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俞正声
中央电视台《对话》播出节目专访湖北省省委书记俞正声,以下为节目内容。
主嘉宾:
俞正声 中央政治局委员 湖北省省委书记
次嘉宾:
苗 圩 中共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
邓崎琳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总经理
李培根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吕东升 中共湖北省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
熊召政 作家
蒋远华 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
吴少勋 劲牌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
魏后凯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主持人:好,谢谢大家,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大家好,您现在正在收看的是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经济频道的《对话》,近年来呢,在中国的版图上有这样一个区域越来越多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在2004年中央提出了中部崛起的战略之后,无论是政府还是百姓都将关注和期待更多地集中在了中国的中部六省。今天我们的《对话》节目呢,就来到了这中部六省的中部湖北省武汉市,我们将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省委书记俞正声先生做客我们的《对话》,请他和大家来谈一谈,他心目当中崛起中的湖北和中部。好了,现在让我们用掌声请出我们今天《对话》的嘉宾,俞正声先生,有请。(掌声)
您好!俞书记。
俞正声:你好。
主持人:您好,您好,谢谢您来到我们《对话》的现场,其实我想大家对您非常熟悉,我对您也非常熟悉,了解得也比较多,我知道您是浙江绍兴人对吧?
俞正声:对。
主持人:在青岛工作了八年的时间,所以您总是说青岛是自己的第二故乡,而现在湖北是自己的第三故乡,我觉得您真幸福,有这么多的故乡,有这么多的亲人,但是我很好奇,有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您有机会再回到自己的第二故乡,或者是回到第一故乡,有家里人问您说现在在第三故乡,对湖北人有什么样的印象啊,您会怎么来告诉他们?
俞正声:湖北人他有很多长处,最大的长处是刚烈、勇敢、刚强,这是我对湖北印象最深的。
主持人:刚烈、刚强。(掌声)
但是除了刚烈和刚强之外,是不是还会有那么一些些的不足,今天面对着家里人,我们让大家长俞书记大胆地来说一说,在湖北人身上是不是您也看到了一些不足?
俞正声:这个刚烈的另一方面呢,就是该柔和的时候柔和度就不够了,你比如说来个人之间有矛盾,你性情太急、太烈就容易引发冲突、就不够和谐。(掌声)
主持人:尽管您这么说了,我们听出来这掌声还是很刚烈还不太柔和,说明大家非常认可您的这份坦诚,因为面对着家里人,俞书记真的是把大家,把湖北当成了自己的家,所以说的都是肺腑之言,我们也希望今天的这个对话呢,能够延续这样的一份坦诚,让我们来看一看您的发展思路好不好?好,来掌声请俞书记入座。(掌声)
大家都知道俞书记是2001年就任湖北省委书记的,我们想知道您到湖北之前对湖北的印象是什么样?来了之后有没有发现印象中的湖北跟现实当中的湖北有什么样不同的地方?
俞正声:我以前呢大概来过两次吧,一次是做技术人员的时候,时间嘛大概是1978、1979年,那一次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武汉的豆皮很好吃。(掌声)
后来我来了武汉之后,我觉得豆皮也不是那么太好吃了。
主持人:吃过了那是。
俞正声:那不是,当时是恐怕各种供应比较紧张,油水比较少,现在就觉得豆皮好像一般了。
主持人:变成了一个普通的日常的食品了。
俞正声:普通的东西了,第二次来嘛是我在建设部的时候,印象最好的是一个地方就是武汉东湖的墨山那一处浮雕,虽然做得比较粗糙,但是它和周围的景观很协调。
主持人:看来呢,前几次的湖北之行每次的收获都不一样,从最初的小吃阶段到后来景观和文化的阶段,那我想现在您担任了湖北省的省委书记,看到的湖北跟当年看到的湖北又不一样了,有什么样的事是让您特别高兴的。
俞正声:我最高兴的事就是这几年农村的这种尖锐的矛盾得到了极大的缓解,我记得2002年的时候,我们搞税费改革到农村去,农民把你围住反映问题,不用你这个什么微服私访啊,不用搞这些东西。
主持人:就是问题早已浮出水面了。
俞正声:那农民一下子就把你围住了,告诉你他们搞税费改革,村镇的干部怎么怎么作假,我们负担怎么怎么重,你说这个完全怪村镇干部,也不是,它是一种体制机制形成的这么一种状况,到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到农村去问农民还有什么要求,他认为是基础设施,我们的水缺呀,没人组织了,什么方面需要村里头和乡镇,大家来协调啊,他没有讲到一个,他更多地希望政府出来工作,希望党的组织发挥作用,跟那个时候有了根本性的变化,这是这几年我最高兴的一件事情。
主持人:有没有比较过高兴的事和不高兴的事究竟哪个更多一点?
