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无法绕过的巨大身影
--关于欧洲再现马克思研究热的对话
郑若麟 徐海清
2006年09月01日08:50
【引言】
一种思潮的出现、传播乃至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然后趋于衰落、逐渐被遗忘,最后成为故纸堆里学者们的研究对象,这是很多“思想”的命运。观察一种思想是否具有生命力,一是看其是否与现实历史的发展相吻合,二是看其是否能够对社会发展方向产生影响。令人深思的是,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的今天,马克思的思想在欧美、在全球一再地冲出书斋,影响着全球社会的发展。他的很多预言,从90年代初苏联解体开始,随着全球化日益深入,竟然逐渐在全球范围内成为现实。这就使得欧美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吃惊。而马克思的方法论在今天的西方也仍然是哲学家关注的对象。为何马克思的思想具有如此生命力,正是很多西方左右翼学者目前正在研究的问题。
马克思研究的是19世纪。他预言资本主义在全球实现后将会走向消亡。他曾两次以为资本主义消亡的时刻已经到来。但当年资本主义的全球化进程被战争所打断。今天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新一轮全球化进程正将多达四五十亿的人口卷入其中,似乎有一冲到底的态势。马克思的许多预言便逐渐实现。
在欧洲,马克思的思想至今仍然影响着广大的左翼民众。“马克思热”也随着新一轮全球化浪潮的出现而在欧洲重现,迄今至少已经有15年,还方兴未艾。就拿马克思的思想对法国政治现实的影响来说,左翼和极左翼力量在法国的发展就是一个证明。这一点,人们将能够在2007年法国总统大选中再次观察到。
徐海清:去年,法国学者雅克·阿塔利五百多页的专著《卡尔·马克思,或全球化思维》出版后,再度在法国激起一股马克思研究热。记得1998年5月,为庆祝《共产党宣言》出版150周年,来自世界各地的数百名学者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国际研讨会。8年后,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现代意义的热潮在欧洲再现,这真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现象。
郑若麟:雅克·阿塔利原是社会党总统密特朗的政治顾问。近年来他潜心研究马克思,他的《卡尔·马克思,或全球化思维》是一部新的马克思传记。它将马克思写出《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的19世纪经济与今天全球化背景下的21世纪经济作了对比研究。阿塔利认为,马克思惊人地预见了今天全球经济的发展方向;马克思所描述的全球化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一天正在到来。由此,阿塔利甚至断言,到本世纪末将会出现一个全球化的政府。
徐海清:这使我想起美国学者阿里夫·德里克在上世纪90年代说过的一句话:“全球化也许可以被看作是一个不可改变的过程,至少从马克思恩格斯写作《共产党宣言》的时间算起。”当年马克思的“世界公民”观念以及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形成“世界市场”等思想中,就已经蕴含了“全球化”的概念。当然,今天的全球化与19世纪40年代的全球化的内涵是不完全一样的。但正如有人形象地指出的那样:今天人们在谈论全球化的时候,马克思的巨大身影是无法绕过去的。
郑若麟:绕不过去。而今,全球化正在继续为马克思主义作“注脚”。今天的世界与马克思所处的19世纪有着惊人的类似之处。用阿塔利的话来说就是,今天的世界正按马克思所描述的发展轨道在前进着。
与19世纪一样,今天的世界从人口的角度来看,亚洲占据了绝对优势地位,而经济大权则操纵在盎格鲁-撒克逊人手中;民主体制与市场经济如19世纪时一样,正在试图征服全球;技术革命全面改变了能源和物质产品,改变了从通讯、艺术……到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的面貌,并使劳动变得更为轻松,工作时间越来越短;与19世纪一样,人们不知道世界经济到底是处于一个空前大发展的前夜,还是处于矛盾和冲突达到顶点的那一刻;但贫富分化却实实在在地正在向两极伸展;反全球化的力量已经在绝望地聚集起来进行最后的抵抗;与19世纪一样,人们期望过另一种生活,一种相互更为敬爱、挣脱了各种束缚,摆脱了贫困和各种痛苦的生活;而政治家和思想家们正在为此而开出一个又一个的“药方”,来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道路;与19世纪一样,资本主义正在统治世界,决定着劳动力的价格,使世界的组成趋于统一……在今天全球化过程中,对利润的追逐和全球资本的高度集中,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徐海清:那么今天的资本日益集中会导向何种后果?
