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匮乏的中国
Isabelle Attané
众多亚洲国家两性比例悬殊,已危及其人口均衡发展.若无人为因素影响,其女性人口理应比男性多出九千万(相当于法国目前人口一倍半),人口总数虽未必增长,但男性人口亦不至于过剩.重男轻女的选择性堕胎,对女孩之歧视待遇,中国的一胎政策,人口计划压力.....等人为因素交相影响下,这些亚洲国家于今正面临全球首见的两性比例严重失衡冲击.此中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宗教层面.....复杂程度远超出一般刻板印象,比方说,富裕家庭并非如常人所认为的最不具重男轻女观念.
IsabelleAttané
人口学家,中国专家,法国国立人口学研究院研究员,近著«没有女人的中国?»,Perrin出版,巴黎,2005年.
譯者
Jiunn Minn WANG
«我心目中的理想伴侣?»一年纪三十多的中国男人惊讶表示,«你可知道,今天女人难觅,只要好运找到一个,我就娶了.»在许多亚洲国家,娶妻可非易事.
有人预估,自2010年起,每年将有超过一百万中国男人注定成为单身汉,因为女人奇缺.印度北部Pendjab省某些村庄的男人为娶妻甚至得远赴它省如Rajasthan或Orissa,亦因为所居地区女人匮乏.
人口众多的中印两国(占全球人口37%)有一独特共通点:缺女人.两国政府过去长期漠视此一问题严重性.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印度经济学家AmartyaSEN早于1990年即首度提出警告:«全球女性人口不足超过一亿(注一)»,主要集中于中国和印度.无奈警言石沉大海,无人正视.
任一族群若无性别歧视,且女人外移未比男人过高,则女性人口自然上会占多数.如果亚洲国家属于若是常态案例,那么其女性人口将比目前多出九千馀万,相当于法国人口一倍半.
三十年前的中国曾一度是共产主义国家之光,力行两性平等政策,如今却倒退为人口计划上最歧视女性的国家之一.经济自由化社会开放结果弊端丛生,不利女性的传统权力关系结构于今重新复苏.名列第七工业强权的新兴大国印度对女性歧视之严重亦不遑多让.
其它亚洲国家如巴基斯坦,孟加拉,台湾和南韩亦面临相同问题,唯印尼较轻微.而这些亚洲国家人口占全球近一半!重男轻女的选择性堕胎,对女童疏于照顾加上较男童差的医疗卫生条件导致女童死亡率偏高.此正是亚洲缺女人之祸首.
两性比例结构决定因素有二,一为男女婴出生率,另为每一年龄层男女死亡率.正常情况下,亦即无人力介入影响两性之出生和死亡率,那么男婴出生率会略高于女婴,而男性死亡率则高于女性,结果是两性人口比例臻于自然均衡.反观上述亚洲国家却违反此二自然律之一或两者.重男轻女和歧视女性的风俗习惯导致女婴出生率偏低,女童死亡率偏高,进而衍生男人过剩问题.
男女婴自然常态比为105:100.即使有例外,差异微乎其微,例如男女婴比例最低的非洲国家卢旺达为101:100,最高的苏里南共和国是108:100.
反观上述亚洲国家,其情况则异乎寻常.吾人当然不能排除生物,遗传和环境因素之影响,然而它们并不足以解释过去二十至二十五年间所见的异常演变趋势.1980年代初期,中国,印度,南韩和台湾的男女婴比尚属正常,但接著由于生育率降低,加上重男轻女传统,自然法则遭严重扭曲,以致破坏了两性比例之常态均衡.
先进医学使人们得以轻而易举介入选择婴儿性别:经由超音波或羊膜穿刺可确知胎儿性别;若是男的,则安心回家耐心等待临盆大喜之日;若是女的,则面临困难抉择.若把她生下,下次可有机会生个儿子?如果是可能,得养两个孩子,自己可有经济能力承担愈益高昂的养育费用?通常的抉择是,宁愿不放弃下次生儿子的可能,决定堕掉非所欲的女胎儿.就这样,中国男婴高出正常12%,印度则为6%.至于南韩,1990年代中期男女婴比高达115:100,到了2004年已见改善,降为108:100.
