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不要“运动”要“行动”
徐全红 2006.3.1
我赞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但不赞成所谓的“运动”。新农村的建设是一个历史过程,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辛勤而踏实的工作。早在民国时期,宋美龄曾倡导新农村运动,但无果而终。毛泽东时代,号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终也没能实现。
其实,三农问题虽有联系,但毕竟是三个不同性质的问题。农业问题主要解决农产品供给问题,其焦点是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农民问题主要解决农民的“国民待遇”问题,其焦点是农民的收入和农民的公民权的保障问题。农村问题主要解决农村生产、生活方式问题,其焦点是农村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很显然,农业问题是一个经常性问题,没有具体的时间约束。农民问题是当前乃至于今后一个历史时期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应根据社会矛盾的激化程度采用不同的政策措施。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具有很强的历史继承性,从根本上讲,是由农村的经济基础决定的,以城市人的眼光来看待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狭隘的。因此,三农问题中的任何问题都不是一场“运动”所能解决的。
单就农业问题而言,我们一直在努力,但远未解决。因为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产品尤其是粮食的供给问题很复杂,既不能“高产”,因为“高产”必将“伤农”;也不能“减产”,因为“减产”会危及国家的粮食安全;因此只能是“稳产”,即随着国内外农产品的供需状况的变化使农作物的产量保持适度、稳定的增加。有哪个经济学家敢说中国粮食实现了“稳产”?更令人头痛的是,农业生产中的内部矛盾,即粮食生产和经济作物的生产以及农村其它经济活动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强调粮食生产势必牺牲农业的比较优势,影响农民的收入;强调农业的比较优势,则无法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可以说,政府如何把有限的资金用于中国农业的稳定与发展,仍是一个严肃的政治和经济问题。要解决中国的农业问题任重而道远。(目前有些著名的经济学家,比如张五常之流,鼓吹取消农业补贴,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笔者将以专文驳之。)
再看看农民问题,这里先不谈农民的“国民待遇”问题,仅就其收入而言,我们解决了吗?近两年有人说农民的收入增长快,可城乡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的事实不让我们汗颜吗?不先解决农民的经济问题和农民的“公民权”问题,奢谈“新农村运动”我看是在建空中楼阁。
不要谈什么“运动”,要谈如何“行动”。不要试图首先改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要想方设法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各部门各司其职,一步一个脚印地工作,才是正理。例如财政部门要认识到:当前一系列农村问题的深层次矛盾在于,建立在现行农村政治基础之上的公共物品和服务体制已经严重滞后于市场经济和公民政治的发展,难以适应农村经济增长和社区自治的要求。因此农村财政建设和核心问题,应当主要集中在农村公共物品的融资与提供两方面。(高培勇,2005)采取切实措施,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多地洒在农村大地上。民政、公安部门应着手解决以户籍制度为焦点的对农民的歧视性制度设计,恢复农民作为一个共和国公民的尊严。农业部门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农业生产服务体系的建设上。交通部门想方设法把高速公路的预算降低一点点,多拿出几个亿人民币用于农村道路的建设。等等。(单位: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