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华夏:对菲尚无计可施 睡狮已醒沦笑柄
国家主席习近平说,崛起的中国「不怕事,不躲事」,话音未落,菲律宾便在南海发起挑衅。中国若不能将菲方的气焰压下去,如何证明中国睡狮已醒?
菲律宾正式向国际仲裁法庭提交长达四千页的诉状,指控中国在南海的九段线违反《海洋法公约》,宣称菲方对仁爱礁等争议岛屿拥有「唯一主权」。此前一天,菲律宾还精心策划一出闹剧——派士兵乘渔船强行突破中国海警船的封锁,向坐滩仁爱礁的废弃军舰提供人员换防和物资补给。菲律宾还特意邀请多家西方媒体记者随行,以渲染自己「遭到中国欺凌」。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军方派出一架飞机盘旋在菲律宾船只上空保驾护航,美国政府发言人亦声称,菲方的挑衅行为「不必要担心报复」,公然为阿基诺三世壮胆助威。美菲配合如此默契,显然是期望在美国总统奥巴马访菲期间,将仁爱礁事件炒大。
虽然仁爱礁是中国固有领土,但菲律宾在一九九九年五月趁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之际,派一艘老旧的登陆舰「坐滩」仁爱礁,以宣示对该礁的占领。中国担心激化矛盾,隐忍十几年,直到近年南海局势每况愈下,才派出海警船封锁仁爱礁,不允许菲国为该舰补给。
面对无赖 必须坚决
中国希望断绝菲方的补给,迫使菲舰知难而退,但流氓成性的菲律宾却不断偷运补给物资,使这场封锁战成为消耗战与持久战。中国付出的成本极其高昂,建设仁爱礁的计划也被推迟,极不利于对南海的掌控。
今次事件爆发后,中方有智囊称,中国仍要坚持围困战术,直到菲舰腐烂垮掉,这种消极被动的做法简直愚蠢不堪。仁爱礁是中国领土,菲军舰坐滩,相当于侵略中国领土,中国完全有理据击沉或者俘虏该舰,何必要等到该舰腐烂?即使该舰腐烂,菲方再派另一艘舰艇坐滩仁爱礁,难道中方要永远等下去?
中菲在仁爱礁的形势就像西门庆霸占潘金莲,武大郎虽然声称对潘金莲的主权,却不敢将西门庆赶走,只好拿着棍子在房间外叫喊,寄望西门庆玩累了自己离开,但西门庆会自己走吗?
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面对菲律宾这种无赖国家,只有采取坚决果断的行动,将菲舰拖走或击沉,并迅速化礁为岛,修建海军基地,才是正道。习近平说中国睡狮已醒,但狮子是万兽之王,其他动物莫不仰其鼻息,望风而逃,哪会像现在的中国一样窝囊,被菲律宾此等鱼腩之国欺负到头上?
雄狮醒不醒,不是光靠嘴,一定要用行动才能见真章。如果中国在仁爱礁问题上继续被菲律宾玩弄,只能说明这头狮子没有醒,或者说醒了,但神志仍然错乱,分不清是非,被美国这只纸老虎吓住了。
神州观察:环保维权酿冲突 邻避运动震神州
广东茂名因环保维权游行引发警民冲突,造成多人受伤。类似情况在全国各地开花,已成为群体性事件的主要来源,今后很可能成为街头革命的诱因。
茂名逾万市民游行示威,抗议政府建设PX项目(二甲苯化工项目),事件演变成大规模冲突,警方用催泪弹、高压水枪驱散市民,市民则以砖、石还击,多辆警车被毁。这场冲突是明显讯号:社会对环境安全的关注上升到新阶段,只需手持一纸批文便能上马、快干的年代已经过去。
按照社会运动理论,此类环保维权属于「邻避运动」,核心就是「别建在我家后院」。无论是四川什邡反钼铜,或者厦门、大连与宁波的PX危机,以至南通抗议纸企排污,加入抗议的本地居民们心中所想的,就是「别建在我家后院」。从发生到收场,这些事件几乎沿袭同一套模式:当地有重大污染项目在居民不知情下准备兴建,计划曝光后激起抗议,网络广泛传播令事态进一步发酵,当地政府迫于沸腾民意,最终取消有关项目。
政治抗争 动员利器
