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是毛主席创建的中国革命的第一块革命根据地。
在这块根据地之前,中国革命几经失败,东躲西藏,唯一收获的就是经验教训,为引兵上山提供了经验。
毛主席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里写道:
“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而其存在和发展,亦必有相当的条件。”
这是啥意思?就是说,建立红色根据地这件事,尤其是在四周都是白色政权的围剿中还能长期存在这样的根据地,这是世界上从来没有的事情。世上从来没有的事,是不是就不可能发生,或者发生也是偶然的?实际上不是,而是其存在有其必然性和主客观条件的成熟。
毛主席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里又写道:
“中国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地存在的地方,不是那种并未经过民主革命影响的地方,例如四川、贵州、云南及北方各省,而是在一九二六和一九二七两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工农兵士群众曾经大大地起来过的地方。例如,湖南、广东、湖北、江西等省。”
又是什么意思呢?工农兵曾经起来,说明这个地方有革命基础,在这里重新发动革命,可以利用既有优势,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毛主席就是告诉我们,革命刚开始的时候,不要总是想着补短板,而是要利用既有优势,把事情做起来。不要光是想着就是胜利,打仗,而是先寻找有利条件,既有优势,建立属于自己发展的根据地,再寻求新的发展机会。
毛主席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再次写道:
“有些同志在困难和危急的时候,往往怀疑这样的红色政权的存在,而发生悲观的情绪。这是没有找出这种红色政权所以发生和存在的正确的解释的缘故。”
很多时候,一旦发生困难,大多数人都是悲观情绪,都是怀疑情绪。而不是主动地去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寻找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缘故。毛主席就是要告诉我们,要建立根据地,不但要利用既有优势,还得分析主客观条件,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事情可以成功的必然信心。
毛主席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又写道:
“集中红军相机应付当前之敌,反对分兵,避免被敌人各个击破。割据地区的扩大采取波浪式的推进政策,反对冒进政策。”
有了根据地,利用既有优势发动革命以后,便要建设根据地,并不断的扩大根据地。但扩大根据地不能另起炉灶,而是继续利用既有优势,不断的蚕食周边资源,绝不能动不动就放弃既有优势和根据地,搞无意义地牺牲。集中红军反对分兵,归根到底是把全部资源集中起来,以狮子博兔之势蚕食周边。积少成多、人弃我取,根据地便逐渐扩大了,而红军没有伤元气,有充足的力量迎接下一次挑战。
毛主席在《井冈山的斗争》里,再次强调“建设根据地”、“波浪式前进”的观点:
“在统治阶级内部发生破裂时期,例如两湖在李宗仁、唐生智战争时期,广东在张发奎、李济深战争时期,我们的战略可以比较地冒进,用军事发展割据的地方可以比较地扩大。但是仍然需要注意建立中心区域的坚实基础,以备白色恐怖到来时有所恃而不恐。”、“当时边界特委和军委的政策是:对统治势力比较强大的湖南取守势,对统治势力比较薄弱的江西取攻势。集中红军相机迎击当前之敌,反对分兵,避免被敌人各个击破。割据地区的扩大采取波浪式的推进政策,反对冒进政策。”
建立了根据地、巩固根据地、发展根据地,找到正确地建立、巩固和发展根据地的成套方法,便一定可以开辟一番新气象。
毛主席在《井冈山的斗争》末尾写道:
“边界的红旗子,业已打了一年,虽然一方面引起了湘鄂赣三省乃至全国豪绅阶级的痛恨,另一方面却渐渐引起了附近省份工农士兵群众的希望。”
这里的“希望”两字,用的极好。有了稳固的根据地,有了明确的方法,红军的工作便有一种朝气蓬勃的气象,而这种气象又会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合,滚雪球似的壮大革命事业。在红军和根据地的工农群众看来,这就是希望。
把一块根据地建设成功,取得成功的经验,便可以给周围的同志以胜利的希望和信心。
实际上,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我们做不好事,往往源于我们的急功近利,忘记了自己熟悉的工作和能力,而去做了自己暂不熟悉和不擅长的东西。
按照毛主席的“革命根据地思想”的逻辑,往往是熟悉的工作更容易成功,成功以后便容易产生自信,而成功和自信不但可以给自己自信和谋求新的发展可能,也会给周围观望的人一种靠谱的感觉,这些认可你的人,就容易成为你的合。在他们看来,你也代表了一种希望。而这种希望,起点便是既有优势和根据地。认清自己的既有优势是什么,并利用既有优势建立自己的根据地,然后以此为基础逐渐向外蚕食,可以说是成事的不二法门。
是为读《毛选》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之思考。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