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经济 > 三农关注

杨华 | 公立教育要回应乡村教育需求

杨华 · 2024-12-13 · 来源:新乡土
收藏( 评论() 字体: / /
强化公立教育尤其是县乡公立教育对乡村社会的回应,实打实地解决农民在子女教育上的需求和问题。

  杨华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农村社会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农民流动和城市化加速,社会性竞争激烈,农民对子女教育的期待提高,而公立教育无法把握农村社会的变化对乡村教育的影响,进而不能及时有效地回应广大农民对子女教育发展的需求。

  一、县域私立学校供给如何对接农民教育需求

  我们在浙江绍兴市上虞做了一个星期的教育调研,发现该县城区民办教育发展速度惊人。

  在西方国家,私立学校是贵族学校,实行的是精英教育。与中国许多专家和民众对西方私立学校的理解相反,西方私立学校学生的负担并不比中国公立学校学生的轻,甚至在许多方面较中国学生重。"快乐教育"不会出现在私立学校,它是西方公立学校的招牌。与西方的私立学校是为满足上层精英对教育的个性化需求不同,中国的私立学校并不全是精英学校。其中,一类私立学校集中在大城市或沿海发达地区城市,它们主要是为上层精英的子弟服务,为他们打通留学西方国家的渠道。占比重大的是在县城的私立学校,这些学校招收的并不是城区精英子弟,而是普通农民子女。县城政治精英、知识精英和经济精英的子弟大多就读于城区最好的公立学校。县级私立学校也不一定是当地教学质量和声誉最好的学校。

  县域私立学校的快速发展是2000年以后的事情,近10年发展尤其迅猛。2000年以后出现了普通农民对县城教育资源的巨大需求,而私立学校正好迎合和满足了这种需求。私立学校的发展,有国家政策鼓励和导向性的作用,也有城区扩张县级财政无力提供教育公共服务而不得不借助民间资本办学的原因,还有农民对教育发展的需求公立学校无法满足而只能求助于私立学校的缘故。那么,从教育市场供需对接角度来讲,农民对教育发展的哪些需求与民办学校进行了有效对接,而公立教育在哪些方面缺位?

  二、农民家庭的特点与教育需求

  城市化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结果。城市化的重要表现是农村人口向城里流动、定居。城市是人口、资源、信息、机会等聚集之地,城市不仅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发展前景,而且有着现代化的生活、生产和交往方式。农民尤其是对城市生活有着向往和憧憬。当然越是大城市,现代化的水平就越高,浸润其中就越意味着更多、更及时地享受现代化。但是,无论是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一般农民的家庭收入既不能完全支撑所有成员城市化,也不可能让多数人在一、二线都市城市化。更多的情况是,年轻人家庭在县市城市就地城市化。

  中西部农村的家计模式是"半工半耕",东部农村的家庭收入则来源于半正规与半非正规领域就业,前者是年轻人外出务工获取务工收入,中老年人在家务工获得务农收益,后者是年轻人在正规经济就业,中老年人在非正规经济领域就业,都获取工业领域的剩余价值。一个家庭有了两笔收入后才能支撑年轻夫妇加一两个小孩在本地县市城市化,且更多的是在县城买房和就业。东部地区区域工业化较为发达,县城及周边都有较多的务工岗位,进城的年轻农民可以在本地就业、在县城生活。而大部分中西部地区的县级城区工业都不发达,属于消费型城镇,因而就业机会不多,即便是在县城买了房子的年轻夫妇也至少有一个人到沿海城市打工,以支付城市化生活的成本。

  年轻夫妇带着小孩城市化,其中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小孩的读书问题。在县城买了房子,在县城生活,不可能将小孩放在农村老家读书,必须在县城找学校读书。但是县城的小学和初中一般都是按学区制招生的,只有处在那个学区的学生才能被招收进来。从农村进城的小孩除非他们的家庭买了学区房,或者少数找了关系进了学校,否则就只能在原来所在村所属辖区的学校就读。在东部地区,县城的房子已经相当昂贵,学区房还要贵上一两倍,其价格不是一般农民能够承担得起的。只有经商成功的农民精英才有这个能力。社会关系亦是如此。那么,即便能够在县城买得起房子的农民也一般不会买到学区房,只能买城市边缘带正在发展的商品房。而这些地区一般公共设施并不齐全,尤其是幼儿园、小学和初中等学校无法及时供给,即便这些学校齐全,也可能由于是新建的,在校风、教学质量等方面都还没有跟上。那么此时,农民要给子女选择学校的话,就只能在城区选择私立学校。