问题是,就算政府能够一时平息众怒,暂缓事态,但人群散去、舆论渐冷后,同一个项目往往又会在另一个地方悄悄出现,默默开工,之后再度曝光,又激起反对,循环反复。比如原本选址厦门的PX项目,受到当地居民激烈反对后迁址漳州,又再度受到抗议。
经过三十多年透支性发展,神州上下的环境污染已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遍布各地的癌症村就是现成的例子,而席卷中国的雾霾更成为十三亿国人的公害。现在,国人的环保观念与维权意识大为提高,他们对青山绿水的呵护远远超过对GDP的渴求,每当高污染项目落户到家门口时,有人登高一呼,民众都会积极站出来,为保卫家园而战。
事实上,污染问题因为危及到所有人的共同利益,已逐渐成为政治抗争的强大动员工具。在台湾,民进党当年以「反核四」为旗号,发动大规模的街头运动,对国民党政府施加强大的压力。在中国大陆,如今邻避运动如火如荼,如果有政治力量介入并取得主导权,这些人很可能迅速成为中国反对力量的领导者。
面对遍地开花的邻避运动,政府一直号召民众要理性对待,但为何政府不先展示诚意,通过讯息透明与利益共享机制等方式,争取民众支持呢?回顾每一次的环保维权事件,公众的愤怒根源之一,就是发现项目在不知情下已经悄然动工。假如政府能够以诚意为本,将每一个项目的运行原理、技术分析、经济效益,权衡利弊地告诸公众,同时积极趋利避害,设计出合理的利益分析与回馈制度,相信许多冲突连萌芽的机会都不会出现。
世界视线:加消费税纾财困 恐成安倍催命符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增加消费税措施今日正式实施,由目前的百分之五提升至百分之八,各方估计,新税率生效后,未来三个月零售数据必然出现倒退,特别是在加税前零售业「回光返照」,民众本着悭得就悭的心态,大举出动购入各类心仪货品,加税前后零售业一起一落更见明显。安倍的盘算是,提升消费税有助打破通缩恶性循环,惟理论与实践是两码子事,靠经济政绩强势回归的安倍,随时一子错满盘落索。
前年底上台的安倍,任内大搞量化宽松推低日圆汇价刺激出口,冀能助日企转亏为盈,进而带挈普罗打工仔加薪,最终目标是透过带动内部消费需求,刺激物价向上,结束日本长年通缩的困局。
日本人口严重老化,医疗和福利支出与日俱增,市场担心执政者袖手旁观,埋下国家债务失控之伏线。安倍为稳定投资者信心,保住日债销路,不得不硬着头皮提出增加消费税开源,以表对纾缓财困之重视。
九七年,日本政府将消费税从百分之三加至百分之五,该国经济应声陷入衰退。安倍不敢怠慢,筑起多道安全网。日本国会通过特别预算,为民间购买力于加税后应声急跌制造缓冲区。与此同时,安倍政府向业绩大有改善的日本各大企业施加压力,盼它们起带头作用,鼓励中小企向员工加薪,从根本强化民间消费力,减缓加税对零售市道的冲击。
日本大企业肯买安倍政府帐,惟中小企无动于衷,日本大部分劳动人口仍要悭住荷包做人。此外,日本核能停摆,该国得从海外进口大量石化能源,填补核电产能空缺,推高国内工业生产成本,日企更无意欲将海外生产线搬回国内,安倍创造就业推动内需,变成纸上谈兵。
物价回升 内需疲弱
事实上,日本物价回升,主要拜进口能源成本高昂、推高本国生产成本所赐,不代表民间购买力和需求大幅上升。安倍政府提升消费税,只怕令物价涨人工不涨的情况变本加厉,倘安倍技穷无力扭转此一局面,可能再度增加的消费税,恐成为其仕途催命符。安倍为求自保,或更放胆挑衅近邻、复辟军国主义,谋求转移视线。
SUN瞭望:瑞士公投玩出火 自毁长城怎收科
美俄两国于乌克兰明争暗斗不断,克里米亚半岛公投脱乌入俄,克宫反客为主,乌克兰东部亲俄地区会否有类似公投上演,备受关注。华府被克里米亚公投杀个措手不及,英政府也忙于拆除苏格兰公投独立炸弹,事无大小交由全民公投决定的瑞士,在这方面经验丰富,何以该国朝野也开始对公投心生畏惧?
