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文波: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
做主题报告不敢,像这种会议我是第一次参加,我是经营企业的,因为对“徐工并购案”发表了一些看法,社会上比较关注,我想把我引发徐工并购案讨论的动机向大家作一个汇报,就当是请我们在座各位专家听听我们基层做企业的人的一些看法,这种交流也许是有益的。观点不一定正确,供参考。
引发“徐工并购案”的讨论,目的实际上是想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引发社会对下面三个问题的思考:
一、关于国有资产交易管理的问题。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过去我也没关注过这方面的问题,这次撞上了“徐工”是不得不关注。我在想假设现在卖的不是“徐工”,卖的是“一汽、二汽”,卖的是比“徐工”大得多的企业,如果跟我无关的话,因为我不熟悉我可能也不会关注它。因为我们三一跟“徐工”在同一个行业,我了解徐工的价值和其产业对国家的重要性,也了解国家相关产政策
二、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所涉及的各方利益,尤其是国家战略利益的管理问题。
这也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过去国有企业改革主要是在地方企业,中、小企业层面,改制所涉及到的各方利益,尤其是与国家的战略利益关联度是很小的。另外,它的资产形态和大型国有企业截然不同的,尤其是无形资产价值很低,有些甚至是负资产,也有不少人质疑交易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水问题,但我认为并不是太重要,因为不改制所造成的制度性资产流失也许比交易性流失更严重,现在我也认为不重要,外资对这些类企业也没有什么兴趣,那是中国人自己改自己的问题,不涉及产业安全和经济安全问题,相对问题比较简单。非常遗憾的是当我们的改革进入国有大中型企业层面的时候,我们没有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各方利益的协调管理办法,尤其是对国家战略利益的管理机制。比如说我们讲的“产业安全”问题,没有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比如说行业利益问题。行业利益谁来保障,怎样协调行业利益,比如说消费者利益谁来管理,这个问题也没有解决。现在国企改制大多是所谓地方推动,企业主导,假设企业的利益是有人管的,地方的利益是有人管的,那么国家利益、行业利益和消费者利益呢?
三、想引发大家对我们国家未来经济发展思路的思考。
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隐藏着很多深层次的问题,最核心的问题是“是否可持续发展问题”。从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同志提出和谐社会建设理论,科学发展观,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来看,党中央、国务院对所存在的问题是十分清楚的,也充分的说明国家经济发展思路需要调整,而需要调整的根本原因是现在这种经济增长方式是不可持续的。
至少有四个问题会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现在的经济增长透支严重,不可持续;
第二、经济增长过多依赖对外贸易,不可持续;
第三、经济增长过多依赖外资,不可持续;
第四、中国经济运行质量太差,不可持续;
首先、经济增长过度透支不可持续。
1、环境资源的透支,非常严重,大家知道我国公布了2004年的绿色GDP统计数据,2004年环境损失是5000多个亿,可能对这个数字有分歧,但是作为日常生活的普通人我们也可以感受到环境的变化。我老家在洞庭湖区,小时候我们家乡的水用手捧起来就可以喝,洞庭湖也是有名的“鱼米之乡”,到处都是鱼,现在我回到家乡,水里面不仅没有鱼,水用来洗脚都不行了,洞庭湖区的农户要打井取水才有水用。这些都是我们对环境的透支,这些是没有计入我们经济发展的成本的,实际上是一种被转嫁和递延了的成本,如果将环境损失斗入我们经济发展成本的话,对中国经济的评价会打一个很大的折扣。现在我们已经没有多少环境资源可以透支了,所以大家开始注意环保,环保的问题不仅仅是喝水、吃饭的问题,它还影响生态、影响人民健康和生存质量,还有很多看不到的成本。