  农民进城而形成的城市化越是发展迅猛,农民对学校教育的需求量就越大,在公立学校无法满足其需求的情况下,民间的教育资源就会进来填补这块空白,抢占这块市场资源。所以,农民城市化越快,私立学校的发展也就越迅速。

  三、农民的教育竞争驱动教育城镇化

  除农民对城市化的需求带动了他们对私立教育资源的需求之外,农村在子女教育上的竞争也是私立学校发展的推动力。

  农民总是在村庄内与其他人进行比较和竞争,希望自己在各个方面都超过人家,或者至少不会比人家差,人家有什么自己也要有什么。当然农民不是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均衡使力给人家竞争,而会在某些重要方面投入更多的家庭资源。这些方面一般与农民的人生任务联系在一起,包括建房(买房)、子女教育、子女成婚等。在这些方面达到或超过村庄普遍的标准,父母就会觉得自己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一辈子没有白活,在村庄里也面子十足。伴随着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的越来越多,劳动力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农民越来越感觉到教育程度、文化水平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性,也就越来越重视子女的教育。农民家庭之间在子女教育上的竞争也逐渐兴起。

  在资源占有、师资水平、学校管理、学风建设、教学质量等方面,乡村学校远逊色于城区学校。更何况农村年轻、有学历、有经验的老师都大量向城区学校招考流动。农民从刚开始将小孩送到乡镇幼儿园、小学读书,发展到逐渐地将小孩送到县市城区幼儿园、小学和初中读书。农民坚信小孩读书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在村庄里,他们认为既然村里有人将小孩送到城镇上学,那么自己家的小孩在乡村学校上学,不仅会因为被人家认为没有本事送小孩到城区学校读书而面子上不好看,而且会使自家小孩从一开始就落后于村里一同长大的小孩。一步落后就会步步落后。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于是,农民勒紧了裤腰带也要将自己的小孩送到城镇学校就读。有条件的比如在城镇买了房子、租得起房子、有专人陪读的家庭,在小孩上幼儿园时小孩就送到了城镇,这些条件难以满足的家庭则会在小学或初中、高中时将孩子送到城镇读书。现在形成的风气和舆论是,越早到城镇读书对小孩越好,农民也就越来越多地在小孩读幼儿园、初小时就把小孩送到城镇学校了,这就使得"陪读"越来越普遍和严重:有的是爷爷或奶奶陪读,有的是母亲陪读。母亲陪读意味着家庭要有一个壮劳动力作出牺牲,损失家庭一半的务工收入。这会给家庭带来支出压力,并将压力压在了另一半劳动力身上。

  这种教育竞争的风气使得条件较好的家庭更容易将小孩送到城镇就读,条件中等的家庭会"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将小孩送进城镇学校。而留在乡村学校读书的小孩则一般来自那些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无法在城镇买或租房子;无法使小孩就读昂贵的私立学校;无法抽出一个劳动力来陪读;或者是那些残缺的家庭如父母离异的家庭。这些家庭的小孩只能在乡村学校就读。

  农民教育竞争的驱动使得大量乡村的孩子进城读书,他们同样面临着公立学校对他们的需求无法回应的局面,只能寻求于私立学校。私立学校是市场化的教育机构,对市场需求及其变化敏感,它们能够及时回应农民对教育竞争的需求。

  四、私立学校满足留守儿童的照料、规训、学习需求

  在东部农村,区域工业化发达,市场就业机会多,大部分农民能够就近就业,留守儿童现象少。但是在中西部地区,本地就业少,年轻农民需要到大城市或沿海地区务工,这就会造成普遍的留守儿童现象。在农村,留守儿童容易成为问题儿童,自闭、脾气暴躁、不爱讲话、不讲道德、爱打架、做坏事、受欺凌等。留守儿童面临几个主要问题:一是照料问题;二是行为规训问题;三是学习问题。

