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力:小井庄“社区发展基金”试验
安徽日报 :史力
近日,一笔2万元的贷款,让肥西县小井庄村民何家贵的资金周转明显宽裕起来。现年47岁的他从事粮食贩运生意,“有了这笔钱,生意可以做大点。”他笑着告诉记者。
与以往不同,这次不是从银行贷款或亲戚朋友资助,资金来自一个叫作“社区发展基金”的互助基金。基金现有22万2千元,其中7万2千元由23户村民出资组成,何家贵是其中之一。另外的15万元由一个叫作乐施会的非政府组织提供。
一个以探讨如何形成农民自我发展能力为目标的试验正在小井庄展开,“社区发展基金”既是这项试验的产物,也是试验赖以进行的载体。
金融互助组织“社区发展基金”
安徽大学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中心张德元教授介绍,作为从事农村问题研究的专家,他一直在关注农村合作组织发展。而此前,香港一家慈善机构项目都是在西部实施,他们也在寻找一个合适的中部点,以验证其经验在中部的可行性。小井地处中部,作为大包干的发祥地,其政治影响对项目也有推动作用。无疑,这是一个理想的项目实施点。
项目的核心是形成一个金融互助组织——“社区发展基金”,它是由小井庄所有参与项目的村民自愿集资,香港一家慈善机构资助一部分共同构成,并且在社区内封闭运行,具有互助合作金融性质的发展基金。目的在于解决社区成员生产、生活资金不足。
它的形成则是在“三农”问题研究中心的指导下,资金规模、账目管理制度、还款方式等技术细节,全部由村民自己通过社区会议商议确定,
最终形成的《关于小井庄社区发展合作社的报告》和《小井庄社区合作社资金管理办法》,从风险控制、利率、贷款期限到财务公开、存折和密码保管等,做出了详细规定。截止到4月26日,已有7位农民贷去11万元,“社区发展基金”开始运转。
资金谁来管理呢?2005年11月份,村民选举产生了5人小组,一名主任一名会计和3名监察员,联合对资金进行管理。“村民随时有权利查看账户,所有的资金进出都要公布。”当选为管委会主任的李祖全说。
培养发展能力
项目只是一个载体,目的是通过小额信贷的方式,带动培育社区组织机制和社区的观念意识。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一个细节:在会计家张贴的《关于小井庄社区发展合作社的报告》,实际上是该项目的章程。
小井项目的具体实施基本由农户自己完成,合作社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发展基金的信贷额度、贷款利率、还款周期都由村民自己协商决定。“现在形成的规章制度,都是全体社员反复开会商讨才定下来的。”李祖全说。在这样的过程中,村民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逐步得到发掘和提高。
“要通过基金重拾村民的凝聚力和对公共事务的关注,而这正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张德元说。目前,一些令人欣喜的变化在发生:村民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在提高,不再认为话语权应由少数人掌握,他们在勇敢并逐步自觉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其主体角色的概念在一点点建立。
小井的标本意义
张德元和他所在的“三农”问题研究中心,是这项试验中尤为值得关注的角色。
张德元表示,在项目实施中,“三农”研究中心带有既定的学术假设和探索目标,“希望为目前农村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提供一种参考”。
首先是探索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方向和路径。要看看真正意义上的农村金融组织到底有没有生命力,效果如何,它的发展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今年中央的“一号”文件指出,要大力培育由自然人、企业法人、社团法人发起的小额贷款组织,引导农民发展资金互助组织。小井“社区发展基金”既是社团法人发起的小额贷款组织,也是农户资金互助组织,因此试验对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有着经验积累和积极的借鉴意义。
考察农民的自我组织能力,培育农民的自我组织意识,这是小井试验的另一目标。“现在对于农民能否组织起来、自我管理,有人抱怀疑态度,试验就是要通过具体实例来证明。”张德元说。
而通过试验,“三农”研究中心还将对一个学术观点进行验证:即一个组织内的民主管理要以共同的经济利益为基础。要想使组织内成员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关心公共事务,就要有一个共同的经济利益把大家联系起来。“现在有些地方的村民自治流于形式,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农村的空壳化,村委会几乎没有什么公共资源去管理。”张德元说。这样的结果就是农民觉得谁当村委会主任都一样,也就没有选举和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小井试验对更好地推进村民自治也将具有积极的探索作用。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