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中国》:关注贫困大学生
《今天的中国》2006年11月4日播出《关注贫困大学生(上)》,以下为节目内容。
内容提要:一对亲兄弟同时考上大学,哥哥冒着生命危险深夜进山捉蝎子,弟弟则远离家乡外出打工,但开学在即,他们两人挣到的钱连一个人的学费都不够。面对那扇已经敞开的大学校门,等待他们的命运是什么?
家境贫困的她用捡来的颜料和画笔学画,却在高考中拿到了专业成绩全国第53名。4年6万元的学费,像一座大山横亘在她的面前。她将怎样翻过这座大山去追逐自己的梦想?
怀着沉重的心情来参加节目录制,却带着巨大的欣喜离去。在节目录制现场,他们有着怎样的人生际遇?
本期嘉宾:
张保庆:原教育部副部长,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的理事长。
崔邦焱: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主任
李书福:吉利控股集团的董事长
主持人:观众朋友你好,欢迎来到China Today《今天的中国》,我手里的这张纸上写着500万,今年大概有500万的学生,已经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这原本是一件非常令人高兴的事情,但是这500万人当中有人欢喜有人愁,到底是哪一些人在发愁?他们愁的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一起看一看荧屏中这幅画,画中这位美丽的小女孩,她手上拿的是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当她即将要迈入她理想中的大学校门的时候,她滋生出的是另外一种愁苦和无奈,今天这幅画的,还有我们画中的女主人公就在我们的现场,但是我暂时不想介绍给大家,我现介绍给大家的,是另外正在发愁的一对兄弟,他们是苗云和苗浩,大家掌声欢迎苗云和苗浩兄弟上场。
主持人:你好。
苗云、苗浩:你好。
主持人:苗云、苗浩你们从哪里来?能不能自我介绍一下。
苗云:我们是来自陕西榆林市佳县的。
主持人:佳县。
苗云:对。
主持人:那个地方很贫穷吗?
苗云:是,是全国重点贫困县。
主持人:我听说你们两人今年是同时考上大学?
苗云:是。
主持人:我们的编导把这个手电筒给了我们,你跟大家说一说,你跟手电筒有什么样的一种关系?
苗云:我就是用这个手电筒捉蝎子,然后来赚钱。
主持人:为什么要捉蝎子?
苗云:因为蝎子是药材可以卖钱。
主持人:挣钱是为了什么呢?
苗云:为了支付学费。
主持人:支付学费。现在为止捉了多少蝎子?
苗云:现在总共抓了有2200只吧。
主持人:赚了多少钱?
苗云:200块(钱)。
主持人:已经有200块钱了?
苗云:对。
主持人:哥哥你在捉蝎子,我们都知道有一个成语叫蛇蝎心肠,那蝎子是有毒的。
苗云:对。
主持人:那你有没有中过毒?
苗云:有。捉蝎子它本身其实并不是很危险,它危险的地方在于就是走的路,因为都是在晚上,然后路又不好走。
主持人:非常崎岖吗?
苗云:非常狭窄,只有这么窄。
主持人:这么窄。
苗云:这边是山,这边就是悬崖。
主持人:你能稍微给我们演示一下吗?
苗云:可以。
主持人:可以的,来。比如这是一座山,这是一个悬崖,你大概是怎么样爬的?
苗云:就是这样过。
主持人:这样子过去?
苗云:对。
主持人:好谢谢,来,坐。那你能告诉我们当时怎么中毒的?
苗云:当时是有只蝎子,然后我没夹紧,掉到地下了,然后我准备再把它夹起来的时候,脚下一滑然后就,手正好就碰到那只蝎子,然后蝎子就把我这手指给蜇了一下。
主持人:结果呢?反应是什么?
苗云:就是这一块吧,就肿得很厉害,这个拇指肿得有这么粗。然后整个胳膊就抽疼。
主持人:那这样的话你还到医院去看。还要花钱
苗云:不去。
主持人:那怎么治疗?
苗云:也不进行治疗,就是当时就把那只蝎子给弄死,然后在伤口就把它的体液涂一点,可以减轻一点痛苦。
主持人:那弟弟在干什么?
苗浩:我是在西安打工。
主持人:西安打工。
苗浩:就在西安的一个货运公司打工。就帮人送货去,有时候就抱这么大个箱子,走好几里路。
主持人:好几里路。要走多久?