  祖辈可以管小孩的吃穿住行,但限于精力、权威、知识、信息等方面资源的缺陷,祖辈无法对孙辈进行24小时看护和管教。如今公立学校上学晚、放学早,晚上和周末、寒暑假这些时间段,学校都对留守儿童没有看护和教育的员,问题也不由学校负责。祖辈是这段非学校时间留守儿童的看护人和责任人,但是没有能力将他们看护和规训好,以致容易出现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在这段时间里留守儿童不会自己学习,祖辈也无法对他们进行强制,那么他们的学习时间就要较非留守儿童少,较城区学校学生的学习时间就更少;二是留守儿童在无人看管和教育的情况下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三是留守儿童这段时间可能在家庭以外的场所度过,其生命安全就不在可控范围之内,存在隐患;四是在非学校教学教育时间里,祖辈又无法进行知识和规范教育,留守儿童就可能在道德规范和伦理上缺乏教育;五是在这段时间留守儿童可能外出惹是生非;等等。总之在非学校的这段时间是留守儿童的"飞地",很难被合理地填充和利用,进而很可能出问题。

  所以,对留守儿童的家长来说,很希望在这段时间把他们的小孩"托管"给一些规范的机构,将小孩的课余、校外时间都占满,即使不能让他们在这段时间里学有所获,至少也不会出现大的问题。留守儿童家长的这个需求被私立学校敏锐的市场嗅觉给察觉到了,他们给家长的承诺就是只要将小孩放入他们的学校就不用再操心。事实也是如此,私立学校一是白天被各种课程排满,二是在晚上自修时间有老师看护,三是实行住校制,也有专门的人看护。学生基本上被24小时无间隙监控。只有到了周末的时候,祖辈才会将他们接回家。这样,就使得学生在校外的时间极大地压缩。这就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放心地外出务工。在这种情况下,私立学校主要扮演的是学生托管的角色,解决了儿童留守的问题。

  五、私立教育有弥补农民家庭教育不足的功能

  当前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弱化学校在知识教育方面的功能与责任,而强化家庭的相应角色。家庭在小孩教育方面起的作用越来越大,投入也越来越多。公立学校弱化学校教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校排课少了,相对来说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就少了;二是教师上课教授的东西少了,有的老师甚至连大纲的要求都达不到;三是学校老师不再批改作业,而是交由家长批改并签字;四是学校要求家长辅导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五是早上上学晚,下午下学早,许多小学在下午3点半就放学了,下午基本上不安排课程,而是放养式的活动课;等等。结果是,学生在校时间缩短,在家时间延长,家长需将学生在家这部分时间给填补上,陪他们玩或辅导学习;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减少了,需要家长在家里将这些未能学到的东西给填补上;家长在学生学习上的责任增加了,家长必须自己先掌握相关知识,才能去辅导学生。

  但是问题就来了,一是家长是否有时间在早上八九点送小孩上学,下午3点半去学校接小孩放学;二是家长是否有足够的时间陪小孩学习;三是家长是否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辅导小孩学习,不仅需要各科文化课的知识,还需要文体美艺术等方面的造诣;四是如果家长没有相关的知识储备,就需要到培训市场上去购买,家长是否有足够的经济支撑。从调查来看,大部分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农村的普通务工阶层,最缺的是时间,他们很早就去上班,很晚才能下班回家,基本上没有在规定时间内接送小孩的可能。他们基本上是起早贪黑,甚至"白加黑""五加二",没有时间和精力辅导小孩学习。他们本身在文化和文体方面就缺乏功底,根本没有能力对小孩进行辅导。至于经济方面,市场化的教育培训是个无底洞,农村中等收入水平的家庭只能承担一两个科目的短期培训费用,不可能对所有科目和文体都培训。但是他们的子女只要在公立学校就读,就必须给子女报各种培训班。不仅如此,他们也要参加培训班学习,否则即便有时间也没有能力辅导小孩。而如果不培训,或者家长不辅导,小孩的成绩就上不去,综合素质也提不高,就会处于落后状态,使学习基础打不牢,危及后面的升学。

