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华网财经频道看到如下一则报道:
“矿难不断发生,有各种原因,其中有一个原因恐怕是人们不太注意到的,就是经济增长模式的问题。”日前,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主办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在吴敬琏看来,现在中国面临的很多具体问题,其重要的根源之一其实在于经济增长模式或者工业化道路问题,矿难频发就是一例。他认为,由于我们采取了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就一定会提出对于能源的大量要求,要求能源增产也要快,而我国主要依靠的能源是煤炭,又大概有40%的煤矿安全不达标,矿难发生就在所难免了。他承认也有执法不严的原因,但是他强调,要真正解决矿难多的问题,除了在执法方面要加强努力之外,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一定要改变。(出处: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5-12/09/content_3899142.htm)
此论极为荒唐,不能不批他一批。
首先,我们注意到吴敬琏近来大声疾呼要改变经济增长模式。于是矿难就成了他的论据,如此牵强附会不负责任的治学,实在不敢恭维。事实上,中国的经济发展在改革开放前也是粗放式的,没见到有如此频繁的矿难发生。因此,粗放增长方式和矿难的发生并不必然具有相关关系。不论是粗放增长模式还是别的,只要经济发展快了,对矿产品的需求就会增加。但需求的增加并不一定导致矿难的发生。
如果硬要说粗放式的增长方式和矿难有什么关联,我倒是想提醒吴敬琏,粗放式的增长是一种大量投入不计成本不搞市场核算的增长,因此反而可能在安全方面投入很多,矿难的发生反而会少。我们看到的事实是,以前的粗放增长模式下,发生的矿难确实没有目前频繁。
矿难的发生只是对安全的重视和投入不够,如此而已。对频繁发生的矿难,只能解释为重视和投入不够。似吴敬琏这样为赋新词强说愁,硬把矿难和粗放增长模式联系起来,实在无法让人相信这是出自“著名经济学家”之口,使人不得不倾向丁学良的“五个论”。
吴敬琏倒是有必要考虑一下为何对矿山安全生产重视和投入不够,这才是经济学家应该做的正事。提醒吴敬琏,中国是一个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经济。笔者虽不在一般意义上说资本是每个毛孔都滴着鲜血和肮脏的东西,但是倘若制约市场的立法不全执法不严,倘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真善美被西方“经济人”的前提击溃,资本就确实只能是这种东西,为了利润将忽视安全。吴敬琏作为经济学家,用粗放增长来牵强地解释矿难,却不主张社会对资本的约束,实在让人不敢苟同。
这里要告诉吴敬琏一些数字,被主流经济学家们视而不见的数字。有人对珠三角地区工伤事故做了问卷调查,结论中有这样一些数字:工伤最多的企业是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其工伤比率高达53.9%其次是外商独资企业,比率达到26%,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工伤发生率只有3.5%和1.9%。
这里有三个问题问吴敬琏。第一个问题,珠三角是粗放增长模式吗?第二个问题,所谓效率更高的工体、私营和外资企业,工伤最高,是偶然的吗?第三个问题,站在社会和谐的立场,利润最大化和效用最大化的西方效率标准,能适应这种工伤和矿难频发的中国实际吗?第四个问题,劳动力无限供给的中国,经济学家眼中只看到资本的光环,那么谁来保护劳动者权利?
请吴敬琏认真思索后作答,不要按一贯的做法用进一步的市场化来忽悠人,那不是经济学。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