俞正声:那当然高兴的事情多,你要说不高兴的事情多,那赶紧辞职了算了。(掌声)
因为这几年毕竟农村的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县域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经济有了很多的起飞,有很多增长点,我坐在办公室里头经常是不高兴的事多,因为看到很多群众来信,看到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它要反映问题嘛,一看到这种问题,这个心里内中的火就上来了,半夜醒来就睡不着了。
主持人:就一直在想这个事了。
俞正声:脑子里头不由自主地,你还是在想这个事情,他有个无明业火三丈起呀,那是非常难受的,非常愤慨的,但是你又不能简单地处置,你到基层去看看各个工厂的发展,看看农村的变化,心里就感到非常地踏实。因为确实各个方面在扎扎实实地进步。
主持人:接下来我手中有一组关于湖北经济发展现状的数字,要在这儿和您交流一下,不知道这组数字出来的话,会不会让您不高兴,我们看到这是80年代初期湖北的GDP是在全国排第六位,而1996年是落到了第九位,但是落得更多的好像是在2005年,排在了第十二位。
俞正声:这个GDP的下落有它一定的必然性,就是沿海地区的发展高于中部地区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内是必然的,我在沿海地区工作过,知道那个地方的特点。第二个呢,要改变中部地区的落后状况需要时间和努力和耐心,不能采取简单的做法。第三呢,我们看经济工作呀,重要的不是看GDP,重要的要看经济结构的调整,只有经济结构的调整到位了,经济增长了,才有后劲和潜力。
主持人:那GDP应该放在什么样的位置上来看待呢?
俞正声:GDP呢,你就当作一个数字就是了。
主持人:对您来说它就是仅仅是一个参考?
俞正声:就是一个参考。
主持人:会给您压力吗?
俞正声:你要说没压力也不对,但是如果你把这个官位看透了,不考虑自己个人的地位、名声的话,那就不是压力。(掌声)
主持人:我们非常佩服您的这份豁达,我们也特别注意到您到了湖北之后,起来着力做的几件事情,还包括了农村的综合配套改革,打造武汉城市经济圈,还包括了政府工作作风的转变,那么如果把这三件事放在一块儿的话,您能不能来给我们做一个排序,您觉得哪个问题是最重要的问题?
俞正声:最重要的问题当然首先是农村问题。
主持人:其实农村的综合配套改革一直是您工作思路当中的一个重中之重,而且您一开始是把监利作为了自己的责任点,有没有人提醒过您说监利的情况太复杂了,你看像农民太苦、农村太穷,农业太危险这样的声音就是从那儿发出来的,但是您却一年当中去了那儿十次,有没有人提醒过您说别把这个作为自己的责任点了。
俞正声:在确定联系点的过程中间呢,开始监利没分到我的头上。
主持人:是您主动争取的吗?
俞正声:对,没分到我头上我说因为监利的问题最严重嘛。
主持人:对。
俞正声:我说你还是把监利分给我吧,有的同志建议说你别惹这个监利的事,监利人一天到晚地告状,我说监利的矛盾最多,它反映的情况最多嘛,我去联系监利农村的真实情况嘛,我能知道得更多嘛,最后确定的是我联系监利。
主持人:您到监利去之后,有没有农民跑到您面前来告状的?
俞正声:到农村之后啊,你用不着去挨门挨户地私访,农民就把你围住了,就给你反映我的负担有多重。
主持人:你那一刻心里会不会又升腾起一股无明火呢?
