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历史视野

毛泽东:“你知道我的出身是一个小学教员”

煤油灯儿 · 2024-11-27 · 来源:煤油灯儿 | 微信公众号
收藏( 评论() 字体: / /

  1965年1月9日,毛泽东在与老朋友、美国记者斯诺谈话的时候,回想起过去的经历与命运的巧合,将“小学教员”作为自己年轻时候的“正式职业”。

  时间回到1918年6月,毛泽东以优异成绩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在那个经济极度落后的农业国,一般大学毕业生都很难找到正式的工作,何况一个农家出身的中等师范生,因此,毫无意外,他在毕业的那一刻就失业了。

  那时的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建一个党、建一支军队,更没有想过新中国一定会到来。他和现今千千万万大学毕业生一样,焦虑、迷茫,不知道未来的路在哪里。

  他开始到处找工作。

  一、岳麓山畔“新村梦”

  受到时代影响,年轻的毛泽东脑子里充满着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等各种思潮,他琢磨出一个建设“新村”的计划:合并若干新家庭,创造一种新社会。在这个新社会里,学校、图书馆、托儿所、工厂农场,等等,什么都是公共的。

  毛泽东是乐于实践的人。有了计划后,他找到一批和他一样没工作却又踌躇满志的年轻人,成立了“工读同志会”,开始新村梦的试验。

  为了实现这种新生活,他跑遍岳麓山下每个村庄,希望找到一个合适的场所,开创一种前所未有的事业。但在满目疮痍的旧中国,这样人人平等有爱的“新村”谈何容易,他们连找个试验场所都难。

  在大家心灰意冷之际,事情似乎又有了转机:省里要筹办湖南大学,由杨昌济任筹备办主任,地点就在岳麓书院。

  作为杨昌济的得意门生,毛泽东和蔡和森一干人等顺理成章搬进了岳麓书院半月斋,开始了一场“新村”生活。

  他们在“新村”里学习锻炼,穿着草鞋挑水、砍柴,用蚕豆拌大米煮着吃,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却不言苦。

  这样半工半读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出现了更加有吸引力的事情——赴法勤工俭学,于是,“新村”实践暂告一段落。

  对于青年毛泽东来说,这件事也不算是挫败,他至少学会了怎样深入了解社会运行规则和用行动影响他人,况且,他并没有放弃理想。

  二、北漂青年

  1918年8月,毛泽东第一次到北京,既为解决工作问题而来,也为了组织湖南学生赴法勤工俭学。

  他说“我是向朋友借钱去北平的,所以一到就得找事。那时,从前师范学校的伦理教员杨怀中(昌济)在北京大学做教授。我就去求他帮我找事。他将我介绍给北大图书馆长,这人就是李大钊……李大钊给我工作做,叫我做图书馆助理员,薪俸是每月八块大洋。”

  和众多刚出校门的大学生一样,他一文不名,收入低、地位低,日子不好过,却并不妨碍房价高、房租高。

  毛泽东他们租住了一间清朝宫内太监死后停灵出殡场所的房子,面积不足10平方米,“一间屋子半间炕”屋内设施残破不堪。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陈昆甫、罗章龙等8人就挤在这间小房子里。他后来回忆说:“我们大家都睡到炕上的时候,挤得几乎透不过气来。每逢我要翻身,得先同两旁的人打招呼。”

  吃饭的问题也大,外面的饭菜又贵又难吃,大家不得不自己买菜轮流做饭。只有一件棉大衣,谁出门谁穿。这还不算,受人奚落才是最难受的。一次,胡适在北大图书馆演讲,毛泽东满怀期待的向他请教。胡适问道:“提问的是哪一个?”当得知是一个管图书的小职员后,竟毫不放在眼里,拒绝回答问题。

  但毛泽东并不因此丧气,在别人的评价中,他重新认识了自己,只是“新村梦”依然藏在心底。

  当时,经过“少年中国会”会友倡议,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发起了北京工读互助团,做一些织毛巾补袜子腌腊肉之类的工作,工作之余则到北大上课。毛泽东对这类工读运动很有兴趣,他参观了王光祈创办的女子工读互助团,开始设计自己的“岳麓新村”计划。