苗浩:最多一次走了十几二十里路,一次就送一件货。
主持人:那哥哥捉蝎子,捉到现在已经挣了200块钱了,那弟弟挣了多少?
苗云:他比我多,他挣了500了。
主持人:挣了500呀?那你们两位如果今年要上大学的话,挣这些钱也是为了付你们的学费是吗?
苗云:对。
主持人:学费一共要多少钱?
苗云:包括住宿费一共下来,我们两个就得花一万三。
主持人:一万三?
苗云:对。
主持人:但是你们到目前为止,加起来也就挣了700块钱,那离那个数字很遥远。
苗云:对。
主持人:那其余的款怎么筹集呢?
苗云:我们也不知道,就是应该是家里面能借多少借多少吧。如果实在借不来,那也就,如果只能一个人上的话,就一个人上,如果是都不能上,可能就是都休学吧。
主持人:那假如说最后筹到的款和你们挣到的款,只能满足一个人去上学的话,你们怎么选择?
苗云:因为我是家里的老大,我应该承担家里的一点义务、责任。然后我自己赚钱来供我弟弟上学。
主持人:弟弟接受吗?哥哥这么做。
苗浩:我认为应该是我来赚钱,帮哥哥支付学费,因为毕竟他考得比我好,出来也比较有前途。
主持人:现在两兄弟你们非常发愁,是否能够同时上大学是吗?
苗云:嗯。
主持人:好,那么我们今天给你们两位请到了很重要的两位嘉宾,然后我们一起站起来欢迎他们,好吗?有请前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也是现在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的理事长,还有我们的吉利控股集团的董事长李书福先生,有请两位上场。
张保庆:我刚才听你俩对话,你们弟兄两个的精神很可嘉的,但是你们两个上学的问题,我想没有什么问题了,基金会要资助你们。
主持人:看来张部长已经给解决了。
主持人:张部长还有李先生,刚刚两位都在底下,听到两兄弟的故事,我不知道两位什么样的感受。
张保庆:我听了之后,我心情应该说很复杂,因为每一年的开学都会遇到一些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家里面有这样那样的困难,而且我个人看法,像这种状况恐怕在我们国家里面还要长期存在,包括听到你们两个兄弟对话,包括看到这些情况,我应该说心情还是有点沉重的。
主持人:我知道您是去年才退休的,你原来是为了教育事业忙碌了一生,为什么在刚刚退休不久,又接受这份重任。
张保庆:也不叫什么重任,因为我在位当副部长期间,一直是负责资助家庭困难学生的,虽然这些年来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应该说在这方面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的,但是从全面来看,还做得不尽人意,我的这个事情没做好啊,我还多少有点不甘心,所以退下来之后,成立一个基金会,这个基金会的主要宗旨,也是资助困难学生。
主持人:那基金会等于是有半年多了成立,它主要的资金来源是从哪里来?
张保庆:募集啊,募集。向社会各方面募集资金,企业。
主持人:企业。
张保庆:还有个人。
主持人:个人。到目前为止,它最大的一笔捐款是多少?
张保庆:现在最大的一笔捐款就是李书福先生,这个吉利集团 5000万。
主持人:我知道张部长,其实除了您这个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之外,其实帮助贫困学生的还有其他的基金会,为什么李先生你偏偏选择了张部长这个基金会?一下子投入巨资给他们。
李书福:张部长这种正气正义和他这种社会责任心和事业心,像我们这些人被深深地感动、感染。这是一个原因,另外我们在捐资的过程当中,商量了一个非常好的一种方法,就是说它(基金会)同意把捐资部分由我们企业自己专门成立一个吉利教育专项资助计划,来实施这么一个计划,这样的话就保证这5000万块钱能够一分不少地用到学生身上。
主持人:这些学生我不知道,你们怎么去找到他们的?
李书福:他们是这样,一个教育部的干部在你们那个县,我也叫不出来名字。
苗云:科技部,佳县。
李书福:科技部的一个领导在他们那个县挂职,当副县长。
苗云:对。
李书福:当时是这样,他知道了教育部,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吉利教育专项计划,也是在媒体上看到的,然后就给我写信,他们这里可能有25个学生,结果我们这25个学生都考上了全国各地不同的大学,需要帮助,那么我们的工作组认为,25个太多了,后来决定资助10个,科技部领导他得到这个消息以后,他很不开心,觉得你看那怎么办,25个,你说资助10个,还有15个怎么办,他说现在是深夜三点多,我就再次地给你写信,说给我写信,就打扰您的工作,不好意思,但这些事情他说,你如果说给资助10个,那么还有15个,他说他要拿自己的工资,来帮助这15个学生解决上学的问题,那我们觉得这个也不好,他拿工资,你说来帮助这15个学生,后来我们决定这25个都给资助吧,好像是这个样子。
主持人:决定了吗?