俞正声:这个没有无明火,这个呢因为它是体制问题,它跟有些擅自挪用专款或者腐败行为那个不一样的,它是一种体制,你不能简单地责备乡镇干部,就是你政府没有乡镇干部的运行钱哪,他怎么办啊?乡镇干部他要运行啊,你交给的任务他要完成啊,他怎么办?他就千方百计要要啊,要么你下去检查不让他要,不让他要他千方百计让农民不要说话呀。所以不能简单地责备我们的乡村两级干部,那么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有一个例子就是我跟县里头的领导说,我说你带我去看一个你们认为搞得好一点的点,头一天晚上说,第二天去的。第二天去了以后看着,因为税费改革都要张榜公布。
主持人:张榜公布,对。
俞正声:我去那儿一看呢,那个写得很规范,一条一条写得都很好。
主持人:做得很好。
俞正声:走近了一看那个浆糊还是湿的,然后农民过来了,有十几个农民就过来了说那都是假的,你们别信这个,然后兜里拿出来说你看这个,昨天晚上才给我的,什么呢?就是我们省政府给农民的一封信要发到每个农民,昨天晚上才给他的,然后农民说是昨天晚上这个表现编的,编到半夜编出来贴上去的。
主持人:那怎么办呢?
俞正声:怎么办,就是中央不是确定税费改革吗,中央拿一部分转移支付,把原来的费规范了,该取消的取消,该规范的规范,把原来的费取消掉,然后该规范的变成税,按税来征,缺额部分用转移支付来弥补。不够怎么办?因为转移支付的钱肯定是不够的,不够就要人员分流,有些人员就要分流。另外呢,省财政不断地加大支持力度。
主持人:实际上这么多年下来您对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工作的最大的体会是什么?
俞正声:最大的体会呢就是农村的问题的解决呀,必须解决农民的负担和农民的收益,所以要解决好农民、农村的问题,必须把农民的利益问题放在我们工作的非常重要的位置,放在自己心中的非常重要的位置。(掌声)
主持人:说完了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工作,我们再来说一说您下大力气做的第二件事,就是打造武汉的城市经济圈,在之前我们听到过人们评价湖北经济发展的时候有很多的声音,就是武汉一枝独大,武汉的GDP就占了整个湖北的三分之一,所以才会衍生出所谓树越来越、草越来越少这样一种质疑的声音,我不知道您在打造武汉城市经济圈的过程当中还听到过什么样类似的声音吗?
俞正声:这个是这么个状况,武汉是湖北的优势,也是湖北的不足,那么对这个优势或者不足怎么看,你是削峰填谷呢?还是鼓励优势的发展来带动这些谷地呢?这是两种思路,我们省委认为呢,对湖北的经济而言只能是促进武汉的发展,而不能采取削峰填谷的办法,你要想让湖北的其他地方缩小跟武汉的差距,只有充分地发挥武汉的优势,放手地支持武汉的发展,湖北的经济才有希望。(掌声)
主持人:其实我们都在谈武汉,那我想必须要请教我们武汉市委书记苗圩先生一下,我们在这儿要特别郑重其事地向您打探一下,您在从东风的老总调任到市委书记的这个期间是不是会有一个先见之明啊,您看就把东风汽车这样一个规模大、效益好,而且行业的领头企业就把它就搬到武汉来了。
苗圩:这个当时没有估计到我会到武汉来做市委书记,当时有一件事对我们在十堰呢,我听了以后非常受感触,就是江苏张家港的一个民营企业的一个科长到十堰去,当然是为了办业务,去讲了两句话:第一句话呢,说来一趟十堰可真不容易呀。第二句话呢,说我都十多年没坐过火车了。我说这个话的意思呢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定要选择一个能够更便于企业发展的这么个位置来设立它的总部,设立它的研发中心,这大概就是当时的这么一个过程。
主持人:那即便如此,您会不会很有底气地告诉十堰市的领导说,我们的搬迁对你们不会有影响,还是会给你们带来更大的发展?
苗圩:我们也不是对十堰完全作为放弃,那么作为东风公司呢,还是把主要的中重型卡车生产阵地放在十堰,通过我们引进外资呢对十堰这五年的投入相当于过去十年,十年的投入还要多,短期是会有一些影响,从长远来看还会有一个大的发展。
主持人:所以您还是非常自信?
