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掀起反垄断浪潮 美欧避谈跨国巨头攫取暴利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先是微软,再是奔驰,接下来是谁?北京反垄断调查涉及的外企、特别是大型跨国企业的名单正变得越来越长。”当香港《南华早报》提出这一问题时,美国彭博社12日刊发题为“通用汽车称在华合资企业被反垄断监管部门‘联系’”的报道。文章说,在反垄断调查造成至少7家外国车企降价的背景下,通用汽车表示,2012年以来,上海通用汽车一直“积极回应”中国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的要求,并协助对汽车产业的调查和研究。12日晚些时候,上海通用公关部人士澄清说,声明更多是一种表态,发改委之前针对车企的调查更类似于一次行业的“摸底”,而不是针对具体事件的调查。
与通用相比,奥迪面临的反垄断形势显然要严峻许多。德国《商报》12日以“奥迪表示愿接受中国处罚”为题说,在受到监管机构指控后,奥迪显然决定与中国当局合作。奥迪中国公司周一发表声明称,中国政府调查发现奥迪经销商网络违反国家反垄断法,奥迪对调查密切合作,将接受处罚。有中国媒体称,对奥迪的罚单或达18亿元人民币,将创中国反垄断罚金纪录。
法新社称,在奥迪发表声明时,中国发改委表示已对外企和旗下合资企业主宰的汽车业市场调查了2年多时间。发改委上周称将对奥迪和克莱斯勒进行处罚,但未明确具体是什么处罚。中国反垄断法规定,违法者的非法所得可能会被没收,也可能被处以上一年销售收入10%的罚款。奥地利《经济日报》12日称,对于德国汽车制造商来说,中国就是一个天堂,国际巨头每年都会庆祝他们在世界最大“未来市场”的成功。当高管们正在热烈讨论神话般的利润的时候,中国反垄断调查人员找到他们,这是当头一棒。
美欧挖中国反垄断“内幕” 外媒渲染保护主义抬头
聚焦中国反垄断浪潮的同时,许多西方媒体却对中国的动机提出质疑。《纽约时报》11日在题为“外企忧心中国强势推进反垄断执法”的报道中称,外资企业担心,这些调查行动可能意味着一种更新、更不易察觉的保护主义的抬头,它披着公正监管的外衣,主要目的却是推动中国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强大的大型国有企业。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中国政治与商务研究中心的斯科特·肯尼迪说:“这些行动不是为了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他们显然想让竞争环境向某些群体倾斜,我认为他们想要使用一些在我们看来更高级的工具。”
一些日本汽车企业也在受调查之列,日本媒体上更是充斥着“中国敲打外资”的论调。《产经新闻》11日称,中国政府在强化对外资企业施压,这是为了让民众把目光从中国企业的各种问题上挪开,同时通过向外资企业施加压力来提升中国企业的优势地位。日本《每日新闻》称,中国政府进行反垄断调查的对象,多是在中国市场占有率很高的外资企业,不得不让外企有“中国利用打击外资来保护本国企业”的困惑。文章称,企业和奶粉行业都是中国本土企业“苦苦奋战”的领域,所以引来外资企业的猜测。
韩国《首尔经济》称,随着因为乌克兰事态俄罗斯和西方展开贸易报复战,中国最近也举起反垄断大旗对本国企业进行“庇护”, 显出贸易保护主义的姿态,这令不少人担心会否爆发全球经济战。最近世界大国之间的对立正向政治和经济复合领域发展,并都将经济作为报复对方的手段。
反华势力担忧中国反垄断执法导向社会主义
大公网8月13日讯 综合外媒报道,继7月末微软中国区的4个营业场所被突击检查之后,克莱斯勒、奥迪、奔驰又相继遭遇中国政府部门的反垄断调查。甚至微软还受到来自中国反垄断执行部门的让其配合调查的警告。这一境遇令习惯了在华超国民待遇的外资企业心悬在高处,这些企业正陷入入华以来最大的烦恼期。外资企业担心,这些调查行动会否意味着一种更新、更不易察觉的保护主义的抬头。
“中国没有朝着市场迈进,而是开始使用更多种类的监管工具,”印第安纳大学中国政治与商务研究中心主任肯尼迪说。“这些行动不是为了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他们显然想让竞争环境向某些群体倾斜,我认为他们想要使用一些在我们看来更高级的工具。”
外资企业担心,这些调查行动可能意味着一种更新、更不易察觉的保护主义的抬头,它披着公正监管的外衣,主要目的却是推动中国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强大的大型国有企业。中国政府则声称,自己正在利用2008年首次颁布的反垄断法,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使其免受价格欺诈或其他类型的侵害。
“如果中国将成为美国和欧盟之外,国际反垄断体系的第三条腿,现实也的确如此,那么关键的问题是,中国将采取何种模式?”华盛顿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主席傅强恩在电话采访中说。“它将更偏向于社会主义的、国家运营的模式,亦或以市场和消费者为中心的模式,还是介于两者之间?我觉得我们还不知道答案。”