李书福:决定了。
主持人::现场我们有吉利大学的校长罗晓明先生,他也是吉利资助计划的新闻发言人,吉利大学今年招生的话,有没有计划要招生一部分的贫困大学生到你们学校去?
罗晓明:有有,我们估计今年可能会达到一两百个人,可能这个量,我们现在预测这样一个数字。
主持人:预测这个数字,那吉利大学现在已经有决定收取的学生吗?
罗晓明:有啊,今天来到现场的是来自我们四川甘孜县的一个藏族的小姑娘,叫四朗德吉。四朗德吉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有着音乐天赋的这样一个小姑娘,所以四朗德吉也将会得到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吉利教育资助计划的资助。
四朗德吉:大家好。
主持人:非常可爱的一个藏族小女孩,你怎么会,是自己报名呢,还是说别人推荐你参加这个项目?
四朗得吉:是自己报名的。
主持人:自己报名的。
四朗得吉:对。
主持人:怎么会知道的?
四朗得吉:当时我住在老师家,高考完之后我就住在老师家,因为那边还有演出这样子,然后我住在老师家,然后老师就在上网的时候就查到了,然后他就让我去,他觉得我符合这个条件就让我去。
主持人:那你今天来之前你知道你已经被吉利大学录取了吗?
四朗得吉:嗯,知道。
主持人:已经知道了。
四朗得吉:对。
主持人:那你怎么感谢我们在场的这个校长,还有我们吉利大学,还有我们的张部长,怎么感谢?
四朗得吉:肯定要给大家唱一首歌吧。
主持人:唱一首歌。
主持人:欢迎回来。这里是上海大众途安品牌独家赞助播出的今天的中国,我记得我看过一个材料,是张部长您在,就是吉利资助计划启动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上,有过这样一段话,你说吉利不是中国最好的企业,吉利也不是中国最赚钱的企业,但是吉利这一次却拿出了最大的一笔钱,5000万。
张保庆:我多次重复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企业赚了钱之后干什么,这可是个看来很简单,但实际上是很难回答的一个问题,我为什么很赞赏他们呢?应该说给我们中国的企业家,在这一方面也算树了一个样板。
主持人:您在接触企业的过程当中,你觉得其他的企业家是否跟李书福先生一样,有这样的一种社会责任感?
张保庆:有一部分企业家应该说有社会责任感的,但是我也坦率地讲,有相当多的企业家大概这个思想认识,还没达到这个情况,或者说对社会应该负一定的责任,要为社会承担一定责任的这种感觉,在有一些企业家里面还没找到,我们说这一条上,可能传出去会得罪一些人,这可能是我们中国企业家或者还不太成熟的一个标志。
主持人:刚刚张部长也谈到了,现在很多企业家挣了钱,他的一个社会责任感,那么现场我们也一个特约评论员,他是《北京青年报》的评论部的主任张天蔚先生。我想张先生你在这方面有没有一些补充?
张天蔚:那么实际上现在新闻界对中国的企业界,长期都有一个判断。就是认为我们中国的企业家还不是十分的成熟,实际上我们判断西方的大企业家,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标准。那么现在就是说,可能因为我们中国的民营经济,包括企业家这个阶层,实际上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可能他们发展的历史也很短,那么他们形成这种社会的责任感,可能也是在和企业成长的过程当中慢慢地在成长,现在也终于看到像李先生这种拿出这样的巨款来投资到教育基金上来,我觉得也确实是证明了企业家阶层正在走向成熟。
主持人:部长刚刚讲了,就是说基金会,你这个资金来源是从企业来,还有一个从个人来。
张保庆:因为是这样,我们提法是向海内外广泛募集,但是从目前情况看,可能重点募集的对象,可能还是企业。因为现在我也很感动,我们基金会成立之后,个人捐款也捐了450万,450万。
主持人:450万,最多的一个人捐了多少?
