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经济学家”们自己打起来了
黎阳
2006.4.24.
奇闻奇闻,“主流经济学家”们演起了样板戏,也来了个“沙老太婆跟阿庆嫂打起来了”。不信?白纸黑字,正在互相打耳光呢。且看二例:
一.改革是不是帕累托改进?
张维迎:改革是帕累托改进,不损害任何人的既得利益。如果损害,必有补偿。
——改革与革命不同,改革不是把财富从一部分人手中无偿转移给另一部分人,而是在承认原体制下形成的社会各成员既定利益(statusquo)的前提下,通过权利和财产关系的重新安排,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增加社会总财富,实现帕累托改进。革命意味着剥夺既得利益,但改革必须尊重原体制下形成的既得利益,不论这种既得利益是法律规定的还是事实上长期被认可的;也就是说,改革不应该使得任何人比原体制下生活得更坏。(张维迎:理性思考中国改革)
——比如经济学上的帕累托改进(一种制度的改变中没有输家而至少能有一部分人赢),大家能不能认同?(张维迎:学者不是民意代表不应该迎合任何人)
茅于轼:不,改革不是帕累托改进。改革要损害某部分人的利益。
——在改革的进程中发生了许多困难,特别是帕雷托改进的机会已经用尽,改革开始损害某部分人的利益时,对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提出了怀疑。(茅于轼:忆峥嵘改革岁月)
你看,同是“主流经济学家”,一个说改革是帕累托改进,一个说改革不是帕累托改进;一个说改革不应损害任何人的利益,一个说改革要损害某部分人的利益。这是不是在互相打嘴巴?
(按张维迎的说法,改革是帕累托改进,不会损害既得利益者的利益,那么该如何解释工人农民成为改革的“代价”?)
二.改革是学者的事还是人民群众的事?
张维迎、茅于轼:改革是先知先觉的学者的事,跟别人无关。
——讲策略是政治家的事,不是学者的事。学者怎么认为就应该怎么说。(岑科专访张维迎:讲策略不是学者的事)
——正确的观点是不需要投票的,否则谈不上尊重科学(张维迎表示要尊重既得利益正确观点不需投票)
——真正的学者通常对自己经过深思熟虑和严格论证的理论有很深的信仰,并且对政策的后果看得比一般人远(这是理论的价值所在),他们也很注重自己的长远声誉,希望自己的观点经得起时间考验,所以如果不是媚俗大众,他们的政策主张可能会与多数人的喜好相同,也可能不同。(张维迎:理性思考中国改革)
——主流经济学的主要作用只是改革目标的确定,一旦目标确定它的用场就很有限了。……可惜的是群众往往不明白谁是真正维护他们利益的人,而社会的先知先觉往往成为历史的牺牲品(茅于轼:忆峥嵘改革岁月)
张曙光:国企改革最大缺憾是把职工放在了一边
——出现问题的实质并非“产权”之争,而是改变产权的“程序”之争。……由于一些规定过于笼统,可操作性差,再加上执行不到位,近些年来广大职工参与企业改革的积极性没能得到很好的发挥,所以出现了许多这样或那样的社会问题。(张曙光:国企改革最大缺憾是把职工放在了一边)
张维迎和茅于轼把改革看成“学术研究”,一切学者说了算,跟人民群众没关系。张曙光则羞羞答答承认改革跟人民群众有关系。面对“精英”们的“改革”造成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张维迎和茅于轼是大骂人民群众是不知好歹的短视群氓,“往往不明白谁是真正维护他们利益的人,而社会的先知先觉往往成为历史的牺牲品”,叫嚷必须“防止多数人的暴政”。张曙光则承认“国企改革最大缺憾是把职工放在了一边”,承认改革“产生了不少问题和矛盾”是因为“近些年来广大职工参与企业改革的积极性没能得到很好的发挥,所以出现了许多这样或那样的社会问题。”出了问题,张维迎和茅于轼是专打老百姓的板子,张曙光则是各打五十大板:“把职工放在了一边”是“缺憾”(不是原则性问题!),所以“近些年来广大职工参与企业改革的积极性没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如此细究起来,造成这种“缺憾”的责任少不了“主流经济学家”。换句话说,张维迎和茅于轼少不了挨板子,连张曙光自己,恐怕也得挨上一板。这算不算“主流经济学家”们自己打起来了?
“主流经济学家”们口口声声他们是“学者”,搞的是“科学”。然而真正的科学起码得严格严密,逻辑严谨,至少不能自相矛盾。而“主流经济学家”们却一贯如此矛盾百出,乱成一团,自己打自己的耳光。谁信他们谁必然倒霉。(不信问问那些听了他们的判断买了股票的主,有几个发了大财的?)所以说他们是一群学术骗子。
别以为“主流经济学家”们互相掐架属于“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沙老太婆跟阿庆嫂打起来了”是演戏,“主流经济学家”们自己打成一团也是演戏。
曾记否,以前“主流经济学家”们个个傲得要命,根本不在乎别人怎么想怎么看,开口就是“正确的观点是不需要投票”、“讲策略是政治家的事,不是学者的事”。现在忽然步调一致,纷纷开始想方设法做出一副无害而可怜的样子了:“可惜的是群众往往不明白谁是真正维护他们利益的人,而社会的先知先觉往往成为历史的牺牲品。这才是真正可悲的啊”、“ 国企改革最大缺憾是把职工放在了一边”、“ 就拿做人来讲,张维迎是非常同情穷人的”……从“吊睛虎”突然变成了“笑面虎”,这里边的玄机何在?简单一句话:形势比人强。
当够了婊子,想起了牌坊——张曙光的“缺憾“
黎阳
2006.4.22.
如果不知底细,看了张曙光大人的大作:“国企改革最大缺憾是把职工放在了一边”简直能感动得掉泪:上天有眼,“主流经济学家”居然想起广大职工来了,真是太阳从西边升起了一回。
但是且慢,别被题目绕昏头。人家说的是“缺憾“,美中不足而已。“出现问题的实质并非‘产权’之争,而是改变产权的‘程序’之争。 贪污国家财产没错,错就错在手法太露骨,不那么圆滑,“男厕所仍炸弹——激起公愤(粪)”。
国有企业已经被“主流精英”们祸害得差不多了,想起广大职工了,这时才来点“缺憾不折不扣当完了婊子,想起了牌坊。
贼去关门,雨后送伞。这套手腕古早已有之,毫不稀罕。不信?请看白居易的《杜陵叟》结尾:
……
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
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敕牒榜乡村。
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