苗圩:是。
主持人:其实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大概就归结在两个方面:一种观点就是说大树底下可乘凉,另外一种观点就是大树底下不长草,那其实我们大家的心愿都是让这棵大树能够更加地茁壮。
苗圩:我觉得如果说大树底下无小草,这还是确实是一个自然的现象,但是还有一种说法叫做孤木不成林,只有把周边的这些城市,武汉周边的这些城市都能带动起来,都能发展起来,这就会成为一个经济带、经济圈,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整体的一个发展的格局。
主持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思路,我们也想请魏先生来给我们建议一下,要让独木成林,我们最需要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魏:我觉得有一点,就是说实现措位发展,你比如说我们武汉可以把公司的总部,产品的设计,研究与开发、市场的营销、品牌等等,我们把它控制住,我们控制两头,但是一般的制造业,加工我觉得可以甩到周边地区,发展制造业,我觉得武汉最好也是发展高端制造业,这样的话,我们可能在今后的武汉经济圈的大范围内构筑一个一体化的产业链。这样的话,我们就是说能够通过这个大都市、武汉经济圈,我们能够跟珠江三角洲、跟长江三角洲来进行竞争,而不是单纯的一个武汉跟他们去竞争,我觉得这是最根本的。
俞正声:实际上呢现在我们省是这样,我们省叫做抓武汉的经济圈的发展,跟县域经济两手并重,把大企业的结构调整和促进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发展,两手并重,武汉的交通方便了,通讯方便了,居住条件方便了,周围的这些县市自然的,它的投资环境等于改善了。
主持人:那么在关注完了刚才您提到的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工作和打造武汉城市经济圈之后,我们再来关注一下您致力于做的第三件事情,因为我们看到不管是打造武汉城市圈也好,或者是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工作也好,都离不开人和政府,有这么一句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我们看到您2001年上任的时候,也有这样的三把火烧了起来,那就是砸掉了小金库,统一了津贴的发放,取消了特权车。
俞正声:恐怕也不止这三件事,比如说省直机关政企要分开,企业呀,这个中央机关已经搞了嘛,我们湖北省搞得比较晚一点,省直机关不要办报刊,还有你说的几件事情。
主持人:这几件事好像特别集中在转变政府工作作风方面?
俞正声:因为它政府的一些毛病,出现在什么地方呢?一来就是叫做腐败吧,贪污、受贿,这个不能简单地归为机关作风问题了,这是另外一种性质了,第二类就是违反财经纪律,这跟贪污腐败不太一样,违反财经纪律,什么钱都敢挪、什么钱都敢用。
主持人:有特别严重的吗。
俞正声:我讲我最近碰到的事,昨天我还看到这个审计报告,就一个市的土地国土管理部门,一个地级市嘛,国土管理部门挪用土地专款两千多万,干什么呢?盖宿舍、盖办公楼,这个局长住多大的面积呢?二百八十多平米,胆大妄为呀。
主持人:底下一片哗然。
俞正声:胆大妄为,这个事正在处理之中,而这个事为了修长江干堤,一开始国家没有拨款嘛,为了修长江干堤集资了三千万,始终没有还上,但是最近可能还上了,就是长期,我知道这个事就是欠那么几千万的钱没给人还上,结果一个局就可以挪用两千多万,胆大妄为呀。第三类就是衙门作风了,机关作风里的问题很多,第四类就是我们的各种制度,包括法律法规,授予各个单位的权限,产生的扯皮,这个不是某一个人了,法律法规授予的权限就扯皮,从北京开始扯起一直扯到底下,所以这个机关作风很复杂,有多种因素,我刚才讲的我们改进机关作风,采取几条措施是从机制上,争取切断他谋取利益的渠道。
主持人:我想政府工作作风的转变,最关键的就在于整个干部队伍素质的提升,因为任何一个地区的发展,它决不是领导人一个人的事情,它应该是整个政府和整个干部队伍的事情,甚至是包括了,我们全体民众的一个事情,那我想今天既然,我们在对话的现场汇集了这么多湖北的能人和关注湖北发展的人士,我们不妨在接下来的时间当中,是不是可以从人的因素上来找一找原因,来寻求我们腾飞的一些动力?
嘉宾:湖北文化,我在很多地方交换过意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那么湖北这个地方的水土,不仅仅指它的江河山水大地,也指它的文化,这个地方的文化当然是楚文化,我曾经说过我们万里长江,它的上游巴蜀文化,我有一次开玩笑我说巴蜀出鬼才、荆楚出天才、吴越出人才,那么湖北呢,这个地方的文化会出狂人,这样一种所有人的这样一种心态使我们湖北在搞经济的过程中缺乏一种团队精神,他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老子天下第一,这样一种文化在我们,特别在如果一个官里面一个科长和一个省长是一样的心态,那么这个团队就很糟糕了,我们这个地方的文化优势在于敢为天下先,它的缺陷在于它不愿意把一件事情做得很精致,做得有持之以恒的坚持。
主持人:那刚才都是我们湖北人自己非常勇敢地自我解剖,我想我们请一位外乡人,苗书记你还有没有什么新的观察要在这里提出来?
