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组亲历宝山集体村,体验巨大差别
救灾过程中,彭州市宝山村给绵阳组志愿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彭州市(县)龙门山镇宝山集体村,又称宝山企业集团,其企业文化坚持毛泽东思想,同时也强调一定要发展经济,注重分配问题,对外则一直很低调。该村挨着汶川县,与志愿者前几天接触到的受灾村情况(灾民分散无组织、等靠要、村子各顾各等)迥然不同。
1、震灾中伤亡人数相对较少。
宝山村人口1600人,位置与汶川县相邻,属于重灾区,在地震中房子几乎全部倒塌(仅村委会的几间房子和宝山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为村民建造的低价别墅未倒),水电设施几乎全部遭到破坏,旅游线点也被埋,损失27亿。但是,该村遇难的只有四五十人。这要归功于村干部灾时的冒死抢救。
2、救灾组织有力有效。
灾后,宝山村周围地区受灾群众很多往外跑了,但宝山村的群众没有往外跑。地震发生后,村主任等人冒着生命危险组织村民自救,之后又聚集体之力接通水电、修理基础设施、对外联系,并且很快就组织村民集体搭灶集体吃饭,保证了大家的基本温饱需要。
3、灾后重建规划鼓舞人心。
据到该村的志愿者说,宝山村村民普遍很关心集体,他们相信:“只有集体好,才能个人好。”
年过七旬的老书记提出的重建口号是“五年内重建一个宝山村”。重建规划中,首先是组织起来自救;其次是通过他们灾前与越南签订的一个投资项目,建设、发展经济;第三是依靠该村未受到损坏的水电站自救,并在以后作为一项经济来源。这个五年远景规划,对宝山村民也是一种具大的精神鼓舞。
4、干部牵挂村民一心为公,集体村领导班子凝聚力强
志愿者认为,该村之所以能在大地震中组织起强有力的群众自救,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打胜仗,并非一日之功,而是以宝山村走集体道路这么多年来积累起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为后盾的。该村干部在救人、救灾、组织灾时生活方面始终是村集体的凝聚核心;村子二十多年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集体主义精神的熏陶有力的支撑起了全体村民对村子未来的信心。
(关于宝山村的相关资料及救灾报道见符文)
与宝山村相邻的有两个企业,一个是彭县铜矿,原隶属于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有职工一千、家属三千。02年破产改制。几年来年轻人(包括原来领导)都外出打工(养老金还需自己交)只剩下老弱病残。最近几天才通上干净的水。另外一个是蛇美石矿,目前也已破产,那里的灾民没有自己组织起来,灾民往外逃灾的比较多。
相比之下,宝山村没有等靠要、没有各顾各,显示出了集体的优越性,彰显了集体主义的可贵价值。
与宝山村形成鲜明对比的,还有安县川主村。关于川主村情况的介绍见下一篇《63、志愿者:在川主村分发物资体会宝山优越》。
据绵阳组志愿者电话口述整理
2008-05-56-16:00
附:宝山村相关情况
富庶的彭州市宝山村损失严重,七旬书记誓言东山再起
2008-5-17 10:30:38 来源:四川在线
记者 杨先武 丁宁 方炜 彭州宝山村报道
很难想象,当你站在已是一片废墟的彭州市宝山村时,这个村落在年初还坐拥着高达30亿元的集体资产,并创造出闻名全国的集体致富神话。然而,当大地震降临后,这里却什么也不是了。
整整30年,宝山村利用仅1600元的资本起家,通过建铜矿、水电站,资本像滚雪球一样迅速膨胀。至2008年年初,该村拥有集体资产高达30亿元。然而,仅仅是几分钟的地震,所有的财富烟消云散。宝山村党委书记贾正方,这个一手将宝山村带上财富神话的73岁老人,和他的村民步入最危急的时刻。