  进私立学校可以解决在公立学校就读存在的上述问题。私立学校是个相对独立的体系,瞄准的是市场需求,教育部门对他们内部教学管理的监控没有公立学校那么严。当公立学校弱化学校教育、强化家庭教育功能之时,私立学校还可以像过去公立学校那样进行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强调课堂教学和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责任,将学生的时间更多地用于知识灌输,同时学校也增收素质教育的内容,满足不同家庭的期待。私立学校多是寄宿学校,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内,并且每天的各个时间段都被课程与活动安排得满满的。这些措施可以将家长从学生的学习教育中解放出来,他们既不需要接送,也不需要辅导,甚至没有多少时间送小孩上校外辅导班。当然也给有能力送小孩上辅导班的家长一定的空间,那就是周末也可以接小孩回去上辅导班,或者就在校内上学校自己办的辅导班。这给了家长自由选择的空间。

  公立学校将更多的责任压在家长身上,而私立学校还保留了完整的传统公立学校的做法,将学生教育的责任全部揽下来,弥补了家长在家庭教育上的不足。

  六、公立教育改革要面向农民家庭教育需求

  农村社会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农民流动和城市化加速,社会竞争激烈,农民对子女教育的期待提高,而基层教育部门却无法把握农村社会的变化对乡村教育的影响,进而不能及时有效地回应广大农民对子女教育发展的需求。调查发现,县级私立学校有力地回应了农村的这些需求和期待,解决了农民流动、城市化、社会竞争以及家庭教育不足给农村教育带来的诸多困境,满足了部分农民的需求。但是私立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毕竟有限,乡村基础教育的资源大部分掌握在公立学校,公立学校不去回应农民的需求,反而强化和放大农民家庭在教育上的缺陷,既极大地浪费了公立教育资源,又制造了极大的不平等,使得那些没法在私立学校购买教育资源的家庭的孩子早早地就被甩了出去,被排斥在社会竞争体系之外。

  反观民办教育对乡村变迁及农民教育需求的回应,我们在公立教育上的改革不应只盯着"减负"一个目标,还要强化公立教育尤其是县乡公立教育对乡村社会的回应,实打实地解决农民在子女教育上的需求和问题。

  选自 杨华著 《县中:中国县域教育田野透视》 2024年7月当代中国出版社、重庆出版社联合出版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蜗牛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是“被迫害”?还是“冥顽不化、拒绝改造”?(甲篇)
  2. 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非常正确
  3. 陈中华:不要以为了人民好的名义,强制人民参加社保和医保
  4. 四十多年来的五个方面反省
  5. “只是目前不必如此提出, 以免有扩大化的嫌疑。”
  6. 彭德怀等不来也找不着徐向前、陈昌浩
  7. “何不食肉糜”——谈谈有些砖家的“刺激消费”
  8. 双石|所托非人也得托——中共中央一个不得不犯的错误
  9. 张志敏:叙利亚事件的思考及教训
  10. 井冈山观心|毛主席领导的新中国与蒋介石的旧中国可以互不否定吗
  1. 宁波这起事件,荒诞到让人不敢相信!
  2. 鹤岗市公安局局长会场指挥10余警察抓捕副局长
  3. 孔庆东:贾平凹的病相
  4. 针对有人攻击伟人的七个思考
  5. 关于初心的五问?
  6. 毛主席被抹黑和尊敬的三大问题
  7. 叙利亚崩盘对中国有啥影响?
  8. 是“被迫害”?还是“冥顽不化、拒绝改造”?(甲篇)
  9. 不能仅仅取消她的演出,还应该追究她的法律责任
  10. 评《霸王别姬》,看反动戏子名角程蝶衣
  1. 我为什么不再唱《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2. 这拨人,没救了
  3. 【燃烧】谁把老实人逼疯了?年轻人的愤怒之火怎么燃起来的
  4. 分清伟人与设计师的五个策略
  5. 宁波这起事件,荒诞到让人不敢相信!
  6. 揭露这几十年的五个忽悠真相
  7. 这个社会可能已经瘫痪了
  8. 1964年,主席与少奇从分歧到冲突
  9. 四十多年来的二十个问题
  10. 富得流油,跌得粉碎
  1. 国家记忆:毛泽东主席的这一构想,成为人类水利史上的奇迹!
  2. 困兽之斗,尹锡悦插翅难逃!
  3. 点评现代京剧样板戏
  4. 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非常正确
  5. 方延亮|打开我的胸膛,打醒良知和公理——悼一位老工人之死
  6. 宁波这起事件,荒诞到让人不敢相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