张保庆:我们下面坐的刘道义女士,她自己捐了10万。
主持人:刘老师捐了10万。来,话筒给(刘老师)。
刘道义:我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我们的待遇还是比较好的,我们有了积蓄以后,也不想置房产,因为我们有了房子,公家给了,生活条件也不错,也不想开汽车、买汽车,所以我非常愿意把这个钱投在张部长这个基金会上。
主持人:我们现在现场再请出一位嘉宾,是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主任崔邦焱先生,大家掌声欢迎。你好,崔先生,来,请坐。崔先生前面我们谈到好几个学生今天已经了圆满的一个资助,我不知道教育基金会也好,吉利的资助计划也好,它们可能只是解决部分,那么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讲,可能会有什么样的一种方式?
崔邦焱:党中央、国务院,包括教育部、财政部,我们中央有关部门对于我们贫困家庭的学生上大学的问题一致给予了非常大的关注,非常关心。那么目前新考入我们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大学生们,你们不用担心,你们家庭有困难,只要你们在家里筹齐一点路费,你们到学校去,我们所有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都有绿色通道,那什么叫绿色通道?就是我们贫困家庭的学生,在报到入学的时候,他们交不起学费,他们甚至有的生活费都没有,生活很困难,那我们的高等学校就是说一律先给这些大学生们办理入学手续,让他们先进学校,踏进校门,入学以后再根据这个学生提供的情况,再核实了他家庭的贫困的情况以后,学校再分别采取其他一系列的资助措施。
主持人:那我们又回到节目最早的,前面有一幅画,我说了这幅画的,还有这幅画中的女主人公就是同一个人,她就在我们现场,我们现在有请周园。来,再回到周园的那幅画。周园我知道你是来自浙江宁波,是考上了哪一所学校?
周园:中国美术学院。
主持人:听说你家里情况也是蛮困难的?
周园:是的。我爸爸十多年前,就因为工伤病退了,现在就丧失了工作能力,现在一直在家休养,我妈妈前两年动了一次比较大的手术,医生说她不能劳累,很容易病变,或者引发某些毛病,我的颜料和画板,还有一些画笔都是一位清洁工阿姨送给我的,她把一些学生用下来的颜料和一些笔全都送给了我,有些颜料虽然干了,我就加些水,用颜料的刮刀把它磨一下,让它能湿润一些,稍微好用一些,即使这些干的颜料画出来的画并没有像普通颜料画出来的画那么鲜亮,但是这样我也是考上了中国美术学院。
主持人:听说你学习还很优秀,排在第几名?
周园:考美术学院的时候,我的专业课成绩是考在全国53名。
主持人:53名,恭喜。周园,我们就想问一下,那么好的成绩,然后又得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为什么你画中的你眼神会这么忧郁、无奈?
周园:因为我没有钱交学费。
主持人:美院的学费是多少?
周园:美院的学费,单单学费就要一万五一年。
张保庆:我为什么问你学费,因为她学费太高,咱们资助标准才6000块钱,我们商量一下,商量一下,你还有几年?
主持人:她刚上,今年刚上,四年。
张保庆:我们商量商量把这个事情给你解决了,至少把学费给你解决了。这个事还是要好好学,只要学好了,我总觉得刚才我们多次讲,我们这一代希望大家能够成才,成才是第一位的,你既然有这个才能,那就要好好地干。
主持人:谢谢部长,谢谢。周园还是非常非常的幸运,所以刚刚部长说了,把你入学的这个学费,已经解决了,那今天周园除了画了这幅画之外,她又画了另外一幅画,我们一起看一看,周园,来跟我们讲一讲,你这画中有别人的冷眼,还有鄙视,还有生活费的来源。
周园:贫困生不仅是物质上,和经济上的困难,也受到心理上的压力,他们不希望看到别人的歧视和另眼相看。
张保庆:现在这个资助是国家的资助,不是谁的施舍,好吧。一点都用不着,心理上有什么感觉。我们这个基金会,是国家的资助知道吧?也不是个人的。
主持人:周园你想把这幅画送给谁?送给部长。当同学们拿到录取通知书,走到学校的大门,其实这一段路并不是很长,但是对于很多贫困大学生来讲,这条路是非常的艰辛,好在国家和社会方方面面,都为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那么当学生进入大学校门之后,可能很多的贫困生会和周园一样心怀不安,那么怎么样让大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业,下周同一时间继续关注上海大众途安品牌独家冠名播出的《今天的中国》,非常感谢大家,谢谢。
