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帆: 黄纪苏《我们走在大路上》系列评论(一)
从《格瓦拉》到《大路》:
批判现实主义文艺思潮的里程碑
杨帆:我于1995年在中国新闻社《视点》杂志发表文章《中国需要批判现实主义思潮》。2001年,出现了黄纪苏,张广天的话剧《格瓦拉》,由于触动了中国自由派“告别革命”的信条,受到他们的激烈批评,这是我组织的“思想讨论会”的专门讨论。当时我不能带研究生,所有录音都是自己整理的。
这样的讨论,5 年以后再次发表,其意义不仅没有消失,反而越来越大。因为作品所揭露的问题,和中国发展道路的内在矛盾,已经完全暴露出来。 《大路》作为戏剧,是十年以来中国批判现实主义文艺思潮的新里程碑,五年以来反思改革的继续,是从经济层面向文化层面的深化。大家可以看看五年前关于《格瓦拉》的争论,看看谁的理论得到了社会实践的证明。
杨帆:《我为格瓦拉叫好》
我看了3次格瓦拉,并介绍了30个朋友去看。无论从感情上,从理智上,都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好。我不知道有些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为什么那样讨厌和害怕这出戏?甚至有些人连看也没有看过就批判。
经济自由主义者整天和大款,外国人混在一起,他们当然不会理会这个戏,他们有钱有名,整天在豪华论坛上泡,牛皮大得很,他们已经自命为“上等人”,早已经不理会小老百姓的疾苦了。倒是一般自由主义者秦辉,黎鸣,丁冬,王东成,还比较真诚。他们应我的邀请认真看了,认真和张广天,黄纪苏对了话,这几个人是自由主义里比较好的。
听了半天辩论,主要是秦辉和张广天之间,做一些评论。
第一, 这个戏作为文艺作品,是反对世俗理性的,反对世俗理性继续泛滥,最终解构中国人的全部规范,瓦解中国社会的。它讽刺主流思想对老百姓的贬低和污蔑,对剥削压迫的吹捧。《格瓦拉》鼓吹英雄主义,浪漫主义,歌颂真善美,表现对社会下层老百姓的同情---这难道不是一个正常社会中应该普遍具有的吗?哪一个正常社会的知识分子是帮助上层骂老百姓的?那一个称得上文艺作品的作品,不是揭露丑恶,歌颂美德的?难道你能够歌颂奴隶主而贬低黑奴?能够歌颂歌颂鸦片贩子而贬低林则徐?能够歌颂对国家财产的掠夺而贬低工人和农民?这些人性极为低劣,手段极端残酷,目的极为肮脏的坏人,他们的行为在一定条件下,客观上有促进历史发展的作用,但是没有任何文化作品去歌颂他们。因为真善美比起假恶丑,更能够推动历史进步。
否则,我们是不是要肯定日本人对中国的侵略?日本人不是强者吗?强者不是可以不择手段欺负甚至消灭弱者吗?弱者不是应该“灵魂深处闹革命”,自愿为一个新体制(天知道这是一个什么体制)付出牺牲吗?中国主流舆论以各种方式鼓吹剥削有理,骂民主,骂民生,骂民族,骂祖宗,骂穷人,骂大多数老百姓;歌颂钱,歌颂枪,歌颂以强凌弱,歌颂没良心,歌颂坑蒙拐骗,歌颂当买办,歌颂给外国人当婊子。绝大多数传媒工具,拼命搞娱乐节目,招猫弄狗选美人,极力把社会世俗化,庸俗化。却并不见什么人出来批判。刚出了一个格瓦拉,就有那么多人出来批判。有人号称自由主义,怎么和官方站在一个立场?我看,格瓦拉这种批判目前中国主流思潮的戏,太少了。应该再多起来。
第二,自由主义者反复追问《格瓦拉》的:外部侵略和内部专制,那一个更为根本。这是没有意义的。张广天认为帝国主义霸权是万恶之源,和自由主义者认为国内专制是万恶之源一样,都有片面性。
我在1998年的“权力资本化”一文,已经解决了国内外因素的关系问题。目前问题的国内根源,是计划经济高度集中的权力没有得到制约,也是因为改革开放引进了资本主义范畴,不可各执一词。政府权力需要限制,但也不可全盘瓦解;外国力量对中国有损害的一面,也有促进国内改革的一面。关键要看具体历史条件下,各种因素的结合,是否有利于中国大多数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总体利益。这不是逻辑问题,而是实践问题。
第三, 目前中国的实际究竟如何?《格瓦拉》是抓到了脉搏。
那些反对革命的人,逻辑是错误的。他们认为演革命,就一定会闹革命;闹革命,就一定会成功。革命者掌权以后还不如原来的统治者好,所以革命没有好作用。
一部分知识分子一听毛泽东就联想起文化革命,一听革命就联想波尔布特杀人,一听为老百姓说话就联想民粹主义和专制?是自己立场不对,思维不对。中国老百姓不是这样想问题。