财富神话被地震毁灭
眼前,一片狼藉。5月12日的大地震,导致回龙沟景区成为废墟;同时,回龙沟上游的10个电站、汶川的4个电站、矿泉水厂、滑石厂、建工建材厂均遭遇毁灭性打击。这些被破坏的工厂和景区,曾经是宝山村人引以为傲的资本。
30年前,时任宝山村支部副书记的贾正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暂缓包产到户,继续走集体致富道路。这一异类的决定遭到众多村民抵制,但贾正方却有他的考虑:宝山村位于山区,村民很难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致富,“我们要利用集体力量,修电站搞企业。”
贾正方的这个决定,究竟带来了什么?看看30年后的宝山村,你便知道了。宝山村通过资本运作,现拥有17座电站、一个矿泉水厂、滑石厂、建工建材厂,而且还在回龙沟投资了10个亿,并在越南拥有一处铅锌矿60%的股份。宝山村已经拥有了30亿的集体资产,去年,宝山村村民甚至集体住进了别墅。
宝山村的集体致富神话,闻名全国。可是,5月12日的地震,却让宝山村村民30年的努力化为泡影。如今已是宝山村党委书记的贾正方神色黯然:仅仅几分钟的地震,宝山村集体资产便损失高达27亿元。现场,宝山村宝山企业集团总部大楼十分醒目,因为这处大楼周围的608户住家全部震塌。
这个已沦为废墟的财富村落,40余人在地震中丧生,20多人失踪,百余人受伤。在贾正方眼中,这些人是跟随他艰苦创业多年的员工,他苍老的脸上,出现一丝苦涩。
我的乡亲们还在山上
5月15日,双目几近失明的贾正方在家人的搀扶下,徒步进入已被山体掩埋的回龙沟。一队救援战士不让他去,他却坚持要上山看看。“那里有他的乡亲。”随行人员一直向战士解释,最终得到放行。此时,回龙沟的山体依然在余震中出现滑坡,但没有人愿意拦住这位老人。“我只是想去看看他们,”坐在宝山企业集团大楼沙发上的贾正方,一字一句地说。
地震发生后,贾正方立刻成立了3支突击队,分别负责抢救、安置和后勤保障。120人组成的抢救队率先在村里搜救被掩埋的村民,其余小组分别将村民带到空旷的场地暂住,并找来大量的食物和水。
可是,地震发生后,各种谣言在村子里散布,很多村民打算逃离。“你们要去哪里?这里是你们的家,想想你们的亲人还被困在山上,你们出去,我绝对不走。”5月13日中午,贾正方站在村子惟一的下山通道上,对着村民吼道。
就在此时,桂花树电站站长竟然带领着17人出现在众人面前。在这位站长的指挥下,电站工作人员不仅全部逃生,而且还在途中抢救出两名重伤游客。桂花树电站正是宝山村的资源之一,距离宝山村大约3公里。站长回忆说,当时重达几十吨的巨石将电站的三层楼全部摧毁,但除了几人受轻伤外,其余全部安然无恙。随后,他们开始翻山越岭,旁边是不停滑落的巨石。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还在路上救出了一对受伤的情侣。
站长的经历极大地鼓舞了村民的士气。虽然10个水电站可能被全部摧毁,但或许还有人生还。随后,贾正方的儿子带领30人组成救援队伍,冒险向山区进发。
15日晚间,这支救援队伍返回,虽然有两人受伤,但他们却从山区抢救出2人,就连在回龙沟参与抢救的战士都认为这是奇迹。一名战士介绍了回龙沟的情况:目前他们受困山体滑坡等问题,进山搜救十分困难。而与回龙沟相距不远的银厂沟,目前搜索已经完毕。这里传回的信息是:银厂沟内两座山体严重滑坡,将该景点全部淹没。“乡亲们能救出活人,真是好样的!”一名救援战士说。
重新崛起我们还有机会
地震已经过去4天,宝山村也成为一片废墟。这个全国闻名的致富村,就这样完了吗?贾正方和他的村民们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要重新修复所有的工厂,需要的资金已是天文数字。而原本富裕的村民,也将在很长一段时间过着异常困难的生活。与此同时,他们损失的,是每年将近2亿元的收入,其中除开工厂和水电站的收入外,回龙沟景区的收入也成为过去。
73岁的贾正方,还能再现奇迹吗?