主持人:观众朋友你好,欢迎来到China Today《今天的中国》,上一期节目,我们一起聊了贫困大学生怎么样进入大学的一些经验和故事,那么面对四年的大学生活,他们依然还存在很多的困惑,那么今天我们将继续讨论这个话题,在我们现场的三位嘉宾,这位是原教育部副部长,也是今天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的理事长张保庆先生,你好张部长。
张保庆:你好。
主持人:这位是我们吉利控股集团的董事长李书福先生,你好,李先生。
主持人:这位是我们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崔邦焱先生,你好,崔先生。
主持人:今天在我们现场有来自天津农学院、北京大学,还有吉利大学等等学校的,一些贫困生,欢迎你们的到来。很难得我们有这样的一个机会,让我们的学生和我们几位领导,还有我们的企业家在一起,能够有这样一个交流的机会,那么今天同学们,如果就贫困生的成长过程当中,有一些困惑或者疑问的话,你们现在可以提出来,来跟我们的领导和企业家,进行一番交流。
观众:就是说如果贷款,我把所有的准备资料都已经准备好了,那能不能就说这样就一定能贷到款呢?我想问一下这个问题。
张保庆:这个崔邦焱,这是他负责,我现在是老百姓了,他是官方代表。
崔邦焱:按照规定,有学校和银行的规定,资料准备齐全以后,当然有一个审查的过程,现在我们的新机制和新政策,要求是学校来负责审查,还要审查你家庭经济状况,你的贫困程度,还要看看你的经济来源,在审查情况属实的情况下。
张保庆:我再补充一条,国家助学贷款,可能有一些同学不太清楚,为什么要推行这个国家助学贷款,就是刚才你们讲的这个问题,困难学生,因为现在在校生人数多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很多同志不了解情况的,你像六十年代我们上大学,1964年、1963年一年招多少学生?只招几万人,当时1964年我们进校,那年还扩招,也叫扩招,毛主席支持要多招人,那一年才招十几万人,十七万人,当年在校生人数才六十几万人,所以那时候工作做得好,也是因为人数少,现在人数多了之后,困难生的绝对量肯定多了,只有通过国家助学贷款,借助金融部门的介入,才有可能把我们这个绝对量很大的高校学生才能给它覆盖掉,就是扩大覆盖面,有个很深的意义在里面。
主持人:还有我们到毕业以后,如果有助学贷款的一些同学可能会面临要还款,假如说你们面临这种就业困难的话,崔主任有什么更好的一些建议给他们。
崔邦焱:不是,现在我们新政策和新机制,已经从2004年6月份开始施行的,短短的一年多的时间,我们现在新增的贷款人数是150多万,新增的贷款金额是130个亿,这个不得了了,那么现在我们新政策新机制的规定,是学生毕业以后在一至两年内开始选择还款期,六年内必须还清,那么我们这个新的政策,就是过去是四年,现在延长了两年,就是考虑到我们目前就业有一些困难,学生在短时间内还款比较困难,所以延长了还款期限。
主持人:我可能工作找得也不是太理想,可能我短期内也找不到好的工作。
崔邦焱:国家助学贷款的代偿政策也是我们新政策新机制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政策设计的是鼓励我们享受国家助学贷款的这些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毕业以后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基层去工作,因为这些地方是大量的需要他们。
主持人:如果我去了以后呢,这笔钱是要我自己还,还是谁给我还?
崔邦焱:如果我们到了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根据国家的需要去了,我们国家财政就会给你代偿这一部分国家助学贷款,就会代你偿还。
主持人:在座的同学当中,知道这样一个新政策即将要出台,可能谁会选择?你会选择?
观众:在大二的时候,我就是有一个初步的计划,如果可能的话,在大学四年毕业以后,我会选择去支援西部。
崔邦焱:代偿计划,今年就启动了教师计划,国家财政已经安排了10个亿,就是今年的大学毕业生,只要你报考到西部的县以下的学校去教书,每人每年国家就要给你资助一万五千块钱,今年就开始了,告诉你今年就开始了。
观众:那我可能会选择。
崔邦焱:不管哪个计划,我们欢迎你,支持你。
王钢清:在我们学校助学这方面有好多个层次,刚才崔主任他说的是奖、贷、助、补、免吧?我们那里头,好像我的概念中是七个层次,有奖、贷、补、助、缓、减、免,大概是这些,还有一部分是勤工助学,原来我们学校雇一个临时工,才有400块钱,可是我六层楼,一层楼一个学生打扫卫生,给他100(元),那么我是花600块钱,宁可雇学生,我不给外面,让学生通过劳而获,不惯他那种白得的思想,我可能还会加大,我这个力度,工资的额度和岗位数额还要加大。
主持人:不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吧?
