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大约1995年开始搜集毛主席照片,到现在大约已经有2500多张了,而且绝大部分都查证、列出了详细的信息,类似这样的——
搜集的过程其实就是追随、理解、学习的毛主席的过程,一张张相片背后的历史事件增进知识、前因后果疏通脉络、珍闻轶事令人感慨,领袖形象因此更加清晰、高风亮节因此更加动人、自己内心因此更加沉静。
所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如今照相术让镜子更加形象直观、方便了学习。
毛主席一生可分为三个二十八年,其中第一个二十八年(1893~1921)受条件限制、照片不多;第三个二十八年(1949~1976)照片则很多、说明也很清楚;所以搜集照片最有价值、同时也最难的阶段是第二个二十八年(1921~1949)。
在第二个二十八年中,尤以前半段最为困难(1921~1935),这个阶段的大事有建党、建军、武装割据、反围剿、长征等,创业艰难、飘忽不定、屡有挫折,以至于很多年份的照片是缺失的,比如1922、1923、1926、1928、1929、1932,有这些年份照片的网友请同我联系,谢谢先!
这两天有一个空白被消灭了:1929!
我得到了一张珍贵的照片,搞清了来龙去脉——其实这张照片很早就得到了,但一直不清楚细节,所以只能暂时搁置、竟然放了多年。
这就是这张令人感慨的照片——
猜猜哪个是毛主席?
我猜你第一眼一定无法认出毛主席,不过再看就认出来了——身高、气场的毛主席明显有别于常人,如同黑夜中的北斗星、黎明前的启明星。
没错,右二就是毛主席,衣着平常、面部消瘦、让人心疼!
这张照片摄于1929年6月19日,地点是福建龙岩县城的一个小照相馆。相片中另外三人是红四军政治部主任陈毅(右一)、红四军军部秘书谭政(左二)、红四军军部秘书朱良才(左一)。当时毛主席的职务是红四军党代表。
红四军是最早的红军队伍,缘由是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有铁军的大名,这个军共产党员甚多,在北伐战争中是主力。北伐途中国民党实行分共,第四军一分为二,由中国共产党掌握的部队参加了南昌起义;而由国民党掌握的部分后来发展成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抗日非常积极,后来还发动了福建事变、意图与红军合作,可惜当时王明当道、我方消极冷淡,浪费了这个机会。
1928年井冈山会师后,为继承和发扬国民革命军第四军铁军的光荣传统、同时争取更多的舆论支持,第一支新型人民军队命名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红四军主力1929年1月撤离井冈山根据地进入赣南地区,经过几个月的艰苦行军和战斗,终于逐步扭转了局面,并利用国民党军阀蒋桂战争的机会,初步开辟了赣南根据地。
5月,粤桂军阀战争爆发,红四军前委排除了“中央二月来信”的干扰,决定利用此机会南下闽西,扩大和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期间出现了三打龙岩,时间分别是5月23日、6月3日、6月19日。
第三次打下龙岩后,朱良才向谭政提议:咱们红四军在井冈山成立之初的军长朱德和党代表毛主席、两个部门首长司令部参谋长王尔琢和政治部主任陈毅、两个秘书谭政和朱良才有六个人,如今参谋长王尔琢已经牺牲了。现在部队越走越远、仗越打越大,以后部队还不知走到哪里、发展成多大呢,将来咱们还能不能经常见到军首长也说不准,还不趁这龙岩县城的条件好,抓住这个机会,咱们军部创建初期的五个人一起合个影留个纪念吧。
于是,两人找到正在军部的毛主席和陈毅。毛主席和陈毅一听表示同意,可惜当时朱德还在龙岩城外部署部队,一时半会回不来、大家手头的工作也多,只好先不等了。
所以这张合影只有四人。
这张珍贵的合影记录了当年领袖与红军干部的真实形象:毛主席留着他特有的长发,穿着明显短了一截的裤子,脚上是露着脚趾的布凉鞋,背手而立、目光深邃;留过洋的陈毅梳着背头,也是短得挨不到脚裤子,系带胶鞋,西服领带、派头十足但侧身转向毛主席,两位革命诗人坦荡交心;谭政和朱良才留着战斗部队指战员的小平头,一个布鞋、一个胶鞋,一看就是跑腿干活、兢兢业业。
当时毛主席36岁、陈毅28岁(1955年授衔元帅)、谭政22岁(1955年授衔大将)、朱良才29岁(1955年授衔上将,语文课文《朱德的扁担》的),四个年轻人坚定、勇敢、沉着。
这张照片是第四军自1928年5月4日在江西宁冈砻市成立以后,军部初期人员唯一的合影,同时也是毛主席在福建闽西地区的唯一的照片。
拿到照片后,朱良才在照片下面写上了“一九二九,六,十九摄于龙岩城”,然后通过邮局将这张照片寄回家,是否寄到则不得而知——天南地北行军打仗、枪林弹雨出生入死,好歹要努力寄一下的、万一家里收到呢。
此后五次反围剿、万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朱良才开始寻找这张合影,但一直没能找到。
时间来到了2007年,朱良才在农村的老家人翻修老屋时,这张照片终于在顶棚被发现!
此时照片中的四人均已作古:毛主席(1976年)、陈毅(1972年)、谭政(1988年)、朱良才(1989年)。
前辈虽已逝去,但他们在探索与实现中华民族翻身解放和伟大复兴道路上的炽热情怀,却像高山流水,点点滴滴,浸入我们民族的血脉。存于心、留于世!
伟人不朽!
(系昆仑策特约评论员;来源:昆仑策网【授权】,转编自“方中云讯”微信公众号,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