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国外派志愿者是国际上一个通行的做法,到目前为止做得最有影响的是像美国、欧洲、日本、韩国这样一些国家。正如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部长王雪峰所说:“美国有很着名的和平队,日本有‘海外协力队’……中国青年志愿者应随着时代发展的潮流有所作为,在国际上应该有我们中国青年的身影。”
目前已成为中国外援项目一部分的海外志愿者服务计划,期待更多的有志于报效祖国、磨炼自己的青年加入。2006年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日前正式启动。据悉,今年将选派150到200名中国青年志愿者到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服务。其中,首批将于9月底前向老挝派遣13名志愿者,10月底前向埃塞俄比亚派遣60名志愿者。其它项目将于近期确定后,及时从援外青年志愿者人才库中确定人员,于年底前派遣。
援外青年志愿者是指利用国家对外援助资金,由专门机构选派到发展中国家,直接为发展中国家当地人民服务的青年志愿人员。据了解,援外青年志愿者主要被派往对中国友好的发展中国家从事为期半年至2年(一般为1年)的汉语教学、体育教学、医疗卫生、信息技术、农业技术、土木工程、工业技术、经济管理、综合培训、社会发展等有益于发展中国家公益事业发展的服务。
援外青年志愿者工作由团中央、商务部主办。受商务部委托,由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协调承担招募、选派任务。今年的公开招募选拔工作已经展开。根据规定,援外青年志愿者需要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2、年龄一般在20岁至35岁之间,确属援外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必需的,年龄可适当放宽; 3、身体健康;4、一般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5、品行端正,无犯罪、记过处分记录;6、忠于祖国,乐于奉献,热爱志愿服务事业,志愿到发展中国家从事志愿服务工作。
援外青年志愿者由派遣单位提供从中国往返受援国的国际旅费,基本生活费(包括伙食费、公杂零用费)每人每月200美元,此外还包括服务期间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医疗保险等费用。同时,我驻相关国家使馆经商处协调接收志愿者的受援国有关用人单位为志愿者提供免费住宿。
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自2002年初正式启动以来,至今已有一百余名志愿者已经或正在老挝、缅甸、埃塞俄比亚等国开展志愿服务。 ──2002年3月29日,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面向全国公开招募赴老挝服务志愿者,李泓霖等5名入选者赴老挝开展了为期6个月的中英文教学、计算机培训、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象征着中国的青年志愿者走出国门。 ──2003年1月,团上海市委、青年志愿者协会申请承办了“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老挝项目”。同时,团深圳市委、青年志愿者协会也申请承办了“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缅甸项目”。两年多来,上海先后派遣了4批35名青年志愿者赴老挝从事中英文、体育、音乐和电脑教学、医疗卫生、农业科技、企业管理等服务。 ──2005年是这项工作突破的一年。商务部把青年志愿者赴国外服务工作纳入了对外援助的范围,向国外派遣了60名志愿者到埃塞俄比亚、老挝、缅甸灾区开展服务,到埃塞俄比亚象征着中国青年志愿者首次踏上了非洲大陆……
作为一项国家的重要战略支出,中国的对外援助是以维护世界和平、维护我国的根本利益、保障我们国家的安全,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进一步营造和平的国际环境为战略目标,不附带任何的政治条件,得到了许多国家的广泛赞誉和高度评价。援外青年志愿者的工作从2005年开始纳入了国家援外工作的内容,成为了一项国家行动。虽然开始得时间不长,处于起步阶段,但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援外工作目前已取得良好成效,出现了良好的开端。
2004年11月商务部公布了《援外青年志愿者选派和管理的暂行办法》,把援外青年志愿者这项行动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今年的1月份中国政府发表了《中国对非洲的政策文件》其中明确提到了要鼓励并引导志愿者赴非洲国家服务。在今年的4月27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访问非洲的时候,在尼日利亚的国民议会发表了重要演讲,其中提到“要鼓励中国青年志愿者赴非洲参与建设事业”。
今年的6月22日,温家宝总理在南非举行的首届中国南非商务合作论坛的开幕式中发表演讲时,也指出“支持中国青年志愿者来非洲工作。”目前,援外青年志愿者工作已初步建立了一整套的制度。团中央和商务部建立了援外青年志愿者工作的联席会议制度,由双方的领导来担任联席会议的领导职务。
“中国开展援外青年志愿服务时间虽然不长,但开局良好,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和受援国的广泛赞誉。”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部长、中国援外青年志愿者工作联席会议副主席王雪峰向《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指出。
2002年5月,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启动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通过公开招募、自愿报名、集中派遣的方式,派遣青年志愿者赴老挝等发展中国家服务。“开展援外青年志愿服务,有利于树立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促进中外友好与合作。”王雪峰说。志愿精神具有普世的价值观,能为不同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的国家和人民所接受,向国外派遣志愿者也是很多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