本年二月初,由瑞士国会下议院最大党、瑞士人民党(SVP)发起的公投,以百分之五十点三的极微弱简单多数,通过向移居瑞士之欧盟公民数目订立上限,理论上颠覆了瑞士与欧盟之间的微妙关系。
虽然瑞士未有加入欧盟,但该国与欧盟签署一系列双边协议,让自己享有大部分欧盟正式成员之待遇,作为交换条件,瑞士有义务助欧盟实现人员自由流动等目标,且无权过问欧盟内部决定,要不和其他欧盟成员一样遵守欧盟法规,要不与欧盟各行各路。
瑞士单方面藉公投限制移居国内之欧盟公民数目,相当于拿了欧盟着数却不肯履行应尽之义务,欧盟大老为免其他成员有样学样,不得不采取反制措施,宣布瑞士学生失去参与欧盟Erasmus交换生计划的资格,瑞士科学家也无法入纸申请欧盟科研基金。
上世纪九十年代,瑞士因拒绝加入欧盟陷入经济衰退,几经辛苦才收复失地,争取与欧盟正式成员在经贸方面平起平坐,并透过输入外劳维持竞争力,该国给欧盟移民人数设限,除可能遭欧盟制裁,还关上引进高技术外劳之门,跨国企业在瑞士投资意欲不免受损。
瑞士政府既不想自毁长城,又要尊重民主选举结果,惟今之计是设法淡化公投结果,如将欧盟移民人数上限设在极高水平,令限制变成象征性措施。
怕只怕瑞士人民党再度玩火,发起公投白纸黑字将欧盟移民人数上限,设于极低水平,届时瑞士联邦政府便骑虎难下。欧盟为顾全大局,相信不会跟瑞士客气。
占瑞士工业整体出口一成的钟表业,虽然近年录得可观增长,但高技术劳工长期短缺,成为钟表业发展一大绊脚石,瑞士高级机械腕表生产业界,对「给欧盟移民瑞士设限」尤表关注,担心再行错一步真的无弯转。瑞士钟表业界人士预早敲响警号,无非想促请朝野更慎重应对欧盟移民设限公投,以免一失足成千古恨。
龙吟大地:中国外交关系分几等
习近平今次出访欧洲,倡导中法建设「新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德建立「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战略伙伴关系」满天飞,中国外交关系到底分几等,又有何区别呢?
中国已建交的约一百七十个国家,近六十个曾被冠以各种「伙伴关系」,比如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美「建设性的战略伙伴关系」、中英「全球性的战略伙伴关系」、中巴(巴基斯坦)「全天候的战略伙伴关系」、中日「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战略伙伴关系」等。这些眼花缭乱的各种伙伴关系,其内涵定义、亲疏之别,让国际上的政治学者颇为头痛,恐怕就是中国外交部的官员也难以解释当中的差别,比如中德的「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与中英的「全球性的战略伙伴关系」有何区别?如此混乱的外交用语,全世界恐怕只有中国。
据说,中国在发展「伙伴关系」时,战略、安全、经济、地区问题等都是需要考虑的。「伙伴」按关系的密切程度和力度分为:合作伙伴、全面合作伙伴、战略伙伴和全面战略伙伴。「全面」指的是合作领域更广,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战略」则意味着合作层次更高,从整体上、全局上、核心利益上都具有一致性。
问题是,中国与英、法、德等国在很多问题上是完全对立的,比如会见达赖及对待藏独、疆独问题,它们至今仍没有放弃这些遏华王牌,又怎么可能与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再比如,英法德至今还没有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也没有解除对华军售禁令,中国与它们谈何「伙伴关系」?
国无恒友亦无恒敌
有外国媒体认为,中国按照外交关系亲疏,从一九九六年开始将与建交国家的关系分为单纯建交、睦邻友好、战略伙伴、传统友好合作以及血盟等五种关系,但这种亲疏坐标从未得到中国官方肯定。事实上,中国到底跟谁亲跟谁疏,完全是根据利益的调整而变化。以中朝关系为例,曾经是「鲜血凝成」的血盟关系,但北韩进行核试之后,北京以「悍然」一词斥责平壤,两国关系急转直下。最近中国和南韩关系热络,平壤与北京更是面和心不和,两国关系甚至连中蒙关系都比不上。
中国外交沦为文字游戏,那些天花乱坠的用语背后,其实都离不开具体利益的考虑,正如英国前首相帕默斯顿说过的「国无恒友亦无恒敌,只有永恒的利益」。
冯海闻
虎视寰球:印度大选红蓝对决
印度大选定于四月七日至五月十二日举行,分九个阶段选出新一届国会下议院。由于是次选举使用电子选票机,故选委会可在同一日开票,点票日为五月十六日,料选举结果同日公布。此外,这亦是印度现代史上首场引入「纸张选票收条系统」的选举,并首度于投票机增设「无属意候选人」按键。
