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特别提到了周恩来、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等江苏籍的优秀共产党人。今年是瞿秋白诞辰125周年,我们来到常州市延陵西路,有一处保存完整的江南祠堂静静地伫立在闹市中。这里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瞿秋白的故居。
瞿秋白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瞿秋白故居是典型的江南祠堂建筑风格,入门处上方悬挂着茅盾题写的红色牌匾“瞿秋白同志故居”。踏进门内,映入眼帘的是出自雕塑家童太刚之手的古铜色瞿秋白石膏像,雕塑立于中央,面容清癯的瞿秋白风度儒雅、书生意气、身姿矫健、神采奕奕。雕塑背后的屏风上书写着瞿秋白“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的著名诗句。
故居内完整保留了瞿秋白一家当年的生活场景。20世纪初,曾经是“晋陵望族”,世代读书、世代为官的瞿氏家族已日渐没落,不得不迁往瞿氏宗祠。位于宗祠最北面隔出的一小间,就是幼年瞿秋白的卧室兼书房,陈设简陋。瞿秋白在此度过了少年的光阴。他天资聪颖、勤学善思,从幼时起就懂得联系现实,思考社会问题,家庭的变故破产,母亲的无奈自杀等使得瞿秋白有着超越同龄人的沉稳和睿智。1909年秋,10岁的瞿秋白跳级考入常州府中学堂。他在这里求学五年半时间,受到近现代科学文化、民主革命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结识了张太雷等一批志同道合的同窗好友,初步形成了忧国爱民的思想意识和经世济民、变革社会的远大志向。
1917年,瞿秋白来到北京,在北京大学旁听陈独秀、胡适等名人讲课,接触新思想。9月,瞿秋白挑选了一个不要学费的俄文专修馆,学习俄文。瞿秋白如饥似渴地学俄文,自学英语、法语,学习社会科学和哲学以及文学作品。三年的苦读,瞿秋白的俄文阅读、翻译、会话、写作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准,在文学和哲学方面也颇有建树。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瞿秋白作为俄文专修馆学生会负责人和代表,积极参加集会和游行。他第一次接受革命洗礼,在五四运动中展示出革命家的胆略和才能。纪念馆中收藏有1919年7月的北京《晨报》,报上刊登了瞿秋白的政论文章——《不签字后之办法》,揭露北洋政府的妥协政策。纪念馆中还展示了瞿秋白在1919年11月1日主编的《新社会》刊物,经过百年,纸张已经泛黄,但是仍然可以清晰地看到瞿秋白的文章,其救国醒世之论呼之欲出。1920年,青年瞿秋白参加了李大钊创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开始信仰共产主义。
展厅中收藏了两本封面已经完全发黄的散文集《新俄国游记》《赤都心史》。这是自1920年瞿秋白应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的邀请,以特派记者身份前往莫斯科工作时的作品。这两部作品被公认为中国新文学开创时期的经典之作。瞿秋白在俄国期间广泛接触苏俄社会大变动时期的各阶层人士,参加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等重要活动,坚定地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毕生的信仰。1921年经同窗好友张太雷介绍加入俄共(布)党组织,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展厅内展示了1923年《新青年》季刊第一期。瞿秋白在该刊上发表他翻译的《国际歌》,并配有简谱。他是第一位将《国际歌》曲谱和中文歌词配合译出者。其翻译的“英特纳雄耐尔”一词自译出后再没改变,从此《国际歌》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广为传唱。1923年6月,在广州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瞿秋白负责起草党纲草案,并就党纲草案向大会作报告,积极主张国共合作,促成党在策略路线上具有历史意义的转变。
展厅内在显著位置陈列了党内三份极其珍贵重要的文件复制品,分别为《“八七”中央紧急会议记录》《瞿秋白在八七会议上的报告》《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告全党党员书》,这三份文件重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生死存亡紧急关头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在蒋介石和汪精卫叛变革命,中国共产党处于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瞿秋白和李维汉在汉口主持召开中央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会议总结了大革命的沉痛教训,确立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展厅内最令人动容的一张照片,是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就义前在福建长汀中山公园凉亭里的留影,也是他36年短暂人生的最后一张留影。1935年2月,瞿秋白不幸被俘,后经叛徒指认,身份暴露,国民党多次劝降、诱降,均以失败告终。瞿秋白在狱中撰写了2万多字的《多余的话》,深深地为中国革命事业和党的前途命运担忧,申明自己坚信马克思主义。照片中,瞿秋白上身穿黑色中式对襟衫,下身穿白色齐膝短裤,黑线长袜,黑布鞋,神色安详自若。他从容走向刑场,英勇就义。
毛泽东曾在《二十四史》上有一段批注:岳飞、文天祥、曾静、戴名世、瞿秋白、方志敏、邓演达、杨虎城、闻一多诸辈,以身殉志,不亦伟乎!在瞿秋白牺牲十五年后,毛泽东为由冯雪峰主编,准备出版的《瞿秋白文集》亲笔题词:他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不愿屈服。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瞿秋白同志是肯用脑子想问题的,他是有思想的。他的遗集的出版,将有益于青年们,有益于人民的事业,特别是在文化事业方面。瞿秋白留下的500多万字的著述和译作,包括他创作的报告文学、散文、诗歌、杂文等等,都是中国革命史和思想文化史上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即将走出瞿秋白故居时,有一幅巨型展板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我总想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这是瞿秋白年轻时立下的誓言。他用36年的短暂而波澜壮阔的一生实践了他的誓言。他一生追求真理、无私奉献、不畏艰险,他的精神永存人民心中。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