苗圩:当然任何一个地方的文化呢,它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湖北武汉这个地方呢啊,它这个文化是不歧视商人,你看尽管是下岗职工,他也有牢骚、他也有抱怨,但是他没有任何的其他的就业门路的话,他宁可早晨去支个锅,去做一点早点来能养活他的生计,再比如你到武汉的街上去走一走,看到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我们沿街的一层楼大概基本上都是开的小商店,小门脸,很多都是一个家庭,自己老少几代人在那儿经营着这个小商店,很不容易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能够站住脚、能够赚钱、能够生存下来,这是很不容易的,所以重商的这个城市这是楚文化,武汉文化里头非常优秀的,值得肯定的。当然我们也要发现一些我们的弱点,但是更要突出我们的长处,这样扬长避短,把我们的楚文化当中积极的一面发掘出来。
主持人:其实刚才反思了这么多,我们现在要邀请俞正声先生从旁观者转到裁判者的角色上,您听到的这些反思和解剖当中有没有哪一条跟您的观察是相符合的?
俞正声:我很同意刚才苗圩的这个意见,首先是扬长避短,你要说湖北文化中什么地方不好,你可以列出很多来,这些很多的东西你怎么办,我是不太想这些不好的地方,我想得更多的是它好的地方,怎么样把好地方发挥出来。(掌声)
主持人:大家都知道中部崛起是2004年写进中央文件的,但是我想从您2001年到任湖北的省委书记开始,应该就在思考湖北的崛起,包括中部的崛起,只是我不知道是不是可以用中部崛起这样的一个概念来定义您当时的思考,我们想知道的是当中央提出中部崛起这个战略的前后,您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和关注有过一些什么样的改变没有?
俞正声:中部崛起嘛,它是一种口号,也是一种政策,在中央提出这个时候呢,当然对中部地区是一种鼓舞了,不管是士气还是什么,最终是看到中央这个文件,这个文件下来前,下来之后,思想上、认识上是有差别的,下来前更多的就想中央是不是应该给我们一些政策,东部地区的政策、西部啊、东北啊都有政策,中部地区老不给政策,不太够意思啊。下来之后呢,思想有变化,学习这个文件有变化,这个文件制定了一些政策,比如说老工业城市,中部地区的某一些老工业城市将享受这个东部,东北的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某些政策中部地区的老区和贫困地区要享受西部的某些政策等等,有一些政策,更重要的不是政策,更重要的中央的精神呢。第一个讲到了中部地区呀,在全国发展中间的位置。第二个方面讲了中部地区崛起,你要抓什么事情,就经济领域而言讲了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就是中部地区你要抓三个基地建设,一个是粮食生产基地,第二个是能源原材料基地,第三是装备制造业,提高技术产业的基地,枢纽就是交通枢纽,在经济发展方面给中部地区定位的方向很明确,第三个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要老指着,主要的不是靠政策,主要的要靠自己的努力,特别是对我们的一些老区,贫困地区,更要增强这个东西。
主持人:面对着中部崛起,您经常提议大家要以平常心态去看待这个问题,而且提出要不等、不靠、不浮躁,我们怎么来理解这三不呢?
俞正声:经济发展呢,它有它的客观规律,经济发展呢不能靠押支票,更不能采取非经济的做法,比如说哪个县,你这个发展招商引资多,我就给你升半级。这种东西都是很错误的,中央讲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从各地的实际出发,除了社会的全面发展之外,从经济的发展角度,我理解最重要的是要注意结构,注意利用本地的优势,而不是盲目发展,经济的发展靠中央的财政支持是解决不了的。经济发展要靠自己,发挥自己的优势,千方百计争取各方面到你这个地方得到发展。
主持人:自己去找机会?
俞正声:找机会,要千方百计地寻找机会,寻找机会又不能盲目发展,这就要分析本地的优势,扬长避短,发挥你的优势,人家到你这儿投资,他就感觉到我到你这儿投资是合适的。
主持人:如果说刚才我们谈到的不等、不靠、不浮躁,还比较好理解的话,那接下来有一个三要、三不要,我们却多多少少有那么一点困惑,我们知道这是您在2002年,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面提出来的,就是要有目标、但不要压指标,要比较、但不要攀比,要有紧迫感、但不要浮躁,我们的困惑在于什么呢,就是您会以什么样的一个标准去衡量您的这些干部,他们的工作,假设说您到一个地方去检查工作,您批评他说经济工作搞得不好,那么他说你不要给我压指标,你批评他比周边地区发展得慢了一些,他说您教育我们不要攀比,所以你不能用这个来批评我的工作。再比如说,同样让您看到不满意的现状,经济发展没有搞好,他会说我这是没有浮躁的一个表现,我觉得对于您来说这工作就很难开展了,还会用什么样的标准去衡量他们呢?