红裤子撼蓝血王子
相比起选举高度电子化,教各方最感兴趣的,始终离不开选举本身。今次印度大选的焦点,可以「红蓝对决」四字概括之。这里所指的「红」和「蓝」,无关政治路线或意识形态,而是借喻执政党国大党总理候选人拉胡尔.甘地及在野人民党总理候选人莫迪的背景。
人民党党魁莫迪来自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属印度种姓阶级底层,父亲开茶档养活一家,莫迪年少时曾协助父亲在火车轨旁边卖茶。莫迪在古吉拉特邦大学毕业后从政,加入人民党一级级向上爬,○一年至今担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振兴该邦工业有功。莫迪想更上层楼问鼎总理,其红裤子出身背景与流政治蓝血之主要对手拉胡尔.甘地形成强烈对比。
甘地家族领导的国大党,自印度独立以来雄霸政坛。印度独立后首位总理是尼赫鲁,尼赫鲁女儿英迪拉.甘地就是曾出任总理之甘地夫人,是拉胡尔之祖母,拉胡尔父亲为印度第六任总理拉吉夫。
印度北部偏远地区草根选民被视为大选造王者,莫迪为讨好这些操印度语的选民,有意无意踩低自己抬高拉胡尔,与这些选民拉近距离,称「拉胡尔对与茶贩于选战对决感到羞耻」,揶揄拉胡尔是「王子」,不知民间疾苦。
拉胡尔母亲、现任国大党主席索妮娅.甘地,曾拿古吉拉特邦○二年发生之宗教骚乱说事,暗示邦内大量回教徒被杀,身为首长的莫迪难辞其咎,形容莫迪是「死亡商人」。红裤子出身的莫迪受事件牵连,染上不一样的红色,满身政治蓝血的拉胡尔嗅到政治血腥,随时张口狂咬。
拉胡尔去年告诉国大党党员,若他结婚生子,便难以摆脱既得利益者思维,强调自己从政绝非只为了延续家势,保住甘地政治王朝。莫迪红中有红,拉胡尔似蓝非蓝,各方断定执政国大党难逃一败,惟「红蓝对决」因素或给选情带来意想不到的冲击,产生戏剧性战果。
卞世闻
财经论点:树欲静而风不息 次季股市续颠簸
三月份最后一个交易日港股以升市作结,全季恒指实际累计下跌约百分之五,表现虽逊于美国等个别成熟市场,甚至差过正受经济阵痛煎熬的A股,但相比日本股市由六年高位回落,以及新兴市场狂泻,还算中规中矩。
除欧美地区跟中国等新兴国经济一冷一热,引发资金流向西方之外,科网热潮推动下,新旧经济的代表股走势迥异,「天堂」与「地狱」般的估值,完全展现资本市场逐强弃弱的本质。踏入第二季,环球市场势必继续波动,毕竟受惠复苏的国家不是大多数,中国「市场化」改革深化是成是败,过程漫长,始终是第二季的最大不明朗因素。
美国今年首季数据参差,反映复苏持续下,步伐转趋颠簸,惟联储局无改减债的「收水」举措,主席耶伦在三月份的议息会议明确交代有关加息的时间表,实时触发市场对提早加息的忧虑。第二季联储局将有两次议息会议,分别于四月及六月举行,届时减债的规模会否加快又加大,会后声明又如何解读,随时触动市场神经,是第二季左右市场去向的一大变量。
中港两地股市同气连枝,不计在内地有业务的港资公司,目前在港上市的H股、红筹股、内地民企数目约七百多间,不到总数的一半,却占港股市值超过五成,成交额占比更高达百分之七十以上。A股一日未转势,港股也难言有「好日子」。中国经济数据令人失望,三月份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下跌至八个月最低点,对于今年能否保住经济增长百分之七点五,已冒出怀疑的声音。
踏入第二季,是公司债及理财产品到期的高峰开始,首季已经乍现的个别违约事件,会否随到期还债赎回的公司数目增加而爆发,引发广泛系统性影响?近月,海外专家多次就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地方债、影子银行问题严重发表言论,但内地或熟悉国情的专家却认为,这些问题并不严重,甚至憧憬第二季或第三季人民银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推出针对性的救市措施。无论这是否一厢情愿的想法也好,第二季行情荆棘满途,暂难一面倒看好或看淡。
被喻为「新经济」代表的科网股首季一枝独秀,腾讯及阿里巴巴轮流收购,把公司估值愈推愈高。这股并购潮尚未完结,但早于年前在美股不断上升的科网股却后劲不继。当资金前仆后继地涌入,新经济股的估值已炒到超出合理解释的高峰,但仍有大批专家推介,大型科网企业或是加速上市,或是尽快搞分拆,颇有赶搭「尾班船」之态。
反观一众「旧经济」的银行金融股则大平卖,市盈率降至五倍,都被视为烫手山芋,恍如行业已届末日般的两极化,这种状况会否延伸至第二季,抑或一个洗牌潮已经酝酿出现,资金将由高估值板块转移至低估值板块,相信市场还在摸索阶段。
可以肯定的是,资金必会把握第二季各种主要变化,继续在股市兴风作浪。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