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2月1日晚上,两位台湾朋友作为特邀嘉宾来到书吧,跟朋友们介绍台湾社会运动的历史,并播放了他们制作的一个纪录片。
林哲元先生讲,1979年美丽岛事件之后,台湾的政治高压气氛有所松动,民间社会运动兴起。1980年代是民间社会运动蓬勃发展的时期。正是在这一时期,纪录片作为对抗官方话语权的手段而出现,而繁荣。在桃园机场事件中,官方媒体将群众丑化为暴民痞子,反复播放群众还击警察暴力的画面。一些参加运动的人士则扛起了摄象机,将镜头对准了镇压群众的警察。于是,一个绿色小组诞生了,它鲜明地站在群众一边,记录群众遭受的暴力镇压。然后,他们广泛地复制,在街头出售,在抗议人群中播放,在朋友中流传。就这样,纪录片起到了揭露官方谎言、动员群众、鼓舞斗志的作用。
林稚霑先生讲,进入1990年代后,政府给地方一些资源,借助地方中介吸纳民间社会运动的骨干和积极分子,进而控制了社会运动,使其不再将斗争的矛头对准政府。特别是李登辉,他打着宏扬地方文化的旗号,洒下了一些金钱,收买了很多社会运动的骨干和积极分子,将社会运动引向了所谓社区建设,服务于打造台独基础。这样,虽然台湾看上去还有社会运动,名义上也都是所谓民间的,但是已经没有了80年代的朝气。很多纪录片制作骨干和组织都被政府收买了。(其实,这就是社会运动骨干的修正主义化。)
接着,他们播放了一个自己制作的纪录片。这是在2001年台湾大地震后,他们帮助一个土著部落争取生存权益的故事。
看完纪录片,有个朋友讲,他很欣赏纪录片在台湾社会运动中的历史作用,由于大陆的特殊情况,他不能直接制作政治话题的纪录片,但是他正在投资拍摄一个生态环境的纪录片。
有个朋友问两位嘉宾,他们为什么要拍摄纪录片?是基于一种政治理念还是客观中立地记录历史,反映真实?台湾朋友回答,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到纪录片可以帮助民众,他们选择了这个事业,用纪录片中的话,就是“艺术为人民服务”,追求“人民幸福”。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博士后陈林先生借机向大家讲述了他在台湾的见闻,分析了台湾统独斗争问题的来源,顺便介绍了他所关心的NGO发展问题,期待跟感兴趣的朋友合作。
有朋友感叹,台湾已经实现了民主,像这个纪录片中的情景,通过纪录片就能容易地帮助民众争取权益,而这在大陆不可想象。对此,台湾朋友认为,台湾的所谓民主也是有限的,甚至是虚假的。这个纪录片之所以能够帮助处于困境中的土著部落民众争取到生存权益,是跟当时的特定环境有关的。当时正逢陈水扁搞竞选,他们追着陈水遍的竞选队伍到处宣传,迫使民进党关注此问题。即使如此,面临同样问题的8个部落只是2个解决了问题,其他还在危险的境地生活。
最后,两位台湾朋友还在回答听众问题中介绍了台湾社会运动的现状。当前民进党控制着工人运动的主流,其次主张社会主义的台湾劳动党也影响着一部分工人运动,他们坚持台湾与大陆统一的立场。还有一部分在政治立场上界于二者之间的,在选举中的口号是“去投废票”,以减少民进党的得票数。台湾朋友指出,民进党处于地下党和在野党的位置时很有生机,能够代表一部分民众的呼声,可是执政之后开始推行新自由主义政策,修恶劳工法律,讨好跨国垄断资本及其走狗——台湾本土的买办资本。因此,如今的台湾社会运动面临新的形势任务。
这次沙龙主题新颖,帮助人们打开了了解台湾历史和现实的大门,给人颇多思考和收益。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