“给我5年时间,就5年,”这位老人语气肯定。当众多村民陷入绝望时,贾正方却看到了东山再起的机会。贾正方手中有这样几张牌:47幢别墅和越南的铅锌矿。后者,正是贾正方的王牌。
他说,这处铅锌矿将在年底投产,年产量将达到600吨。每年的净利润达到1.5亿元,换言之,握有60%股份的宝山村宝山集团,每年收入将达到9000万元。“我将把全部重心放在这处矿厂上,加大投入,扩大规模,”他说,争取每年收益达到1.6亿元。“宝山村还有翻身的机会。”几近失明的贾正方却比其他人看得更为清楚。
昨日下午6时,宝山村受余震影响,部分房屋二度垮塌。然而,记者在村里看到的,却是众多村民协力救援的场面。与龙门山镇其他村落冷清的场面相比,这个小村子充满活力。龙门山镇党委书记刘廷凯说,宝山村遭受的打击前所未有,现在除了依靠政府以及自救外,村民的斗志也非常重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再让龙门山镇重现往日风采。”
在和贾正方聊天时,这位老人提及30年前的一段顺口溜:“山高路又险,村穷人心散;姑娘留不住,光棍一大片;吃粮靠返销,花钱靠贷款。”
30年前,这个姑娘不爱的宝山村却成为依靠集体致富的奇迹。如今,这个被地震摧毁的小村落,迎来东山再起的机会。
采访手记
回来救援是一种信念
15日下午,记者驱车前往回龙沟时,路上搭载了一名妇女。她是宝山村村民,她回来的目的是参与救援。“我们好多人已经准备好进山救援了。”她说。不过由于余震导致山体依然存在滑坡的危险,参与救援的战士劝阻他们:首先要保证好自己的人身安全,等待专业救援队伍进山。
或许,贾正方的那句话说出了众人的心思:“我不走,我们的乡亲还被困在山上。”15日下午,记者在回龙沟见到了两位自发进山救援的宝山村人,这两名汉子浑身是伤,从景区内背出了一名游客,还带出了一部手机。
“这部手机是我们朋友的,他也是宝山村人。”一位姓张的男子说,他们在龙槽电站见到了被掩埋的朋友,这位朋友死了,但手中却握着一部手机。上面有一段没有发完的短信,“那是写给她妻子的短信,说要‘注意安全’。”他哽咽了许久,“我们要把这部手机带给他的妻子,算是临终遗物吧。”
编辑:马江岚
四川彭州宝山村盲人村支书誓言重建西部第一村
2008年05月19日08:42 来源:《广州日报》
14座水电站被毁,56位村民死亡失踪,608户民居全部倒塌,损失超过27亿元,盲人村支部书记声言五年重新建出一个“西部第一村”。
四川彭州宝山村,素有“西部第一村”的美誉,这个地震前年产值达到2.8亿元的富裕村,在汶川大地震中却损失惨重。
但是,在宝山村周边因地震逃亡了6万余人的情况下,宝山村村民却一人未动,立即展开自救,具有传奇色彩的盲人支部书记对重建家园充满信心,在地震后一个小时他就提出5年内重新建设一个宝山村的口号。
一分钟震掉27亿
12日下午2时28分,刚在成都开完会的贾正方正在从彭州到宝山村的路上。虽然眼睛看不见,但是道路两边突然传出的山体塌方的声音,和车辆的颠簸,让做过多年地质工作的贾正方知道地震了,而且是很严重的地震。
“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分钟就全部没了。”贾正方说宝山村40亿的固定资产,眨眼间就损失了27个亿。
余震还在继续,村民的慌乱情绪尚未平息,不过在这位强势老人的推动下,半个小时之后,宝山村党委会议就召开了,3时30分,贾正方宣布宝山村抗震指挥部成立,下设抢险、安置和后勤保障三个突击队。
“在救援部队尚未到来之前,我们要先进行自救。”贾正方的态度让惊魂未定的村民有了主心骨。
但是,这时,回龙沟跑出大量逃难的群众,宝山村的村民也开始人心慌张,准备出逃。“我都回来了,你们还怕什么?”就这样,懂得地质知识的老书记的一句话稳住了准备逃难的村民。并且立即展开自救。“地震后两天,吃的喝的,都是我们自己买来的。”贾正方自豪地说。