王钢清:不会,不会。我设计一个人一天劳动时间不得超过一个半小时,100分钟,他一天劳动量不能超过100分钟,就按照这个设计,设计他这个劳动数量强度,然后有的学生实在太困难了,当时先暂缓,先停一停,先不交,但是学该上得上,然后根据他的情况调查清楚了,我的办法不是开始给减,先缓,缓完经过一年两年、三年的观察了解,因为同学的眼睛是亮的,通过内查外访,确实他真困难假困难,确定确实困难的,该减的减,该免的免,我们今年有一个,父母双亡的学生叫陈达,这个学生一看这么困难全免,还有一个,我们有一个学生,藏族的学生,和她一样,一个央金措姆,还有一个是叫泽仁卓戛,这两个学生入学,就拿200块钱到学校,那么我们没有和她(们)要任何学费,现在书照常往下念,而且还保证她(们)顺利毕业。
主持人:这样我们让两位领导,部长,还有我们崔主任,你们来评价一下,他们学校对于你们一系列的政策落实情况怎么样?
崔邦焱:作为一个校长,心目中有哪些学生因为困难没有上学,这也是很难的,一个学校一万多学生吧?
王钢清:一万一。
崔邦焱:一万多学生,这就说明我们工作到位了,我们相信这样的学校也很多,我们也希望我们有更多的高等学校,能像我们天津农学院一样,花更多的精力,下更大的功夫,来把这项工作做好。
主持人:但是有一点前面张部长问过苗云、苗浩两兄弟,张部长也觉得很困惑,他们怎么会不知道这样的一些政策?
李书福:其实越是落后的,越是偏僻的,越是在社会最底层的,他越是没有这一种了解世界、了解全国的这种通道,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样广泛地发动,让大家都明白,而且很多的学生和家长,他都不相信我们资助。
主持人:这些信息是那些志愿者,你们派下去那些志愿者告诉你们的吗?
李书福:是啊,有时候还吵架。我们的人比方想进去,跟那个学生讲到校门口他说你不能进去,有时候比方我们到县里面去,找县里面一些教委,或者找县里面一些领导跟他们去讲,教委和县里面一些领导他也不相信,觉得你们这几个人干什么呢?提着一个包,对不对?还说到我们这儿来资助,他不信,所以说这个信息怎么能够顺利地传达出去,这个是很重要的。
崔邦焱:这个主要是宣传问题,过去我们张部长也是经常的花了很大的精力组织带领我们推动这项工作,应该说去年,我们的宣传力度也很大了,今年我们也开了新闻发布会,也要求各大报纸,要求我们的高等学校在发录取通知书的时候,都要把我们国家,包括他的学校的资助政策和措施,一定要随录取通知书寄送到我们新考入大学的学生的手中。
张保庆:我觉得还是可能宣传还没有把这个政策能做到家喻户晓,这是一个主要问题。第二个也可能有些学校,没做到这一条,第三条我也不客气地讲,有些学生本人,甚至包括一些学生家长,往往不注意这个问题,因为我们之前还有一个规定,除了随着录取通知书发出去之外,我们有很多小册子,资助政策的小册子,发到高中毕业班去,就是高考之前要学一下,这可能是落实上的问题,中国现在很多事情,我同意你讲的一点,落实不够,有些很好的政策由于落实不到,结果造成了一系列问题。
主持人:欢迎回来,这里是上海大众途安品牌独家赞助播出的《今天的中国》,还有谁?好多人要讲话,部长,来,这位。
观众:非常荣幸能够得到这个机会,上一期节目我也看过,我记得张部长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就是您说解决当前中国贫困生的问题,是中国教育机构和中国政府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因为您说中国贫困生太多了,那么我这里就首先想问您,中国的贫困生为什么那么多?它的根源在哪里?是不是说中国的学费高?
张保庆:这个得怎么看待这个收费,现在是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我是这样看的,就中国搞市场经济搞到今天,高等教育这一块,第一个观点就是,适当的收费还是可以的,关键是要适当,现在有些地方不太适当了。
主持人:您觉得适当是多少?
