日伪军,控制淮河下游,建立了淮上办事处和怀蒙、怀凤、宿蒙、宿淮4个县的办事处和区乡政权,组建了淮上独立团。
(2)八路军第五纵队东进淮海区,奋战1个月,协助共产党地方组织建立了沭阳、泗阳、宿迁、涟水、东海等8个县的抗日民主政权,并发展地方武装4000余人。
(3)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二支队第六团配合淮南津浦路东军民反“扫荡”,攻克淮河北岸小柳巷伪军据点,俘伪军团长以下100余人,并乘胜南渡淮河,直逼明光车站。随后又在淮河北岸双沟一带击退了由五河、临淮关出动的日伪军1000余人的进攻。
(4)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平汉支队在鄂中京山县平坝地区,再次粉碎由安陆县城出动的日军步骑兵600余人的进攻,击毙日军10余人。第三团政委王友德在战斗中牺牲。
1940年10月3日,日军第十五、第一一六师团各一部及伪军共1万余人,由荻港、铜陵等地分路出动“扫荡”皖南。4日起皖南新四军第一、第三、第五团等部在叶挺军长指挥下经过左坑围困战、枫坑截击战、泾县争夺战等大小战斗数十次,予日军以沉重打击,粉碎了日伪军的“扫荡”,收复了国民党军第五十二师弃守的泾县城。
1940年10月4日,(1)黄桥战役开始:国民党军韩德勤部主力第八十九军及独立旅等部13个团1.5万余人,长驱直入。猛攻黄桥。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所属第一、第二、第三纵队在陈毅、粟裕指挥下,奋起抵抗。5日,将其大部歼灭。6日,又追歼其残部于营溪。8日,进占海安。10日,进占东台。是役,共歼韩德勤主力第八十九军及独立旅等部共1.1万余人,其中俘第三十三师师长孙启人以下官兵3800余人。第八十九军军长李守维溃退中溺毙于挖尺沟,独立第六旅旅长翁达自杀。
(2)黄克诚率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一、第二支队,从涟水以北突破运盐河、旧黄河韩军阻拦,6日起先后攻克阜宁、益林、东沟等地,10日进占盐城、威迫兴化,歼保安第二、第八、第十旅各一部。
1940年10月7日,八路军第四纵队第五旅一部,袭击宿县南之芦沟集伪军据点,毙伤伪军100余人。
1940年10月27日,国民党新二军第九十一师一部配合地方顽军共3000余人,向襄西抗日根据地发起进攻。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第六团及襄西独立团等奋起自卫,打退顽军进攻,歼顽一部。
1940年10月28日,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三支队于苏北涟水县梁岔设伏,歼灭日伪军100余人。
1940年10月,日军第三师团步骑兵近千人由鄂中京山县三阳店出动,第三次进攻平坝,在崔家冲一带遭到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平汉支队的伏击和猛烈进攻,给以严重杀伤,黄昏敌弃尸数十具向应城溃逃。
1940年11月9日,新四军第二支队独立第一团团长王丰庆、独立第二团副团长李复各率一小部队护送与迎接中共苏皖区委书记邓振询经太滆去茅山,途中在武进吊桥镇突遭日军1000余人合击,战斗中2人均牺牲。
1940年11月10日,新四军第二支队新编第四团第三营在苏南丹阳县界牌、大成桥一带,粉碎日伪军200余人的袭击,毙伤日伪军40余人。
1940年11月9日,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在安徽省滁县(今滁州市)界牌集地区,对国民党第二十一集团军第一三八师两个团及第八游击纵队一部的进攻予以自卫还击。毙伤其390余人,俘5人。
1940年11月16日,驻徐州日军第十三独立混成旅团以及驻蚌埠、宿县等地日伪军5000余人,坦克20余辆,在飞机掩护下,于14日向蒙城、涡阳进攻。国民党骑兵第二师、骑兵第八师及安徽省保安部队不战而退。本日起,八路军第四纵队第五旅和特务团在蒙城东北板桥、王集与日伪军激战3昼夜,毙伤日伪军1000余人,击毁汽车、坦克10余辆,击落日机1架,至20日先后收复蒙城、涡阳县城。
1940年11月17日,新四军第二支队在苏南句容白兔镇(今属丹徒县)至镇江县宝堰镇(今属丹徒县)公路上,炸毁日军军车一辆,炸死炸伤日军20余人。
1940年11月29日,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发起曹甸战役,集中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一、第二纵队和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一支队,共10个团的兵力,对建阳、宝应等地韩德勤部展开攻击,攻占了蒋营、射阳湖等地,包围安丰、曹甸诸点,并一度攻入曹甸城内。至12日16日撤出战斗,歼韩顽8000余人。
1940年11月下旬,国民党军第一三八师、第十游击纵队、保安第八团等部共7个团的兵力,于11月20日起分3路向淮南路西抗日根据地发起大举进攻,新四军第四支队、江北游击纵队、第五支队第八团共6个团兵力进行自卫反击,阻止了顽军的进攻,形成了对峙局面。与此同时,还粉碎了定远、滁县日伪军对藕塘周围仁和集、施家集等地的“扫荡”,歼日伪军300余人,俘100余人。
1940年11月,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在苏南镇江宝埝镇(今属丹徒县)附近设伏,击毙日军20余人,缴获汽车1辆。
1940年12月12日,豫皖苏边区保安司令部司令员耿蕴斋、八路军第四纵队第十七团团长兼夏(邑)永(城)砀(山)县县长刘子仁、第十八团团长吴信容,在国民党第九十二军军长李仙洲策动下,裹肋1500余人叛变。被扣押的第十七团政委蔡永等50余名干部,于13日拂晓夺枪突围。
1940年12月13日,驻苏州日军第十七师团第八十一联队200余人,向江南抗日救国军总指挥部第三纵队发动进攻。第三纵队在阳澄湖畔张家浜与日军激战,杀伤日军一部后,撤出战斗。
1940年12月26日,苏北第四行政区抗日游击指挥部副指挥徐承德,趁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三纵队从如皋地区西调福利费安之际,纠集所部围攻第三纵队留守机关及地方党政机关驻地掘港。留守部队英勇作战坚守阵地,至29日,第三纵队主力回援,将其大部歼灭。徐承德率残部投降日军。
(史料来源:《新四军战史》编辑室编《新四军征战日志》,解放军出版社2000年8月版)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