其它亚洲国家亦开始出现此一异常现象,例如越南,其大半省份之男女婴比为110:100;高加索国家如阿塞拜疆,乔治亚和亚美尼亚自1990年代中期起男女婴比异常现象持续恶化,已和中印两国某些地区不相上下.邻近的俄国,乌克兰,伊朗和土耳其则始终维持常态均衡标准.
印尼一岁以下男女婴比于1990年时仍属正常,十年后则为异常的106.3:100.该国男人过剩固然源于大量印尼女人移民国外(通常至沙乌地阿拉伯谋生),可是男女婴出生率失衡亦开始成为其中导因(注二).
男多女寡有其诸多复杂原因,然而女人严重匮乏的上述亚洲国家均具一共同特徵:重男轻女习俗.近年来生育率降低使之更形恶化.中国强制施行生育控制(注三),平均生育率自1970年代初期的五胎剧减为今日的两胎以下.印度则自二十年前的五胎左右降为如今的三胎以下.南韩和台湾平均生育率为全球最低国家之列,仅为1.2胎.不愿多生或不能多生(如于中国),可是无论如何得有个儿子时该怎么办?唯一选择:尽可能避免生女儿,或者,一旦头胎是女的,则设法不让她剥夺母亲来日生儿子的可能.
印度自1960年代提倡小家庭模式,标准的是两个小孩恰恰好,最理想的当然是一男一女,就如中国谚语说的«一男一女,圆满成双».小家庭观念虽已日益普及,但事实真相却是,父母通常希望至少有个儿子或甚至数个,至于女儿至多只要一个.
我种树别人乘凉
孟加拉和巴基斯坦的平均生育率是中国,台湾和南韩之二至三倍,对胎儿性别选择较不普遍,但对女性之歧视却甚严重,与印度同属女性平均寿命低于男性的少数国家之列,完全背离自然法则.
其父母于养育和医疗照顾上厚男轻女,经常导致致命后果,此乃女童较男童更易夭折主因.正常情况下,五岁前男童死亡率通常高于女童.可是上述三个国家却相反:于印度,女童死亡率高出男童7%,于巴基斯坦则高出5%,于孟加拉则高出3%.反观社会发展程度类似的其它回教国家如突尼西亚,埃及和莫里它尼亚,其五岁前男童死亡率高出女童数个百分点,与常态标准吻合(注四).异常现象于中国达至巅峰,其五岁前女童死亡率高出男童28%!主要原因为性别歧视的选择性堕胎及对女童之疏于照顾,其它歧视女性方式(如弑女婴)只是次要原因.歧视女性现象乃源于贬抑女人社会地位的体制,包括父权中心制,父系传承制及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习俗,安排式婚姻....等.遗产继承和传宗接代必须有儿子.
在中国,台湾和南韩,无儿子意谓家族香火断绝;在印度教国家则意谓父母死后灵魂飘泊永不得安息,因为丧事传统上是由儿子承当.在中印两国,女儿被视为家中过客,婚后离去,完全奉献给夫家,对亲生父母已不再有任何义务责任.在中国农村,人人皆知养儿防老古训,因为农民是没有退休金可领的.中国俗语有云:«养女儿是我种树,别人乘凉.»在印度则是:«养女儿是白为他人浇花洒水.»
并非所有父母均有重男轻女行为,社会经济和宗教背景亦居中扮演重要影响.例如在印度,进行选择性堕胎者大多属经济和教育中上阶层.怪异的是,经济独立自主力强的女性更倾向于选择性堕胎,于中国亦如是.年纪轻教育程度高的中国女性,尤其于城市,几无例外地具有此种行为倾向.
