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开放要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经济规模扩大和开放增加了安全风险 国家经济安全管理体制缺乏完整设计
人民网记者 秦京午
2006年09月01日08:27
随着中国扩大对外开放,国家经济安全的内涵和外延不断被突破。除了经济增长速度、通货膨胀、就业等传统变量外,经济安全已经包含了国际收支、金融、外资与外债规模、外贸及其依存度以及双边、多边的国际经济条约等越来越多的因素和变量。如何在扩大对外开放中构建经济安全网,完善中国经济安全管理体制?记者独家专访了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室主任、《扩大对外开放与维护国家安全问题研究》课题第一负责人赵英研究员。
能源环境安全等级下降
问:你怎样看待我国整体经济系统安全状况和发展态势?
赵英:国家经济安全是“生存与发展所必须的社会福利”,这就是保证国家领土主权不受侵犯,经济发展过程不被外部因素所打断,保证经济以较快速度持续增长。中国整体经济系统至2015年基本是安全的,总体态势基本维持在20世纪90年代末的水平上,但能源、矿产资源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安全等级下降。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规模迅速扩大所致。
中国经济安全问题可以说是越来越重要。在新世纪,改善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维护国家利益需要面对三个层次的基本需求:一是发展需求;二是主权需求;三是责任需求,即凭借自身的经济实力和有效的国际协调手段,逐步在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成为有影响力并发挥建设性作用的国家。对外开放使影响中国经济安全的外部因素增多,这主要表现在商品流动领域、利用外资领域、金融领域、国际经济协调方面等。
构建经济安全管理体制
问:中国经济安全管理体制建设存在着哪些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赵英:首先,中国国家经济安全管理体制的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表现为比较被动,缺乏完整的设计。其次,由于中国国家经济安全管理体制是由下而上,针对具体问题而逐步成立各个机构,因而各个领域的国家经济安全战略、政策的制定自然缺乏协调,战略与政策不可避免地存在条块分割的问题。
另外,地方政府对于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视程度大大低于中央政府。对此,中国应尽快建立国家经济安全管理体制的顶层机构,对设在政府有关部门内的国家经济安全管理机构进行统一的战略指导与管理。在国家经济安全信息搜集机构、战略研究机构、政府执行机构之间,建立稳定的联系与流程,使对国家经济安全的监测、预警,国家经济安全战略的研究与制定,国家经济安全战略与政策的实施,危机时的灵活反应,建立在明确的路线图之上,逐步建立各个国家安全机构共享的信息、运行、协调、决策、指挥平台,完善整个国家安全系统的基础设施。
经济实力是安全的基础
问:我国的经济安全观该如何定位?
赵英: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战略,应树立“大开放、大安全”安全观,树立经济实力是安全的基础的安全观,应树立“在相互依存中获得发展与安全”的观念。这就需要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从民族经济逐步转向全球经济,树立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的安全观,树立内外贸一体化的安全观。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应树立“按照国际惯例运作”的安全观。
尽管中国加入WTO后面临着某些新的经济安全问题,但是总体上中国经济更加强大了,而经济强大是对外开放中抵御经济风险的基础。中国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在扩大开放中壮大自己。
调整对外开放战略
问:中国对外开放战略应进行怎样的调整?
赵英:要从过分追求进出口贸易顺差转向进出口贸易平衡;从过分依赖出口保持经济增长的势头转向同时依靠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尤其要注重扩大内需;更加有选择地吸引外资,从对外资企业给予超国民待遇转向内外资企业平等竞争,形成充分竞争格局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经济基础;从单纯的商品输出转向资本、服务与商品输出并行。
中国必须加速经济发展道路与模式的转变,从以模仿型为主的发展方式转向以创新型为主的经济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能源、矿产资源短缺的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利益将日益区域化、全球化,与国家经济利益关联度越来越大的某些全球性“游戏规则”――包括制度、法律、规则等,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中国政府应当加强对这些“游戏规则”的研究与利用,积极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与推进。
中国应精心设计能源、资源方面的国际合作。资源环境可持续性问题中国必须高度重视:一是相当部分能源、原材料依赖国外、依赖海外运输;二是国际污染借产业转移转向国内,加剧了中国资源环境压力。同时必须重视关键材料和关键的零部件的创新设计与制造。而一些资源性行业,比如稀土、钨和锑都是中国独有的,但中国现在对这些矿产的有序利用和开发关注不够。中国应当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技术创新,建设节约型和高效益利用资源经济,开拓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减少能源原材料对外依赖。
产业是经济安全的基础
问:我国应如何提高产业安全的水平?
赵英:产业安全是经济安全的基础,国家经济安全战略与政策要以产业安全为具体出发点和着力点。国家应成立跨部门的跨国投资、购并审查委员会,全面审查购并带来的影响。中国应在战略产业中、在装备制造业中,建立保护自主创新与自主品牌的平台。一些跨国并购使国内多年积累的技术进步的基础受到严重削弱,自主品牌是技术研发平台和依托,一旦这个平台消失,其他的零部件、技术开发就失去了载体,所以中国要妥善处理这些问题。此外中国的金融业也需改革、加强。中国企业从计划经济转轨以来,逐步提高了生产经营活力,但还缺乏国际营销与融资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只有拥有这些核心能力,企业才能自下而上发展,才有可持续的长期盈利能力。企业拥有先进的核心能力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微观基础,也是中国经济走向强大的基础。
中国目前部分产业技术对外依存度高,特别是一些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产品,依靠外国核心技术和装备进行生产,关键零部件仍由外国公司控制,这也是风险。为未来长远发展,现在必须对技术创新进行投资,中国有高额外汇储备和数额巨大的国内存款,这表明中国有实力投资自主创新。这样才能保证中国经济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6-09-01 第05版)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