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笔为器 说尽官埸
---读伯臣杂文集《说不尽的官埸 》 李炳银
官民之分,历来都有。朝朝有官,亦如时时有商贸即有市场一样,也就朝朝有官场。官场是经营权位的地方,所有对于权力、爵位官职有嗜好、对显爵有兴趣的人,就都爱到官场上去游动和闯荡。中国是个以权力为中心的国家,权谋也很有文化内涵和背景,所以,历来官场买卖兴隆,生意红火,期间的故事多,道行也深。晚清的时候,李伯元创作的近乎纪实的小说《官场现形记》,至今为人们所看重,曾经被鲁讯称之为“谴责小说”而一直历史存名。官场不是人人都可以走进,但官场历来是世人紧盯观察不放,并不断评价议论的对象。因为,除了皇帝,人人都在官下生活,势必如此。
朋友将伯臣的杂文集《说不尽的官场》推荐给我看。读了伯臣的这专题性的论说现实官场种种游戏和把戏的书之后,我先是庆幸自己远离了官场,再是对官场产生未名的恐惧和厌恶。陶渊明不愿屈身仕官,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走进了乡间“桃花源”;老早也从戏文中知道,包公尽管已经是官高位显,可还要劝秦香莲教育孩子“尽管读书莫做官”并表示自己也要辞官了;宋代的大才子苏东坡也曾劝人们,只管读书不作官。如今方知,这些都有不是虚话,而是他们在经历了官场的凶险、丑陋、无奈、无聊等情形之后的由衷之言。可是,不管做官的道路多么艰难,世世代代走在官路上的人还是熙熙攘攘,拥挤不堪。这都是因为,当官可以给人带来荣光的感受,能够给人带来权力和财富等等。正是这些催起了人们当官的兴趣,才使得人们不顾艰辛、屈辱、凶险地混迹于官场,目的就是为了做个官,一心想做个大官。求官不同于拜佛,拜佛只要心诚,求官却需要“道行”,需要懂得为官之道才行。
曹雪芹在他的伟大著作《红楼梦》里写到做官的诀窃时,写道了个“护官符”的奥妙。如今的官场,自然和封建社会的官场有所不同,但在运行的规则和表现上还是有不少令人反思之处的。伯臣显然是个对于现实官场不少研究和探问的人,读了他的这本书《说不尽的官场》就很使我长见识,开眼界,方知如今的官场竞争还有这么多的曲曲拐拐的名堂。在这本从100个角度来探问论说官场种种情形的作品中,对于现实官场观察得十分细致,不少剖析也深刻到位。在《要官、买官与给官、卖官》一文中,对于要、买、给、卖官中的相互关系和转变的可能性进行了十分辩证合理的论述,对于人们认识要官、买官、给官和卖官的情状有很大帮助。再如《游戏规则与用人规则》一篇,就对于在现成的严格规则和实际用人过程中的不遵守规则之间,发现了官场上的形式主义和虚伪行径;《讲政治的遭遇》一篇,既肯定了讲政治的必要性,但同时明确地指出;“官员队伍中鄙视政治、不讲政治的人大有人在。正规场合谁也不会用自己的政治生命开玩笑,但政治成了官员们茶余饭后的一种调侃。有些官员嘴巴上讲政治,心底根本没有政治二字;有的官员讲政治只是把政治当做一个幌子,利用政治加官进爵;有的则干脆彻底抛弃政治二字。”《官场多势利》一篇,也用确实的事例说明了官场上人际关系的无情和严酷。伯臣的话题非常广泛,说官场上的“文凭”、“排座次”、“送礼的学问”、“官场多伪家”、“官场玩家”、“病房里的腐败”以及“偏官”“官腔”、“官托”、“官友”、“官告官”等等,可谓林林总总,花样繁多,令人眼花。再看《学习的窍门》,《班子民主生活会》《一团和气》,《报忧比报喜好》《何不潇洒做回官》《人走茶要凉》《做事越多麻烦》《出风头与黑猫放鼠》《‘关系’的重要性》等等,也可谓景色灿烂,目不暇接。问题是,现实的官员,都在讲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是以人民的利益为目的和已任的,可为什么官场上竟然有这么多肮脏的行为和丑陋的人物。自然谁也不应当以偏盖全,盲人摸索象,以此全面地否认了官场的灿烂阳光。但存在这些令人不快的现象,终究是“官风不正”的一个说明。伯臣的书名为《说不尽的官场》,可我感觉,因为他放射的眼光和几近穷理的分析,似乎这已经是一本“说尽官场”的作品了。
但是,官场的“门道“确实太多,变化微妙,是很难用言语来穷尽的对象。所以,伯臣虽然从这么多的方面和角度来说官场,到头来还是有“说不尽的官场”之感。可贵的是,伯臣在说官场的时候,不是一味地义愤和嘲弄,不是不作区分的全都骂倒,而是将官场看成一种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经济的现象给予关照,对现实的、实证的对象进行理解和分析,因此,他多是能够从真实的事例和现象出发,其中不少独到的发现和深刻的理解使人佩服,甚至惊叹。不能说他全都有看得准,挖得深,说得透,可这种直面现实的精神,这种不落空谈、与世有补的现实行为作风,在这个崇尚实利、浮躁异常的社会生活环境里,显得十分可贵。伯臣有这样的锐气和恒力,期望官场的清明,期望世事的理想,也是个特殊的角色了。一个知识分子,做人,做事,如此痴迷,或许会让有些人有不无“愚钝”的嘲笑,但愚公和智叟的区分终究是个长久的话题,是非终会有个公正的区分。
现在的文坛,“玩”的人多,所以什么“戏说呀”、“新编呀”、“解构呀”、“造情呀”、“扯谈呀”等等的现象随处可见,你想躲都很困难。尽管如此,依然还有伯臣这样的书。虽然伯臣的文笔还不够犀利,行文也多平直,但这些都是可以改进的,只要伯臣“经世致用”,“周乎万物,道济天下”的精神不变,再能使自己的文章更趋成熟,也许就会有以文名世的时候。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