此当然不表示其它社会阶层无重男轻女行为.事实完全不然.中印两国之遗产继承制独厚儿子.中国于1980年代农地去集体化改革所施行的个体户耕地分配制(注五)与父系中心的土地继承制合并,致使许多农民独厚生男孩.在印度,女儿出嫁嫁妆花费不断高涨,许多家庭不胜负荷,成为弑女童主要导因.即使于经济阔绰的家庭,生女儿亦被视如歹运,因为日后女儿出嫁时,家中部份财富必须作为嫁妆,平白奉送给亲家;反之,儿子娶妻则可大赚一笔.诚如俗语所言:«生了三个女儿,休矣;生了三个儿子,安矣.»
选择性堕胎行为亦与宗教信仰有关.南韩有47%信仰佛教,37%信仰新教,14%信仰天主教.信仰佛教者较能接纳儒家价值观,因此比新教和天主教徒较具重男轻女观念,对选择性堕胎较不排斥,为南韩选择性堕胎主要族群.于印度,回教徒和基督徒几无重男轻女观念,其两性比例属常态标准,至于印度教徒,尤其是锡克教徒和蓍那教徒则较倾向于选择性堕胎.
男女婴比例失衡对一国人口均衡发展将造成严重冲击,其直接后果将于十多年后突显,届时过少的女孩将达适婚年龄,意谓众多男人将难以找到配偶.
中国自2010年起适婚年龄男女比例失衡严重性将尖锐化,到了2030年左右,婚龄男性将比女性多出20%,导致每年有160万男人注定挂单身.阳盛阴衰的婚姻市场首先将进行自我调节,男人会先在比自己年轻的女人中找寻结婚对象,若不成则退而求其次,朝迄今乏人问津的两个女人群中寻找:寡妇(此将使丧偶再嫁的禁忌逐渐淡化)和日益增多的离婚女人.
许多男人将为大势所逼挂单身,从而迫使他们不得不放弃有子嗣希望,目前仍是重男轻女习俗背后主要导因的传宗接代观念将因此逐渐式微.
面对女人短缺现象,某些跨国组织网络已开始大张旗鼓从事婚姻交易.例如于中越边界,结婚移民的女人交易正大行其道.背后原因多重,首先是中国南方省份女人严重匮乏,其次为经济因素,一则源自1980年代改革开放后婚礼花费不断高涨,致使贫困家庭被迫不得不透过婚姻商为儿子娶妻,既省事又便宜;二则许多越南女人希望藉结婚移民中国以改善生活前景.
结婚移民亦盛行于台湾.于2000年,约8%的婚姻为台越联姻;自1990年代以来,越南为十馀万台湾男人提供了越南太太.他们大部份都宁愿娶一个遵守传统家庭伦理,较台湾女人不要求独立自主的越南妻子.
婚姻交易市场亦开始于中国发展.买主通常是经济教育程度低下的农民.透过婚姻商对他们而言比循一般管道便宜省事.«买妻»盛行地区的政府官员之放任和贪腐使得非法交易日益猖獗.某些村镇主管婚姻注册机关甚至擅自简化结婚手续,只要红包送上就发给结婚证书,买到的妻子堂堂正式列入户口名簿.一名遭绑架变卖的年轻女人被警方救出后要求回返亲生父母家,她的买主先生竟以结婚证书为凭抗议道:«不错,我的妻子是买来的,但是我们可是堂堂正正依法完婚的.»