而外资公司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中国通过三个不同的国家机构来实施反垄断法。商务部负责监督并购交易,发改委监管定价问题,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负责管理生产配额等非定价问题。
报道称,微软等企业也并非只在中国遇到了消费者的不满和监管部门的严密审查。但在应付中国各地大量彼此独立的监管机构时,跨国企业似乎正面临新的重大挑战。
中国商务部会对国内和国外的企业并购进行核审,确保不会有哪家企业通过并购控制住国内某种商品或服务的市场。这种对并购交易的审核数量在增多——2013年就207宗并购案做出了裁决,比2012年多了26%,给这些交易制定了明确的条件。
除了商务部,中国工商总局和发改委从2013年开始也更高调地参与到了反垄断案件中。发改委在2013年8月对6家婴儿奶粉公司开出了总额1.09亿美元的罚单,指责它们存在价格垄断和反竞争行为。其中有5家公司是外企,包括美国的美赞臣,剩下的一家总部位于香港。针对高通的一项反垄断调查至少从2013年底就开始了,此外还有数十家外国医药企业。工商总局则负责调查与定价没有直接关联的案件,一年前该部门对涉嫌滥用市场地位的瑞典食品包装巨头利乐展开了调查。
但是,“北京正在削减已经过时的政府干预形式,而保护消费者和促进竞争的管制规定相应的必须担负起重任,这就是为什么习主席将这一点纳入到他的改革规划里,”纽约经济和政治咨询公司荣鼎咨询创始合伙人荣大聂说。执法者本身看起来也承受着中国经济决策转变的压力。手握重权的国家发改委在传统上一直是中国最高层的经济规划机构,至今仍要负责给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国有能源企业的汽油等产品定价。但在习近平上台后,发改委的影响力在减弱,一些经济政策的监管被转移到了新成立的委员会,由他本人领导。通过执行反垄断法规来强化自己的影响力,也许有助于该机构挽回这种转变给它造成的损失。
此外,荣大聂注意到,“在中国最近这次对竞争政策的热烈拥抱中,外国公司占据的比例似乎格外高。”实际上,涉及外国公司的反垄断调查也比较容易成为新闻热点。
报道援引分析人士的话说,外国企业更容易遭到调查,因为它们通常没有那种深厚的政治裙带关系,尤其是像能源和金融等至今仍由国家控制的产业。”
其实,微软在中国的人脉,外国公司鲜有能及。公司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曾和习近平多次见面,探讨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的慈善工作,并于2006年在华盛顿州麦地那家中宴请习的前任胡锦涛主席。然而此后中国政府对西方技术供应商日益警惕,尤其是在斯诺登披露了美国政府的监控活动后。
所以微软公司高层并不十分清楚,中国当局认为微软通过何种方式违反了该国的反垄断法。微软几个月来一直在私下里与工商总局官员接触,商谈有关竞争的问题。一位要求匿名的会谈知情人士称,谈话的气氛是友好的。因此当调查人员突击搜查微软办公室时,公司高层是始料未及的。
对此,中共党报《人民日报》曾刊登文章称,外国企业要适应这种更严厉的调查。“未来,对于市场秩序的重视,还将不断提高,”文章写道。“各类企业都应该在新监管常态下,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思路。”
中国反垄断调查是亡羊补牢 外企必须忘记过去
“中国VS西方企业:最佳防守就是强力进攻”,美国《财富》杂志网站11日用这样的标题渲染中国与外企的冲突。报道称,30多年来,中国领导人一直对访华的外企高管说他们是“中国的朋友”。不过最近西方大型跨国公司的高管却发现他们并没有真正得到朋友般的待遇。中国商业领域的思维在变化,经济民族主义甚嚣尘上。在此背景下,西方企业必须制定有效战略维护自身权益。文章鼓动称,在中国法律体系下,不可能做出不利于政府的判决,所以最有效的防御就是发起强力攻势。倘若北京的反垄断行动毫无道理,那么西方企业就应游说本国政府对中国进行以牙还牙的报复。
针对这种论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丁一凡12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说中国对外企越来越不友好,甚至说是走向“经济民族主义”,我们问一下这些外企,它们愿意离开吗?如果中国对外企真的那么不好,它们完全可以拔腿就走。它们为什么没走?因为对很多大的外企来说,中国仍是它们最重要的赚钱市场。丁一凡说,过去中国给了外资很多特殊待遇,对它们的垄断行为有时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某种意义上,中国过去对跨国公司垄断行为的容忍,才会形成它们在中国卖什么都比在国外贵的局面。现在我们进行的反垄断调查属于亡羊补牢,是早就该做的。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