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于凌罡“合作建房”的意义 | ||
在2003年末有一个青年在网上提出了合作建房的动议,希望和他一样有自己建房想法的人组成一个建房合作社来建心中的住房,最大限度地降低房价,因为目前房价之高已是他们不能承受之重了。他们是一群生活在城里的白领阶层,受过良好的教育,拥有令人羡慕的工作和职业。提议人于凌罡就是这样一个人,本人是一个电脑工程师,在联想集团工作。其工资水平以他的资历在北京亦不过3000至4000元而已,按北京目前的房价每平方7000至10000元的标准,买一套住房大约要化费七,八拾万元的总价。他自己是北京人比那些在北京闯荡天下的外地人又几分优势,但以他那点收入来置业和结婚就太困难了。他是个受过教育的人,又是个爱琢磨的人,于是他就提出了合作建房的动议。 他这一提法不打紧,给乱相纷呈的房地产又添加了混乱,简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网上得到了千万网友的呼应,隐然成为一股势力,简直就要呼之欲出了。在社会上也引起了专家和学者的关注,有出谋划策的,有表示谨担忧的,有明确表示发对的,有认为这种模式违反了社会分工的。由于越炒越热,声势越来越大,政府和房地产商也不置不只觉地厕身其中了。这里有两个倾向必须进行特别的关注。政府和房地产商在正争论之初的沉默和被动以及后期的活跃和主动;反观 于凌罡则是由主动变被动,一步步下滑和后退。开始他说“我是不会和他们谈的”,“他们”在这里指房地产商,继而是和房地产商合作商谈建房事宜,最后是同地产大佬搞起了对话秀。不过他同地产潘石屹的对话我左看右看均不是滋味,仿佛又回到了一百年以前的日本马关,看到了李鸿章同伊藤博文谈判时败落时的情景。李鸿章丧失的是国家的主权,于凌罡丧失的是他自己的权利,以及那些没有委托他而他又实际又代表著的人的住房权。当然他自己的那部分权利,他可以收回他不去搞什么“鸟“的合作建房而得到补偿。虽然目前社会上对于于凌罡被收买的谣言传得沸沸扬扬,并且还有人为其设计了多种结局,但我还是另眼相待,青眼有加,主要是对他引起的社会效应青眼有加。我相信网上有一篇评论文章说得相当中肯,它说于凌罡只能代表他自己,是的,就于凌罡自己而言他只能代表他自己(他自己也说过他没有什么使命感,怎么可以强迫他人意志)就他所引起的社会效应而言,却表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涉及一个国家兴衰成败的公共政策。 在他和地产大佬的对话中最令我不爽的一句话是:潘石屹说的合作建房的可能性等于零。我是不喜欢妄揣他人之意的,这句话的意指石什么我不清楚,但它的意义却是十分明了的,那就是社会上没有合作建房这道菜。这道菜或许是于凌罡自己瞎编的。和这句话不相上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另一个人物任志强的(华远集团的老总):我没有为穷人提供住房的义务,作为一个商人在许多慈善基金会我都捐了款。从表面来看似乎也无可厚非。 我在想合作建房怎么是不可能的呢?住房制度出台之初就有廉租房,经济实用房,商品房之分。买不起的可以住廉租房,收入不高的可以住经济实用房,有钱的可以买商品房。制度设计者的原意无疑是好的,但难就难在执行的过程中被权力扭曲得变了形的制度自己无法进行矫正。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不同,在个人的收入申报制度远远没有建立起来的情况下,很难建立一个普遍实用操作性强的标准或实施细则。这就为权力寻租留下了操作空间,发生了相当的多的荒唐事件,拥有私家车的,在外面开得有公司的,以及在其他小区里买得有商品房的都可以买到经济实用房,给人的印象是十分不公正。同时政府在廉租房,经济实用房上的投入十分有限并逐年萎缩,廉租房,经济实用房在整个房地产市场上的比例根本反映不出社会真实的需求状况,在许多地方被人为地终止了。 另外一种原因是一些大牌的经济学家,他们身居高位,一举一动都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方向,可谓一言兴邦,一言丧邦。随着他们为房地产的估而呼,房地产俨然成了一个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据说可以拉动相关的四五拾个产业,他们无视房地产是一种生活的必需品。如果把粮食的生产作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那GDP的增长可能相当可观。他们当中有的人还把房地产的理论作为其学术的一个亮点。有一种说法在社会中流传甚广,说主流经济学家被整体收买了,对这总种说法我是不太相信的,但里面有没有被收买的呢?有的经济学家是作为自己家族企业的面孔出现的,可却打着公共学人的招牌却是确有其事。象哈耶克、罗尔斯一样公正的学人在我们国家确实稀少。如果说集资建房的路被堵死了,一些有权者利用手中的权制定法规来堵死的,那么那些工薪阶层成立一个项目公司,依据公司法的规定只要有足够的资金和人员就是可能的。项目公司的使命就是完成一个特定的项目,项目完成之后就自行解散。他们可以通过合法的正规的渠道按下列步骤来实施:第一发出倡议,收集资金。第二注册公司。第三在市场上买地。第四委托设计院进行项目设计。第五委托监理公司和施工单位。第六工程验收之后按内定的客户进行分房,第七按规定注销公司。 当然于凌罡和他志同道合的合也有其他的选择。如果他们不仅仅满足于给自己建房,而有大庇天下寒士具欢颜的理想的话,也可以建立一个住房基金。该基金的宗旨是为一切工薪阶层和穷人提供微利房和廉租房,并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基金的来源有下列渠道:社会上募集的资金、国内外金融机构投资的资金、各种慈善资金等。然后委托社会上的中介机构来完成住房工程,比如委托设计院进行设计,监理公司进行监理,建筑公司进行施工,或者全权委托项目管理公司来实施。方法有多种多样,只要因地制宜就可以了。 有了住房基金后市场才更加完善,它不仅有买有卖,而且有租有赁,高低收入者和穷困者各得其所,各安其分。市场才可均衡持续地发展。令我担忧的不是合作建房的可行性问题——通过我以上的分析,我以为是没有疑义的,而是他们能不能办成的问题。这两年坎坷历程更加重了我的怀疑。于凌罡必须面临几个非常棘手的问题:第一他们凸现了政府部门的失职,让他们难堪,因为政府没有尽到为其民众提供住房的责任。第二既得利益者的不甘心,他们会想方设法地进行反扑,主要是房地产商和炒楼者;另外还有为他们鼓而呼的经济学家,因为他们地理论遭到了可耻地破产,在他们头上的光环可能有失去之虞。第三那些先前买房者有资产缩水的危险,他们本来就属于受害者一群。第四自己阵营里的动摇者,他们都是些机会主义分子。不管是在那方面出了问题均可能面临巨大的压力,这些压力的施与者都有相当的杀伤力。于凌罡孱弱的双肩能不能承受得起,我很怀疑。本来嘛我们房地产市场就是权利被严重扭曲的结果,是政治精英、经济精英和学术精英合谋的结果。不过今日之政府不同于往日,对问题的严重性已经有了觉察,正在采取一些调控措施。不过目标不明,手段总是显得多余。 所以说于凌罡倡议的合作建房是一次悲壮的突围,试图在强势集团和强势话语之中杀出一条生路。而他在目前尚未被扼杀正说明了我们这个社会中的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正在行动,这就是希望所在,也是动力所在。 |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直不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