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圈:经济活动的基本过程(二)消费
岁月之书 2006年11月6日
岁月之书按语:
想起两句著名的口号:
1、顾客就是上帝。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消费
消费对个人来说就是“花钱”,从小到大父母养育,包括吃喝穿戴玩耍,包括上学看电影治病等等,都是需要花钱的地方,参加工作之后,用自己挣来的钱来买房婚配、衣食住行、生儿育女,也在重复父母的过程。
有一个揶揄农村的故事,说:问一个放牛娃“放牛干啥?”,放牛娃回答“卖钱”,问“卖钱干啥?”,放牛娃答“盖房”,问“盖房干啥?”,放牛娃答“娶媳妇”,问“娶媳妇干啥?”,放牛娃答“生娃”,问“生娃干啥?”,放牛娃答“放牛”,问“放牛干啥?”…………如此往复循环。
其实这不仅仅是笑话放牛娃,也是在笑话我们自己,我们不过是把故事中的“放牛”换成了其它各式各样的工作,本质上和放牛娃是一样的。
这是我们的生命过程,也是最重要的经济过程,然而一般的经济书籍不把它列入,嫌弃这个领域不科学,认为分配过程就包含了消费,弄得我写这个话题时,找不到资料,完全凭自己胡思乱想,呵呵。
从我写了这么多文字就可以看出,我个人更偏重追求“认知需要”,对金钱、对个人享受都没什么特殊爱好,虽然如此,但有两点生活常识使我们必须正视消费:
(1)对个人来说,拥有基本的物质财富是追求其它更高理想的一个基础,如果连基本生活都难以满足,要像民工一样,一天工作12个小时才能勉强维持生活,那其它的各种追求都只能成为一个幻影。
(2)物欲上的追求在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人们消费、让个人享福的,不然也不会去费心费力的生产,无故的贬低物质消费,甚至清高到不谈“钱”不言“利”,那只是自己脱离苦海后的假清高。
所以,虽然很多“经济学家”认为消费不值得一谈,我个人还是很喜欢这个话题,甚至以为消费是经济之母。
1、消费什么?
要我回答消费什么,我首先想到的是,一个最普通的人对社会要求些什么?我想不会超过下面几点:
(1)首先是社会安定,没有战争动乱,没有腥风血雨;
(2)其次是能够就业,有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
(3)第三是收入能够达到一定水平,不会吃了上顿没下顿,也不会因为挣钱影响身体的健康,工作收入能够维持正常的家庭开支,能够赡养老人、教育抚养下一代。
第一点是和平需要,“消费”的是军用品、是公共管理和国防,虽然有“以暴制暴”的嫌疑,但现实就是这么无奈。
第二、三点是收入需要,通过付出自己的劳动,交换得到自己意图消费的产品,这些“民用品”是正常意义的“消费品”。
民用消费品又分为“耐用消费品”和“易耗消费品”。
根据中国的传统风俗,新婚是人生的关键转折点,这时候年轻人脱离父母,组建新的家庭,购置装修新房,添置衣食住行等等所有方面的几乎全部消费品,包括耐用品,比如家具、冰箱、彩电、洗衣机、电话、手机、摩托车等等等等,也包括易耗品,比如油盐酱醋锅碗瓢盆等等等等。
另外,我们不但消费“产品”,还消费一些服务,比如旅游、餐饮、物品修理、教育、保健等等,还包括理发洗澡等个人服务。
2、得到消费品
(1)个人得到最终消费品
我举的例子是一个最普通的人,所以不能考虑继承和资本收入,有大量财产继承和资本收入的人无论在什么社会都只能是少数,一个最普通的人需要通过劳动创造价值,然后交换,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消费品(就是干活、挣钱、买东西)。
(2)社会得到最终消费品
物质产品的生产过程大体如下:
<1>对自然资源进行第一次劳动:农业和采掘业。
<2>利用农业和采掘业的初级产品进行第二次劳动:加工制造业。
<3>把制造业的产品分配到消费者手中:批发零售,商业。
在这个生产过程中,制造业是重中之重,它需要一些基础的支持,比如能源、建筑、交通运输仓储、通讯服务、金融地产以及其它各种商业服务。
3、消费品的效用与价值
之所以消费某种产品,是因为它有“使用价值”,是因为它有“效用”。“使用价值”和“效用”并不完全等同,“使用价值”更偏重于客观作用,而“效用”含有主观因素在里面。比如说经济学有个“报酬递减”的基本假设(注释:我并不完全认同这条假设),它在消费领域中叫做“边际效用递减”,是说在消费的时候,包子吃第一口的时候最香,后面的越吃越一般,最后就不想吃了。
因此,和使用价值不一样,“效用”的概念是含有主观因素的,而且这个主观因素,又往往同“交换价值”相关联,这些涉及交换价值的部分,我会在下一节“经济活动的基本过程(三)交换”中叙述。
对于国家来说,国民财富中的“产业结构”和“使用价值”更重要,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或许“效用”和“交换价值”更重要。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