俞正声:我到底下没人给我提这种问题。
主持人:只有我提了这个问题?
俞正声:只有你提了这个问题,因为各个县他都是努力地,希望自己这个地方要变化,希望我这个地方,大家不都是说县里想出政绩吗?所有的地方官员都想出政绩吗?这是普遍的心态呀,这个想出政绩不是一个坏事,关键要出什么样的政绩。
主持人:还在于引导方面。
俞正声:我到县里去呢?我主要的不是看它的,我不问他GDP,我也不问你工业增加了多少,我说我看看你的工厂,你这两年有什么新工厂,老工厂有什么变化。
主持人:如果它还是跟两年前保持一样的现状,而没有什么发展的话,你会跟他们说什么?
俞正声:那你们发展太慢了,为什么跟你类似条件的县人家发展快,你发展慢啊。
主持人:您不要让我跟他们攀比,条件不一样。
俞正声:你们条件差不多。
主持人:不一样、我们经济基础比较落后。
俞正声:我可以给他举出类似的县来,你比如说咸宁地区,咸宁地区工业经济很落后啊,咸宁有一个通山、通山和通城,那是山里的县啊,紧挨着江西、在山区里面,它又没有多少资源,它就是原来有一点基础,把这个基础慢慢培养起来了,重视企业家、爱护企业,很快就发展起来了,整个咸宁的发展速度今年上半年的统计报表
工商税收全省第一、增长速度,咸宁状况很不好,我就动员各个四周的,我说你们都到咸宁看看去,一说咸宁条件,大家都认为、不认为是好条件,为什么它发展得快,它不外乎是改善环境,千方百计地促进经济的发展。
主持人:其实我想这三要、三不要当中,我们看到的一些内部的矛盾,可能在于我们并没有非常透彻地去理解这三要、三不要之间的关系,我想这可能是一个理论高度的问题,我们今天特别请到了一位,我们湖北省的理论高手,这是湖北政策研究室的主任,吕东升主任,吕主任可不可以用您的话来把刚才我们书记的三要、三不要来给我们形象地解释一下。
吕东升:他就是开发了两种心理,一个是发展心切,就急于求成了。第二个是悲观心理,悲观失望啊,跟东南沿海相比,它的效果呢,最主要是起到导向引导作用,引导全省上下扎扎实实做好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必须能够发展后劲,从实际情况来看呢,咱们这个十五时期吧,经济的发展势头应该是非常好的,我们湖北目前已经取得了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长,也可以说效益大于速度,政府的良好势头。
俞正声:三要、三不呢也是我多年的工作经验,我在山东工作了十二年,在地方工作呀,最头疼的呢就是攀比速度,一攀比速度政府长官的经济行为必然变形,他变形啊。能不能战胜这一点,是地方党政负责人的一个素质的一个非常大的检验。
主持人:这个三要和三不要其实也非常契合您治理湖北的一贯的思路,就是打基础、管长远,这可能是更有效的方法,那么从现在来看,您觉得我们在打基础的过程当中,哪些基础打得特别牢,哪些还有一些欠缺?
俞正声:特别牢的我不敢说了,打基础方面进步的就是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老的企业、钢铁、汽车,从全省看汽车、卷烟草,这个产业结构调整已经有了很大的成效了,有增长潜力的,未来的产业结构的增量已经有初见眉目,包括石油化工业和高技术产业以及我们的零化工业,也算有初见眉目,县域经济的发展有了根本性的变化,过去县域经济县里看不到多少企业,老企业基本垮掉了,最近这几年呢,一批,几乎到所有的县吧,都有一批很好的增长点,所以,但是你说它很巩固,现在不敢说这个话。
主持人:您觉得还有哪个基础可能比较欠缺的?
