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这场举世瞩目的战争打出了中国人解放军的军威、打出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打出了中国70年的和平。在这场大规模的现代化战争中,毛泽东以非凡的洞察力与战略预见,准确把握战争发展趋势,超前谋划战略指导,全方位、可持续战争准备,展示了伟人的高瞻远瞩。
周恩来曾说:“毛主席下这个伟大的决心,是根据他科学的预见、实际的分析。”彭德怀后来也说:“这个决心不容易下,这不仅要有非凡的胆略和魄力,最主要的是具有对复杂事物的卓越洞察力和判断力。历史进程证明了毛主席的英明正确。”
一、多次判断美军可能在仁川登陆
军事科学院历史研究部著之《抗美援朝战争史》载:1950年初,朝鲜人民军攻势凌厉,顺利向南挺进时,毛泽东、周恩来曾判断美军将来反攻有两种可能,一是在釜山、木浦、马山等港口登陆,然后,集中力量沿铁路线向北进攻;另一种可能是在仁川登陆。
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政治秘书室主任、毛泽东的俄文翻译师哲在回忆录《在历史巨人身边》载:过不几天,(毛)主席又讲,应防守仁川这个重要的据点,以防不测。
师哲在另一本《我的一生---师哲自述》载:有一天,他(毛泽东)说:“金日成的战略、策略都不是正确的。他太急躁了,出兵的时间未必对。尤其是拿下汉城(首尔)之后,应该停下来修整一番。南方没有群众基础;特别是仁川,美军并未从那里撤走,济洲岛也还在美军手里。一旦美军从西面登陆,就会把朝鲜南北割裂开来,首尾不能相顾,那是很危险的。”
沈志华著之《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亦载:7月2日,苏联驻华大使罗申向莫斯科汇报说,他与周恩来进行了会谈。周恩来在谈话中抱怨北朝鲜人对美国进行干涉的可能性估计不足,忽视了毛泽东早在1949年和1950年就提出的警告。周恩来还传达了毛泽东对北朝鲜人的建议:鉴于美国军队可能在仁川登陆,要在仁川后方建立一条坚强的防线。
王朝柱著之《开国领袖毛泽东》载:
8月下旬的一天,毛泽东与朱德交谈对朝鲜战争局势之担忧:朱德说:“这就说明,北朝鲜就是一夜之间占领了南朝鲜,也没有很好的群众基础,不可能在短期内巩固这速决的胜利。就这个意义说,时下朝鲜人民军置身南朝鲜打仗,是属于无后方作战。这种孤军深入是很危险的。”
“这正是我担心的啊!”毛泽东伸出右手,在三八线一带划了一道横线,“一旦美国人从朝鲜半岛中央登陆,就会把朝鲜人民军切成两半,首尾不能相顾。如果战局真的出现了这种局面,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美国作家大卫·哈伯斯塔姆著之《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亦载:8月初,也就是仁川登陆前期,他(毛泽东)派自己的得力干将、同时也是周恩来的军事秘书雷英夫前去查看究竟,看看美国人在搞什么名堂以及意欲何为。这是一次彻头彻尾的军事情报行动。这些中国的军情人员认为这里的情况显而易见。……雷英夫在认真地推敲了所有相关情报之后认定,美国人已经为朝鲜军队铺下了天罗地网。
他们准备出其不意地在朝鲜人民军的腹地登陆……雷英夫仔细地研究了地图,并且试图按照美国人的方式去思考他们的行动。以麦克阿瑟野心勃勃的个性看来,在6个有可能进行两栖攻击的港口中,他有可能会选择仁川……根据毛泽东的指示,雷英夫对此事进行了一次极为详细的汇报,并且提交了一份三页的有关麦克阿瑟生平、思维方式、个性特征以及惯用战术的备忘录。于是,毛泽东让周恩来向金日成转达美军将可能在仁川登陆这一信息。与此同时,朝鲜的一些苏联顾问也提出了同样的警告,但是金日成却不以为然。
杨昭全、孙艳姝著之《当代中朝中韩关系史》载之:中国共有8次判断美军可能在朝鲜人民军侧后尤其可能仁川登陆。