地震打乱了宝山村的整个规划,之前贾正方计划用5年时间建设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都请新加坡的公司制作好了,但地震后,规划变成了废纸。“地震后一小时,我们就提出要‘重建宝山村’,地震没有震垮宝山精神,力争用5年时间再建一个新宝山,我有信心。”
据介绍,宝山村去年在越南投资矿业,并持股60%,今年12月要建成年产600万吨的铅锌矿,年利润将达到1.5亿元。此外,宝山村将在丹景山镇建立一个总投资3亿元的中高密度纤维板材厂,目前该厂已经破土动工,上万亩的速生林在丘陵地区广栽。“5年后,宝山将重新挥师旅游产业。”贾正方说。
(责任编辑:徐焱)
彭州宝山村主任:就算是死我也要去救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3日06:18
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彭州宝山村主任贾卿带领村民,数次冲进回龙沟,救出近百人
地震后第二天,彭州市宝山村主任贾卿带领30名村民,冒着“石头雨”冲进回龙沟救人。在进山救援中,两名村民被落石砸成重伤,20余人受轻伤,但他们换来的是近百人被救。
“就算是死,我也要去救人!”贾卿当时说的话,让村民们很感动。
有人劝阻:“别去,去了就是送死!”地震当天,从回龙沟成功逃出的村民向贾卿描述了那里的恐怖场景:几十吨的巨石倾泻而下,回龙沟电站、桂花树电站被夷为平地。回龙沟上游,仍有大量职工和游客被阻拦在龙沟景区公路被山体淹埋,已不复存在。要进山,只能沿着溪谷爬进去,但两旁的落石“就像下雨一样密集”。而眼前宝山村的情况也十分严重,众多房屋坍塌,劫后余生的村民开始抢救被埋者。
“明天,跟我进山救人!”当晚,贾卿突然站起身,对一些村民说。
第二天上午8时,贾卿带领30名青壮村民,准备分三批进山。从回龙沟逃出的村民得知这一消息后,赶紧劝阻说:“别去,去了就是送死!”“就算是死,我也要去救人!”贾卿甩脱劝阻者的手,随即手一挥:“出发!”在没有任何救援工具,连头盔也没有一顶的这支救援队伍,带着几根棍子就朝回龙沟奔去。
第一天进山,遇“石雨”,救出45人,长时间在大山作业的贾卿,在山坡下定下救援方案,三批人分别距离100米,依次前行。后面的人先放哨,当前两批走完后,前面的人再替后面的人放哨。“大家注意,一旦山体出现细小的石头滚落,立刻呼喊传话。”贾卿冲着村民说,随时寻找可以遮掩躲避的藏身处,“如果周围没有藏身处,那就冲!”
回龙沟景区公路已经被全部淹埋,贾卿等人行经的山溪东西两侧全是高山,山体每隔几分钟便会出现一次崩塌。用贾卿的话来说:周围,飞沙走石。
在桂花树电站,在猴区,在回龙沟电站,翻山越岭的村民发现了一批又一批幸存者。在猴区,两名重伤者被救援者从乱石中挖了出来,村民脱下外衣缠在木棒上,当做临时担架将伤者抬着往外跑。然而,意外却在此时出现。“吕哥,小心头顶,快跑!”贾卿说话时声音已经发颤,这名村民的头顶上正哗啦啦地下着“石雨”,瞬间,这名村民便被乱石砸倒。“石雨”一停,贾卿和其他村民立刻冲了过去,此时,这名村民的头、腰、腿已被砸伤。贾卿和其他救援者当时一边哭着,一边用临时担架抬着伤者向外奔逃。
5月13日这一天,贾卿和村民共救出45名幸存者。付出的代价是两名村民受重伤。
夜里上山搜救 竖起耳朵听山崩
14日傍晚,稍加休息的贾卿和村民们再次进山。“晚上,我们根本看不见山体是否有滑坡迹象。”贾卿说,他们只能竖起耳朵听山上的声音,小心地往山上爬。贾卿说,当他们涉水走过桂花树电站沟渠时,山上突然传出乱石滚落的巨大响声,村民们立刻向着四处奔逃。万幸的是,这次崩塌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当天夜里,贾卿和村民们在回龙沟电站上方发现了十几名幸存者。
目前,贾卿已记不起进了多少次山了,他们总共救出了近百名幸存者。一名获救的电站女工人向贾卿和村民们连连磕头,“她把头都要磕破了”,贾卿说,他们赶紧把这名女工拉起来,“那时,大家都很感动”。
早报记者 杨先武 丁宁 摄影 方炜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