俞正声:从全省看民营经济占的比重依然偏低,怎么样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恐怕仍然是我们当前一个大的课题。
主持人:通过前面的对话,我发现俞书记有个特点,对三字比较敏感,我们有三个不,不等、不靠、不浮躁,还有三要、三不要,那接下来我们不妨延续一下这样的表达方式,我们在今天的现场要为您准备三场特殊的见面会好不好,现在我们就拉开这个见面会,特殊见面会的序幕,我们来开启大门,第一场见面会正式开始,走进来的是我们湖北非常优秀的这些企业家,我想在企业家关注的许许多多的事情当中,一定有一个重要的事情是他们时刻都在思考的,那就是品牌的问题,俞书记在青岛有八年的工作经历,被大家称作是品牌市长,应该说对品牌是特别有见地的,所以今天您面对我们这么多优秀的企业家,你能不能给他们出一些打造我们湖北品牌的高招。
俞正声:高招应该他们自己拿,培养品牌,你说我在青岛培养品牌,首先不是我培养的,是他们自己奋斗的,要说政府呢给他们创造环境,而且也不是我一个人,特别是我那个前,再往前那个前任叫刘鹏同志,一个老领导,他费了很大的心血,你要讲这个品牌,政府的培养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就是多支持、不干预,这是政府最重要的事情,你不要干预它。
主持人:那我们现在就来看一看他们各自有什么样的招,这些招在目前政府对你们的关注当中是否奏效。
嘉宾:关于品牌这个问题我想说一下,这个品牌我觉得是有一个过程的,不是马上就可以一蹴而成的,它从这个技术层面呢,这个方面讲也好,从环境各方面也好,可能是有一个时间过程的,不是说很快就可以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品牌。
嘉宾:我们觉得政府可能今后还多一些具体的行动,比如说湖北的企业创中国名牌的时候,就很多企业实际上,它很多企业,很多企业的产品是够了的,今年我这个去申报中国名牌的时候,中国驰名商标功败垂成,是由于,好像就是说……
俞正声:他希望我帮他走后门。
嘉宾:其他省份都打招呼,湖北不打招呼的话,这个竞争就不公平了。
主持人:我们来看一下宜化的蒋先生今天会不会带来什么样的困难,在现场诉说一下。
蒋远华:我有几个要求,一个企业的品牌,一个湖北省的品牌、名牌,在中国占名牌,应该是我们全省的名牌,应该是全省人民的骄傲,我觉得我们宣传部门在选择品牌还是有吝啬。
主持人:他们有这样的呼声。
俞正声:当然应该加大对我们优秀企业,不光是品牌了,因为有些品牌属于消费品,这个品牌大家印象比较深,属于生产资料呢,大家印象不太深,要加大对他们的宣传,要加大对他们的鼓励的措施。这个另一方面呢,也要鼓励外地的品牌进来。
主持人:像您在武汉就设了,武汉海尔工业园?
俞正声:市场经济谁来到我这个地方那都是我的企业,那不是说它是外地企业。
主持人:一视同仁了。
俞正声:海尔武汉就是武汉的企业,它不是说是青岛的企业,要鼓励各地的名牌到这个地方发展,市场要公平竞争嘛,本地的搞不过,搞不过你就垮嘛,如果没有这么一种开放的意识,本地的品牌也是搞不上去的,采取封闭的办法是搞不上去的。
主持人:其实苗先生,我们知道您在做企业家的时候成功地把二汽推到了这个世界的品牌的排行榜上,那现在您是武汉的市委书记,有没有想过用什么样的好办法把武汉这张名牌也推向世界呢?
苗圩:我们叫做擦亮武汉的城市名片,武汉前几年做得最成功的是我们的中国光谷,这实际上是我们城市的一个品牌,像我们的光纤去年已经做到世界的第二,像我们的激光已经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百分之四十,像我们的这个数控已在全国也都是很有影响力的,所以所有这一切都是得益于我们发挥我们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走一条差异化发展的道路。在今后的发展当中,我们一定还是本着这种精神,不断地把武汉的发展呢做成一个亮丽的城市名片。
主持人:结束了我们第一场的特殊见面会之后,第二场的特别见面会马上就接踵而至,这一次门打开,您将会看到一些文化界的人士,包括我们大学的校长,那我想这一次的会见主题就聚焦在人才上,您觉得您会对他们提出什么样的希望呢?
希望他们为我们中部崛起,为湖北经济的腾飞培养什么样的合适的人才?
