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圈:经济活动的基本过程(一)生产
岁月之书 2006年10月28日
一、生产
二、交换
三、分配
四、消费
一、生产
写这篇东西的时候,突然发现所有的经济学家都有男性思维,包括我自己,只记得每天上班下班,是个“生产者”了,如果让女性来描述经济过程,估计她一定会把“消费”放在第一位,这可能仅仅是因为她的直觉,也可能仅仅是因为她自己需要逛超市、买东西、照顾一家的吃喝,但理性点分析的话,现代社会,高度分工,每个人上班只参与一个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所有的人都更多是个“消费者”。
男性思维更喜欢职场、更喜欢事业,每天上班,上班的场所——土地“资源”,利用的工具设施——“资本”,然后再加上自己和同事们的“劳动”,这些构成了生产活动的三要素。然后每月领自己的工资,上缴老婆,攒钱过日子。
我们每天参加的生产过程、经济过程,抽象出来的内容是这样的:
1、生产的三要素
所有的生命体都要吸取“养分”(资源),都要在环境中新陈代谢,来维持自己的生命。人类的经济活动也类似一种生命体,我们复杂的社会经济活动,也是从采掘和利用“环境中的资源”开始的,然后才展开了各种经济活动。
因此,如果把经济活动最大化的缩减,就只剩下“资源和劳动”,通过对资源进行劳动,人们创造出了各种物品。后来在劳动的过程中,人们想方设法利用工具,使经济活动中有了第三个主要的贡献者:
(1)资源:在此仅指自然资源,指地球上自然存在的土地、物产等。
(2)劳动:人们的各种体力、脑力劳动。
(3)工具:人们创造的各种劳动工具,后来不断改进,发展为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资本+技术)。
2、资源、资本和劳动
(1)自然资源
在这三项主要的贡献者中,自然资源是大地赐予所有生命的,当初人类象动物一样,分成不同的部落争夺自然赐予的土地与资源,在不断的争斗中,形成了超越家族部落的部落联盟和国家,由国家的暴力和强制力来调整内部的分配关系,不论国家规定何种的“所有制”,在国家内部,人类成了“文明人”,但至今为止,在国家之间,人类还比较野蛮,一直处于无政府状态。
自然资源所起的作用是“天赐”的,因此,它的价值,独立于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作用,比如一亩人类从未开垦的土地,人们没有付出任何劳动,但它是有价值的,它的价值来源于只有一个地球,来源于自身稀缺和人们的需要,而不是劳动的附加,更谈不上生产工具、生产资料的作用,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自然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更合适一些,集体所有和私人所有都失之偏颇,都有赚便宜的嫌疑。
(2)劳动
劳动力无论体力还是脑力,无论是简单性劳动还是创造性劳动,它是个人身体的产物,应该属于个人所有更合适一些,无论什么样的社会形式,“按劳分配”都是人类永不磨灭的理想追求。
(3)生产资料
生产资料包括资本和技术,最初的原型应该是人类创造使用的各种工具。劳动的属性天生属于个人,自然资源的属性更适合属于国家,但从历史来看,自然资源、生产资料这些更合适属于国家的资产往往属于个人,这种不公平现象很多伟大的思想家都意图改变,期望建立一个公平的按劳分配的世界。
3、劳动价值
(1)劳动价值论
“按劳分配”是人类自古以来的向往,但产品的价值并非都是由“劳动力”创造的,还有自然资源稀缺的价值,还有“机械力”创造的价值,即使劳动力创造的部分,也不是全部由“现有劳动”创造,还包括凝固在生产资料上的“原有劳动”。
所以遵循“劳动价值论”按劳分配,必须有几个前提:第一,只在一个国家内部(或者世界统一),不考虑国家间交易的情况;第二,这个国家内所有的自然资源和生产资料都是全民所有;第三,有合适的度量标准评价这个国家所有人的劳动价值,包括劳动的数量和质量。
(2)按劳分配的实现
只有在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情况之下,我们才可以忽略自然资源的价值、生产资料的价值,只考虑劳动价值进行按劳分配。前面这二个条件就是建立一个完全公有制国家,这两点容易做到。
问题出在第三个条件,如果劳动没有分工,生产相同产品,都是车间工人,都能独立作业完成产品的话,可以使用计件的方式来评价“劳动价值”。但这纯粹是自给自足的手工作坊思维,人类诞生以来所有的重大历史进步都表现为社会进一步分工,尤其在现代化大生产条件,分工极其精密,每个工厂只生产特定产品,每条生产线若干工人紧密合作,在如此复杂的情况之下,如何计算各自的“劳动价值”成为一个难点。
(本人有幸做过“车间贡献率考核”和“车间计件工资标准制定”工作,对如何评价“劳动价值”多多少少有些感性认识,这儿只是个提纲,容日后再说细节,大体说的话,虽然是市场经济下,虽然是“民营企业”,但这些“劳动价值”的评估,完全是“计划”出来的,哈哈。)
4、社会分工
社会分工使劳动者和生产单位发挥比较优势,使生产更“专业”、更有效率,但随之而来的麻烦就是:各自只生产单一产品之后,要满足个人所有需求必须相互“交换”,要交换必须先订立相互认可的“价值尺度”,要先对劳动和产品进行第一次“分配”,这都是一系列麻烦的问题,但只要一天没达到物质极大丰富,可以按需分配的社会,就一天需要如此繁琐的经济过程,进行“按劳分配”。
社会分工还带来另一个麻烦,就是分工的竞争。如果进行“平均主义”的按劳分配,各个岗位的收入差距不大,人们都会愿意到劳动强度轻的工作岗位;如果按照一定标准,实行有相当差异的按劳分配,人们都愿意到收入高的工作岗位。那些劳动强度大、收入水平低的工作,比如各个“血汗工厂”里的劳动工种,是大家都唯恐避之不及的,只有在别无出路的情况下才会万般无奈的选择。
(下节预告:二、交换,社会分工必然导致产品的交换。)
岁月之书后记:这篇我准备重写,准备从消费开始写,就用“管福建”网友的那种思维,我们想“要什么有什么、想什么是什么”,我们想要自由消费、自由安排自己的时间精力,但这个社会不是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那么,怎么办?办法只有一个,想法设法赚钱!
这是由消费过渡到生产的写法,缺点是不如原来写法更“社会主义”,满脑子都是拜金主义腐朽思想,嘿嘿。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