2,是人力资源的透支,农民工的问题是现在大家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我这里有一个统计数据,现在农民工在第二产业中的比重是57%,在商业和餐饮业里面有52%,在加工制造业岗位有68%,在建筑业岗位有79.8%,农民工收入平均是700块钱,这700块钱还要被某些黑心的老板克扣、拖欠,还要我们敬爱的温总理去催。我们农民工的生活状况是很差的,他们一般必须承受长时间的工作,10-12小时,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几乎没有什么福利。所得收入只可以解决一个人的基本生存问题,既不能解决发展问题,就是提升自己的技能,也不能解决抚养后代,就是为他自己培养接班人的问题。而我们经济发展是不可能长期建立在低收入、低素质的劳动力基础上的,我们的农民兄弟他们扛起了整个中国,现在还能扛得起整个世界吗?这种经济增长是不持续的。它会影响社会的和谐,而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的基础,我们不可能老做鞋子,老做袜子,老做低附加值的产品。
3、是自然资源的透支。大家知道现在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就是土地,外资到中国来可以享受到土地的价格优惠,有的甚至白送。现在我们国家有多少土地可耕?矿藏也是这样,过去我们很多出口都是能源出口,比如煤炭,在全球都捂紧自己能源口袋的时候,我们的煤炭出口还给补贴。其实中国是资源缺乏的国家,现在经济增长高度依赖世界资源市场。另外就是能源,中国的能源非常缺乏,能源是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非常重要的问题。
4、市场资源透支。所谓的市场换技术,现在普遍认为是不成功的,我有切身的体会,我们开始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国内有两个国有企业走的是拿来主义的路子,一个在湖北,一个在沈阳,现在这两个企业全部退市了,因为他们当初引进技术的时候,国外企业根本没有把真正先进的技术给他们,也没有把真正的核心技术转让给我们,技术对企业来讲是命根子,如果把自己真正的先进技术转让给我们,等于要他的命,是不可能的。另外,企业引进技术是受到各种各样条件约束的,比如说你引进技术可以,但是规定不可以干这个,不可以干那个,而且必须到他们那里买核心部件,通过这个交易,大部分利润外资企业拿走了,中国企业忙得很,但是赚的都是点劳务费,这两个企业现在都完蛋了。还有一个企业,是原来交通部的一个企业,和德国公司合作,现在德国公司要把他买掉了,为什么?也是因为每年要从合作的德国公司买大量的配件回来,利润就从这个过程中走了,中国做的就是给人家打开市场,买人家产品,我们赚点劳务费,等市场打开了,他真正先进的产品就进来了,中国的企业一下就完蛋了。我认为市场资源是中国最宝贵的资源,但是现市场上消费的很多产品都被外资控制了,我们可供换技术的市场资源也是越来越稀缺了,靠市场换投资的增长方式也是不可持续的。
5、政策资源的透支。我看到欧盟的贸易代表到中国来了,目的是解释欧盟对中国的贸易政策。态度强硬,其中有一个要求,就是进一步开放市场,给外资企业以平等的竞争待遇,他可能不知道外资在中国长期享受超国民待遇,我不知道我们还有什么政策可以给他们,我搞不清楚。
二、经济增长过多依赖外贸,不可持续,大家已经看到了,我们外贸依存度达到70%,不是我们不想,我们想世界的生意都给我们做是最好,但是这是不可能、不现实的。大家已经看到了,中国企业走向海外,中国产品走向海外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越来越多的障碍。最近在世界贸易组织西方这些发达国家在围攻我们中国,人民币升值的问题又成为一个热点的问题。我们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过程中频频受阻,我们的产品和鞋子被烧掉等等问题。