1950年10月2日,毛泽东在致斯大林的电报中,曾说明中国不仅在朝鲜战争前提醒朝鲜,朝鲜爆发战争美国会介入,并在朝鲜战争爆发后,还三次提醒朝鲜,美军可能在其后方尤其是在仁川登陆的可能性。
1950年10月2日,毛泽东关于请求苏联为志愿军提供空军掩护给斯大林的电报手迹。(部分)
1950年10月2日,毛泽东关于请求苏联为志愿军提供空军掩护给斯大林的电报手迹。(部分)
二、提前组建东北边防军
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传》(1949-1976)(上)载之:1950年8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朝鲜战争形势。毛泽东在会上指出,朝鲜战局可能逆转。在讲到美军在仁川一旦登陆的后果时说:“如果美帝得胜,就会得意,就会威胁我。对朝鲜不能不帮,必须帮助,用志愿军的形式,时机当然要选择,我们不能不有所准备。”
《毛泽东军事文集》(6)载之:8月5日,毛泽东致电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指出:“(东北)边防军各部现已集中,八月内可能没有作战任务,但应准备九月上旬能作战。请高岗同志负主责,于八月中旬召集各军、师干部开会一次,指示作战目的、意义和大略方向,叫各部于本月内完成一切准备工作,待命出动。务使士气旺盛,准备充分,部队中的思想问题必须予以解答。”
依据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之指示,高岗于8月13-14日,在沈阳主持召开东北边防军、师以上主要领导干部参加的高级干部会议,即沈阳军事会议。会议对东北边防军的任务、出国作战的目的、意义、军事准备的要求进行动员部署。
高岗受中央军委委托,在会上作了报告。报告指出东北边防军为什么要准备赴朝作战:如果美国侵略者占领了朝鲜,毫无疑问,一定会准备力量,来进攻我们的东北与华北,进攻我们的祖国。那么,我们究竟是让它打下朝鲜,让它准备力量,增长气焰,等它打到中国的时候再去消灭它好呢,还是现在争取主动,配合朝鲜人民军,在国土以外,消灭敌人,保卫自己好呢。
显然地,在国土以外消灭敌人,是有利于我们,有利于我们的朋友,有利于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争取和平民主的事业的。所以为着保卫祖国,巩固胜利,粉碎帝国主义的侵略计划,我们必须主动地、积极地援助朝鲜人民,帮助朝鲜人民解放,使朝鲜成为独立民主统一国家。也就是说,朝鲜人民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敌人。朝鲜人民的胜利,就是我们的胜利。支援朝鲜和保卫我们的祖国与保卫世界和平是一致。因此这样的战争是正义。(《抗美援朝战争史》)
同月18日,毛泽东致电高岗,指出:八月十五日送来你在(东北)边防军干部会议的报告收到了,这个报告是正确的”并决定(东北)边防军完成训练及其他准备工作时间可延长至九月底,你加紧督促,务在九月三十日以前完成一切准备工作。(《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杨昭全、孙艳姝著之《当代中朝中韩关系史》载之:
8月26日,周恩来主持召开国防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检查与督促东北边防军的作战准备。
周恩来在会上指出,朝鲜战争长期化的出现,“加强了我们的责任,我们对于朝鲜不仅看做兄弟国家问题,还应看做是重要的国际斗争问题,支援朝鲜人民,推迟解放台湾,为此而采取积极态度,将东北边防军组织起来,就成为新中国面临的新的课题。组建东北边防军,可能遇到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朝鲜人民赶李承晚下海,一鼓而下,很快解放全朝鲜,使得战争很快结束,至少告一段落。但根据两个月来的作战情况;这一设想大体上是不可能实现了。因此,不能不设想第二种情况,即战争的长期化。要准备在长期化的战争中逐渐消灭敌人。我们在第一种设想情况下组织边防军是备而不用;在第二种情况下,是加重了我们的责任,并且应该很快地积极准备。因为这种准备即将成为现实。我们此次作战是对付美帝国主义,而不是单单对付李承晚伪军。因此,必须加紧和加强准备工作,一切都要准备好,不要成为‘临危应战’,而要有充分准备,出手就胜。”
