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已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唯一正确的道路。但是“左”倾机会主义者脱离中国革命的实际,顽固地坚持“城市中心论”,疯狂地反对毛主席所开辟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而当时根据地内以林彪为代表的右倾悲观主义,也竭力反对毛主席关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思想。他们被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所吓,对伟大的人民革命事业丧失信心,认为革命的形势“未可乐观”,前途“渺茫得很”,因而提出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
他们不相信革命高潮有迅速到来的可能,认为在距离革命高潮尚远的时期,做这种红色政权的艰苦工作是“徒劳”的。他们不承认也不懂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及其互相关系,提出“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谬论,妄想以“流动游击”代替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从而取消“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认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无论在中国和外国一概都是对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必须坚持这个普遍原则,把它运用于本国革命的具体实践。
列宁坚持了无产阶级暴力革命这个原则,深刻地分析研究了欧洲以及俄国的社会历史和现状,指出: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于这种不平衡,必然引起帝国主义战争,并造成无产阶级在帝国主义战线最薄弱的地方突破的可能性,因此,“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列宁正是这样地领导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开辟了无产阶级武装夺取政权的胜利的道路。
中国革命究竟应该走什么道路?红色政权究竟能否长期存在和发展?这是“一个全世界共产主义者所没有遇到过的任务”。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革命具体实践对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提出的新的理论问题。
毛主席说:“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不答复中国革命根据地和中国红军能否存在和发展的问题,我们就不能前进一步。”
为了从理论上阐明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批判“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和右倾悲观谬论,武装全党的思想,毛主席于一九二八年十月至一九三〇年一月,先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光辉著作。
在这些著作中,毛主席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学说,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深刻地分析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中国革命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和特点,全面地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充分论证了“中国革命有在农村区域首先胜利”的可能性和“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性,从而创立了完全科学的红色政权理论。
为什么中国革命必须走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呢?
由于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的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革命的敌人武装到牙齿,在城市中建立了极端野蛮的反革命军事专政,剥夺了人民的一切民主权利。因此,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不可能是合法的,而必须是武装的。
“在中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这是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正如毛主席所说的:“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的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
由于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他们身受三座大山的压迫,有强烈的革命要求。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内容。
在中国,只要一提到武装斗争,实质上就是农民战争。因此,中国无产阶级要夺取革命的胜利,就必须派遣自己的先锋队,深入农村,武装农民,发动农民,依靠农民,开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根据地,包围城市,然后夺取城市。
由于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占踞着中心城市,并利用城市进攻农村。所以,无产阶级“必须把落后的农村改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战斗中逐步地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因此,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是夺取全国胜利必不可少的出发点,是“促进革命潮流高涨的主要条件。”
毛主席还详尽地论证了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第一、中国是一个被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大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由于地方性的农业经济占优势,中国的农村可以不依赖城市而独立存在,这就为建立农村根据地提供了经济条件。又由于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割剥削政策,和各派新旧军阀相互之间进行着继续不断的战争,这就削弱了反革命的力量,给红色政权以存在和发展的可乘之机。还由于中国是一个大国,反革命力量只能在城市里建立强固的统治,广大农村却是反革命统治的薄弱环节,因而革命可以首先在农村取得胜利。并且“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革命力量有回旋的余地。
第二、中国经过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许多地区,如湖北、湖南、江西、广东等省,都受过民主革命的影响。这就为建立革命军队和革命政权准备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第三、大革命失败后,引起中国革命的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而且日益发展和激化。“中国是全国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随着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不但小块红色区域的长期存在没有疑义,而且这些红色区域将继续发展,日渐接近于全国政权的取得。”
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的必要条件。
第五、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最要紧的条件。
具备了以上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中国的红色政权就能够长期存在和日益发展,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一直到取得全国革命的胜利。
毛主席关于红色政权的理论,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这三者紧密结合,就是毛主席“工农武装割据”的完整的思想。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础和内容,如果没有彻底发动农民群众的土地革命,就不可能进行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如果离开了武装斗争,就不能进行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基地,如果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不同根据地建设相结合,则土地革命就不能坚持和巩固,武装斗争也就失去了依靠而导致失败。
毛主席指出:“工农武装割据”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就是走“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夺取城市”的道路。
毛主席强调指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的思想。”
瞿秋白等“左”倾分子疯狂反对这个思想,只是妄想以城市为中心爆发起义,迅速取得全国革命的胜利。他们脱离中国革命实际,因而不能不到处碰壁而跌进机会主义的泥坑。
当时,林彪也极力反对这个思想。正因为他坚持错误观点,反对建立革命根据地,鼓吹流寇主义,不断散布右倾悲观论调,涣散斗志,动摇军心,毛主席特地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通信,对他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
世界上一切革命斗争都是为着夺取政权,巩固政权。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但是,通过什么道路夺取政权,各国的情况和条件不同,具体做法也就不一致,林彪在世界革命道路问题上,胡说什么:今天的世界革命“是一种农村包围城市的形势”等等,根本违背毛主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一贯教导,不顾各国不同的历史条件,要各国都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
毛主席关于红色政权的理论,彻底批判了“左”倾机会主义和右倾悲观主义的谬论,鼓舞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志,指明了中国革命胜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毛主席关于红色政权的理论,继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开辟了无产阶级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这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国家和革命学说的重大发展,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贡献。它给全世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革命斗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