俞正声:我希望我们的学校呢,培养的人才呢,第一位的是品德要好。
主持人:品德要好。
俞正声:这恐怕是不管是企业和机关,最关心的就是这一条,如果从业务上讲呢,就希望我们学校培养的人才呢,创造性更多一点,思维更灵活一点,动手能力更强一点。
主持人:这两点要求如果做到了,其实就是我们希望的合格的人才?
俞正声:当然我也希望大学,我不讲人才的角度,我希望我们的学校跟湖北的经济发展结合得更紧密一点。
主持人:那说到这个人才的培养,我们就特别想问一问华中科技大学的李校长,听说在广东一家企业里面就有两千多名你们学校的毕业生。
李培根:对,据说是。
主持人:在湖北能够找到这样的企业吗?
李培根:湖北现在可能我们还真是找不到这样的人,因为我们现在前几年一些学生,很多学生就是他们更看重的是什么,更看重的是毕业的时候你给我多少工资,你比如说沿海,像广东、上海,那边显然比这边要多一些。
主持人:那这样好了,我们今天把第二场的特殊见面会稍微扩展一下,假设说今天现场这么多百来名的嘉宾都是我们华中科技大学李校长的应届的毕业生,那今天我们很荣幸地请到了我们省委书记俞正声先生,来到我们这个毕业典礼上,只有三分钟的时间要给大家发表演讲,您在这三分钟当中会怎么样把这些优秀的人才留在湖北,成为我们湖北经济腾飞的栋梁之材?
俞正声:我希望他们广阔地选择,不要光限于湖北,不要单纯地考虑金钱,更重要的要考虑自己,要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有一个环境,能够增长自己才干的这么一种机会来选择自己的职业,我希望他们最后能够回到湖北发展,我也希望他们现在就在湖北发展,我更希望他们有一个很好的创造和培养自己的才能和发挥自己才能的场合。
(掌声)
主持人:在接下来的时间我们赶紧来进行我们今天的第三场的特殊见面会,这一次大门一打开走进来的可都是很多重量级的嘉宾,他们是我们中部其他五省的各位领导,那当你们欢聚一堂的时候,我很想知道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况?
俞正声:中部五省呢,它不是一个经济区,它是一个有共同特点的,共同特点比较多的这么一个区域,就湖北而言呢,我最关注的是高技术产业,因为湖北是个人才大省,科研院所很多、高校很多,我们最大的优势不是资源,湖北最大的资源呢,是人,就是人才。所以湖北最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在中西部来说应该是高技术产业,我们这方面做得还不够,还需要加大力度,要占领制高点的话,这是我们湖北的制高点。在中西部。(掌声)
主持人:在结束我们这三场特殊的见面的时候呢,我想要给俞书记带来一份问候和祝福,这份问候和祝福是来自一位非常普普通通的出租车司机的。他住在青岛,前些天呢我到青岛去出差,然后打了一辆车到机场,那个司机知道我要到湖北来做节目,会邀请您参加我们的对话,特别激动,他说你一定要替我问候一下我们的俞市长。这种问候对您来说可能会觉得特别温暖我觉得。
俞正声:一个干部在一个地方工作最重要的不是上级的认可,而是群众的对你的很多评价,我在很多地方,在外地碰到很多青岛人,见了我都非常非常热情。我觉得呢我心里得到了最大的安慰,所以如果有机会,也替我向青岛的老百姓转达我的问候。
主持人:一定,一定。(掌声)如果有一天因为工作的原因,您离开了湖北,那么您希望那个时候的湖北是一个什么样的湖北?
俞正声:湖北呢,我想产业结构调整要基本到位,就是刚才我讲的汽车、钢铁,什么这几个现在已经有趋势,已经有眉目,初步有眉目了,市化要到位,高技术产业要突破,还有个核电站,我希望湖北能把核电搞上去,我们的县域经济的发展速度,应该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我希望我们农村的状况,县域经济上去农民就业就多了,所以农村的状况就有可能有个比较大的变化,这就是我希望的。(掌声)
主持人:非常感谢俞正声书记在中部崛起的今天来到了我们的《对话》现场,其实来到湖北大家都会想到在两千多年前呢,湖北就是春秋时期的楚国,楚庄王的“三年不鸣”的故事,也就发生在这个地方,其实历史已经告诉了我们千万不要小看了湖北人,他们是不鸣则已,一鸣必定惊人。好,谢谢大家收看我们的《对话》,谢谢俞正声书记,谢谢各位,下周我们再见。
来源:央视《对话》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