郑若麟:追求利润、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使得降低劳动力成本成为在竞争中获胜的主要法宝。近年来在西方听到最多的就是“转移生产基地”而造成的大规模失业。将生产基地转向发展中国家是降低劳动力成本的保证。与此同时,全球化的兼并也是对竞争的一种解决方式。于是便出现马克思所描述的资本的高度集中的现象。
与此同时,随着全球化的进展,欧美中产阶级队伍正在萎缩,流向更富(通过购买股份)和更穷(因激烈的竞争而只剩下出卖劳动力)的两极化。反映到政治层面上,就是代表中产阶段利益的传统政党、特别是中间派政党发生危机,而极端政党则有壮大的趋势。这一点在法国特别明显。代表极右翼的国民阵线和极左翼的政党都在近年的选举中有所斩获,分别占据法国选民的近20%左右。在欧洲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看来,这些情况的出现并非意外。
徐海清:全球化的进展在世界范围内又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郑若麟:阿塔利认为,今天,资本主义的全面发展,第三世界的绝对贫困化,个人主义的膨胀,人性的商品化,资本的集中化……明天,当资本因缺少一个全球化的政府而再也无法维持赢利,从而不得不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使人变成商品,进一步提高自动化程度时,资本主义就将会走到头。那时,一个全球化的社会主义就将是可能的。那将是一个“所有人都成为世界公民,而世界将成为仅仅为了人而存在”的社会。他认为,在中产阶级趋于消亡、无产阶级通过选举走向执政时,按马克思的预测,国家的消亡也就不远了。届时即将出现一个全球化政府。尽管阿塔利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但他却在一次采访中认为,如果全球化进展顺利的话,马克思所描述的全球化政府将在本世纪末出现。
徐海清:据我所知,英国历史学家艾利克·霍布斯鲍姆也曾具体对比过马克思撰写《共产党宣言》的1848年和上世纪末的1998年,认为这两年“惊人地相似”。他还讲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就在1998年,美国航空公司机上杂志的总编辑要求他写一篇有关马克思和《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的文章。这位总编辑说,“我认为乘坐我的飞机的人对马克思很感兴趣”,不仅普通人,就是最著名的大富翁也同样。全球闻名的金融投机专家索罗斯在一次与霍布斯鲍姆共进午餐时曾问:“你对卡尔·马克思有什么看法?”索罗斯紧接着说:“我最近刚刚阅读了他的一些文章,我认为内容非常丰富。”
郑若麟:这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不久前,阿塔利与霍布斯鲍姆在法国《快报》上对话,集中反映了欧美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对马克思进行反思的原因和结果。其主旨是:万一马克思的预言是正确的呢?
“万一马克思的预言是正确的呢?”这句话眼下在欧洲思想研究界忽然又重新成为一个硕大的问号。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近来蓦然回首,发现久被遗忘了的各种社会矛盾今天又日趋激烈、大有成为社会动荡主要根源之势。
徐海清:以法国为例,前些时候爆发的大规模的反对首次雇用合同法示威,即可作如是观。
郑若麟:正是这类问题使得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研究和判断,重新引起了西方学界的兴趣和重视。仅此似乎也在印证马克思“存在决定意识”的历史正确性……
徐海清:印证了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所说的那段名言:“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实际上,今天马克思热不仅在欧美,在日本也有。去年,日本的《经济学人》杂志刊发过一篇《马克思为何再次受到关注》,解读了马克思主义冷战后在日本再度“热”起来的原因。看来,马克思主义正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满足当今世界的需要。
郑若麟:近15年来,有关马克思研究的书籍在世界许多地方似乎都有回升的趋势。仅以亚马逊网上书店所列出来的法国出版的书籍看,从1991年至今,几乎每年都有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以及记者等撰写和出版有关马克思的书籍。
徐海清:这些著作的大量发行,对社会思潮的影响,是不应小视的。冷战结束后,在西方核心地带出现“马克思热”,不能不让人深思。
郑若麟:你提到的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对此的解释是:马克思之所以至今有着巨大的影响,是因为他的思想“惊人地与现实相吻合”。他说,BBC所做的民意测验证明,马克思至今仍然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哲学家。他在网上谷歌(google)输入“卡尔·马克思”一词,得到的结果高达3900万。我也在法语谷歌上试了一下,有关马克思的网页没有英语那么多,但也达到1670多万。相比之下,其他哲学家则要逊色得多。如黑格尔仅960万,而美国当红战略家亨廷顿则仅328万个网页。“马克思热”的社会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我想,西方“马克思热”可以看作当代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逐渐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是他们在寻找社会发展道路过程中一个合乎逻辑的结果。这一方面是全球化的产物,另一方面这一研究也将会对世界全球化进程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对于中国的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研究也肯定会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将走向何方,中国在其中将占据一个何等样的地位,应该纳入我们的研究视线。
【相关链接】 法国出版的马克思研究著作
●1991年《论马克思》
●1992年《马克思、恩格斯论意识形态与宗教》
●1995年《马克思的社会学》
●1997年《资本论与黑格尔的逻辑学》
●1998年《马克思:论国家与政治》
●1999年《马克思与历史的重复》和《黑格尔与马克思:无穷尽的争论》
●2000年《马克思:对哲学的批判》和《马克思与雇佣劳动》
●2001年《马克思生活、著作与通信》和《论马克思哲学》
●2002年《卡尔·马克思的回归》
●2003年《出人意料的马克思传》
●2004年《与马克思一起思索》
●2005年《卡尔·马克思,或全球化思维》。
此外,马克思本人作品的再翻译和再版,从《资本论》到《共产党宣言》,从《哲学的贫困》到《马克思、恩格斯通信集》,几乎是在出版新的马、恩全集;其中甚至包括一些相当罕见的作品,如马克思所著《关于阿尔及尔和蓝色海岸的通信》、《论犹太人问题》等。
来源:《文汇报》 (责任编辑:丁杰静(实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