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在自己的寻求发展和强大的过程中间,过分的依赖国际市场,这是不现实、是不可接受、不可持续的。大家很清楚,中国现在的人口是13亿,比所有发达国家的人口总和还要多,如果开动这个庞大的机器,为世界提供低附加值的产品,再加上印度,世界现行的经济贸易体系都会摧毁,欧洲人可以躺在床上睡觉,我们中国人可以养活全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现在美国外贸依存度只有25%,日本只有26%,美、日已经是高度国际化、市场化的国家了。我们站在中国向外看,这种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假如站在世界往中国看,也是不可持续的,因为我们这么过分的外贸依存度意味着我们国内的需求乏力,就是国内需求拉不动,国内消费能力太差,国民收入太低,老百姓没有充分享受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这种增长是没有意义的。
SAN、经济增长过多依赖外资是不可持续的。外资相当于候鸟,它是跟着利益走的。我个人认为外资企业和中国企业是有区别的,一是外资企业在经济上不是中国企业,外资有多种渠道把他的利润转移出中国,中国是不能充分分享外资的经济收益的。所以,外资企业尽管占了出口额的60%、工业增加值的30%,但税收只有21%。另外,外资企业政治上也不是中国企业,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公民责任。如果这个企业主不是中国公民,他就没有这个职责。像我是一个中国公民,我是必须履行对国家的责任的。从法律上也是这样,因为中国的外资企业不但要服从中国的法律,他也要服从业主所在国的法律。比如美国企业,当美国对另外一个国家实行经济制裁的时候,中国的美国企业同样不能违反。
四、经济的运行质量太差不可持续。中国目前的这种只重规模不重效益的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不可持续的。中国经济GDP占全球GDP的比例大概是4%,但是我们消耗了世界石油资源的7.4%,煤炭资源的31%,铁矿石的30%,钢材的27%,氧化铝的25%,水泥的40%。我们每创造1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是西方发达国家的5.9倍,美国的4.3倍,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中国能源利用效率是美国的26.9%、日本的11.5%。中国是一个资源相对缺乏的国家,现有资源无法支撑这种经济增长方式。
中国经济的出路在哪里?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建设理论,创新型战略等等,反映了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非常长远、深刻的思考,是解决中国经济和社会问题的根本方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建设理论、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的要求重新审视和规划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道路,按中国发展战略进行适当调整 。
下面我想汇报一下徐工交易所存在的问题。抛开徐工并购案所涉及的宏观问题,就具体交易而言,我反对徐工并购案的理由主要有两点:一个是徐工被贱卖,一个交易违反国家政策。再一个是交易过程中存在问题。
一、徐工被贱卖。徐工卖给“凯雷”比摩根大通的报价少卖了10个亿。摩根大通明确表示愿意以31.94亿人民币收购85%的股权。而凯雷的方案是出资20亿人民币购买徐工机械82%的股权,再加上两个增资条款算起来,差了9.75亿,更何况另外6000万的对等协议还存在不确定因素。另外按摩根大通的评估方法,交易完成以后第一年徐工价值是多少?是80亿,摩根大通对徐工价值评估方法是:按照公司的EBITDA的系数乘以7.5倍,按对贿协议,徐工价值为10.8×7.5就是80亿。