8月31日,周恩来依毛泽东之指示,主持召开东北边防军建设计划会议,商讨朝鲜战争长期化的趋势,如何加强东北边防军问题,最终起草《加强东北边防军计划》。计划主要内容是:关于加强东北边防军和二线、三线部队的部署,准备共动员部署11个军36个师,连同特种兵和后勤部队,共约70万人。
该计划于9月3日呈报毛泽东,毛泽东随即批准了这一计划。中央军委的基本意图是,在第13兵团等第一批出国作战部队出国赴朝参战后,即以第9兵团由山东北上,进入位于东北边防军原驻地,作为第13兵团的二线部队,随时准备出国入朝作战;同时,以第13兵团东进,进入第9兵团在山东之原驻地整训,作为三线部队,准备入朝作战。
二线和三线部队的部署,既巩固了国防,保持了充裕的战略机动力量,又保证了后续支援力量,占据了战略上的主动权。为其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入朝作战,扭转朝鲜不利战局,奠定战争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美军越过三八线就出兵
三八线是位于朝鲜半岛北纬38度线附近的一条军事分界线,其不等同于北纬38度线,长度约305公里,现在是朝鲜和韩国的国界线。
三八线是美苏在二战末期出自各自的目的,置朝鲜主权和利益于不顾,相互交易的结果,它的划分使历史上本来就多灾多难的朝鲜民族,更加不能自主决定自己的命运。被彭德怀元帅称为“这是我们真正的对手”的美国陆军上将马修·邦克·李奇微在其回忆录中将朝鲜半岛的形状比喻为“从亚洲大陆伸出的一个肥胖的拇指”,而三八线就像这根拇指上难以愈合的疤痕,如同横亘其中的一道鸿沟,虽然无形却是难以逾越,无时不在显示着朝鲜民族割裂的痛苦和被大国所左右的无奈。
三八线自划定以来,南北双方高强度的军事对峙,美韩联军动辄组织的军事演习,以及朝鲜不时的试射活动和任何偶发事件都有可能造成擦枪走火,朝鲜半岛危机四伏,因此被称为“冷战的活化石”“世界火药桶”。悉数朝鲜半岛发生过的历次对抗、冲突和危机,基本都与三八线有关,围绕三八线朝鲜半岛成为大国博弈的主战场,某种程度上来讲,三八线是大国相争的利益线、是朝鲜半岛的分裂线、是朝鲜(韩国)民族的屈辱线、是引燃朝鲜半岛危机的导火线。
杨昭全、孙艳姝著之《当代中朝中韩关系史》载之:中国出兵不出兵,毛泽东多次强调过有个“底”,这个“底”不仅对朝鲜领导人金日成讲过,也和苏联方面讲过,即“美帝国主义如果干涉,不过三八线,我们不管,如果过三八线,我们一定过去打。”
毛泽东1953年9月12日在“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和今后的任务”讲话中指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伟大的,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他主要讲了四条意义,其中第一条就是“和朝鲜人民一起,打回到三八线,守住了三八线”。他说:“如果不打回三八线,前线仍在鸭绿江和图们江,沈阳、鞍山、抚顺这些地方的人民就不能安心生产。”毛泽东对抗美援朝的结果是满意的。他认为,仅从守住三八线这条来看,中国人民志愿军就取得伟大胜利。从鸭绿江到三八线,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极端恶劣的作战环境下前推了数百公里,收复了朝鲜已失国土,而美军净退了数百公里。
从这个角度讲,三八线是光荣的线、胜利的线、和平的线。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