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二十年代初期,布尔什维克党内围绕着政治和经济关系开展的一场大辩论,就是无产阶级专政下马克思主义同机会主义、修正主义之间的激烈战斗。
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的胜利,使苏联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当时,由于国际帝国主义的侵犯和国内反革命匪帮的破坏,苏维埃俄国的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大批工厂、矿山被捣毁,铁路,桥梁被破坏,整个国民经济处于瘫痪状态。
把国民经济搞上去,是巩固苏维埃政权的需要,也是苏联广大人民的迫切愿望。因此,列宁在十月革命后不久,就把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工程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提出了“用新的方式去建立千百万人生活上最深刻的经济的基础”的任务,并且指出:“只有在解决这个任务以后(在主要的和基本的方面解决以后),才可以说,俄国不仅成了苏维埃共和国,而且成了社会主义共和国”。
但是,在如何完成这个任务的问题上,在当时的布尔什维克党内立即发生了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托洛茨基首先跳了出来,在一九二〇年底抛出了一本题为《论工会的作用和任务》的小册子。
他利用苏联人民对恢复国民经济的迫切心情,别有用心地提出,要完成“我们党纲中规定下来的新任务:组织生产”,并且特别在“组织生产”四个字下面加上了着重号。托洛茨基还到处鼓吹“应当在工人群众中间”“造成生产气氛”,“对生产全力以赴”。很明显,托洛茨基搞的完全是唯生产力论的修正主义黑货。
托洛茨基抛出的小册子所提出的主张,从根本问题上向列宁主义路线提出了挑战。大家知道,列宁早在一九一九年十月写的《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一文中就明确指出过:“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剥削者阶级,即地主和资本家阶级,还没有消失,也不可能一下子消失。剥削者已被击溃,可是还没有被消灭。”
列宁强调了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阶级斗争,强调了无产阶级专政。而托洛茨基只提“组织生产”,绝口不提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不提无产阶级专政,这怎能不引起列宁的愤慨呢?为了帮助全党同志搞清路线上的大是大非问题,列宁发表了《论工会、目前局势及托洛茨基的错误》《再论工会、目前局势及托洛茨基和布哈林的错误》等演说和著作,深刻批驳了托洛茨基这个似乎“得人心”的口号。
列宁一针见血地指出:“把这一切归结为我们党纲给工会‘规定了’‘组织生产’的任务,这显然是错误的。”“党纲并没有‘组织生产’这样的规定,也没有对工会提出这样的任务”。
列宁说,现在的斗争焦点,仍然是巩固苏维埃政权和颠覆苏维埃政权的斗争。“从当前的基本任务看来,我们无疑是正确的,因为没有争取国家政权的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就不能实现。”
列宁提出的正确路线,是建立在对苏维埃俄国面临的国际国内的阶级斗争形势的深刻分析的基础之上的。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阶级斗争并没有结束,在许多方面只是改变了形式,变得更加残酷、更加尖锐。主要矛盾依然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正因如此,列宁强调指出:“一个阶级如果不从政治上正确地处理问题,就不能维持它的统治因而也就不能解决它的生产任务。”如果放弃了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象托洛茨基那样地一味强调“组织生产”,那就不仅谈不上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而且无产阶级就会站不住脚跟,经过流血牺牲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专政就会丧失掉。
托洛茨基真的是关心生产吗?完全不是。他不仅通过竭力鼓吹首要任务是“组织生产”,来取消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而且还利用这种口号直接向无产阶级发动了猖狂进攻。
托洛茨基以工会要“为生产服务”为借口,提出了“把螺丝钉拧紧一下”和“把职工会整刷一下”这一臭名昭著的主张,叫嚷要实现“工会本身的军事化”,这就是要在工会当中采取强制的军事命令手段,“建立一种劳动者自视为一个不能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军人的制度”,工人不好好劳动,就“应当关入管教营或集中营”。他甚至还公然鼓吹要对工人实行“强迫劳动”。
列宁说得好:“托洛茨基同志这本纲领性小册子,从头到尾贯穿着的正是这种‘自上而下的整刷’政策的精神。”按照托洛茨基的“整刷”主张,工人只有从事生产的义务,没有任何革命的权利,这实质上是要对广大工人实行资产阶级专政。他这样蛮横地搞“整刷”,就是要把工人的革命精神“整刷”得一干二净,成为推行错误路线的驯服工具。
列宁尖锐地揭露了托洛茨基“整刷”政策的反动本质,指出:如果按照托洛茨基主张的那样办,“那就会导致无产阶级专政的灭亡”。为了真正把生产搞上去,列宁不仅一再重申了开展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的必要性,还提出要在无产阶级专政根基最深的地方,即在工人和贫苦农民中选出代表参加国家和企业的管理。