凯雷经过第二轮投标之后成为唯一的谈判对象,而最后的价格是比他的那个报价低。凯雷第二轮投标方案明确提出:“可以用现金全部收购老股,我们计划以此价格一次性现金投资以增资扩股和收购部分国有老股”,凯雷的评估价格是3.75亿美元。最后形成的方案一次性被切成了三块:一个是现金支付,一个是增资协议,再加上一个对等协议。也就是说凯雷最终形成的交易方式比凯雷自己提出的还要差。
另外,与另外一个普遍关注的交易苏泊尔比,徐工交易价格居然低档苏泊尔,由此可见贱卖的程度。
交易过程也存在明显的问题,这么大一个交易所聘请的财务顾问一个是皮包公司,这不是我发现的,是商务周刊的记者在进行案件调查的时候发现的。一个是臭名招著的德勤公司,现正因科龙收购案造假被起讨。这个就是我们讲的所谓的国有资产交易的“新标杆”。
另外,徐工交易也存在对政府的欺骗之嫌,以下六条是凯雷被确定为唯一优先谈判对家的理由:第一就是在引进柴油机和载重机项目方面的承诺,(但是他只是画了个大饼,他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承诺。并拒绝为项目引进失败承担责任)。第二,若有需要,愿意对徐工科技进行全面邀约收购,并且不会因此影响交易对价水平。(你收购现在标的物之外的商品不可能影响交易价格?)第三条,愿意考虑向徐工提供资产管理公司回购的过桥资金,(就是收购国有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这个没有任何意义,只是提前支付部分交易款)第四,对交易后各股东的权益安排没有做重大修改。(这一点是骗人的,在凯雷确定为唯一谈判对象之后,这些问题都被推翻,成为了双方后续谈判的主要分歧)第五,整体交易较具吸引力,可以全部为旧股。(为什么说这句话,他说减少和摩根大通的差距。事实上自始至终凯雷没有这个报价,也没有形成这个方案)。第六,愿意缴纳4000万人民币的投资保证金。(这个是所有的交易都要做的事情,几十亿的交易不可能没有保证金)。就因为这六条摩根大通被踢出去了,凯雷被确定为唯一谈判对象。
第二个理由是交易明显违反国家政策和法规。一是违反国家的汽车产业政策,该政策明确规定外资持股比例不能超过50%。另外一个违反外商投资产业管理目录,该目录明确规定徐工机械所生产的50吨以下汽车起重机属限制外商投资项目。同时也违反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的规定。该规定明确提出国家要保持对装备制造业骨干企业的控制力和主导权!
从这个所谓的国有资产交易新标杆这个案例来看,大型国有资产交易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怎么评估国有资产的价值,怎么对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怎么建立一种比较完整、规范的交易体系,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的话,所造成的损失和战略上的失误可能是我们无法承受之重!
对徐工这个交易,我看成一个标志性事件,我希望通过这个案例的讨论,使大家对未来有比较好的思考,当然我们的想法可能都不一样,但是我们的目标是一样的,我们都希望我们的国家能够成为一个强国,但是怎么样成为一个强国?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再占用大家五分钟的时间。首先非常感谢今天各位专家出席今天这个论坛。另外,有几个观点我还要澄清一下:
一、“徐工”这个案子讨论到现在,我个人是非常满意的,因为在我的概念中,作为一个做企业的,提出这么个问题能够得到这么广泛的关注,尤其是政府部门出台了很多法律法规,也有很多法律法规正在制定过程中,尽管不能说和徐工这件事有什么直接关系,但至少是我想看到的东西我看到了。另外,“徐工”交易本身,现在也调整了方案,一个是把股权比例降到了50%,另外价格提高了44%,所以我刚才讲我为国家赚了十个亿,尽管不算什么好交易,对我个人来讲已经满意了。这不是一个最好的结果,是一个平衡的结果,在现实社会中要找一个非常完美的结果,可能也是很困难的。