王雪峰表示:“开展援外志愿服务,可以在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在中华文化与世界多民族文化之间架起沟通、交流的桥梁,有利于增进民间友好,进而为发展国家关系服务;可以宣传中国和平发展的理念,传达中国青年和人民对世界的爱心,凸显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他说:“中国青年志愿者赴海外服务,完全是无偿的,同我们对外的其他援助一样,是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这就是中国与其他国家交往的态度,说明中国人有感情,有同情心,有责任感。”
“援外志愿服务具有投入少、收益大,方式灵活、受援国易于接受等特点,是区别于政府间项目合作的崭新援外项目,丰富拓宽了对外援助的内容和领域,对于巩固和加强中国同受援国的友谊具有独特的作用。”商务部对外援助司副司长、中国援外青年志愿者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赛旦霞说。
同时,“援外志愿服务,是中国青年工作同国际接轨的一个切入点。志愿者走出国门,深入受援国学校、医院、社区等基层单位,与当地人民同吃、同住、同工作,直接为普通百姓服务,经受了磨炼,丰富了阅历,结交了朋友,增长了才干,从而为培养一大批既具有国际眼光,又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优秀青年人才开辟了新途径。”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副部长郭平说。
据了解,我国援外青年志愿服务工作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人才储量、与富有经验和影响力的国际志愿服务组织、与众多发展中国家的服务需求相比,在人员规模、服务国别、服务领域等方面,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青年志愿者在海外的工作和生活中,有不少故事值得其他青年人分享。
2004年12月26日,东南亚发生大海啸。泰国安达曼海的美丽的珊瑚礁表面在海啸过后覆盖了大量的家电、断墙、铁板房顶等垃圾和杂物……包括李彬在内的中国志愿者一行18人于2005年2月25日晚抵达这里,进行珊瑚表面的清理和打捞工作。
来自交通部南海救助局的李彬,是一名工作在救捞一线的潜水救生员。在2005年2月,他成为“中国青年志愿者赴泰国救援服务队”的一员。李彬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仍历历在目──“潜水救捞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随时可能遇到不可预见的危险。记得3月5日下午3时20分,在皮皮岛执行潜水打捞任务时,作业海域忽然乌云密布,狂风暴雨大作,阵风达到七八级,工作母船‘MANTA QUEEN’号在风浪中突然走锚,并不断向一侧的礁石靠近,随时有触礁的危险。
情急之中,船长来不及通知潜水人员,就突然发动主机试图驾船脱离危险区域。当时我、杨军华和容超文等六名志愿者正在水下作业,突然听到水面发给我们的紧急出水信号。正准备出水的时候,突然又传来了雷鸣般的螺旋桨转动的声音,大家都知道噪音在水底传播很快。此时如果上升出水,随时有被螺旋桨吸进去或者击中的危险,情况非常危机。凭借多年的潜水经验,我马上通知队友不要上水,而往深水区域和船舶移动的反方向潜游,准备到达安全区域再行上升出水。与此同时,队领导和水面保障人员沉着应对,启动应急预案,战胜了危机,我们顺利渡过了难关。”
在短短的十几天中,中国志愿者的国际援助行动感染了船上的每个泰国船员和在场的其他各国工作人员,他们自觉加入到中国的志愿者行动中来。泰方的工作人员在锚锭上写上“CHINA-THAILAND”(“中国-泰国”),他们说:“这象征着中泰之间的友谊。中国青年志愿者为我们做的工作安达曼海永远不会忘记!”李彬说:“我觉得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非常值得、非常有意义的。”
王海滨和李彬一样,同样是和水有着不解之缘。从今年1月至7月,深圳体工大队游泳队教练员王海滨以志愿者身份,服务于缅甸国家游泳协会,任总教练一职。很多人都知道,缅甸竞技体育实力,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东南亚地区是很强的。比如在游泳领域,当时缅甸游泳运动员的成绩在东南亚首屈一指,没有任何国家可以与之抗衡。但由于种种原因,近40年里,缅甸整体竞技体育水平停滞不前,缅甸希望我国派遣专家志愿者赴缅甸帮助发展当地的体育,尤其是竞技体育,打破近 40年停滞不前的状况……
王海滨一去就成为国家队主教练。“针对缅甸运动员自身特点结合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一套完整的、适合当地运动员的训练计划,与队员在同样艰苦的环境里共同奋斗,积极努力地工作着。功夫不负有心人,在5月末进行的全缅锦标赛上,我的队员包揽了全部参赛项目的金牌,并2人3次打破全缅最高记录。”
在王海滨服务期满要离开缅甸时,当地以每月1500美金包吃住为代价,希望他继续留在缅甸执教,王海滨婉言谢绝了。临行前,体育部长送了王海滨一套将军制服,队员送了王海滨一个缅甸的名字“郭丁哈”,意思是将军或者强悍的人。王海滨告诉记者:“我深深地体会到,海外志愿服务对我专业特长的发挥、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因为那是一个青年人树立自我信念、展现自我才能、提高自身素质的好舞台、大舞台。”
冯艾是一个女孩子,去年8月报名参加由团中央、商务部共同实施的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赴埃塞俄比亚从事为期半年的中文教学志愿服务。这位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的工作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在亚的斯亚贝巴大学进行中文授课,二是受中国大使馆的委托,为中埃合资公司以及不同国家驻埃使馆的官员和家属教授中文。
“我的服务单位亚的斯亚贝巴大学是埃塞最好的大学,以前外语系没有中文课,我们的到来让外语系首开中文课。报名通知贴出不到一周,就有超过200人报名,除了学生,也有教师,还有门卫、清洁工。最终,在系主任的安排下,我与另外一位志愿者开设了本科生班、研究生班和教师班。由于各种原因,大学直到12月中旬才开学,而再过一个月我们就要回国了。学生都在问我:‘你们走了我们怎么办?谁来上中文课呢?’系主任也希望我能留下,经过认真思考,我向团中央和商务部提出将服务期从半年延长至一年的申请。当我把这个决定告诉学生时,他们忍不住欢呼起来,争相和我拥抱。”
“我光荣,我是中国青年志愿者!”如今,在广袤的非洲和亚洲的土地上,都有冯艾的同伴的足迹,许多的人、许多的事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是一项传递友谊、播撒爱心的事业。“对于我们每一个援外志愿者,这样的计划给每个人的生活都带来别样的东西。”冯艾说:“我相信,每一位参与到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的年轻人,必将获得他们生活中从来不曾拥有的新东西。”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