女人供不应求是否因而有助改善女性社会地位呢?目前仍无此迹象.反而可见女人商品化日益泛滥,尤其于中印两国.女性之象徵价值,亦即对女性之尊重,并未因经济全球化和«女人短缺»而提升,女人之物化倒是因此变本加厉,以印度为最,尤其见于其嫁妆制度.中国亦然,女性商品化现象随著经济开放改革日益恶化,对女性之歧视益趋严重,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物稀未必为贵.印度导演ManishJhaMatrubhoomi的2005年影片«没有女人的世界»深切道出此中真义.影片故事背景为一印度农村,那儿因弑女婴盛行终致女性人口几近绝迹.一位父亲Ramcharan四处张罗急于为他的五个儿子找配偶.离他住处不远有位贫困农民家中藏有至上珍宝:他美貌非凡的十六岁女儿Kalki.Ramcharan耳闻消息,乃以巨金购买了Kalki作其长子之妻.完婚后,这位可怜的少女却沦为其他四位儿子和丈人兽欲发泄对象,接著被手镣脚铐监禁于畜棚,惨遭村中男人蹂躏,结果怀了身孕,生下.....一女婴!故事情节固然夸张胜于深刻,但却揭露了女人短缺社会可能衍生的残酷后果.
禁止女性歧视之法规
上述女人匮乏的亚洲国家政府如今已意识到事态严重,开始寻求政治解决之道.印度于1994年通过了产前诊断法,严禁医疗人员进行胎儿性别诊断,对父母揭露胎儿性别,违者将被科以刑责和罚锾,可是知法犯法逃漏法网者仍所在多有.中国于1990年代先后制订了各种禁止虐待或歧视女性以及选择性堕胎之法律,然而由于官僚腐败,选择性堕胎依旧猖獗.中国官方于2001年提倡«尊重女童»运动,大力宣导两性平等观念,特别是于教科书上;此外并针对只有女儿的家庭制订福利措施,例如在某些地区,只育有女儿的父母除获得经济补助,且可免缴农业税,女儿成年前之学费亦豁免.中国政府亦已针对男女婴比例失衡问题拟定解决计划,庶几于2010年前力挽恶化趋势.
然而单凭立法实不足竟功.深植人心的父权中心思想一日不除,许多父母将继续期望生儿子,虽然他们知道女儿通常比儿子更孝顺,更愿意照顾年老的双亲.因此,吾人不免担忧,女性社会地位虽有法律保障,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习俗恐得再等数代方能消迹.
不过我们仍乐观期待相关法律措施成功遏止两性比例失衡恶化.南韩即为一佳例,其年轻一辈已较老一辈不具父权中心思想,且较无重男轻女行为.该国男女婴出生比自1990年代以来日益改善,逐渐接近常态标准.
当代亚洲国家女性之前景仍属未定之数,如果目前女人匮乏问题未改善,则每隔十年将短少数百万女人,导致严重人口发展失衡.因为,女人不足意谓生育率减低,统计上而言意谓女婴减少,亦即未来的女人短缺,如此恶性循环结果,全球人口最密集的亚洲之人口成长率将急剧下降.
AminMaalouf所著«圣女后的第一世纪»(注六)曾预言:«有朝一日人类可轻而易举决定生男生女时,大多数人将选择生儿子,终而导致人类繁衍断绝,自地球上消失.今日之男性崇拜将演变成集体自杀.»今日亚洲距此预言不远,有朝一日吾人恐将目睹«鄙视女性之族群自取灭亡».
附注:
注一:散见AmartyaSen著«一亿女人失踪»,纽约书评书目杂志,1990年12月20日号
注二:其它原因包括生育年龄女性高死亡率,人口普查短报女性.男女婴出生率则位居第四主因.
注三:详FlorenceBeaugé撰«中国一胎强制政策之终结»,双月刊Manièredevoir,85期«中国何去何从?»,2006年2-3月号.
注四:根据联合国发展计划(PNUD)所研定之指标.
注五:1980年代初由邓小平领导的开放改革首要革新即是农地去集体化,农民因此获得土地使用收益权.
注六:详AminMaalouf所著«圣女后的第一世纪(LePremierSiècleaprèsBéatrice)»,Grasset出版,巴黎,1992年.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