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报道,吴敬琏认为“医疗是个信息高度不对称的行业,市场只有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才能达到最好效果,而医疗信息高度不对称,病人怎么可能知道这个药是否有效,成本多少?这需要一套制度来解决这个对称问题。”为经济学家如此荒唐的语言震惊,要说几句。
首先是自相矛盾。既然肯定了“医疗是个信息高度不对称的行业”,为何指望患者能知道“这个药是否有效,成本多少”?如果患者都能知道这个药是否有效成本多少,那医疗还能是个信息不对称的行业吗?
其次是,要想让病人知道“这个药是否有效,成本多少”,无异于痴人说梦。
如此牵强的言语让人感到奇怪,吴敬琏为何不一如既往主张用市场化来解决这个问题呢?逻辑上说,医院多了,竞争加强,谁敢在竞争中取得因为占有信息优势而谋取超额利润?大概是前不久市场化的医疗改革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而失败吧,吴敬琏不再明确这样提市场的作用,而语焉不详地说“需要一套制度来解决这个对称问题”。
信息不对称是个市场概念。吴敬琏指出医疗方面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只能理解为他还是主张市场。可是奇怪的是,吴敬琏在这里闭口不谈医疗的供给和需求,只谈信息不对称。
我们来作一个完全不可能的假定:医疗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因为有了吴敬琏设计的一套制度得到了解决。在这个假定之下,我们来看看按照“著名经济学家”的说法消除了信息不对称现象之后,会发生什么。
信息已经对称,医生似乎不再可以靠蒙骗病人获得高额利润。且慢!在市场中,价格是由供需决定的,并非由成本决定。如果还是存在医疗供不应求的情况,医疗的价格仍将上涨。这时有两种处理办法。一种是政府强行管制医疗的价格,将会产生医生的工资偏低和医院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也不利于资本向医疗的转移。另一种办法是听之任之,完全由市场决定,医疗行业高额的利润将吸引资本,结果是增加了医疗服务的供给。显然,主流经济学家们是主张后一种办法的,他们把市场奉为神圣。
医疗完全市场调节的结果,是哪怕医疗的费用大幅降低,仍有不少人看不上病,因为,人均收入不高的中国的贫富差距又实在太大。对于低收入阶层来说,他们在很紧的预算约束下,只能用不看病来实现其效用最大化。这就是西方经济学圣经中的资源置的最优,这就是西方的所谓效率!
姑不谈这效率标准是否合理,因为它涉及了主观的价值取向。问题在于,我们能忽视看不起病的这部分人吗?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不可能忽视这部分人!这不仅仅是因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使然,更重要的,是客观上我们不可能忽视这部分人,因为,任何经济增长,都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破坏了社会和谐的增长是不可能长久的。
因此,在医疗等行业的体制变革上,必然有一个过程。前不久失败的医疗改革,就其方案来说,在一定的条件下却可能是正确的成功的。这个条件就是,当中国的贫富差距缩小,当中国的人均收入提高,当中国人都有支付市场决定的医疗费用的能力时,它就是成功的。可惜,目前我们面对的是人均收入与西方相比还有极大的差距,我们的收入分配恶化到甚至超过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一蹴而就,结果只能是败坏中国的改革发展大业。因此,那些盲目地动辄要拿西方的标准来衡量中国的事说这不合理那不合理的主流经济学家们,实在为害极大。
从吴敬琏的上述说法来看,不过是主流们“治学”的老套路:批判现实,指出目标。如此而已,别无新意。
真正的经济学家,不单要看到现状的问题提出改革的必要性,更为重要的是交代清楚变革的充分性即成功的可能性。可惜,我们失望地看到,主流们到今仍在用西方的效率尺度对中国的事说长道短,却拿不出一条保证在社会和谐的条件下走向成功的路径。
改革和发展,不能只强调改革。这两者的作用是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在目前发展水平不够高的时候,医疗方面的事,不是信息对称不对称这个市场概念能解决得了的,医疗方面的制度,必须和发展的水平相联系。当务之急,不是医疗制度方面的改革,而是如何让收入分配有较大的改善,让已经高居0.5以上的基尼系数降下来,之后才能谈得上进一步的改革。
请吴敬琏们不要再用“信息不对称”这种不符合中国水土的洋玩艺来忽悠人。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