他们一只脚站在历史,指责革命者不如统治者;一只脚站在未来,似乎演一个革命戏,革命者就马上要上台了。其实在现代社会,政府有了现代化的手段,控制手段加强了,革命和造反只能停留在恐怖活动层次,只能够起到制约社会,警告社会的作用,很难上台。而没有革命,没有老百姓对于上层腐败的反抗,就连改良也不会有,就没有经济学家说的“均衡”。
2000年中国的工人和农民都有大规模的骚乱,包括有组织的上访,有10000多起。正是这些事件惊动了政府和社会,才有整顿腐败的力度。工人一闹,社会保障就解决了。比我一个人5年来,写100篇这方面的论文都有用。经济学右派一下子卡了壳,再也不敢说腐败有理,说让一代工人付出牺牲了。
上层能够主动改革最好,实际上不可能。上层的改革和改良,是下层造反和革命逼的,有时是外国人兵临城下逼的。经济学家不是讲效率第一吗?要有效率,关键是有动力,要有动力,在一般条件下是赚钱,提供社会地位,出名的动机,但是在自己活不成的条件下,造反和革命,也是一种“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理性行为”。难道别人剥夺他的饭碗,打他的耳光,抢他的妻女,他反抗倒是非理性的,不反抗倒是理性的?谁这样教导老百姓,你自己“理性”一个,给大家看看!
第四,关于毛泽东。
毛泽东的形象,在目前社会条件下,已经成为社会中下层大多数群众,保护自己利益的符号。知识分子不应该再把毛泽东看成是专制暴君,郐子手的象征,这和普通老百姓相差太远。当权的毛泽东有许多错误,但90年代以来中国老百姓怀念毛泽东,包括汽车司机普遍把毛泽东头象当作护身符,是有道理的。毛泽东关于反对特权,依靠群众,大民主的思想,不管在实践中演变得多么荒谬,现在的意义已经大不相同。老百姓怀念毛泽东,和毛泽东主义实际当权完全不同。毛泽东为什么能够当权?是因为中国经过了100年的磨难,不断战败,被外国人肢解,完全没有安定,大家才拥护一个领袖并把他神化。现在的中国,没有产生毛泽东的社会条件。
现在的毛泽东形象,仍旧是中国普通老百姓的信仰,是老百姓反对权力资本,维护自己利益的最有代表性的符号。90年代以来让老百姓信仰钱,能行吗?钱和利益,永远不能够成为信仰。结果是,赚不到钱的社会弱势阶层,却信了法轮功。教训还不深刻吗?中国不是一个有统一宗教的国家,真正在老百姓中间根深蒂固的,就是毛泽东的形象。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么多的人民,对于毛泽东和他的思想是如此熟悉,以至于他们肯定会赋予毛泽东的形象,以现代化下维护人民利益的新涵义。
如果腐败再得不到控制,3000万干部的上层建筑继续膨胀,把最终负担最终转嫁到农民身上,农民可能会以“毛泽东思想战斗队”的名义,驱逐干部,抗捐抗税。毛泽东思想就是他们保护自己利益的武器。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告别革命”的呼声,不仅苍白,而且令人厌恶。
《格瓦拉》的主观愿望,大概反对帝国主义的因素多,实际上,大家拥护的却是对于中国内部反对腐败的意义。通过这类文艺作品的提醒,中国的知识分子应该摆脱历史情结,多考察一下群众情绪,以免又犯错误。不要摆出一副救世主的架子,告诉大家:革命没有用,既使你成功,建立的社会可能还不如旧的。老百姓在造反时,想的却没有那么复杂,既没有想掌握政权,也没有想建国方略,他们只是肚子和工作问题。至于自己掌了权以后怎么办,他们没有想,也不可能想。因为希望几乎没有。
第五,许多格瓦拉的批判者,没有搞清楚革命的定义,他们说:复制旧体制是造反,以新体制代替旧体制是革命。这样说,中国历史上就只有造反没有革命。
中国历史上早有“革命”一词,说的是具有充分理由的造反。统治者如果失去“道”,那么天道(既中国人心目中的客观绝对真理)允许新的真命天子,率领人民造反,取代旧王朝,建立新王朝。虽然复制的还是旧体制,但是就叫“革命”,革命是正义的,合理的。中国历史上公认的“革命”典范,是周武王打倒商纣王。辛亥革命前夕,日本人把孙中山领导的事业称为“革命”,孙中山非常高兴,采纳了。于是革命一词时髦。
民本主义,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都承认革命的合理性。只有现代精英主义否定革命。他们在中国永远不可能有群众基础。
希望《格瓦拉》的成功,成为中国思想和文艺界划时代的转折点!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