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时政 > 时代观察

李陀:林达肤浅似琼瑶,在严肃文学里不值得讨论

罗皓菱 · 2013-07-01 · 来源:中国新闻网
李陀炮轰林达事件 收藏( 评论() 字体: / /

 

  

  “林达这几本破书,这么大影响,真是很难过。就好像当年三毛和琼瑶的流行,在严肃文学里是不值得讨论的,这么肤浅的书流行,它们造成的混乱是很严重的。”

  日前,著名作家、评论家李陀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温故沙龙”上批评林达,“林达这几本破书,这么大一个影响,真是很难过。就好像当年三毛和琼瑶的流行,在严肃文学里是不值得讨论的,这么肤浅的书流行,它们造成的混乱是很严重的。”此番言论一出,立马引起网友争议。历史学者范泓认为,李陀先生一家之言,将林达划归琼瑶一类,这说法本身是不负责的。

  日前,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举办的温故沙龙“中国人与国际纵队:西班牙的召唤(1936―1939)”在清华大学举行。倪慧如、张承志、韩少功、李陀、索飒、刘禾、鲍昆、格非、王中忱等嘉宾出席。这个话题的由头是源于倪慧如的新书《当世界年轻的时候》在大陆出版,又恰逢今年是西班牙内战的国际纵队撤出西班牙75周年。

  从1936年到1939年,来自53个国家的4万多名志愿军先后来到西班牙,与当地反法西斯军民并肩作战。在这支国际大军中,也有中国人的参与,但是,他们的身份和故事却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半个世纪后的一次偶然机会,一对旅美华裔夫妇发现了西班牙内战时中国人的身影。这对夫妇决定追寻先人足迹,发掘这些勇士的事迹,填补历史不该留下的空白。历尽十余年,八方求索,终于完成《当世界年轻的时候》,成为国内第一部描写参加西班牙内战的中国人的著作。

  在沙龙的提问环节,有读者提问时提到林达夫妇所著的《西班牙旅行笔记》,李陀接过话头:“你说到林达,我就不能不说话了,林达这几本破书,这么大影响,真是很难过。林达一不是学者,二不是作家,甚至也不是记者,顶多是一个很糟糕的业余。谁纵容了这么一个业余不负责任的言论?这么一个肤浅的观察,这么一个充满了偏见的、充满了无知的思想在中国大规模地贩卖?我更关心的是什么样的环境,文化环境、出版环境,造成了这么肤浅的书的泛滥,我觉得这是需要思考的。”

  他说,“关于林达这几本书,不是我一个人,我们很多朋友谈起来都头疼,就是一个不值得反驳,不值得深究,不值得批评。可是就好像当年三毛的书和琼瑶的书,八十年代的时候我跟少功、格非,我们也很苦恼,我们讲文学的时候,有人问琼瑶的小说好不好,还说读了琼瑶小说多么多么感动,我们就很难回答,因为在我们的视野里,琼瑶是通俗小说,而且是非常糟糕的通俗小说,在严肃的文学里是不值得讨论的。”他希望大家拿《当世界年轻的时候》和林达的书一比就知道问题在哪儿了。

  该言论一出,立马在网络上引起争议。作家方方、赵瑜包括一些历史学者都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对李陀的炮轰,有网友表示认同,“应该从心灵上鄙视商业阅读,从技术上利用商业阅读。李陀对林达及三毛等人的评价是到位的,但心态不成熟。话说回来,要不是商业阅读养活了一批出版者,严肃阅读就更少了。”

  但更多的网友则对李陀的言论表示不满。认为林达的书好不好可以讨论,李陀的批评里面最可怕的是“单一化”。“实际上,李陀的批评本身才非常肤浅。肤浅的书如果受人喜欢,流行无可厚非,试图以一种高尚的、深刻的思想去引导别人其实就是哈耶克所说的‘致命的自负’,而这种自负,正是人类社会很多悲剧的根源。林达是否肤浅可以讨论,但如果因为肤浅就认为不该大规模地销售,那正是一种极权主义的思维。”

  文/本报记者 罗皓菱

  附:林达简介

  林达,“一对美籍华人作家夫妇合用的笔名。另有‘丁林’、‘Dinglin2’等笔(网)名。夫为丁鸿富,妻为李晓琳。他们都于1952年出生在上海,1978年进入大学。曾在黑龙江省插队。1991年移居美国。”早年在天涯论坛比较活跃。林达的书,在中国大陆风靡一时,被誉为是介绍美国最好的之一,是中国的托克维尔。同时,林达在《南方都市报》、《新京报》、《南方周末》等报刊开设专栏,不仅有时事评论,还有散文和特稿。林达的文字朴实自然,写作领域涉及宪政、法治、历史、国际关系。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wuhe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 1
  • 2
  •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13册全)
  • 一师毛泽东要为天下奇
好物推荐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走着走着,初心为何不见了?
  2. “当年明月”的病:其实是中国人的通病
  3. 为什么“专家”和“教授”们越来越臭不要脸了?!
  4. 陈丹青说玻璃杯不能装咖啡、美国教育不啃老,网友就笑了
  5. 扫把到了,灰尘就会消除
  6. 为什么说莫言诺奖是个假货?
  7. 为什么走资派还在走?
  8. 双石|“高台以后,我们的信心的确缺乏……”
  9. “马步芳公馆”的虚像与实像
  10. 【新潘晓来信】一名失业青年的牢骚
  1. 到底谁不实事求是?——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毛泽东年谱》有感
  2. “深水区”背后的阶级较量,撕裂利益集团!
  3. 孔庆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敢于战斗,善于战斗——纪念131年韶山讲话
  4. 历史上不让老百姓说话的朝代,大多离灭亡就不远了
  5. 大萧条的时代特征:历史在重演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
  7. 疯狂从老百姓口袋里掏钱,发现的时候已经怨声载道了!
  8. 到底谁“封建”?
  9. 该来的还是来了,润美殖人被遣返,资产被没收,美吹群秒变美帝批判大会
  10. 两个草包经济学家:向松祚、许小年
  1. 北京景山红歌会隆重纪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龙:不换思想就换人?贪官频出乱乾坤!
  3. 辽宁王忠新:必须直面“先富论”的“十大痛点”
  4. 刘教授的问题在哪
  5. 季羡林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6.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认为“颠倒历史”的“右倾翻案风”,是否存在?
  7. 历数阿萨德罪状,触目惊心!
  8. 欧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纪录片
  9. 我们还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资格这样发问!
  1. 毛主席扫黄,雷厉风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彻底关闭!
  2. 剑云拨雾|韩国人民正在创造人类历史
  3. 到底谁不实事求是?——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毛泽东年谱》有感
  4. 果断反击巴西意在震慑全球南方国家
  5. 重庆龙门浩寒风中的农民工:他们活该被剥削受冻、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吗?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
红色旅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