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本欲对中国电动汽车祭出关税大棒,却不料遭遇自家后院起火——德国、西班牙这两大经济支柱公然“倒戈”,连非成员的挪威也跑来“砸场子”。这在欧盟“团结”大旗上是狠狠地划了一刀,更让人看清了其背后隐藏的狭隘利益算计和不顾盟友感受的短视行为。
9月11日,西班牙首相桑切斯结束了为期四天的中国之行,带着满满的收获与深思回到了欧洲。面对媒体关于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征收关税的提问,他直言不讳地表示:“我们所有人——包括欧盟成员国和欧盟委员会,都需要重新考虑这一决定。”这话,直接对上了欧盟内部的保护主义强硬派,相当于在桌上摆了个“不”字。
“咱们不需要另一场没必要的争斗,尤其是贸易战。”桑切斯接着说道,“欧盟和中国之间,应当是桥梁相连,而非高墙阻隔。”此言一出,既表达了对贸易战的深切反感,也是对中欧合作未来的美好憧憬。
桑切斯的立场并非独角戏。德国,作为欧盟的经济心脏,在电动汽车关税议题上也展现了罕见的清醒与克制。
德国政府发言人斯特芬·赫贝斯特雷特紧随西班牙之后,对桑切斯的表态表示欢迎,并强调“这是我们共同的行动方向”。
德国汽车制造业的巨头们,如大众、宝马等,深知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它们不愿看到因关税壁垒而失去这块庞大的市场。因此,德国政府的态度转变,既是对国内企业利益的维护,也是对全球贸易自由化的有效支持。
除了德国和西班牙之外,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松在今年5月也曾警告不要对中国贸易采取强硬立场。他一针见血的指出:“欧盟不应该破坏全球贸易体系,一场更广泛的贸易战只会让所有人都陷入困境。这不是德国和瑞典等工业国家的出路。”
9月11日,正在中国访问的挪威首相斯特勒的表态更是让欧盟的孤立感雪上加霜。面对欧盟对中国电动车的无端制裁,斯特勒直接甩出一张王牌:“挪威不跟风,对中国电动车制裁?咱不掺和!”此言一出,不仅是对傲慢的欧盟又一记嘲讽耳光,更是挪威独立行走于国际外交的宣言。
欧盟这下可好,感觉自己被晾在了一边,尴尬得能抠出三室一厅。
去年10月,欧盟跟随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启动了反补贴调查的序幕。转眼间,这场贸易风云已步入关键阶段。今年7月,欧盟委员会初裁落地,对中国电动汽车挥舞起了17.4%至37.6%的临时反补贴税大棒,数字之高,令人咋舌。
然而,剧情并未就此落幕。9月10日,欧盟上演了一场税率调整的“戏中戏”,以终裁前的“小预告”为噱头,对已如巨石压胸的税率进行了一场“微妙”的“瘦身”,比亚迪的关税税率保持不变,为 17%;吉利的新税率将从之前的 19.3% 降至 18.8%;至于上汽集团及对欧盟调查“不屑一顾”的企业,迎接它们的则是史无前例的35.3%税率的“顶级待遇”。
接下来的几周,将是决定这场贸易风波走向的关键时刻。欧盟27个成员国将聚首一堂,就是否对中国电动汽车实施长达五年的高额关税进行终极投票。一场关乎利益与立场的较量悄然上演,其中,西班牙与德国这两个重量级成员的反对声似乎正在悄然改变欧盟的谈判筹码。
表面上,这是一场关税之争,实则背后是各国利益与战略的博弈。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挥舞关税大棒,表面上是呵护自家汽车工业,实则上演了一场自伤八百的闹剧。
首先,这道关税墙虽能暂时挡住中国电动车的性价比攻势,却也无形中为欧洲消费者戴上了“高价眼镜”,限制了他们的选择权,市场活力应声而落。长远来看,这无疑是给自家市场挖了个坑。
再者,中欧之间的关税大战,无异于将点燃一场贸易关系的火药桶,双方长期合作稳定发展的愿景怕是要先放一放了。更可笑的是,欧盟试图用贸易保护主义这剂老药方来治愈欧洲汽车产业的竞争力顽疾,殊不知,这非但不能药到病除,反而可能延误了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的黄金时机。
中国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蛮横”,没有选择忍气吞声,而是精准反制,对欧洲的白兰地、猪肉、乳制品等发起反倾销调查,这招“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不仅是对欧盟关税壁垒的直接回应,更是对全球自由贸易原则的坚定捍卫。
而中方商务部的表态,既是对欧盟的含蓄警告,也是开门见山的谈判邀请,言下之意:诚恳沟通,方能共赢。而最新的消息,中欧官员即将坐下来谈判,力求在关税正式落锤前握手言和,这无疑是给紧张局势投下的一枚缓和弹。毕竟,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贸易壁垒的堆砌,都是对全球经济合作大厦的拆砖揭瓦。
回望这场电动汽车关税风波,欧盟的决策过程俨然一部讽刺剧。从正义凛然的反补贴调查开场,到税率草案的频繁调整,看似步步为营,实则破绽百出。特别是当德国、西班牙等成员国发出反对声时,欧盟的“正义光环”瞬间暗淡无光,尴尬不已。
显然,在策划这场贸易闹剧时,欧盟忘了带上“集体智慧”这顶帽子,只以美国马首是瞻,最终落得个孤掌难鸣、内外交困的局面。这场戏,算是给所有试图以贸易保护主义为盾牌的国家敲了警钟:在全球化的大潮中,没有谁能独善其身,合作共赢才是正道。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