列宁亲自起草了决议案,明确指出要把“发扬民主和首创精神、参加工业管理以及开展竞赛等等,运用到整个工会运动中去”。列宁多次指出,在苏维埃国家机关中,在企业管理机构中,总是存在着诸如官僚主义等等各种资本主义的残余,只有吸引广大群众参加国家和企业的管理,才能保证把国家和企业的领导权牢牢地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才能有效地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问题很明显,围绕着恢复国民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列宁和托洛茨基之间的分歧是两条政治路线的根本对立。对这一点,托洛茨基是竭力加以掩饰的。他在遭到列宁的严肃批判之后,继续装出一副“关心生产”的面孔为自己辩解,说什么列宁是“从政治上”看问题,而他们自己则是“从经济上"看问题的。
这时,党内另一个机会主义分子布哈林则摆出一副凌驾于争论双方之上的“公允者”的架势,危言耸听地宣称:党内已经存在一种像“火车有某种倾覆的趋势”,需要“缓冲”一下。他纠集了十名中央委员,组织了一个所谓的“缓冲集团”,并发表了一个“缓冲纲领”。
这个纲领声称,列宁的“从政治上”看问题和托洛茨基的“从经济上"看问题有“同等的价值”,说什么“两个原理都是对的。把这两个原理结合起来,也是对的”,不能偏废一面。
这个纲领很有欺骗性。一开始,很多中央委员都受到了蒙蔽。但是,列宁以反潮流的革命精神,顶住了机会主义逆流,剥开了这种“调和”“并列”论调的机会主义实质。
他说:“布哈林宣传把从政治上看问题和从经济上看问题结合起来,这样就在理论上堕落到折衷主义立场上去了。”按照列宁的分析,布哈林所犯的错误的理论实质,就在于他用折衷主义偷换了政治和经济之间的辩证的关系。
布哈林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自居的,可是他恰恰在最主要之点背叛了马克思主义。比如,“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不肯定这一点,就是忘记了马克思主义的最起码的常识。”而布哈林“又是这个,又是那个”,“一方面,另一方面”,喋喋不休地谈了半天,却不讲政治和经济这两个方面中哪是主要方面,这就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给偷换成了折中主义。
把政治和经济平列起来的错误观点,这在哲学上是违反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它是和二元论、均衡论一脉相承的。布哈林不仅在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上搞折中主义,而且在党内两条路线的斗争中搞调和,完全暴露了他的机会主义面目。
对于这个以“公允”面目出现的布哈林,列宁曾经辛辣地讽刺道:“对这种缓冲,我很难找到一个客气的学眼来形容。如果我像布哈林同志那样善于画讽刺画,那我就要这样来画布哈林同志:一个人拿了一桶煤油,正在把煤油倒在火上,这幅画的题目是:《缓冲煤油》。”
这就深刻地揭露了布哈林十足的托洛茨基帮凶的丑恶嘴脸。他的“缓冲”是假,为托洛茨基的反党行为加油点火是真。据说,布哈林有个叫“软蜡”的绰号,意思是说,他的性情温和,谁都可以在这块“软蜡”上任意雕刻,各派的不同观点都可以在他的理论中得到中和。
然而,在辩论最激烈的一次中央全会上,布哈林却锋芒毕露,他的“缓冲”发言,说的都是反对列宁的话,而没有一个字反对托洛茨基。没过多久,布哈林更是完完全全滚到了托洛茨基那边。托洛茨基和布哈林,一个固执、狂热,一个圆滑、折中,两个人手法不同,但都是猖狂反对列宁的机会主义头子。而后者更带有欺骗性。列宁愤慨地斥责说:“布哈林已经远远‘超过了’托洛茨基,并且完全‘盖住了’他”,“布哈林所犯的错误,比托洛茨基所有错误的总和还要大一百倍。”
托洛茨基一伙装着一副“关心生产”的姿态,这完全是骗人的。正是他们,“在怎样增加生产的问题方面,倒退了一步”。列宁还愤怒地揭露说:“托洛茨基同志所犯的,并且由布哈林同志加深的政治错误,却使我们党离开经济任务,离开‘生产’工作,迫使我们——遗憾得很——花许多时间来纠正这些错误”。
他们的反党行为,给苏俄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干扰。真正重视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生产的,是列宁。列宁正是在同托洛茨基和布哈林这些机会主义分子作斗争中,提出了一整套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拟定了十年至二十年内实现全国电气化的宏伟规划。也正是在列宁的正确路线指引下,苏维埃俄国的经济才迅速得到了恢复,并且有了很大的发展。
苏联党内在二十年代初期围绕着政治和经济关系的这场大辩论,以列宁主义路线的胜利和机会主义路线的失败而告终。列宁在批判托洛茨基、布哈林这类机会主义路线头子的时候,特别强调指出:“应当记住,一个政治领导者不仅要对他自己的政策负责,而且要对他所领导的人做的事情负责。”
这就不仅把机会主义路线头子和在他所领导的部门工作的同志严格区别开来了,而且对于上当受骗犯有路线错误的同志,只要他们有所认识,愿意与错误路线划清界限,也应当对他们抱欢迎的态度,这样,就有利于把机会主义路线头子孤立起来,使大多数同志能在列宁主义路线下紧密团结起来。
一九二一年三月,布尔什维克党的第十次代表大会对这场大辩论进行了总结,大会以压倒多数的优势通过了列宁拟定的纲领和决议。但是,托洛茨基和布哈林在遭到列宁的严肃批判以后,仍然坚持反动立场,死不改悔,继续攻击列宁的正确路线和政策,主张用剥削农民的办法发展大工业,甚至主张把重要的工业部门,租让给外国资本家,赤裸裸地鼓吹投降主义、卖国主义,最后终于被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人民抛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回顾五十多年前苏联党内的那场大辩论,我们清楚地看到,搞阶级斗争熄灭论和唯生产力论,搞折中主义,就是搞修正主义;而搞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唯物辩证法。
今天,我们重温列宁同托洛茨基、布哈林机会主义路线斗争的历史经验,对于揭露穷途末路的修正主义者的狰狞面目,揪住他们向无产阶级进攻的黑手,是很有帮助的。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