二、很多人把这个讨论泛政治化,扩大化,动不动就和改革开放绑在一起,甚至姓资姓社都来了,我对这个很反感,实际上我认为徐工并购案之争不是什么意识形态之争,这个问题完全可以摆在WTO的框架下,可以摆在世界贸易规则下讨论这个问题。因为“徐工”交易是违反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的,是不应该被批准的,价格没有到位而交易又涉及公众利益的情况下,在全球都是不能被批准的。因为“徐工”是一个公众公司,国有企业,他涉及公共利益,他不是哪一个个人的私人公司。无论在全球哪一个国家,这个交易都是应该受制约的。所以,有人说反对徐工被凯雷控股就是反对对外开放,反对招商资金,这是乱扣帽子,我从来不反对对外开放,相反我认为对外开放是对的。另外,我也不反对引进外资,资本国际流动,我自己也要到国外去,我反对干什么呢?我也从不反对国企改制,我认为完全竞争领域的国有企业应该改制,当然我也从来不反对徐工改制。
但是问题出在哪里呢?我认为开放都是有管理的开放,都是有保护的开放,都不应该以丧失控制力和主导权为代价,全球都是这样,制定关贸总协定的美国都有管理开放的机制。任何引进都是有管理的、有选择的引进。比如说我们不能把一些污染的项目,人家不干的东西搞到中国来,我必须引进有利于自己的东西。现在我们谈的都不是什么新话题,可以说是国际贯例。我既反对情绪化,也反对意识形态化。
但是,我个人认为中国经济确实需要调整,调整不是走回头路,而是调整运行的姿态,如果不调整的话会偏离我们的航线和目标。我们要成为经济强国,要成为政治大国,如果没有自主性,没有独立性,目标是无法实现的。招商引资确实使我们的技术也好、管理也好较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如果没有自主性,我们可以缩小差距,但是我们永远不可能实现超越,永远是老二、老三,因为你失去了自主发展的权利。过去我们与外国之间差距很大,我们通过引进是可以很快的缩小差距,比如说人家把三流技术卖给你,对你来说也是一流技术。但是你如果在开放中失去了自我,比如徐工被外资控股了,你就是再先进,也不是你的了。再先进,他不会为你中国人造先进的军事装备。只要国家还存在,国家间有不同的利益,经济就不可能是纯正的经济,任何经济行为必须有政治的考量。必须在这种很现实的条件下考虑我们的政治和经济的决策,这是一个基本的出发点,如果说没有这一点,叫政治上的糊涂,我想不出什么更好的名字,,我给某些专家起了一个名字叫“太空经济学家”,就是太脱离现实。现在说老实话,我不知道我们民族产业发展空间在哪里?请各位专家告诉我,在国内我们不能享受平等的待遇,在国外我们各方面比人家差一大截,我们的竞争力跟人家差一截,还面临人家的打压,反垄断,反倾销,什么人民币升值,什么政治问题。请问我们民族产业发展空间在哪里?有一些人老在讲,引进外资,加强竞争,通过竞争提升民族产业的竞争力。这就使我们想起了革命时期的布尔什维克,要求红军打正规战,打阵地战,搞得红军被迫长征,现在我们某些经济学家也是这个观点,结果可能也是民族产业的灾难!现在仍然存在警惕洋教条误国的问题。
我是一个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在底层,在国内比国有企业的地位差,把中国企业放在国际大环境讲,中国企业比外资企业差。刚才有的专家讲的没错,改革开放之初,我们给外资超国民待遇是没错的,因为中国以前闭关锁国,他们不了解中国,他们进入中国有风险,中国基础设施很差,可能增加外资的投资成本,我们给他一定的风险和成本溢价是有道理的。但是这应该是我们的临时措施,但是我们一临时就是几十年,现在外资对一些行业已经完全控制了,中国也成为外资投资的热点地区,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中国外汇储备已经达到一万亿,这一万亿怎么花已经成为经济和政治问题,在这个时候我们政策不需要调整吗?还需要把国内的优质的产业资产换那么一点点可怜的美元吗?徐工机械是我们中国机械行业第一品牌,我们卖了多少钱呢?有人说我是为了企业利益,如果说是为了企业利益,我根本不谈这些问题,中国有一个词就叫做“闷声发大财”,但是我不能不说。很多人说做企业就不要管闲事,但是我认为恰恰相反,我不是管闲事,企业做到三一这样的规模,企业的发展已经和国家宏观环境有高度的相关性了。大家说中国的企业要走出去,我们竞争力在哪里,企业的背后是政府。企业就相当于一个野战军,打仗打的是什么?是供给。提这个问题,可能有点情绪化,但是我想这些事情确实让我很困惑,也感到很无助,所以我希望关心中国经济发展的经济学家,多给中国企业一些帮助,我想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
我就讲这些,非常感谢大家!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