  在这个以新学校、新教育、新社会为基础的构架里,他希望建立一个财产公有、共同劳动、平均分配、人人平等、互助友爱的理想社会,开创一种全新的生活。

  只是计划没有变化快,随着形势变化,大家各奔东西,这份计划也就不了了之。

  而毛泽东因其谦虚态度和强大实力,处境也有所改观,就连瞧不起他的胡适大师,也在接触他的第二年就成为“至交”。

  三、为了大家的事业

  1920年3月,毛泽东与陈独秀等人在上海《申报》刊出了《上海工读互助团募捐启》,随后,他来到上海,积极投入到工读互助团活动之中。

  他和团友们在上海郊区租了几间房子,开始了有工同做、有书同读、有饭同吃、有衣同穿的集体生活。毛泽东负责洗衣服、送报纸,都是麻烦事,洗衣服需要来回取送,微薄的收入大部分都用在车费上了。

  尽管大家都很努力,工读互助团却难以继续,因为那时中国的工厂不多,全职做工也难以维持生存。

  从此,“新村主义”正式画上句号,他把目光转向了科学社会主义。

  后来,毛泽东的同学、新民学会会员周世钊填了一阕《踏莎行·秋日游爱晚亭》:身在山中,心忧天下,凭栏熟计连朝夜。菜根为饭草作鞋,要将历史从头写。

  这是对毛泽东“新村”思考与实践恰如其分的表达。

  青年毛泽东乐于在失败中探索、在实践中总结,力图用建设“新村”这种简单的方式回答中国何去何从的复杂问题。

  1920年秋,毛泽东经人推荐,被聘为湖南第一师范附小主事,后又被聘为该校师范部国文教员。

  他终于有了一个稳定的、有归宿的、可以写入自己履历的职业。在往后的日子里,尽管他是伟大的领袖、导师、统帅、舵手,他却统统不要这些虚名,只接受“教员”这个普通称呼。

  大概是他真正体会到了年轻人找工作难,才对自己的第一份正式工作念念不忘,才会把“教员”作为自己的起点和荣耀。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王卧龙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深水区”,关键触碰到利益集团
  2. 内地的毒文化,别去祸害香港了
  3. 这个家族是如何让国家背负几代人都还不清的债务?
  4. 欧洲金靴:杀人放火金腰带
  5. 向教训霸凌低年级儿童的警察送锦旗,证明了惩恶才是人民群众认同的扬善!
  6. 几十家主流媒体“炮轰”胖东来
  7.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符合唯物辩证法吗?
  8. 到底是谁在胡来?
  9. 李克勤|毛岸英牺牲的消息是周总理通过信件由江青告诉毛主席的
  10. 再次北上,有着复杂心结的远不止张国焘一人
  1. 我为什么不再唱《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2. 分清伟人与设计师的五个策略
  3. 这个社会可能已经瘫痪了
  4. 浙江湖州:我维权,你维稳,你们这是非要逼我杀人吗
  5. 一帮蠢货
  6. 什么叫通货膨胀?买一笼小笼包就明白了
  7. 非常炸裂!黑幕终于曝光了
  8. 明海|辩证看1978年后的“不争论”
  9. 1964年,主席与少奇从分歧到冲突
  10. 遇事别举报?总把人们当傻子,究竟是谁在丢人
  1. 魏巍:论毛泽东晚年
  2. 再这么搞下去,老百姓还能信什么?
  3. 小平的自述原文摘录(值得仔细品读)
  4. 他果然被罢免了全国人大代表!
  5. 从佩奇案看如今官场性交易者
  6. 祁建平:当代中国的官僚资产阶级
  7. 郝贵生|从钱学森同志谈“摸论”说起
  8. 史上第一次,美国大选把公知干沉默了!
  9. 当前各阶级分析和任务
  10. 说说喀山大会上“金砖币”被搅黄
  1. “后期,他犯了错误,类似俄国的普列汉诺夫。”
  2. 元龙:抨击中国修正主义,特朗普的反华手段如何解?(原文未删节版)
  3. 我为什么不再唱《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4. 1964年,主席与少奇从分歧到冲突
  5. 我为什么不再唱《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6. 什么叫通货膨胀?买一笼小笼包就明白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