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标题出自毛主席写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也就是在新中国建立之前三个月,毛主席就有了农业必须要走合作化、集体化道路。农业为什么非得集体化不可?单干不好吗?据某些人的说法,这不是更有积极性吗?本文就来解答这个问题。
农业经济通常是分散的小商品生产,列宁指出“这是一个非常广阔和极其深厚的资本主义基础。”在农民单干的过程中,由于占有的土地不同(如肥沃程度)、使用的生产工具不同等一些因素,就会使得农民之间获得产品的数量以及质量大不相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不一样。久而久之,那些占有较好的土地和生产资料的农民就会逐步变成富农甚至是地主。而那些占有土地和生产资料较差的农民竞争不过,就只能或者出卖土地,或者到富农那里去当雇工。这样,新的农村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就产生了。一句话,农村就出现了新的阶级分化。这显然是为资本主义复辟提供了极好的便利,而与共产主义背道而驰。
没有农业集体化,也就不可能有农业的大规模机械化。单干的个体农民是无力承担制造大规模农业机器的成本;就算有了大机器也无用武之地,因为你都是小块小块的地,怎么可能进行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呢?所以毛主席才说“必须先有合作化,才能有机械化。”而“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的根本出路。”
农业的发展对于工业也有重大影响。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不能依靠输出资本,从而剥削他国来获取收入,改善经济的。社会主义的工农业必须互为市场——社会主义国营工业为农村和农业提供机器和工业品,合作化的农业则为工业提供粮食和其他生活用品。如果没有农业的集体化,那么社会主义工业也会随之瓦解。
那些鼓吹单干才有积极性的人们,我给你们举个例子。例如第一年合作社的一棵果树结了10个苹果,每个社员分得2个。这时有个社员觉得“哎呀,分得太少了!我要自己单干!”于是,头几年他确实是得了很多苹果。比如单干的第一年他收获了8个苹果,第二年5个,全部归他自己所有,都比在合作社获得的多。但是他忽略了,他单干获得的苹果总量是越来越少了。因为他一个人没有那么好的肥料和种子,直到有一天,这棵果树枯死了,他瞬间变得一无所有,这时,除了变成别人的雇佣奴隶还能怎么办?相反,如果他坚持留在合作社,他就会发现,第二年果树结了20个果子,他已经可以分得4个,第三年40个,他可以分得8个……久而久之,它是不是就共同富裕了嘛!
要想实现真正的共同富裕,农业(当然也包括工业)必须走集体化、合作化的道路。小岗村的脱贫之路不是已经最雄辩的说明了这一点了吗?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