张保庆:所谓适当是看三个承受能力,一个要看老百姓的承受能力,一个要看整个社会的、学生家长的承受能力,另外还要看我们中国老百姓实际生活水平,我跟你讲,这个政策是我设计的,1999年我们定是日常运行成本的1/4,就是这个目标,但是现在问题出在,不在收费本身,现在我的看法是适当收费,不能再退回去了,但是确实有些地方收高了,有些地方超出了刚才三个原则,这是第一。第二我们还规定一个原则,收费是对政府投入高等教育不足的一个补充,不能代替政府的投入,正常的投入,现在恰恰有些地方,它提高收费代替了政府投入,这就使我们高等教育走上一个很危险的道上去了。第三就根据中国老百姓目前的情况来看,是有两极(分化)的现象,有的有钱,有的没钱。那么简单的说法,可以搞都不收费,刚才讲了,道理都不讲了,那么现在正确的做法,都适当收费,收回来的费要搞一个二次分配,就是要反过来,把家庭困难的给免掉,我们已经规定,高校的收费的10%必须拿出来资助困难学生,每一个高校必须拿出10%来资助困难学生。如果这些政策,这些想法都落实的话,我认为不会造成现在这样一些尖锐的看法。
观众:前一段时间我也关注过媒体,中央及地方的各种媒体报道过一些,许多高等院校,学校乱收费的问题。
张保庆:对。
观众:而且也披露过许多,曝光过一些学校,一方面学生经济困难,而另一方面一些学校又额外增加一些收费项目,就无形当中增加了学生的一些负担。那么从这样来看就是说我们中国教育界为什么很大程度上与这个钱过不去呢?
张保庆:你讲这个问题是对的,不是跟钱过不去,这是我前面讲的这个道理了,第一现在收费的标准不能再提高了,如果可能的话将来要往下降一点,这是第一个选择,第二个选择,现在坚决要治理那些学校,不按国家的规定收费,你比方说国家规定的政策很明确的,就是两个费用,高等学校是一个住宿费,一个学费,其他没有了,结果现在许多学校变相的多收费,所以现在中央国务院抓的重点就是规范收费,严厉查禁乱收费行为,同时必须加大政府投入,还要资助好困难学生,所以为什么我们1999年出台收费政策的同时,同时出台了资助困难学生这个问题,这是一套政策,它这是一套完整的政策,有些人他只抓住一条,我同意你的有些说法,有些高校,有些领导,有些人他就忘记了这个全局,他就一味地去搞这个收费。
主持人:部长讲过了不能乱收费,那我们这边吉利的董事长李书福先生虽然是搞汽车自主品牌的,但我也知道你们吉利底下有好几个民办学校、大学,有几家现在?
李书福:我们都是按规定收费的。
主持人:规定收费,张部长你刚刚讲适当地要降低一下学费,我们这位民办学校的董事长在这儿,吉利的收费从2000年开始到现在一直维护在这样的水平吗?
李书福:这个民办学校跟这个公办学校有一些区别,因为公办学校是国家还要给钱的,国家财政、国家投入为主,比方说我们办企业的,我们要给政府交税,政府这个税拿去以后,通过财政部给北大、清华,每年几千万预算的,都是分给这些学校去,而民办大学国家不会给一分钱的,所以它发展起来的话,其实比国家的大学要难得多,但是这个民办大学,现在这个收费其实也不高的。
主持人:现在吉利大学的是多少?
李书福:我也不知道吉利大学收多少,其实不多,我们晓明同志发言一下。
罗晓明:是在8000到8500一年。
主持人:一个学年。天津农学院呢?
王钢清:天津农学院3200,特殊的工科4000,我们还有一个,我们农学专业的天津市本市的农学专业1600。
张保庆:我还坦率一点讲,我觉得现在我们有些高校,我们农学院是搞得好的了,有相当多的高校,它没有认真,没有下功夫,做好困难学生的工作,这是个大问题,我不是批评我们,不能光批评人家政府,就是现在我们有些高校,是不是爱学生,是不是真关心学生,真能够及时地把发现家庭困难的学生马上弄上去,就不是你这个看法了,现在有些学校不是这样做。
主持人:欢迎回来,这里是上海大众途安品牌独家赞助播出的《今天的中国》,大学生,前面崔主任也是讲到了,现在可能大学生会面临一些就业难的问题,他是很无奈的还不出钱,那作为企业家来讲的话,吉利也帮助了很多贫困大学生进入了大学的校门,但作为企业来讲,未来会不会给这些贫困大学生一些实践的机会,因为这些大学生可能跟我们城市里头不一样,他们的见识,他们的社会的背景、资源,可能比其他同学要弱很多,企业界的话会不会在这方面提供一些机会呢?
李书福:社会它是一个大熔炉,我觉得一个人的成长主要还是要靠自己,如果把自己一生都交给人家,这个我觉得也是很危险的,所以大学毕业以后,到底走一个什么样的路,都要尝试的。因为这个人都是不同的特长,有些人可能在营销方面有特长,有些人可能在画画、唱歌,都有很多,是吧?各方面不同的特长,根据自己的特长,去寻求自身的发展,另外来讲的话,如果要想毕业以后,能够很快地找到工作,我觉得你们就到吉利大学去上学,这是以前在计划经济情况下,因为大学毕业以后就要分配的,好了,你是北大的吧?你是清华的吧?你是吉利大学的吧?先分配北大和清华的,吉利大学的慢慢来,现在是自己去找工作,以后我觉得企业如果要找人的话,绝对不可能先找北大和清华的学生。
张保庆:我给李先生补充一句话,李先生讲他是根据吉利这个企业,他是需要这种类型,但是我补充一句话,不够全面,就是用人是讲规格的,培养人也是要讲规格的,就是说我反对学校,他这个思想我同意,反对千校一面,都是一个模式这是不行的,就是说学校你是什么学校,你培养什么人这个定位要定准,他讲这个意思是这个,但是不能说,北大、清华的学生不行,那还是行的。
崔邦焱:我们培养的目标不一样,北大、清华更多的学生,他今后要从事科学研究,我们要发展我们的科研,我们航天飞机要上天。
观众:第一点,李总,咱们都是穷孩子出身,您能走到今天,我表示对您的尊敬,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就我理解,您刚才那段话的意思,就是说不论是北大还是清华,还是吉利大学,不管你之前是什么大学,你最后找工作的时候都凭的是自己的能力,而不是以哪个学校来评断你的能力,这是我理解你的意思,是这个意思,第三点,李总,我是一个年轻人,说的不对请您见谅,我感觉,毛主席有一句话叫没有调查说话就要慎重一点,有机会我请李总到我们北大去逛逛,谢谢。
主持人:一系列的政策出台,去帮助这些贫困大学生,但实际上这个效果还是存在一定的距离,那您个人觉得这个政策上,您还有什么更好的一些建议?
张保庆:我原来提过一个口号,决不让任何一个家庭有困难的学生,因为家庭困难而完不成学业,原来我是这样提口号的,提了好几年,后来人家很多人跟我讲,你这样提不行太绝对了,后来我赶紧改了,就是说努力做到不让一个家庭困难学生因为困难而辍学,什么原因呢?就是我发现,确实不敢否认有个别学生,有个别地方,也有因为家庭困难放弃学业的,这是有的,你比方今天苗家的两兄弟,你们兄弟俩,我看你们两个,你们兄弟两个感情很深,推让、谦让很厉害,那如果我们要没有这个资助跟上去,你们兄弟两个上大学,恐怕得有一个要做牺牲了,对不对?这些事情是有的,中国这么大肯定存在,我不否认这一点,我的建议是,建议中国这个情况,那就是社会各界要动员起来,就包括我们这个基金会,都要动员起来,有一句话嘛,叫众人拾柴火焰高,你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大家都要群策群力,共同努力配合政府,把这个做好。
主持人:谢谢张部长。在我们节目的最后,我们先把上期节目得到资助的几位贫困生请上台,来,苗云、苗浩、周园,还有德吉。然后大家手里有一个小小的苹果卡片,你们可以把你们对贫困生最想说的一些寄语写下来。
张保庆:我写的是基金会一定要配合政府把资助困难学生的工作做得更好。
李书福:中国教育必须进行时代变革。
崔邦焱:希望贫困家庭大学生们自强自立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苗云:愿所有贫困学生都能得到资助,顺利完成学业。
苗浩:部所有人民将会永远感谢政府。
周园:我愿全国贫困大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业。
四朗德吉:贫困是我们成功路上的绊脚石,但我们会自强自立回报社会。
主持人:所以其实贫困并不可怕,贫困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我们的一笔财富,它注定了你和其他人有不同的人生,当你们一个个坎,困难的坎过去之后,你们可能像这苹果树一样,会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谢谢大家。也请大家把你们的寄语贴到我们的苹果树上,谢谢。(完)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